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童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本课以《童年》为主题,让学生体会艺术作品中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感受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所表达的不同的历史背景。
能力目标:能够从环境、服饰、动作、表情等方面对画面进行描述,分析和评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变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童年》的回忆,欣赏画面中的任务表情、动作、环境等方面的信息,学习描述的方法。
难点:认识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拿出自己的童年照,让学生猜一下是谁?引起学生最童年的回忆。
2、板书:童年。
二、讲授新课
1、播放歌曲《童年》,
老师:我们一起合唱。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的叫着夏天……,歌曲停止,教师:童年是天真的,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烂漫的。那谁能说一下你童年印象最深刻的事吗?好,现在分成5小组,来讨论回忆自己的童年印象最深的事。
2、每个小组挑出一名学生来叙述自己的事情。老师:大家鼓励。童年好幸福啊。
3、欣赏,分析:出示课件,展示《战斗中的成长》《翻身奴隶的儿女》教师出示问题。
(1)时间是 ?
(2)地点是 ?
(3)事件是 ?
(4)你觉得主人公是 ?
4、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引出爷爷奶奶的童年。教育孩子们热爱现在的幸福生活,热爱和平。
5、观察分析:画家是如何表现出主人公的?两幅画有什么区别呢?提示学生从衣着,帽子,青纱帐,稻田等等来分析。引导学生剖析艺术作品表达的情感。
教师总结:我国经历了内战,抗日战争,所以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和平年代。
三、巩固学习叙述的方法
1、看课件,《欢天喜地》,学说话,谁能讲一讲你看到的画面?画家是怎样表现的呢?
教师提示:华中有槐树,山茶花,表现了画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画面中六个小孩形象生动,色彩艳丽、线条工整、流畅、构图丰满。因此,给人欢天喜地的感觉,有着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2、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这些作品用不同的方法,不同时期的,不同造型的方法,让我们体会了不同年代的艺术特色。
四、拓展和作业布置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可以用相机记录下我们的快乐的童年,快快用你的相机拍下自己的美丽的照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