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辽宁省辽阳九中八年级(下)开学生物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辽宁省辽阳九中八年级(下)开学生物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4-01 10:1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辽宁省辽阳九中八年级(下)开学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0分)
1.(1分)现在地球上进化程度最高的植物和动物类群是(  )
A.苔藓植物和鸟类 B.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
C.种子植物和鱼类 D.蕨类植物和哺乳动物
2.(1分)下列各组植物中,都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
A.铁线蕨、桫椤 B.水杉、银杏
C.杨树、珙桐 D.松、柳
3.(1分)相对于藻类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能够长得高大的原因主要是(  )
A.有根对植物进行固定
B.叶片很大,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C.能够产生孢子,繁殖新个体
D.根、茎、叶内都有输导组织
4.(1分)下列关于无脊椎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无脊椎动物的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B.无脊椎动物约占动物总数的95%
C.无脊椎动物包括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爬行动物等类群
D.无脊椎动物的分布十分广泛
5.(1分)鲫鱼不停地张口吞水,由鳃孔排出,其主要意义在于(  )
A.水里的食物随水流入口中,便于取食
B.使鱼的体温保持恒温
C.水经过鳃时,水中的氧与鳃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气体交换
D.保持鱼体内外水分的平衡
6.(1分)生物名称真难认,名称里面有“鱼”的不一定是鱼,名称里面没有“鱼”的倒有可能是鱼.聪明的你一定知道,下列动物中哪一种是鱼?(  )
A.鱿鱼 B.鲍鱼 C.海豹 D.海马
7.(1分)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一次考察中,观察到了蚯蚓、青蛙、家兔、家燕四种动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家兔、家燕体温恒定
B.家燕体表被覆羽毛,产的卵具有坚硬的卵壳
C.家兔的生殖方式为胎生哺乳
D.青蛙的幼体既可以用鳃呼吸又可以用肺呼吸
8.(1分)下列叙述不属于病毒特点的是(  )
A.没有叶绿体,只能寄生,有细菌病毒、植物病毒、动物病毒三种
B.可以独立生活
C.个体很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D.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构成
9.(1分)老师把刚刚制备的痢疾杆菌装片与酵母菌装片交给小刚同学,让其贴上标签。小刚同学区分二者的依据是(  )
A.有无细胞壁 B.有无细胞膜
C.有无细胞质 D.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10.(1分)假如让你种植食用蘑菇,你认为能满足蘑菇生长条件的是(  )
①保持通风干燥 ②潮湿的环境 ③一定的温度 ④丰富的有机物.
A.①③④ B.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11.(1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蘑菇和腐生细菌一样,能分解枯枝败叶,有利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B.酵母菌只能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C.霉菌都是对人体不利的,如黄曲霉还可能致癌
D.春天可以到野外采拾真菌,野外的真菌鲜美,可以随意食用
12.(1分)在动植物进化过程中,受精过程脱离水的限制的是(  )
①苔藓植物 ②蕨类植物 ③种子植物 ④两栖动物 ⑤爬行动物 ⑥哺乳动物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13.(1分)建立青岛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以上对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分别属于(  )
A.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管理
B.就地保护、法制管理、易地保护
C.法制管理、就地保护、易地保护
D.易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14.(1分)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环境改变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②能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变异是定向的
⑤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15.(1分)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
A.生存竞争 B.人工选择 C.自然选择 D.遗传变异
16.(1分)在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中,最大的和最小的分类单位分别是(  )
A.门、界 B.界、科 C.纲、种 D.界、种
17.(1分)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
A.数量 B.等级 C.相似程度 D.大小
18.(1分)下面描述的生物现象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成群的蚂蚁结成“圆球“过河
B.黑猩猩从洞穴中钓取白蚁作为食物
C.养鸡厂内成群的母鸡在“咯咯“地叫
D.乌贼受到威胁时会释放墨汁
19.(1分)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B.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与遗传因素无关
C.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D.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都有重要意义
20.(1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只包括一切生命物质
B.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C.包括动物、植物和细菌
