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短文两篇 《陋室铭》课件(共21张幻灯片,内含朗读配乐)

文档属性

名称 16 短文两篇 《陋室铭》课件(共21张幻灯片,内含朗读配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4-01 17:57:23

文档简介

刘禹锡
陋室铭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原意是刻,成语有刻骨铭心。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勉励自己或者歌功颂德的文字。
后,变为一种文体。

解密《陋室铭》
通过写_____________,来自述其志。
正字音
德馨 西蜀

鸿儒 孔子

案牍
xīn
hóng rú

shǔ

翻译文章: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在于

出名、有名
神异

只,只是
德行美好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龙潜游就显得灵验。
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只是我(住在里面的人)德行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翻译文章: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蔓上
映入
博学的人
平民
苔痕蔓上台阶,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来来往往,谈笑交游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平民。
翻译文章: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调弄
不加装饰的琴
佛经
吵杂的音乐
使动用法,使……扰乱
官府文书
使动用法,使……劳累
可以弹奏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翻译文章: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诸葛亮17岁到27岁隐居时住宅的读书室,背山向谷,周围竹芭松茂,环境幽胜。
扬雄,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出仕前家贫,住在简陋的房子里读书。
什么
宾语前置句
南阳的诸葛草庐,西蜀的子云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猜一猜,他是谁?
唐朝有一位文人,为人正直,得罪了权贵,被贬到安徽和州。和州的知县仗势欺人,想给这文人一个下马威。于是让他一年内搬了三次家,正直的文人从不低头谄媚,于是越住越差,最后知县安排了一间破房子给他,里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文人依旧没有屈服,还提笔为破房子写了篇文章,这篇文章是这个破房子成为中国古代最出名的房子之一。
刘禹锡
《陋室铭》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读古文小技巧:
开头字词要读得绵长。
文中哪句话体现作者认为陋室不陋?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类比: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
引出中心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明只要居住的人德行美好,便不觉得陋室简陋。
有仙之山
有龙之水
类比

有我(德行美好的人)之居室
文章还有一处类比,你发现了吗?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资料卡:
刘禹锡,字梦得。因参加政治改革被贬安徽和州,住在简陋的居室中。
和州梦得居
以古代圣贤自况,表明自身品德高尚。
请小组讨论,你从三个方面看出陋室不陋?
要求
找出原句并大致翻译。
总结是从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
请小组讨论,你从哪几个方面看出陋室不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居室环境清幽雅致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人物博学高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日常志趣闲适幽雅
刘禹锡笔下的陋室清静而美好,请你展开想象,假如你是刘禹锡,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你在陋室生活的一天。
早上起来,温暖的阳光洒满我的小屋子。苔藓把我的青石台阶都“占领”了,透过竹帘的缝隙看见外头青青的草……中午过后,三俩个大学者过来与我大谈《论语》……先生们走后,百无聊赖的我拿出古琴,弹奏了失传已久的《广陵散》,动听的歌声伴随着竹林的鸟叫,令人陶醉在这幽静的黄昏中。

例:早上起来,温暖的阳光洒满我的小屋子,我轻轻地推开竹
帘,……映入眼帘。
中午过后,客人……。
先生们走后,百无聊赖的我……

文章结尾为什么要引用孔子的话?
孔子云:何陋之有?

资料卡:

《论语·子罕第九》: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引用了孔子的话,使结论更具说服力。
2、故意隐去前半句,暗示自己高洁的君子品行。
尝试当堂背诵《陋室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