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语文园地八金 木
水 火
土 金、木、水、火、土合称五行,是指五种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
古人认为世界是由这几种物质构成的,是他们的思维方式。那他们又是如何理解与解释世界上常见的自然现象呢?
最后一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
李明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跑进了教室里。
舟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夜书 月黑 渔灯
孤光 一点萤
风簇浪 满河星
舟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舟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书:动词,记录。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一点萤:像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簇:拥起。
散:散开。
舟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自读课文《李时珍》,画出自己不明白的词语。
李时珍亲眼看样一生能够救死扶伤,接触病人的痛苦,就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病人患的是一种疑难杂症。
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
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
于是他决定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李时珍处处留心向父亲学习,二十二岁开始给人看病,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于是决定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分号:表示分类。
自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将表明段意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
第4自然段主要写了几件事?
李时珍的坚持不懈、不畏艰难的精神。
本单元的主体课文让我们了解祖先当时实际生活,明白他们的思维方式,知道他们是如何理解世界自然现象的。《李时珍》这篇文章则让我们看到祖先们是如何探索大自然、获得科学知识,造福人类。
课后作业:
1.背诵古诗《舟夜书所见》
2.和家人讲讲李时珍的故事,注意说清楚“起因、经过、结果”。《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是与汉字表意部首有关,继续复习识字方法,巩固学习字理识字,关注汉字部首的表意功能,通过部首识记一组意义相关的汉字。“字词句运用”则紧密围绕想象力展开,与主体课文中的训练点想象相一致。“我的发现”与本册书第三单元的课文学习相整合。“日积月累”是古诗《舟夜书所见》,与单元主题联系不密切。“我爱阅读”,安排了《李时珍》,属于先人对于大自然的探索并如何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学情分析
(一)你知道“五行”吗?写一写。
(二)读下面的词语,将它们进行分类。
(三)写一写你对李时珍的了解。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
(1)认识并积累识字加油站中的5个部首(金木水火土)以及组成的汉字、词语。
(2)继续了解汉字部首的表意属性,掌握部首“礻、衤、氵、冫”表示的意义。
(3)积累表示时间快或慢的词语,并尝试在讲故事时运用。
(4)利用句式,锻炼学生先想象画面再说句子的能力。
(5)积累古诗《舟夜书所见》。
2.思维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通过文字联想到画面的能力。
(2)渗透在实践中认识事物的方法。
3.价值目标
(1)了解常见部首的表意属性,感受汉字文化魅力,激发热爱汉字、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阅读《李时珍》,了解李时珍的为人和《本草纲目》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1.积累表示时间快或慢的词语,并尝试在讲故事时运用。
2.利用句式,锻炼学生先想象画面再说句子的能力。
3.积累古诗《舟夜书所见》。
(三)教学难点
借助阅读《李时珍》,了解李时珍的为人和《本草纲目》的价值。
教学流程
环节一:识字加油站(预设时间:10分钟)
(一)教师行为
1.让学生回顾一年级学过的小文,再说说“金、木、水、火、土”作为部首表示的意义。
2.出示资料,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金、木、水、火、土合称五行,是指五种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
3.古人认为世界是由这几种物质构成的,是他们的思维方式。那他们又是如何理解与解释世界上常见的自然现象呢?
4.打开书P112,读一读由“金、木、水、火、土”作为部首构成的字。
5.呈现词语,巩固和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钩子? 梅花? 源头? 火炬? 垮掉
铲子? 柿子? 涨潮? 灿烂? 坟墓
(二)学生行为
1.学生说说“金、木、水、火、土”作为部首表示的意义。
2.阅读资料,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金、木、水、火、土合称五行,是指五种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
3.思考祖先是如何理解与解释世界上常见的自然现象。
4.识记和巩固“金、木、水、火、土”作为部首的字和相应的词语。
(三)设计意图
在第一课时,学习《羿射九日》时整合学习,由这五元素引发学生关注到古人的思维方式。既认识“金、木、水、火、土”作为部首的字词,也为本单元学习古人认识自然界和与自然界抗争做准备。
环节二:字词句运用(预设时间:10分钟)
(一)教师行为
第一题:(与《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第二课时学习相整合)
1.仔细观察,你从中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特点?
