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3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考点1: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一、四大发明
1.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1)造纸术1)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
2)至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植物纤维纸逐渐取代竹木简成为古代中国的主要书写材料。
(2)印刷术
隋唐时期中国即盛行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868年)是唐代雕版印品中的精美之作。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品。到北宋年间,雕版工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极大推进了中国的文化事业发展。后来传播到东亚、西亚、欧洲等地,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伟大的贡献。
(3)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战争不断发生,火药在军事上的应用更为广泛,技术也得到进一步发展。火药传至欧洲后,经欧洲人的进一步改进,使得冷兵器时代首先在欧洲结束了。
(4)指南针
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已经知道了磁性指南的特征,发明了司南。汉代就制作出了实际可用的司南(P37图),至北宋时即制作了用于航海的指南针,并在南宋时期制作了更为方便和精确的罗盘针,大量使用于当时的海上商船。后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欧。
2.对欧洲的影响
(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使纸张很快代替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书的成本降低);
(2)火药推动了欧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欧洲骑士阶层日益衰落,封建制度走向瓦解;火药成为西欧资产阶级开拓殖民地的有力武器;
(3)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印刷术经济、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从此,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奠定了在近代世界史的中心地位。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1. 《九章算术》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1)成书年代:东汉,
(2)特点: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3)地位:这些命题的解法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4)意义: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珠算
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的是算筹。
后来,算筹演变成为算盘。
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繁荣,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人们可以用珠算法解决加减乘除和开平方、开立方等运算问题。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1.天文学产生发展的原因
古代的天文学是在采集、狞猎和农牧业活动中萌生和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观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
2.成就:
(1)设置天象观测机构
据说,尧设有火正、羲和之官,负责观察日月星辰。后世不少朝代也都设有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
(2)天文观测记录(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
①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②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地位)(P38)
(3)天文观测仪器:浑仪、简仪等
最晚在汉武帝的时代,天文家们已经使用浑仪。
在望远镜发明之前,浑仪一直是世界上最优良的天文观、测仪器。
元朝大科学家郭守敬革新浑仪,称为简仪。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历法
(1)历法发达的原因:
古代农业与历法制订和农学研究密切相关
(2)成就:
夏朝:《夏小正》 商朝:“殷历” 秦汉以后:越来越精确
元朝:郭守敬《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1281年《授时历》颁布推行,这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的优点,定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这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差无几,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即格里高利历基本相同。
2.农书
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
其中,《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中医:
(1)《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战国问世、西汉编定。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中医学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它总结了前人医疗实践经验,提出经络学说。
(2)《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张仲景总结前代中医诊断和治疗的理论与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出了集大成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沦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医圣”与“坐堂先生”。
2、中药:《本草纲目》(时间、作者、内容、地位)
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3、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我国祖先独创的治病方法。自《内经》问世以来,历代针灸名家无不将经络学视为医途之瑰宝,针灸学与经络学的关系就如同鱼和水一样不可分离。
考点2: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歌的起源:语言──歌谣──诗歌
2、《诗经》:
(1)时限: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2)内容和特点
①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②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3)影响: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经孔子整理编订,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3、楚辞
(1)起源:战国时期,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而创作的新的诗歌体裁。
(2)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3)代表作:《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4、汉赋:
(1)起源:汉朝时,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
(2)特点: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大一统时的恢宏文化气度。
(3)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二京赋》。
5、唐诗:
(1)唐诗繁荣的原因:
(2)成就:
初唐 ①王勃。②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盛唐 边塞诗 ①高适②岑参
山水诗 ①孟浩然②王维
浪漫主义诗 李白(诗仙)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
现实主义诗 杜甫(诗圣) “三吏”“三别”等。
中唐 白居易:《秦中吟》、《新乐府》、《长恨歌》、《琵琶行》。
晚唐 ①杜牧:《江南春》②李商隐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成因:A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B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C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2)成就:
婉约派: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北宋柳永《雨霖铃》②两宋之交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等佳句。
⑵豪放派: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①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②南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元曲:宋代民间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元代,散曲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元曲。成就: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秋思》。
三、明清小说
1、小说的兴起与发展:①中国的小说,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②唐代以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为主,称为传奇;③宋代话本,为后来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④明清时期小说空前繁荣。
2、成就:
书 名 作 者 成书时间 价 值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中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中国第一部农民起义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明 朝 中国古代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
《聊斋志异》 蒲松龄 清 朝 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儒林外史》 吴敬梓 清 朝 中国古代一部优秀讽刺小说
《红楼梦》 曹雪芹、高鹗 清 朝 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考点3: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一)汉字的起源与变化
1.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
2.变化: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至商代,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从那时起,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
1.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2.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草书,臻于成熟。从此,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
3.楷书的特点: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代表:魏晋时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唐代:楷书步入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范式。
4.草书的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代表: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代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5.行书的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代表: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
2.战国时: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4.中国画又称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秦汉以后的历代画家们,用笔、墨和矿物颜料,在纸、绢等材料上创作出大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
5.魏晋顾恺之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代表作是《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6.隋唐吸收印度、波斯外来美术风格,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优秀作品。这一时期的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盛极一时。
7.两宋:
⑴特点: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⑵代表: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8.元明清时:
⑴特点: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
⑵代表: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都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考点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三、京剧的出现
1.中国戏曲的发展过程:戏曲是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艺人,称为优伶。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明朝时候,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明朝时在江苏昆山一带形成昆曲,流传甚广。
2.京剧:
⑴京剧产生的原因:
A.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B.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京剧产生提供了环境。
C.广大艺人的努力和徽剧、汉剧的融合。
⑵发展历程:
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京剧。同治、光绪,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民国以来,它又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
3.其他剧种: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戏曲剧种,如秦腔、越剧、川剧、粤剧和黄梅戏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