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一、基本原理与操作
原理电路图 操作要领
(1)测量直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
(2)电路连接:连接好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3)测量长度: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3次
(4)U、I测量: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
二、数据处理
1.求Rx
2.计算电阻率:将记录的数据U、I、l、d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式
三、实验注意点
(1)先测直径,再连电路:为了方便,测量直径应在金属丝连入电路之前测量。
(2)电流表外接法: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阻值较小,故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3)电流控制:电流不宜过大,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丝温度过高,导致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变大。
四、误差分析
四、重点突破
1.游标卡尺的读数
答案:11 mm+4×0.1 mm=11.4 mm(注意要读分尺0前的示数)
举例:
2.螺旋测微器的使用
答案: 2.0 mm+15.0×0.01 mm=2.150 mm
注意:与0在同侧的是整mm位,另一侧为.5mm位
举例:
3.电压表和电流表
(1)0~3 V的电压表和0~3 A的电流表读数方法相同,此量程下的精确度是0.1 V或0.1 A,看清楚指针的实际位置,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
(2)对于0~15 V量程的电压表,精确度是0.5 V,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一位,即读到0.1 V。
(3)对于0~0.6 A量程的电流表,精确度是0.02 A,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这时要求“半格估读”,即读到最小刻度的一半0.01 A。
五、典例分析
(1)如图所示的三把游标卡尺,它们的游标卡尺从上至下分别为9 mm长10等分、19 mm长20等分、49 mm长50等分,它们的读数依次为________mm,________mm,________mm。
(2)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7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是________mm。
图乙使用较小量程时,每小格表示________V,图中表针的示数为________V。若使用的是较大量程,则这时表盘刻度每小格表示________ V,图中表针示数为________V。
(3)甲使用0.6 A量程时,对应刻度盘上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A,图中表针示数是________A;当使用3 A量程时,对应刻度盘上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A,图中表针示数为________A。
解析 (1) 甲读数:整毫米是17,不足1毫米数是7×0.1 mm=0.7 mm,最后结果是17 mm+0.7 mm=17.7 mm。
乙读数:整毫米是23,不足1毫米数是17×0.05 mm=0.85 mm,最后结果是23 mm+0.85 mm=23.85 mm。
丙读数:整毫米是3,不足1毫米数是9×0.02 mm=0.18 mm,最后结果是3 mm+0.18 mm=3.18 mm。
(2)固定刻度示数为2.0 mm,不足半毫米的从可动刻度上读,其示数为15.0,最后的读数:2.0 mm+15.0×0.01 mm=2.150 mm。
(3)①使用0.6 A量程时,刻度盘上的每一小格为0.02 A,表针示数为0.44 A;当使用3 A量程时,每一小格为0.1 A,表针示数为2.20 A。
②电压表使用3 V量程时,每小格表示0.1 V,表针示数为1.70 V;使用15 V量程时,每小格表示0.5 V,表针示数为8.5 V。
答案 (1)17.7 23.85 3.18 (2)2.150 (3)①0.02 0.44 0.1 2.20 ②0.1 1.70 0.5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