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01 08:1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导入
放牛娃
开国皇帝
导入新课
另一版本的朱洪武图像
朱元璋家境贫苦,小时候给地主放牛,17岁时,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到一座寺庙做了和尚,元末农民起义后,他投奔了起义军,由于他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最终建立了明朝。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2.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
3.正确认识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的影响。
新课讲授
明朝的建立
元朝中期频繁更换皇帝,仅在大德十一年(1307年)至元统元年(1333年)就更换了36个皇帝,在位都很短,全部由权臣摆弄下诏或颁布诏令。皇帝腐化无能,政权就落入一二蒙古大臣之手,当权大臣莫不专横跋扈,不可一世。
元朝末年贪官污吏横行,要钱的花样无奇不有。如属官来见要“拜见钱”,逢年过节要“追节钱”,生日要“生日钱”,办事要“常例钱”,送往迎来要“人情钱”,甚至“无事白要”,这叫“撒花钱”。
元朝政府对人民的搜刮也大大增加了。仁宗开始对江南征收包银,每户征银二两,较元初增加了十倍之多。至于一般的课税(包括商税),较元世祖时增加五十倍。到了文宗初年,各种课税更比元世祖初定之额增长百倍。

时间:1368年
建立者:朱元璋
(明太祖)
都城:应天府
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
想一想
另一版本的朱洪武图像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皇明祖训》

旋踵:调转脚跟,比喻时间极短
颉颃( xié háng):泛指不相上下,相抗衡

根据材料,概括朱元璋加强皇权的措施及其理由。

措施:废丞相、撤中书省;设立五军都督府、设六部
理由:丞相多小人,专权乱政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丞相胡惟庸称其旧宅井里涌出醴泉,此为祥瑞,并借此邀请明太祖朱元璋前来观赏。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太监云奇紧拉住缰绳,急不能言,拼命指向胡家。朱元璋感觉事态严重,
立即返回,登上宫城时,发现胡惟庸家上空尘土飞扬,墙道都藏有士兵。太祖大怒,以“枉法诬贤”、“蠹(dù)害政治”等罪名,当天处死胡惟庸、陈宁等。同时藉辞穷追其友好,包括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等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
朱元璋强化皇权
地方
地方
行省
按察使司(刑狱)
都指挥使司
(军政)
布政使司(民政)
1.废行省,设三司
2.分封诸子为王
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

丞相
中央
大都督府
五军都督府

锦衣卫腰牌
朱元璋很器重宋濂的才学,请他做皇太子的老师,并教几个亲王读书。宋濂为人,诚恳谨慎。宋濂曾经在自己的家中与客人饮酒,朱元璋派人进行秘密的监视。第二天,皇帝问:在座的宾客是哪些人?吃了什么食物?宋濂一一据实回答。朱元璋笑着说:好啊,你没有欺骗我。
隋朝创立
以隋炀帝开设进士科为标志
唐朝完善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科目
武则天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
宋朝发展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明朝 ?
科举制的发展史
科举考试的变化

1 .考试内容
科举考试内容只在儒家“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2.答题格式:
考生不得随意发挥自己的见解,答题必须按照八股文的格式书写。
四书:《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五经:《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知识拓展

“八股文”: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起股至束股才是科考正式议论的中心。这四股中,每股又都必须有两股排比对偶的语句,一般是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浅一深,共合八股,故名曰八股文。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字数也有限制,人们只能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写空洞无物的文章。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积极: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
消极:八股取士成为加强皇权,钳制读书人思想的有力武器;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讨论八股取士的影响。
积极: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
消极: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范进中举(明)

赠语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
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江南贡院科举考场
举子看榜图
夹带
明清时期,考生作弊手段以夹带居多,这是为什么?
三、经济的发展
农业
甘薯
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
马铃薯
向日葵
花 生
玉米
棉织业
丝织业
制瓷业
从南方推广到北方
苏州(明)
景德镇
手工业
手工业
棉纺织业向北推进;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苏绣
明代青花扁壶
商业
(1)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
(2)出现了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
王家大院
徽州民居
《皇都积胜图》(局部)
《南都繁会图卷》(局部)
徽商房舍
小结
明朝的统治
明朝建立:
朱元璋强
化皇权
改革
官制
在地方
废行省,设三司
分封诸王

在中央
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属皇帝
分五军都督府,调兵和武官任命权统归兵部


设特务机构:
锦衣卫
(明成祖设东厂)

科举改革:
八股取士
经济
发展

农业:
引进南美洲玉米、甘薯、马铃薯、
花生、向日葵
手工业:
丝织业中心苏州、景德镇青花瓷
商业:
北京、南京;晋商、徽商

1368 朱 元 璋, 建都南京元灭亡,
民政司法和军政,三司直属归中央,
废除丞相中书省, 六部分理管朝纲,
特务机构锦衣卫, 皇帝指挥大权掌,
四书五经八股文, 明朝君权更加强。

随堂训练
1. 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
A.南京???B.北京??C.西安??D.洛阳
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
A.诗赋????????B.三通四史????
C.前四史???? D.四书五经
3.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A.东厂?B.西厂??C.锦衣卫????D.内阁

A
D
C
4.明代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
A、景德镇 B、越州 C、杭州 D、邢州
A
5.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