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磁场》章末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 磁场》章末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4-01 08:1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19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五章《磁场》章末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如图所示,把一条导线平行地放在磁针的上方附近,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磁针会发生偏转.首先观察到这个实验现象的物理学家是(  )

A. 伽利略
B. 爱因斯坦
C. 奥斯特
D. 牛顿
【答案】C
【解析】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磁针会发生偏转,说明电流产生了磁场,这是电流的磁效应,首先观察到这个实验现象的物理学家是奥斯特.故C正确,A、B、D错误.
2.在xOy坐标的原点处放置一根与坐标平面垂直的通电直导线,电流方向指向纸内(如图所示),此坐标范围内还存在一个平行于xOy平面的匀强磁场.已知在以直导线为圆心的圆周上的a、b、c、d四点中,a点的磁感应强度最大,则此匀强磁场的方向(  )

A. 沿x轴正方向
B. 沿x轴负方向
C. 沿y轴正方向
D. 沿y轴负方向
【答案】D
【解析】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通电直导线在a、b、c、d四个点上所产生的磁场方向,a点有电流产生的向下的磁场,若还有向下的磁场,则电流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和原磁感应强度方向相同,叠加合磁场最大.
3.在隧道工程以及矿山爆破作业中,部分未发火的炸药残留在爆破孔内,很容易发生人身伤亡事故.为此,科学家制造了一种专门的磁性炸药,在磁性炸药制造过程中掺入了10%的磁性材料——钡铁氧体,然后放入磁化机磁化.使用磁性炸药一旦爆炸,即可安全消磁,而遇到不发火的情况可用磁性探测器测出未发火的炸药,已知掺入的钡铁氧体的消磁温度约为400 ℃,炸药的爆炸温度约2 240 ℃~3 100 ℃,一般炸药引爆温度最高为140 ℃左右.以上材料表明(  )
A. 磁性材料在低温下容易被磁化
B. 磁性材料在高温下容易被磁化
C. 磁性材料在低温下容易被消磁
D. 磁性材料在高温下容易被消磁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磁性材料在高温下容易被消磁。
4.上海磁悬浮列车线的试运行,是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磁悬浮列车线.运行全程共30 km,最高时速可达552 km,单向运行约8 min.磁悬浮列车上装有电磁体,铁路底部则安装线圈.通过地面线圈与列车上的电磁体排斥力使列车悬浮起来.地面线圈上的极性与列车上的电磁体下极性总保持(  )
A. 相同
B. 相反
C. 不能确定
D. 以上均不对
【答案】A
【解析】列车通过地面线圈与列车上电磁体的排斥力使列车悬浮起来,说明两个磁极之间的作用力为排斥力,所以地面线圈上的极性与列车上的电磁体下极性总保持相同.
5.长直导线中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k,k为常数,r为到导线的距离,如图所示,两个半径相同,材料不同的半圆环并联地接在电路中,电路中的总电流为I,流过ABD半圆环的电流为I,流过ACD半圆环的电流为I,在圆环圆心处电流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若将ABD半圆环绕直径AD转过90°,这时在O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



A.B
B. 3B
C.B
D.B
【答案】A
【解析】在圆环圆心处电流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若将ABD半圆环绕直径AD转过90°,根据磁感应叠加原理,在O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6.物理实验都需要有一定的控制条件.奥斯特做电流磁效应实验时,应排除地磁场对实验的影响.关于奥斯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必须在地球赤道上进行
B. 通电直导线应该竖直放置
C. 通电直导线应该水平东西方向放置
D. 通电直导线应该水平南北方向放置
【答案】D
【解析】小磁针静止时指向南北,说明地磁场的方向为南北方向,当导线南北方向放置时,能产生东西方向的磁场,把小磁针放置在该处时,可有明显的偏转,故选D.
7.在实验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利用罗盘来测量电流产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具体做法是:在一根南北方向放置的直导线的正下方10 cm处放一个罗盘.导线没有通电时罗盘的指针(小磁针的N极)指向北方;当给导线通入电流时,发现罗盘的指针偏转一定角度,根据偏转角度即可测定电流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现已测出此地的地磁场水平分量B=5.0×10-5T,通电后罗盘指针停在北偏东60°的位置,如图所示.由此测出该通电直导线在其正下方10 cm处产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

A. 5.0×10-5T
B. 1.0×10-4T
C. 8.66×10-5T
D. 7.07×10-5T
【答案】C
【解析】将罗盘放在通电导线下方,罗盘静止时罗盘指针所指方向为该处的合磁场方向,如图,所以电流在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为B1=Btanθ,代入数据得:B1=8.66×10-5T.C正确