D.只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1.(1分)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  )
A.照射到该系统的全部太阳能
B.照射到该系统所有植物体上的全部太阳能
C.该系统所有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D.生产者传递给消费者的全部太阳能
22.(1分)太阳的能量最先进入生态系统的(  )
A.生产者体内 B.草食动物体内
C.肉食动物体内 D.分解者体内
23.(1分)假定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若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保持相对稳定 D.上升后又下降
24.(1分)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
A.减少分解者的数目
B.减少消费者的数目
C.改变非生物因素
D.增加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种类
25.(1分)一棵苹果树上能结出“国光”“红富士”等不同品种的苹果,采用的处理技术是(  )
A.扦插 B.压条 C.嫁接 D.播种
26.(1分)嫁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必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部位是(  )
A.木质部 B.韧皮部 C.髓 D.形成层
27.(1分)将一黄玫瑰的枝条做接穗,红色的玫瑰做砧木进行嫁接,嫁接上去的枝条上开的花是(  )
A.只有红色 B.只有黄色
C.橙色 D.有黄色又有红色
28.(1分)一朵被害虫咬过的桃花不能接出果实,那么在这朵花中被害虫咬去的结构是(  )
A.花丝 B.花冠 C.雄蕊 D.雌蕊
29.(1分)正常情况下,一个西瓜果实内含有种子的数目取决于(  )
A.一朵花中有多少雌蕊
B.一个胚珠中有多少个卵细胞
C.一个雌蕊中有多少个子房
D.一个子房中有多少胚珠
30.(1分)下列生物的生殖方式不属于营养生殖的是(  )
A.土豆的出芽 B.柳树用枝扦插
C.苹果的芽接 D.葡萄籽长出幼苗
31.(1分)在酵母菌的培养液中,许多酵母菌细胞上还连着一个或多个小细胞,这是酵母菌正在进行(  )
A.有性生殖 B.出芽生殖 C.营养生殖 D.嫁接
32.(1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  )
A.能否由母体产生性个体
B.能否进行有丝分裂
C.能否形成生殖细胞
D.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33.(1分)染色体主要是由什么组成的(  )
A.蛋白质和脂肪 B.蛋白质和DNA
C.脂肪和糖类 D.基因和DNA
34.(1分)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B.家兔的黑毛和白毛
C.人的有酒窝和无酒窝
D.植物的绿色和动物的绿色
35.(1分)如图为某生物体细胞中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
B.如果A来自父方,则a来自母方
C.该个体表现出来的是A基因控制的性状
D.该个体产生的后代不可能表现出a基因控制的性状
36.(1分)已知有酒窝和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一对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那么,他们的子女的基因型可能是(  )
A.aa B.AA、Aa、aa C.Aa、aa D.AA、Aa
37.(1分)在生物的体细胞中,基因存在的情况一般是(  )
A.成单存在 B.只有一个基因
C.成对存在 D.只有两个基因
38.(1分)人的生殖细胞、体细胞、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分别为(  )
A.23条、46条、23条 B.23条、46条、46条
C.46条、46条、46条 D.46条、46条、23条
39.(1分)一对夫妇已生育了两个女孩,再生一个男孩的可能性是(  )
A.0 B.100% C.50% D.25%
40.(1分)男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表示为(  )
A.22对﹢XY B.22对﹢XX C.22对﹢Y D.45﹢Y
41.(1分)下列动物中与人性别决定方式不同的是(  )
A.青蛙 B.鲫鱼 C.孔雀 D.牛
42.(1分)肯定含有Y染色体的是(  )
A.精子 B.卵细胞 C.男性体细胞 D.受精卵
43.(1分)如果一个婴儿的体细胞中第13对染色体多一条,就会导致该婴儿患(  )
A.白化病 B.先天性愚型 C.色盲 D.先天性裂唇
44.(1分)人类的性别是由下列哪种结构决定的(  )
A.蛋白质 B.性染色体 C.DNA D.性腺
45.(1分)父母的性状遗传给子女是通过(  )
A.血液 B.母亲的乳汁 C.生殖细胞 D.体细胞
46.(1分)红绿色盲是一种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在(  )
A.X染色体上 B.Y染色体上 C.常染色体 D.XY
47.(1分)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原因是(  )
A.近亲结婚后代必患遗传病
B.近亲结婚后代身体抵抗力差,易得病
C.近亲血缘关系近,后代易得遗传病
D.近亲结婚,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
48.(1分)下列哪项不符合优生优育的原则(  )
A.禁止近亲结婚 B.将生下的患病儿童送人
C.提倡遗传咨询 D.进行产前诊断
49.(1分)下列关于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遗传病一般是由外界环境改变而引起的
B.遗传病一般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
C.遗传病目前可以得到根治
D.遗传病一般是由非致病基因引起的
50.(1分)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月季花的红色与白色
B.父亲高,儿子矮
C.母亲正常,儿子色盲
D.水肥条件不同导致水稻长势不同

2018-2019学年辽宁省辽阳九中八年级(下)开学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0分)
1.【解答】解:植物在地球上发展进化: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蕨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原始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所以是地球上进化程度最高的植物。动物的进化历程:无脊椎动物→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哺乳类是现在地球上进化程度最高的动物类群。
故选:B。
2.【解答】解:A、铁线蕨、桫椤属于蕨类植物;