2.你在自己讲故事的过程中运用这些词语。
3.小组内容互相讲故事,再全班分享。
(二)学生学习活动
1.仔细观察词语,发现这些词语的共同特点——表示时间的快与慢。
2. 小组内容互相讲故事,尝试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再全班分享。
(三)设计意图
与讲故事相结合,在具体的语用环境中学习词语。
第二题:
A.与《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第二课时“书写故事”环节相整合
(一)教师课堂行为
1.同学们说得都特别好,现在就请大家拿起笔,选择一个事物,写写它年纪小的时候都学习什么,学会了什么,可以仿照书上的例子(太阳、月亮、水)去模仿。
2.也可以写它们可能会调皮或恶作剧,最后改正错误,恢复到理想状态的故事。写它们受到惩罚时,可以参照下面的句子的写法(“字词句运用”第二题中的例句),写得形象一些,具体一些。
3.巡视指导。
4.组织个别同学展示交流。
(二)学生学习活动
1.学生选择一个事物,写写它年纪小的时候都学习什么,学会了什么,可以仿照书上太阳、月亮、水的写法去来模仿。也可以另辟蹊径,写它们可能会调皮或恶作剧,最后改正错误,恢复到理想状态的故事。
2.读“字词句运用”第二题中的例句,发现加点的词语可以使描写更具体,更形象。
3.个别同学展示交流,其他同学评价。
B.还在本单元测试卷中作为句子仿写进一步巩固。
(一)教师课堂行为
(二)学生行为
1.观察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思考有什么特点,发现都是描写人物内心情绪的。
2.学生仿照这样的句式,小组交流,再全班分享。
(三)设计意图
第一题,与《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中讲故事环节整合,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第二题,引导学生发现特点,学习表达特色。
我的发现
1.? 与第三单元《传统节日》第二课时教学相整合。
在读、被《二十四节气歌》,认识二十四节气后,挑出带部首“冫”“雨”的字归类学习。
(一)教师行为
传统节日、节气中的汉字。
1.部首“冫”
①出示具有这个部首的节气,并让学生观察思考这个部首表示什么意义。
小寒 大寒 立冬? 冬至
②教师指出这个部首的演变,并总结部首的意义。
?“冫”是“冰”,以“冰”为形符的字都和“冰冻、寒冷”有关。
③我们以前学习的汉字,有哪些也带有这个偏旁呢?
④再词读读这些节气。
2.部首“雨”
①再来看看这组词,你又发现了什么?
白露(lù)?? 寒露? 霜(shuāng)降(jiàng)? 小雪 大雪
②看,这是“雨”字的字源字形,本义指从天而落的雨,是不是特别形象?因此带有“雨”部首的字,它的意思也常常与雨有关。
③小组讨论,说说“霜、露、雪”这三个字的意思如何与“雨”有关系。
④同学们说的很准确。小组合作,再读读这个几个节气吧!
⑤我们以前学习的汉字,有哪些也带有这个偏旁呢?