8.科学研究表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速度正在变慢.假如地球的磁场是由地球表面带电引起的,则可以断定(  )
A. 地球表面带正电,由于地球自转变慢,地磁场将变弱
B. 地球表面带正电,由于地球自转变慢,地磁场将变强
C. 地球表面带负电,由于地球自转变慢,地磁场将变弱
D. 地球表面带负电,由于地球自转变慢,地磁场将变强
【答案】C
【解析】地球的磁场类似于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我们已经知道,地理的南极是地磁N极,地理北极是地磁S极.按照右手螺旋定则,可以看出要有自东向西的电流才符合,那么必然是由于地球表面带负电自西向东旋转引起的.由于地球自转变慢,相当于电流减弱,地磁场将变弱.
9.如图所示,无限长导线,均通以恒定电流I.直线部分和坐标轴接近重合,弯曲部分是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的相同半径的一段圆弧,已知直线部分在原点O处不形成磁场,则选项图中O处磁感应强度和题图中O处磁感应强度相同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题图中O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是其中一段在O点的磁场大小2倍,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A图中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知,左上段与右下段的通电导线产生的磁场叠加为零,则剩余的两段通电导线产生的磁场大小是其中一段的在O点磁场的2倍,且方向垂直纸面向里,故A正确;
同理,B图中四段通电导线在O点的磁场是其中一段在O点的磁场的4倍,方向是垂直纸面向里,故B错误;
由上分析可知,C图中右上段与左下段产生磁场叠加为零,则剩余两段产生磁场大小是其中一段在O点产生磁场的2倍,方向垂直纸面向外,故C错误;
与C选项分析相同,D图中四段在O点的磁场是其中一段在O点产生磁场的2倍,方向垂直纸面向外,故D错误.
10.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两根平行直导线把空间分成a、b、c三个区域,导线中通有方向相反的大小不等的电流I1和I2,则磁感应强度为零的区域(  )

A. 只可能出现在b区
B. 可能同时出现在a、c区
C. 只可能出现在a、c区中的一个区域
D.a、b、c中一定不存在磁感应强度为零的区域
【答案】C
【解析】根据安培定则判断得知:电流I1在a区域产生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在b、c区域产生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电流I2在a、b区域产生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在c区域产生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所以在a、c两区域磁场方向相反,若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则可能出现磁感应强度为零的区域.
由于电流产生的磁场离电流越近磁场越强,所以合磁感应强度为0处离比较小的电流比较近,即在小电流的一侧.所以不可能同时出现在a、c区.故只有选项C正确.
11.假设一个电子在地球表面随地球自转,则(  )
A. 它由东向西绕赤道运动能产生与地磁场相似的磁场
B. 它由西向东绕赤道运动能产生与地磁场相似的磁场
C. 它由南向北绕子午线运动能产生与地磁场相似的磁场
D. 它由北向南绕子午线运动能产生与地磁场相似的磁场
【答案】B
【解析】一个电子在地球表面随地球自转,那么它将会由西向东绕赤道运动能产生与地磁场相似的磁场。
12.铁环上绕有绝缘的通电导线,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则铁环中心O处的磁场方向为(  )




A. 向下
B. 向上
C. 垂直于纸面向里
D. 垂直于纸面向外
【答案】A
【解析】铁环左侧上端为N极,右侧上端也为N极,在环中心叠加后,在中心O处磁场方向向下.
13.一个磁场的方向如图所示,一个小磁针被放入磁场中,最后小磁针N极将(  )

