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12课民族大团结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12课民族大团结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01 08:0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人教版
藏族
傣族
朝鲜族
侗族
蒙古族













集体舞
泼水节
干栏式吊脚楼
摔跤
长鼓舞
人教版
(1)友好交往: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和西域各族的友好交往。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了天可汗。唐和吐蕃关系友好。(唐文化是吸纳了外来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达到封建文化的高峰)
(2)管辖:汉代设西域都户,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汉、蒙、维杂居通婚,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清朝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管西藏。
(3)反抗斗争:1840年开始中国遭受列强入侵,少数民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并肩反抗外国的入侵。1888年和1904年,英帝国主义先后两次发动了对中国西藏的侵略战争。英勇的西藏军民奋起抵抗,连僧人都行动起来,他们用土枪、大刀、长矛等落后武器,同用快枪、火炮武装起来的英国侵略军进行了殊死斗争。抗日战争时期,鄂伦春族子弟积极参加东北抗日联军,英勇奋战。当地鄂伦春族人民不顾日本侵略军的残酷迫害,为抗联带路、送信、运粮、侦察敌情,配合抗联攻打据点,用鲜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西藏宗教领袖班禅大师致电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
结论:
各民族互相依存、不可分离
通过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
第二篇:探究民族政策
第二篇:探究民族政策
观察地图,并结合你学习过的地理知识,你发现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吗?
1、大杂居,小聚居
2、西部多,东部少
阅读教材60页—63页(4分钟),然后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4分钟)。
人教版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确立、实施情况及意义。(提示 确立:通过了哪些文件?实施情况:民族自治的地方怎么划分?)
2.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党和政府采取哪些措施?
——
——
人教版
——
——
自治地方都设置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自治的前提是国家统一领导
目标: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认识其重要意义。
人教版
——
——
含义:
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当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
目标: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认识其重要意义。
人教版
——
——
确立: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949年9月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立下来。
1984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目标: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认识其重要意义。
设置情况:
实行民族自治的地方怎么划分?
自治区(5个)
自治州(30个)
自治县(旗)(100多个)
民族区域的设置
人教版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目标: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认识其重要意义。
人教版
——
——
意义:
目标: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认识其重要意义。
人教版
——
——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30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后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目标:了解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及其发展的意义。
2.共同繁荣发展的举措
(1)政治上: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
(2)经济上:采取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2.共同繁荣发展的举措
这些公路修建于什么时候?
“一五”计划时期
(3)文化上: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2.共同繁荣发展的举措
新疆“普九”人口覆盖率达99.8%;
成人和青壮年识字率分别为93%和97%。
(4)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2.共同繁荣发展的举措
人教版
——
——
主要措施:
1.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2.采取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3.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与发展;
4.进行西部大开发。
目标:了解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及其发展的意义。
人教版
——
——
目标:了解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及其发展的意义。
人教版
——
——
目标:了解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及其发展的意义。
人教版
——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
意义
共同繁荣发展
1.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2.采取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3.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与发展
4.进行西部大开发
实施情况
确立
【巩固提升】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少数民族当家做主 C.民族平等 D.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目前,全国已经建立的自治区有( B ) A.10个 B.5个 C.6个 D.8个
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下列属于民族区域自治的省级行政区的是( A ) A.广西 B.香港 C.甘肃 D.福建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作用包括( D )
①有利于祖国统一 ②有利于民族平等 ③有利于民族团结 ④有利于地区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1倍。这些成就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 C )
A.彻底完成了的民主改革 B.达到了小康社会的标准 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6.为维护和巩固民族团结,我们要( D )
①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
④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进行了( B )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改革开放政策 D.搞活经济政策
8.“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材料中“神奇的天路”的修通起到的作用不包括( D )A.促进西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B.加强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C.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D.彻底消除了西藏和东部地区之间经济水平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