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科试卷
命题人:王守丽 校对人:高一历史组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女吸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诗句所述不能反映出的是:
A.自耕农经济的封闭性 B.自耕农经济农民生活富足
C.自耕农经济的保守性 D.自耕农经济的稳定性
2.下列关于右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出现在黄河流域,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耕作随心所欲的特点
D.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3.促使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因素是
A.私田的大量出现 B.各国的税制改革 C.商鞅变法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4.自宋代以来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的重要经营方式,这一方式表明
A.政府对百姓的控制加强 B.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C. 农民完全脱离了政府的剥削 D.自然经济已经向商品经济转化
5.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是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 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 D.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定
6.从战国到东汉,我国经济发展最明显的特点是
A.多样性和不平衡性 B.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C.形成南稻北粟的格局 D.南方农业为主和北方畜牧业为主的格局
7.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所在是在:
A.南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8.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
B.唐代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从征役制到募雇制,是官营手工业生产关系上的重大进步
D.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中孕育出雇佣劳动关系
9.假设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不大可能出现下列哪种活动?
A.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
B.让手下从各地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
C.在居住区开绸缎店
D.其在长安的生意活动必须接受专门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10.“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务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上述历史现象最早出现于
A西汉长安 B唐朝洛阳 C北宋开封 D南宋临安
11.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
A.手工业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12.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主要有: ①重农抑商政策 ②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③长期形成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④官府对于百姓的剥削致使购买力下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13.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明清时期的中国已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现象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B.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C.苏州丝织业出现许多“小户”“听大户呼织”,并且“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14.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是正确的
B.把农业与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C.这一政策对经济发展始终起积极作用
D.其结果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15.“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与雍正的这句话观点不一致的是
A.“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16.小李同学在上网查资料时找到了一幅欧洲人绘制的早期世界地图,同学们在推测此图绘制的最早时间时产生了下列四种意见,你认为正确的应是
A.14世纪 B.15世纪 C.16世纪 D.17世纪
17.下列关于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的解释最完整的是
A.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追求黄金的美梦
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货币需求的增加
C.商业危机-东西通商要道的断绝-商品价格猛增
D.黄金梦-航海技术进步-资本主义萌芽
18.17世纪,“海上马车夫”荷兰人进行国际贸易的最有特色的手段是:
A.海上运输 B.海盗劫掠 C.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D.海上战争
19.“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的。”主要是由于
A.在此以前未出现著述世界历史的史学家
B.使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C.他们在探险过程中都曾记述了所到地区的历史
D.其探险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20.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下列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的是
A.机器制造业 B.电力工业 C.石化工业 D.汽车工业
21.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其特点不包括
A.侧重在重工业领域 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C.大企业时代的到来 D.工厂制度的建立
2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垄断大企业的特点不包括:
A.规模大、资金雄厚、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B.它们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甚至掌握着该国的经济命脉和国家机器
C.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的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
D.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同属于企业主
23.工业革命时代,一国发生经济危机就会波及他国甚至影响到全世界,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 B.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激化
C.经济危机可以蔓延全世界 D.统一的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24.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是在:
A.15世纪末16世纪初 B.17世纪末18世纪初
C.18世纪末19世纪初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25.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是
A.自然经济占着统治地位 B.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C.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D.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26.洋务运动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主要评判依据是
A.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维护统治 B.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C.洋务运动开启了我国的近代化进程 D.吸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27.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A.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引进西方的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C.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D.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28.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是 ①外商企业的刺激 ②西方工业革命的推动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④封建政府的大力支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9.如果根据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进行归类,下列人物与荣宗敬,荣德生同类的是: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张謇 D.王世绶
30.下图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示意图,导致这一营业状况的因素
①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③人民的反帝斗争 ④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⑤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1.民国时期的民族资本受到三座大山的重压,其“三座大山” 不包括
A封建主义 B官僚资本主义 C外国资本主义 D小农经济
32.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提出“适地适产主义”政策,其目的是
A.将中国沦陷区变为日本的工业基地 B.从沦陷区获得巨额的利润
C.把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战时经济体系中去
D.从沦陷区掠夺大批物资运往日本
33.早期殖民扩张对欧洲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增强了殖民者的实力 B、满足了封建主的奢侈生活
C、使世界日益连为一体 D、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34.近代中国出现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是
A.《中外纪闻》 B.《国闻报》 C.《申报》 D.《新青年》
35. 辛亥革命后,与“民主共和”并存的爱国进步思潮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体西用” C.“实业救国” D.“民主科学”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共30分)
36.(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材料二 乾隆二十五年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右图)
材料三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怎样的生产方式?(2分)它有什么特点?(4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清朝政府怎样的对外政策?概括其含义。(4分)
(3)这种对外政策和材料一中的生产方式有何联系?(4分)
37.(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图
材料一图
材料二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右上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特点。(2分)1912—1919年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迅速,其原因是什么?(6分)
(2)你认为F1可能是哪些因素?(4分)
(3)结合材料一二谈你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4分)
材料分析题答题区:
36.
(1)
(2)
(3)
37.
(1)
(2)
(3)
高一历史
参考答案:
01-05:BBDBB
06-10:ADBCC
11-15:DACCC
16-20:CBCBA
21-25:DDDDA
26-30:CCCCD
31-35:DCDCC
37.(16分)
(1)曲折发展(2分)
①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
②政府实行了一些列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
③一战期间,列强减少了对话商品输出。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共6分,答出三点即可)
(2)本国封建势力;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等。(答出两条即可,4分)
(3)认识:只有实现民族的独立才能实现民族的富强。(言之成理即可,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