B、水杉、银杏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都属于裸子植物;
C、杨树、珙桐都属于被子植物;
D、松是裸子植物;而柳属于被子植物;
故选:B。
3.【解答】解: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蕨类植物也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4.【解答】解:A、无脊椎动物的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A叙述正确;
B、无脊椎动物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约占动物总数的95%.B叙述正确;
C、爬行动物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C叙述错误;
D、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有翅,能够飞行,因此分布广泛。D叙述正确。
故选:C。
5.【解答】解:鱼类生活在水中,观察活鱼,可以看到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有交替闭合的现象,这是鱼在呼吸。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所以鱼类不停地吞水实际上是在呼吸,进行气体交换。
故选:C。
6.【解答】解:鲍鱼属于单壳软体动物;鱿鱼属软体动物类,是乌贼的一种,体圆锥形,体色苍白,有淡褐色斑,头大,前方生有触足10条,尾端的肉鳍呈三角形,常成群游弋于深约20米的海洋中;海豹生活在水中,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海马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7.【解答】解:A、家兔、家燕都能够维持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正确;
B、家燕体表被覆羽毛,产的卵具有坚硬的卵壳,正确;
C、家兔是哺乳类,生殖方式为胎生哺乳,正确;
D、青蛙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青蛙,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错误。
故选:D。
8.【解答】解:A、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体的不同,我们把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A正确
BD、病毒没有细胞构造,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B错误,D正确
C、由于病毒非常微小,多数病毒直径在100nm(20~200nm),较大的病毒直径为300~450纳米(nm),较小的病毒直径仅为18﹣22纳米,(1纳米=10﹣6毫米 )不能用普通显微镜观察,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C正确
故选:B。
9.【解答】解: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细菌与真菌的根本区别在于真菌具有成形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酵母菌是真菌。故球形细菌和酵母菌的区分依据细胞核是否成形。
故选:D。
10.【解答】解:由分析知道: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蘑菇属于真菌,因此种植食用蘑菇需要②潮湿的环境、③一定的温度、④丰富的有机物。
故选:D。
11.【解答】解:A、蘑菇属于大型真菌,腐生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它们能将动植物尸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到大自然中,被绿色植物再利用来制造有机物。可见,腐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符合题意。
B、酵母菌在有氧、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如在有氧的条件下,能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在有氧的条件下,能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
C、有的真菌对人类是有利的,如曲霉在制酱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有的真菌对人类是有害的,如黄曲霉还可能致癌,不符合题意。
D、蘑菇属于大型真菌,有的可以食用,有的有一定的毒性,不能食用,因此在林中采集蘑菇时,要注意鉴别无毒后方可食用。鉴别蘑菇的方法很多,主要是看形状,观颜色,闻气味。毒蘑菇一般比较黏滑,菌盖上常沾些杂物或生长一些像补丁状的斑块,菌柄上常有菌环,无毒蘑菇很少有菌环。一般有毒蘑菇的颜色比可食用蘑菇鲜艳,蘑菇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无毒蘑菇多为咖啡、淡紫或灰红色。有毒蘑菇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蘑菇则有蘑菇固有的香味,无异味。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解答】解: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都利用孢子繁殖后代,受精过程离不开水;种子植物利用风或昆虫进行传粉,完成受精过程,脱离了水的限制;两栖动物,水中受精,变态发育;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都进行体内受精,卵内具有提供水分的卵白,哺乳动物的胎儿生活在羊水中,所以它们的受精过程脱离水的限制。
故选:D。
13.【解答】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如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
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如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如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等等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14.【解答】解: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是不定向的,产生的变异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不是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而是环境的改变对生物产生的变异进行了选择。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物质基础,是生物进化的前提之一。自然选择是建立在遗传和变异的基础上的,没有变异就不存在生物的多样性,也就没有选择的对象,就没有生物的进化;如果没有遗传,生物不能延续繁衍,自然选择也就失去了意义。
