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学年第二学期十校联合体高二期中联考
历 史 试 卷
校对:龙京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 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右面图片反映了1914年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被捕的情形。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B.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
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2、之所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主要依据是
A.双方不分胜负
B.不管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付出了惨重代价,承受了巨大损失
C.协约国和同盟国以停战和谈的方式宣告结束战争
D.战争的结局没有战胜国和战败国之分
3、《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性质的是
①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②德国承认波兰独立
③以“委任统治”形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④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行万里路”,进行实地考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假如你要研究国际联盟的历史,你首选的考察地点应当是
5、下列条约中,对英国打击最大,对美国最为有利的是
A. 四国条约 B.五国海军条约
C. 九国条约 D. 凡尔赛和约
6、1936年,当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该国以购买武器时,国联却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这一事实w( )
表明法西斯国家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
反映了国联的本质特点
表明英、法、绥靖意图
反映了国际形势不利于埃塞俄比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7、1937年,德国空军对西班牙北部某一城市进
行了野蛮轰炸,大量平民伤亡。画家毕加索以此为
题材创作了名画(见右图),用超现实主义的风格揭
露了法西斯的罪行。这幅名画是( )
A.《向日葵》
B.《格尔尼卡》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弹曼陀铃的少女》
8、1939年8月,希特勒私下宣称:“让我们把这一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看作是确保我们后方的东西吧”,“目前苏联并不危险……只有当我们在西欧的行动自由时,我们才能反对苏联。在以后一两年中,目前的局面将继续存在。”这表明德国签约的首要目的是( )
A.在未来的战争中免于两线作战
B.在德军突袭波兰时避免与苏军发生冲突
C.首先攻占西欧,为将来进攻苏联做准备
D.防止苏联与英法构筑集体安全体系
9、. 观察右边漫画,该漫画( )
A.讥讽了英国的均势政策
B.讽刺了英法的绥靖政策
C.揭示了西方社会的和平思潮
D.反映了英德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
10、1942年元旦,26个国家的代表齐集华盛顿,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其余22国按国名的英文字母依次排列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这:①表明中国抗战功绩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②说明反法西斯力量的内部矛盾已得以消除③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④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11、结合右图判断,1940年法西斯德国准备执行的“海狮计划”是针对( )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苏联
1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开罗会议到雅尔塔会议召开,欧洲战场的局势是( ) ①美英军队登陆西西里岛 ②盟军开辟第二战场 ③盟军进入巴黎使法国光复 ④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3、二战中欧洲战场的转折是( )
A中途岛海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阿拉曼战役 D诺曼底登陆
14、下图是1943年中国政府代表参加的一次国际会议的照片。这次会议的内容涉及中国( )
A.参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问题 B.收回台湾等被占领土主权的问题
C.参加筹建联合国的问题 D.苏联对日作战问题
15.尊重历史,从历史中获取必要的教益是防止历史悲剧重演的重要途径。?1970年,二战中反纳粹的英勇斗士、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的一个纪念碑前,“替所有必须跪而没有跪的人跪下了”。勃兰特这一跪的意蕴包括( ) ①诚恳承认纳粹统治时期德国所犯下的罪恶 ②向曾遭受种族灭绝大屠杀的犹太人谢罪 ③承担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责任
④消除历史包袱,帮助德国减轻民族复兴的困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历次中东战争的焦点及巴勒斯坦问题的核心是
A.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
B.犹太民族与阿拉伯民族的矛盾
C.恢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园问题
D.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地区分治方案的合理性
17、以下不属于海湾战争中使用的新式武器是( )
18、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很多。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 )
A.恐怖主义和种族歧视 B.犯罪猖獗和毒品泛滥
C.贫富差距和环境污染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9、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20、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实行三公九卿制度 D、修筑长城
21、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22、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 )
①御史大夫 ②刺史 ③都察院 ④军机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今天我们国家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其中“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单位开始于( )
A、西周的分封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秦朝的郡县制 D、元朝的行中书省制
24、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一组镜头: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是(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5、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
B、《简议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皇权与相权的相互制衡》
26、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下列有关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是( )
A、“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
B、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来侵略造成的
C、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
D、闻一多在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半个世纪
27、下列事件属于人民群众自发抗击列强侵略的是( )
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②黄海海战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④义和团运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8、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
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右
图是该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
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
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
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29、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表述错误的是( )
A.是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B.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C.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
D.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30、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曾召开许多重要的会议,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①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农运动
②中共二大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③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④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31题18;第32题13分;第33题9分,共40分。
31、(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三:蒙哥马利(英国陆军元帅)……跟我谈起了阿拉曼战役和斯大林格勒会战的情况。在他的概念里,这两个战役具有同样的意义。
材料五:我们不屈不挠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德国决不能够再扰乱世界的和平……以防止侵略并消除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的战争原因,都是必要的。——雅尔塔会议公报
问题:
(1)材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年?(1分)有何影响?(2分)
(2)材料二宣言的发表对大战进程有何影响?(3分)
(3)材料三中提到的这两个战役具有同样的意义是指什么?(2分)二战中具有同样的意义的战役还有哪些?(1分)
(4)材料四中会议中的中心主题是什么?(2分)之后根据此会议主题进行了怎样的军事行动?(1分)
(5)依据材料五,概括雅尔塔会议的主要精神。(3分)
(6)结合上述资料和所学知识,请指出二战取得的最积极的影响。(3分)
32、秦朝时期开始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政治形成了长久影响,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秦朝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是什么?该制度建立的最大意义是什么?(3分)
(2)有人说,唐初政治是“皇权下的民主”,请从唐朝中央官制的变化角度分析此观点出现的原因。(2分)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必须要解决两个矛盾,这两个矛盾分别是什么?元与明两个朝代在解决这两个矛盾方面有什么重大举措?(4分)
(4)清朝前期,专制主义达到了顶峰;清朝晚期,专制主义遭到毁灭性打击。请分别指出与这两个历史现象有关的历史事件。(4分)
32、下列四幅图片是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请根据下列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1) 请分别指出上述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4分)
(2)图一、图二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
(3)根据图三、图四提供的信息,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高二历史答案
完卷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32、(1)郡县制;1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重要环节,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2分
(2)唐实施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互相牵制监督,分工合作,对皇帝负责;2分,另外皇权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大臣和法律的制约。1分
(3)两个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2分
措施:元朝实行行省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奠定了后世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基础;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内阁,高度集中了皇权。2分
(4)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2分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了中华民国,开始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践。2分
33、(1)图一: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图二:《五四远动》
图三《抗日游击战》(或抗日战争) 图四《渡江战役》(4分)
(2)共同点: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2分)
(3)斗争对象:由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到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1分)
原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独裁统治,妄图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解放区和人民军队。中国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