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9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21课时 浮力(课件 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2019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21课时 浮力(课件 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4-01 20:2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第21课时 浮力 力学发展史1.浮力
(1)浮力的含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的_______________的托力,这个力就是浮力。因此有F浮=G-F,F是物体浸在液体中的视重。
(2)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作用在物体上、下表面的____________,因此有F浮=F向上-F向下。竖直向上压力差2.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_______________所受的重力。计算公式:F浮=G排液=ρ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既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
3.物体的浮沉条件
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其浮沉情况是由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决定的:假若物体浸没在液体里只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则有
①当F浮>G物体________←→物体漂浮,此时F′浮=G;排开的液体上浮②当F浮=G ←→物体___________;
③当F浮注:悬浮和漂浮的共同点都是F浮=G,但悬浮时,V排________V物(完全浸没);漂浮时,V排________V物(部分浸入)。
4.浮力的应用
(1)潜水艇通过水舱中海水的进入或排出来改变____ ____,从而实现自身的下沉和上浮。
(2)热气球通过改变自身的体积来改变__________大小,从而实现上升或下降。悬浮下沉=<自重浮力5.浮力问题的解题指导
(1)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只与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即与排开液体的__________和排开液体的__________有关。
(2)关于液面升降问题:F浮↑―→V排↑―→h(液面)↑。
(3)解题思路:
浮力问题是力学的重点和难点。解决浮力问题时,一般可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①确定研究对象。一般情况下选择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为研究对象。体积密度②对研究对象受力分析。主要是重力G、浮力F浮、拉力、支持力、压力等。
③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明确物体上浮、下沉、悬浮、漂浮等。
④写出各力的关系方程,并转化为与已知条件相关联的式子,求解。
6.有关力学的发展史
(1)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力是使物体运动原因的观点,即他认为运动必有力的作用时才能发生,外力的作用一旦停止,运动就不存在,现代科学证明他的观点是错误的。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提出阿基米德原理。
(3)伽利略(1564~1642),他坚持科学理论必须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摒弃了通过信赖权威来解决科学问题的观念。在力学上的贡献主要是:自由落体规律的发现,惯性定律发现的先驱者。
(4)17世纪中期,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三大运动定律,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例1】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丽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猜想二: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三: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密度有关。
(1)小丽用重为3.2N的物体A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该实验验证了猜想__________是正确的。可得出:在同种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实验中,物体A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N,方向__________。(2)下表是小丽验证猜想二时收集的实验数据:
分析比较表中数据和实验中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的数据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__________。
(3)为验证猜想三,小丽选用了与物体A密度不同的物体B进行实验,她将物体B逐渐浸入水中,容器中的水面上升至图示O位置时,发现棉线松弛,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如图所示。取出物体B后,小丽又将物体A缓慢浸入水中,她在水面上升到__________(填“O点之上”、“O点”或“O点之下”)位置时,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这样做是为了控制__________相同,以便判断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是否有关。考查要求:本题旨在考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考查浮力的计算及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考查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题目偏难。
解题指导:(1)由图甲乙丙可以看到:液体均为水,随着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的变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这说明猜想一是正确的;可以得出:在同种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因为此表中物体都是浸没的,故应与图丙的数据对比,在三种液体中浸没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同,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为比较浮力与物体的密度的关系,需要控制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故将物体A 浸入水中时,需使水面上升到O点位置时,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答案:(1)一 越大 2.2 竖直向上 (2)丙 有关 (3)O点 排开液体的体积。
【例2】 如图所示,有一实心长方体,悬浮在水和水银的界面上,浸在水中和水银中的体积之比为3∶1,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水银的密度为13.6×103kg/m3。求:(1)该物体在水中和水银中所受到浮力之比。
(2)该物体在水中所受到浮力与物体重力之比。
(3)该物体的密度。
考查要求: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力的平衡以及重力公式的应用,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例3】 如图1所示,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木块A通过细线与圆柱形容器底部相连,容器中液面与A上表面齐平。从打开容器底部的抽液机匀速向外排液开始计时,细线中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2所示。木块密度ρ=0.5×103kg/m3,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m2,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液体的排出,木块受到的浮力不断减小
B.容器中的液体是酒精
C.抽液机每秒钟排出液体的质量是10g
D.第30s时,木块露出液面的高度是2cm
考查要求:本题是一道力学综合题,考查到的知识点较多,能力要求高,难度也较大。主要考查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密度、力的平衡等知识。解题指导: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能从图像中得出有关信息。
A.图1中物体在细绳的拉力作用下恰好完全浸没,当液体向外排出时,木块受到的浮力会减小,但当木块恰好漂浮时,细线不受力,再向外抽水,在一段时间内,木块随水位下降但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即受到的浮力不变,当木块与容器底接触后,随水位的下降,浮力又减小,所以A错误。
B.由图1知,此时木块受向上的浮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及细绳拉力作用,由图像知,当物体完全浸没时,此时细绳的拉力为5N。木块的重力G=ρgV=0.5×103kg/m3×10N/kg×(0.1m)3=5N,F浮=G+F=5N+5N=10N。由F浮=ρ液gV排得,ρ液=1×103kg/m3所以此液体为水。因此B错误。
C.当木块恰好漂浮时,F浮=G,则ρ水gV排=ρgV,得V排=V=0.5×10-3m3,所以排出水的体积为:V=S容h露-V露=200×10-4m2×0.05m-0.5×10-3m3=5×10-4m3,m=ρ水V=103kg/m3×5×10-4m3=0.5kg=500g,所以每秒抽出水的质量为:m′=500g/50=10g,所以C正确。
D.第30s抽出水的质量为:m=10g/s×30s=300g,体积为300cm3,木块露出水的高度h=3cm,所以D错误。
答案选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