故选:B。
15.【解答】解:A、生存竞争是自然选择的方式,A不正确;
B、人工选择的选择者是人,B不正确;
C、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C正确;
D、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D不正确。
故选:C。
16.【解答】解: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差异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故选:D。
17.【解答】解:为了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我们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它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等特征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方面的相似程度。
故选:C。
18.【解答】解: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
A、成群的蚂蚁结成“圆球“过河,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因此属于社会行为。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B、黑猩猩从洞穴中钓取白蚁作为食物是通过学习、模仿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因此没有社会行为。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养鸡厂内成群的母鸡在“咯咯“地叫,它们之间没有分工,没有组织,没有等级,不属于社会行为。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乌贼的肚子里有一个“墨囊”,里面贮满了墨汁。乌贼墨囊里的墨汁,是保护自己的防卫武器。乌贼还可以改变体色,它是世界上变色最快的动物之一。 乌贼受到威胁时,就释放墨汁,将周围海水染黑,借机逃跑。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防御行为。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解答】解: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A正确;
B、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动物后天学习所得,不是与遗传因素无关,C错误;
C、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C正确;
D、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基础,学习行为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因此都对动物的生存都有重要意义,D正确。
故选:B。
20.【解答】解: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是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消费者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吃绿色植物;分解者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故选:B。
21.【解答】解: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其反应式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因此,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这些能量以有机物的形式贮存在植物体中。
故选:C。
22.【解答】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就变成了化学能,输入到了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随着植食性动物的捕食活动,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当植食性动物被其它动物捕食后,能量再次被传递。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太阳光的光能要参与生物圈中的能量流动,首先需要通过绿色植物,而绿色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故选:A。
23.【解答】解:因为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中存在:草→鹿→狼的食物链,全部捕杀狼群会使鹿的数量增加,从而使鹿场上的植物(鹿的食物)减少,以鹿为食动物也会随着鹿的增多而增多,后来鹿的数量会随着植物(鹿的食物)的减少而减少。
故选:D。
24.【解答】解:A、腐生性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的分解者,如果减少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动、植物的尸体将会增多,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将会减弱。A不正确;
B、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营养级越多,说明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越强,如果减少生态系统中最高消费者数量,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将会减弱。B不正确。
C、阳光、空气、水、土壤等自然条件是构成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和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的关系不大。C不正确。
D、生态系统中维持平衡的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因此增加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将会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D正确。
故选:D。
25.【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要使同一株苹果树上结出“国光”“红富士”等不同品种的苹果,可采用的繁殖方法是嫁接,可以用不同品种的苹果树的枝或芽做接穗,嫁接到一棵苹果树上即可。可见C正确。
故选:C。
