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学年苍南中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为研究“传统文化在身边”课题,苍南中学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走访县内各地,期间他们发现,宗祠建筑和族谱文化在苍南地区大量存在。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国家的倡导 B.君主制的遗风 C.宗法制的影响 D. 时代的需要
2.孔子被尊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和十大思想家之一,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整理编撰古代文化典籍是他的一大突出成就,下列不属于孔子编撰的是( )
A.《诗》 B.《书》 C.《春秋》 D.《论语》
3.“大一统”的原始意义是消灭对手,由帝王一人统治天下。秦王兼并六国,建立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大一统”局面。下列对于“大一统”原始意义的阐述最准确的是( )
A.“六王毕,四海一” B.“天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4.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
A.钦差大臣 B.郡守 C. 刺史 D.御史大夫
5.唐太宗:“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鉴于此,太宗皇帝( )
A.纳谏用贤 B.用人扬长避短 C.主张权力下移 D.心存百姓,以民为本
6.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7.元朝统治者设立的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西藏政教事务的行政机构是( )
A.中书省 B. 宣政院 C. 枢密院 D.御史台
8.下列王朝,经历了既有丞相,又废除丞相制度的是( )
A.汉 B.宋 C.明 D.清
9.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B.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21世纪教育网
10.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一个基本特点。以下内容不能反映这一特点的是( )
A.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B.发明了翻车、筒车等引水工具
C.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D.强调农业生产要“不违农时”
11.以下对自然经济的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k*s*5*u
B.“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C.“商人重利轻别离,前夜浮梁买茶去”
D.“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受村业,白头不出门。”
12.《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这样的规定说明了( )
A.唐朝时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较高 B.都城长安的夜市和草市很繁荣
C.政府放弃了抑商,转而鼓励商业 D.“市”已突破空间和时间上限制
13. 1851年,上海商人徐荣村以自己经营的12包中国特产“荣记湖丝”参加伦敦世博会,引起轰动并夺得金、银两项大奖。下列与丝织或丝绸有关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新石器时代中国已经出现人工养蚕和丝织技术
B.“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丝织品外运的唯一通道
C.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是丝织品
D.明代时,一些地区的丝织领域出现了雇佣现象
14.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下列有关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动摇了专制王朝的经济基础 B.是为了安定人心
C.是为了维护政治的稳定 D.为了巩固君主的地位
15.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前者的技术水平更高 D.商品经济的发展
16.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17.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墨家思想的是( )
A.兼爱、非攻、尚贤、非命 B.仁者爱人,以德治国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8.汉武帝时期,为建立服务于政治“一统”的文化根基,汉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倡导儒学,表彰六经 B.禁绝与儒学相异的学术k*s*5*u
C.建立太学和各郡国学校 D.提倡各种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19.古书记载,一根竹片叫做“简”,一部书往往需多根简写成,把许多根简编连到一处,就叫做“册”。据《说文解字》,“册”是象形字,像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由此可见,“册”字的形成与我国古代哪种书写材料的使用有直接联系( )
A.绢、帛 B.竹简、木牍 C.龟甲、兽骨 D.纸
20.下图中有“赐进士及第,赐进士出身” 等字样,与此内容相关的制度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1.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在这里,柯林伍德强调的是( )
A.思想史构成了全部历史的主干 B.一切历史都可以被置换为思想史
C.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 D.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
22.儒学在宋明有了新发展,程朱理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的核心内容是指( )
A.自然界的运行规律????? B.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C.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规范 D.“天人感应”的理论
23.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心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心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所持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王阳明 C.董仲舒 D.朱熹
2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 )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B.顾炎武《日知录》 C.李贽《续焚书》 D.王夫之《船山遗书》
25..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之后思想界的又一活跃时期。黄宗羲、顾炎武与王夫之作为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思想家,把关注国计民生与研究对社会有用的学问作为重要任务。可见,这一时期的思想具有怎样的倾向( )
A.空泛迂腐 B.民贵君轻 C.经世致用 D.民主共和
26.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速度。相比较而言,指南针的作用主要发挥在( )k*s*5*u
A.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 B.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 D.促进了远洋航行和地理大发现
27.下列字体中,其中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的字体是( )
28.史书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编年体史书的特征是( )
A.以事件为中心 B.以人物为中心 C.以年代为中心 D.以制度为中心
29.从唐代传奇的兴起到明清小说的繁荣,反映了( )
A.封建政治的清明 B.文化政策的宽松 C.农耕经济的衰退 D.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30.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向( )