A. 向右
B. 向左
C. 向上
D. 向下
【答案】A
【解析】由于磁场对小磁针的作用,最后小磁针N极将向右。
14.在做“奥斯特实验”时,下列操作中现象最明显的是(  )
A. 沿电流方向放置磁针,使磁针在导线的延长线上
B. 沿电流方向放置磁针,使磁针在导线的正下方
C. 导线沿南北方向放置在磁针的正上方
D. 导线沿东西方向放置在磁针的正上方
【答案】C
【解析】把导线沿南北方向放置在地磁场中处于静止状态的磁针的正上方,通电时磁针发生明显的偏转,是由于沿南北方向放置的通电导线的正下方的磁场恰好是东西方向.正确选项为C.
15.关于磁现象的电本质,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他提出此假说的背景是(  )
A. 安培通过精密仪器观察到分子电流
B. 安培根据原子结构理论,进行严格推理得出的结论
C. 安培根据环形电流的磁性与磁铁相似提出的一种假说
D. 安培凭空想出来的
【答案】C
【解析】安培根据环形电流的磁性与磁铁相似提出的一种假说。
16.如图所示,两根长直导线m、n竖直插在光滑绝缘水平桌面上的小孔P、Q中,O为P、Q连线的中点,连线上a、b两点关于O点对称,导线中通有大小、方向均相同的电流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点的磁感应强度为零
B.a、b两点磁感应强度的大小Ba>Bb
C.a、b两点的磁感应强度相同
D.n中电流所受安培力方向由P指向Q
【答案】A
【解析】根据安培定则,m在O点产生的磁场方向垂直ab连线向里,n在O点产生的磁场方向垂直ab连线向外,根据对称性,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磁场矢量和等于0,选项A对.根据对称性,m、n在a、b两点产生的合磁场大小相等,但是方向不同,选项B、C错.同向电流相吸引,n中电流所受安培力方向由Q指向P,选项D错.
17.关于地磁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的地磁两极和地理两极重合
B. 我们用指南针确定方向,指南针指南的一极是指南针的北极
C. 地磁的北极与地理的南极重合
D. 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
【答案】D
【解析】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球的地磁两极与地理两极并不重合,且相对位置在极其缓慢地变化,因此A、C错误;因为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因此,指南针指南的一极应是指南针的南极,其实指南针的南北极就是按其指向来命名的,故B错误,D正确.
18.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描述的“司南”是人们公认的最早的磁性定向工具,关于指南针能指示南北方向是由于(  )
A. 指南针的两个磁极相互吸引
B. 指南针的两个磁极相互排斥
C. 指南针能吸引铁、铝、镍等物质
D. 地磁场对指南针的作用
【答案】D
【解析】用指南针指示方向,是由于地球本身是一个大磁体,地球的磁场对磁体产生力的作用,地球的南极是地磁的N极,地球的北极是地磁的S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故指南针指示南北方向,因此选项D正确,A、B、C错误.
19.如图所示,两根相互平行的长直导线分别通有方向相反的电流I1和I2,且I1>I2;a、b、c、d为导线某一横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四点,且a、b、c与两导线共面;b点在两导线之间,b、d的连线与导线所在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可能为零的点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答案】C
【解析】a、b、c、d为导线某一横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四点,且a、b、c与两导线共面;b点在两导线之间,b、d的连线与导线所在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可能为零的点是c点。
20.如图所示,系在细线下端的回形针被磁铁吸引,现用点燃的火柴对回形针加热,过一会儿发现回形针不被磁铁吸引了.对回形针失去磁性所作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回形针加热后,内部的磁分子电流消失了
B. 回形针加热后,内部的磁分子电流反向了
C. 回形针加热后,内部的磁分子电流排列整齐了
D. 回形针加热后,内部的磁分子电流排列无序了
【答案】D
【解析】当用火对回形针加热时,回形针内部的分子电流虽然仍然存在但变得杂乱无章,每个分子电流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对外不显磁性.


第Ⅱ卷
二、计算题(共4小题,每小题10.0分,共40分)


21.如图所示,有一个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8 T,磁场有明显的圆形边界,圆心为O,半径为1.0 cm.在纸面内先后放上圆线圈,圆心均在O处,A线圈半径为1.0 cm,10 匝;B线圈半径为2.0 cm,1 匝;若磁场方向不变,在B减为0.4 T的过程中,A和B线圈中磁通量各改变了多少?

【答案】1.256×10-4Wb 1.256×10-4Wb
【解析】A线圈半径为1.0 cm,正好和圆形磁场区域的半径相等,而B线圈半径为2.0 cm,大于圆形磁场区域的半径,但穿过A,B线圈的磁感线的条数相等,因此在求通过B线圈的磁通量时,面积S只能取圆形磁场区域的面积.
设圆形磁场区域的半径为R,对线圈A,Φ=BπR2,磁通量的改变量:ΔΦ=|Φ2-Φ1|=(0.8-0.4)×3.14×(10-2)2Wb=1.256×10-4Wb,对线圈B,ΔΦ=|Φ2′-Φ1′|=(0.8-0.4)×3.14×(10-2)2Wb=1.256×10-4Wb.
22.如图所示,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矩形线圈长为2L,宽为L,开始时矩形线圈与磁场垂直,且一半在匀强磁场中,另一半在匀强磁场外,若要线圈以ab边为轴转动60°,求线圈磁通量的变化.

【答案】BL2
【解析】原来的磁通量Φ1=BS=BL2
转过60°时,由数学知识可知dc边恰好离开磁场,此时Φ2=0
所以ΔΦ=|Φ2-Φ1|=BL2.
23.如图所示,一个单匝线圈abcd水平放置,面积为S,有一半面积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当线圈以ab边为轴转过30°和60°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分别是多少?

【答案】 
【解析】当线圈分别转过30°和60°时,线圈平面在垂直于磁场方向的有效面积相同,都有S⊥=,所以磁通量相同,都等于.
24.如图所示,正方形线圈abcO边长为0.8 m,匀强磁场沿x轴正向,B=0.2 T,线圈在图示位置绕Oz轴转过60°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了多少?

【答案】0.11 Wb
【解析】由题意,初磁通量Φ1=BSsin 0°=0
末磁通量Φ2=BSsin 60°=0.2×0.82×Wb=0.064Wb≈0.11 Wb
所以ΔΦ=Φ2-Φ1=0.11 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