26.【解答】解: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时,被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下面的老本,即被接的植物叫砧木,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可见D正确。
故选:D。
27.【解答】解: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由题意可知黄色玫瑰的枝条是接穗,则嫁接后的枝条所开的花和接穗的一样,即开黄花。
故选:B。
28.【解答】解:花的结构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几部分。花柄连接茎和花;花托上面着生花的各部分;花萼和花冠在花开放以前保护花的内部结构;花开放后,花冠能够招引昆虫来传粉;雄蕊有花丝和花药组成,花丝支持花药,花药中有花粉;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几部分,柱头接受花粉,花柱连接柱头和子房,子房将来发育成果实。可见若雌蕊的子房受到损害后,就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
故选:D。
29.【解答】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从图中可知,被子植物完成受精后,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因此种子的数目是由子房内胚珠的数目决定的。
故选:D。
30.【解答】解:A、土豆的出芽长成新的植株,属于营养生殖,A错误;
B、柳树用枝扦插,是用植物的茎进行繁殖,没有两性细胞的结合,是营养器官直接产生的新个体,属于营养生殖,B错误;
C、苹果的芽接,是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来繁殖后代,属于营养生殖,C错误;
D、葡萄籽长出幼苗是用种子繁殖后代 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D正确。
故选:D。
31.【解答】解:A、有性生殖是指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来繁殖后代的生殖方式。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属于无性生殖,A不正确;
B、通过分析可知,在酵母菌的培养液中,许多酵母菌细胞上还连着一个或多个小细胞,这是酵母菌正在进行出芽生殖,B正确;
C、营养生殖是用营养器官根、茎、叶来繁殖后代的方式,C不正确;
D、嫁接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D不正确。
故选:B。
32.【解答】解: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所以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
故选:D。
33.【解答】解: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可以说: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有数万个基因。
故选:B。
34.【解答】解: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A、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豌豆茎的高矮不同,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故符合题意。
B、家兔的黑毛和白毛,是家兔毛的颜色不同,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故符合题意。
C、人的有酒窝和无酒窝,是人酒窝的有无,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故符合题意。
D、植物和动物,是两种物种,植物的绿色和动物的绿色,不是相对性状,故符合题意。
故选:D。
35.【解答】解:A、隐性基因习惯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对应的显性基因则以相应的大写字母表示。A正确。
B、生物体中的体细胞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的,受精卵中的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如果A来自母方,则a一定来自父方,B正确。
C、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因此Aa个体表现出的是A所控制的性状,C正确。
D、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虽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但隐性基因会一代代的传递下去,当后代基因为aa时,就能表现出a基因控制的性状。D错误。
故选:D。
36.【解答】解: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对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控制有酒窝和无酒窝的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如图:
故选:B。
37.【解答】解: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能够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断。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的细胞中)中,染色体成对存在于细胞核中,它上面含有起遗传作用的主要物质即DNA(如人的体细胞23对染色体就包含46个DAN分子),DAN上又有许多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功能单位,这些小单位称为基因。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故选:C。
38.【解答】解:亲子代之间染色体的数目是恒定的,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也就是46条。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有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一半,是每对染色体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所以人的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23条。这样当精子与卵细胞融合为受精卵时,染色体就恢复到原来的数目46条。
故选:B。
39.【解答】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人类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因此一对夫妇已生育了两个女孩,再生一个男孩的可能性是50%。
故选:C。