(二)学生行为
4.学习传统节日、节气中的汉字。
(1)学习“冫”部的字
①学生观察思考这个部首表示什么意义并发言。
②听教师总结,了解意义。
③学生回忆并梳理以前学过的“冫”的汉字。
④读词识字。
(三)设计意图
1.与《传统节日》中带“冫”和“雨”部首的字和相应节日一起学习,更有识字情境。
2.与《祖先的摇篮》结合
(一)教师课堂行为
(1)检测学生认识生字词的情况
(2)出示本课会写字,学生说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3.学生交流重点笔画、笔顺。教师相机指导书写。
(1)“祖”的部首“礻”右边只有一点,“摘”的右下方,里面是“古”,“啊”强调耳刀旁的笔顺,第一笔是横撇弯钩,第二笔是竖。
(2)引入“我的发现”第一组的字,辨别“礻”和“衤”,了解带这两个偏旁的字的特征,巩固安部首类别归类识字的方法。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总结学生易错字指导。
(二)学生学习活动
1. 学生依据教师出示的两组词语,通过个别读、同桌读、全班领读等,反复熟悉,最后开火车检查。
2.自由谈书写需要注意的地方。辨别“礻”和“衤”,了解带这两个偏旁的字的特征,巩固安部首类别归类识字的方法。
3.学生书写。针对教师指出的问题,再次修改并书写
环节三:日积月累(《舟夜书所见》预设时间约10分钟)
与本单元口语交际的联系结合起来。
环节四:学古诗,引入动画设计情境(预设时间约5分钟)
(一)教师行为
1.同学们,课前都查阅资料、或者观看动画片,了解到了更多的神话故事,也看了变了世界小的时候学习、犯错的故事。下面就给大家布置一个艰巨的任务:请大家自己选择一个故事设计动画片。
2.设计的动画片有一个神秘的开始。不要着急,这个神秘的开始的画面就在一首诗中——《舟夜书所见》。打开课本第113页,大家先来读一读,我们先来读一读,想想这首诗写了什么,再看看插图,同桌之间交流交流。
3.出示插图,让学生对着插图,一句一句地朗读古诗,最后背诵下来。
4.教师用轻柔的语言结合插图描绘诗歌的画面(可以铺陈渲染):夜太黑了,见不到一点月光,(我看见)渔船上那孤零零的灯光好像微弱的萤火虫的一点萤火。一阵微风拂过,河面吹起了细细的波浪。由于水波动荡,映在水面上的灯光好像被打碎了,散成了一河闪耀的星星。
5.接下来请大家自己选择一个故事设计动画片。就用这首诗的画面作为开头。
这首诗描写的夜晚画面作为背景,假设你就在这艘小船上,在这黑漆漆的夜晚让你将你喜欢的神话故事或《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里你编的好玩的故事设计成动画片。交代清楚起因、经过、结果。
6.犯了错误以后要收到惩罚,还记得第十个太阳的样子吗?那就话是怎么说的?(出示“字词句运用”第二题中的那句话)
(二)学生行为
1.听明白老师的要求,弄明白接下来要完成的任务。
2.朗读古诗《舟夜书所见》,看插图,据了解诗歌内容,与同桌交流。
3.根据插图的提示朗读并背诵古诗。
4.跟着教师的语言进入诗歌描写的画面。
5.明确要求,从自己的作业或阅读的神话故事中选择,准备设计动画片。
(三)设计意图
带着明确的任务学习并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既了解了诗意,又为设计动画铺设了情境。
我爱阅读(预设时间约15分钟)
A.与《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结合,作为课后作业。
阅读“我爱阅读”的《李时珍》,用表格梳理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起因、经过、结果。
B.与第8单元测试卷的“阅读理解”和“习作表达”相结合,进一步巩固。
1.短文有(?? )个自然段,第3自然段有(?? )句话。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研究(????? )??????? (????? )药性
积累(????? )??????? (? ????)痛苦
3.李时珍发现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并标上序号。
4. 为了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李时珍都做了什么?用??? 画出最能概括的一句话。
5.根据课文内容,用几个词语评价李时珍的为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习作表达
李时珍经过千辛万苦,走过万水千山,用了二十七年的时间编写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书是一部伟大的著作,至今仍然在医学界和医药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请你根据《李时珍》这篇文章,对《本草纲目》进行介绍,注意突出它的特色。李时珍还是一位医学家,你推测《本草纲目》中还可能有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
课后作业的形式运用《羿射九日》和《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学到的利用表格梳理课文内容的方法自学这篇课文,同时还用测试卷的形式再次带领学生认真研究本文,对李时珍其人和《本草纲目》进一步了解,形式活泼、新颖。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