A. 贵族化 B. 平民化 C. 单一化 D.宗教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其中31题13分,32题10分,33题17分,共40分.)
31.(13分)人类几千年文明史中,政治文明的演进推动了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 ——《韩非子》
材料二:三省,从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中央政权体系,分别为: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别为: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户部,负责财政、国库;礼部,负责贡举、祭祀、典礼;兵部,负责军事;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具体审判另有大理寺负责,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谓三司审;工部,负责工程建设。 ——据《中国历代“三省六部制”演变》整理
材料三: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屠(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据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整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时期哪家的思想?该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3分)k*s*5*u
(3)根据材料一、三,指出黄宗羲与韩非子的区别。(2分)
(4)有人根据上述材料得出结论:中国古代政治统治既有专制,又有民主。该结论正确吗?请简要对其进行评论。(5分)
32.(10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宋·苏轼《枯木竹石图》
材料三 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经济地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高。……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宋元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东京梦华录》中可以看到这时期城市繁荣的梗概。它使宋元社会的许多方面增加了新因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宋元科技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的地位。(2分)
(2)材料二的两幅图分别反映了宋代什么绘画风格?(2分)
(3)据《清明上河图》和材料三,概述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状况。(2分)
(4)据材料三分析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据此,你得出什么认识? (4分) k*s*5*u
33.(17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政治家,他们以卓越的领袖才能和超人的胆略智慧,多方面深刻地影响中国历史的发展。他们的历史功绩各有千秋,但在某些方面却有惊人的默契,比如,对统一多民族国家或促其形成,或发展完善,或加强巩固。
材料一:右图是秦朝的一块方砖,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请回答:(1)该砖文用何种字体书写?此字体在秦朝具有什么地位?砖文“海内皆臣”该如何理解?(5分)
材料二: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新唐书》
唐诗《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材料三: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这里“夷”主要指我国少数民族)
(2)据材料二归纳唐太宗对待东突厥、吐蕃的措施。(2分) 材料三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华夷”观?如何评价他的民族政策?(4分)
材料四:著名历史学者樊树志指出:“康熙皇帝是清朝最堪赞誉的贤明君主,武功与文治都无与伦比,其武功中最引人注目的几件大事,彪炳于史册而毫不愧色。”
材料五:雅克萨之战形势图:
(3)请列举两件康熙皇帝可以“彪炳于史册”的“武功”。结合材料五,指出康熙皇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与秦始皇、唐太宗的不同之处。(3分)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三位封建帝王在我国统—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的地位。(3分)
2009学年苍南中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第31题13分,第32题10分,第33题17分,共40分)
31.(13分)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时期哪家的思想?该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一、三,指出黄宗羲与韩非子的区别。(2分)
4)有人根据上述材料得出结论:中国古代政治统治既有专制,又有民主。该结论正确吗?请简要对其进行评论。(5分)
32.(10分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宋元科技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的地位。(2分)
(2)材料二的两幅图分别反映了宋代什么绘画风格?(2分)
(3)据《清明上河图》和材料三,概述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状况。(2分)
(4)据材料三分析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据此,你得出什么认识?(4分)
33.(17分)请回答:
(1)该砖文用何种字体书写?此字体在秦朝具有什么地位?砖文“海内皆臣”该如何理解?(5分)
(2)据材料二归纳唐太宗对待东突厥、吐蕃的措施。(2分) 材料三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华夷”观?如何评价他的民族政策?(4分)
(3)请列举两件康熙皇帝可以“彪炳于史册”的“武功”。结合材料五,指出康熙皇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与秦始皇、唐太宗的不同之处。(3分)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三位封建帝王在我国统—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的地位。(3分)
2009学年苍南中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C
A
A
B
C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B
A
D
D
A
D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B
B
C[
D
D
A
D
B
(2)措施:战争手段;实行羁縻府州政策;和亲政策。(写出其中2点即可得2分)
观念:华夷一体,主张民族平等、和睦。(1分)
评价:多样性的解决措施体现了唐朝民族政策灵活、开明的特点;是“贞观之治”的重要内容;开明的政策促进民族团结、民族融合,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3分)
(3)武功:①平定三藩之乱②遏制沙俄扩张,签定《中俄尼布楚条约》③平定割据台湾的郑氏集团④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写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
不同之处:反对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1分)
(4) 地位:秦始皇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唐太宗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繁盛;康熙帝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