40.【解答】解: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因此男性染色体的组成可以表示为:22对常染色体+XY,女性染色体的组成可表示为:22对常染色体+XX。
故选:A。
41.【解答】解:(1)XY型性别决定,XY将发育成雄性,而XX将发育成雌性。 XY型在生物界比较普遍,除了人类外,全部哺乳动物、某些两栖类,如非洲爪蟾、鱼类、很多昆虫都是XY型的。在基因水平上研究动物的性别决定机制,目前已发现位于X染色体上的DAX﹣1基因和位于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
(2)XO型性别决定,蝗虫、蟑螂等的性别决定为XO型,雄性只有一个X性染色体而没有Y染色体,所以形成带X和不带X的两种精子,雌性有一对X染色体形成一种带X的卵细胞,受精后的XX合于发育为雌性,XO合子发育为雄性,它们的理论比例是1:1.这种性别决定叫XO型性别决定,它可以看作是XY型的一种变种。
(3)ZW型性别决定,ZZ将发育成雄性,而ZW将发育成雌性。这种方式常见于鳞翅目昆虫、有些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
因此,有许多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和人基本一样,如鱼类、两栖类和所有的哺乳类。而鳞翅目昆虫、爬行类和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和人不同。
故选:C。
42.【解答】解: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
A、精子的性染色体是X或者Y,因此精子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A不正确;
B、卵细胞的性染色体是X,因此卵细胞肯定不含有Y染色体,B不正确;
C、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是XY,因此男性体细胞肯定含有Y染色体,C正确;
D、受精卵的性染色体是XX或者XY,因此受精卵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D不正确。
故选:C。
43.【解答】解: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每一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而且成对出现。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23对,即46条。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成单。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非常重要,人的体细胞中多了或少了一条染色体,可能导致严重的遗传病,例如:当一个婴儿体细胞中第13对染色体多了一条时,就会导致先天性裂唇。
故选:D。
44.【解答】解: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X,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Y.女性产生的卵细胞仅含X,男性产生的精子含X或Y基因,当卵细胞X与精子Y结合的受精卵为XY时,受精卵发育为男孩;当卵细胞X与精子X结合的受精卵为XX时,该受精卵发育为女孩。可见人的性别决定于性染色体;但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在Y染色体上有一段DNA(即基因)与雄性性别的决定有关,X染色体上也有与女性性别有关的基因。因此,人类的性别是由基因和性染色体共同决定的。
故选:B。
45.【解答】解:基因是染色体上控制具体性状的DNA片断,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故选:C。
46.【解答】解:红绿色盲是一种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
故选:A。
47.【解答】解: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我们要根据我国政府颁布的“婚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做好婚前检查工作,把优生工作做到婚前孕前。
故选:C。
48.【解答】解:A、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还能导致胎儿畸形,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将生下的患病婴儿遗送人,违犯法律,也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提倡遗传咨询,可以避免患有遗传病的孩子出生,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进行产前诊断,可以监测婴儿的发育状况,根据胎儿的胎位,发育情况、有无脐带缠脖等选择科学的分娩措施以及做好产前准备。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9.【解答】解:A、B、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看不见的基因突变)而引起的疾病。故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
C、以前,人们认为遗传病是不治之症。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遗传学工作者在对遗传病的研究中,弄清了一些遗传病的发病过程,从而为遗传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并不断提出了新的治疗措施。但是这类治疗只有治标的作用,即所谓“表现型治疗”,只能消除一代人的病痛,而对致病基因本身却丝毫未触及。因此遗传病目前还不能得到根治。
D、遗传病是由于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故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B。
50.【解答】解: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因此生物的变异根据能否传给后代,而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A、月季花的红色与白色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属于遗传的变异。故不符合题意。
B、父亲高,儿子矮,这种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属于遗传的变异。故不符合题意。
C、母亲正常,儿子色盲,其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属于遗传的变异。故不符合题意。
D、水稻长势不同是由于水肥充足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属于不遗传变异。故符合题意。
故选: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