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专题二:巨变60年,辉煌60载
背景资料:
1、辉煌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9月19日开始在北京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等参观了展览并指出,展览全面展示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形象再现了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程,看了以后令人振奋。
2、六十载奋斗创业,一甲子春华秋实。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迈着雄健的步伐,走过了60年光辉历程,迎来了六十华诞。10月1日上午,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伟大祖国的这一盛大节日。胡锦涛检阅受阅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
3、胡锦涛主席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中国60年的发展进步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也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专题归纳:
1、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从此进入现代史时期。这一历史时期,摆在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艰苦的探索,其中有过挫折,但最终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富强的正确道路。其具体内容如下:
2、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3、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
4、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但是,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过“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5、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民主法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民族团结、文化教育、对外交往各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日益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一国两制”由构想变为现实,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进展。
直击中考:
单项选择题
1、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群众游行以“我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以下内容不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
A、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运动 B、大庆石油工人甩掉我国贫油国的帽子
C、农民参与分户承包集体土地,实现自主经营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区
2、群众游行队伍的第一部分是“浴血奋斗”创业主题方阵,悬挂着红星勋章、独立勋章和胜利勋章的“浴血奋斗”彩车长达36米,是历史上最长的一辆彩车。彩车上的内容一定有()
A、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形象 B、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著名劳动模范 C、鸟巢、祥云火炬、福娃、福牛这些极具代表性的符号 D、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和谐社区美丽图景
3、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在此前讨论会上有代表认为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句子已经过时,应该修改。周恩来力排众议,坚持不改为好。周恩来据理力争是为了( )
A.继承传统 B.艰苦奋斗 C.居安思危 D.与时俱进
4、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中国进行“基本制度选择”提供了条件。当时中国建立或选择的政治制度不包括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C.村民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复兴、民族振兴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复兴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复兴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复兴
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是
①“两弹一星” ②青藏铁路 ③大庆油田 ④三峡水利工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让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迅速摆脱孤立,与世界接轨,有过这样的先例吗?”美国《时代》周刊的这一评论,是针对
A.1955年中国参加亚非会议 B.1979年中国对外开放
C.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
8、下列关于新中国诞生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②毛泽东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③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④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 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一首歌往往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是某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反映。以下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应是( )
①解放区的天是朗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②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③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④走过二十年,新的起点是里程碑,伴随着改革春风起……
⑤我家住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
A.②①③⑤④ B.①③②④⑤ C.⑤③①②④ D.⑤①③②④
非选择题
1、材料一:簇拥着毛泽东巨幅画像的开天辟地方阵走过来了。六十年前的今天,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六十年后,毛泽东带有浓厚湖南方言特征的话语再次在这里响起。
材料二:即将呈现的是群众游行的改革开放主题。“春天的故事”方阵簇拥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巨幅画像。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82年9月,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高屋建瓴地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今天,邓小平熟悉的声音再次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回荡,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进。
请回答:
(1)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毛泽东建立新中国时所面临的国内形势。
(2)据所学知识,分析指出邓小平成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主要原因。
(3))邓小平是中国新时代的形象。请你据所学知识,指出他带领中国走进新时代的标志性事件和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4)综上所述,请你指出毛泽东和邓小平共同的优秀品质是什么?
2、马克思描述过这样一个国家: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1/3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的隔绝于世并因此而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特殊的决斗中被打跨。
(1)材料中的“大帝国”是指我国的哪个朝代?
(2)从政治、经济角度说说“不顾时势”中的“时势”是指什么?
(3)大帝国“安于现状”,这是一种怎样的现状?请从经济、政治、对外关系的角度加以说明。
(4)大帝国是在哪几场“决斗”中被一步一步打跨的?
(5)马克思的话给我们有何启示?
3、新中国成立60年来,勤劳智慧勇敢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创业,团结奋斗,矢志不渝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寻求适合国情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之道,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道路,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勇于承担在国际事物中的责任,大国形象日益突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成就有哪些?
材料二 新中国建立以来,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建设强大而现代化的国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探索。毛泽东指出:“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设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第一个五年计划把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作为工业化建设,也是重工业建设的中心和重点。
(2)结合国际、国内形势,说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材料三 改革开放步入而立之年,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这30年的历史,是通过一次次思想解放的大讨论、破除各种思想束缚、寻找或者回归发展的历史;是改革不适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国家发展模式的历史;是“放眼看世界”、加大国际合作、逐渐融入世界的历史……
(3)根据材料,用史实说明中国实现了哪些方面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实现上述变化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材料四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中国责任论”的最先提出者,是美国前任副国务卿佐立克。他在2005年9月17日的讲话中,希望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嗣后,美国和西方舆论也纷纷跟进。我们自己也说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尽管两者所说责任的意思不一样,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认同。
(4)请举出新时期以来在国际事物中体现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若干事例。
4、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他们搜集的一些图片,请你参加开列活动:
5、
(1)请指出以上四幅图片的分别是我国60周来哪些方面的成就。
(2)除上述四个方面以外,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一个方面来展示共和国六十年来的伟大成就?
(3)通过以上探究,你有什么感悟?
5、材料:6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近代以来100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60年来,在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党中央领导下,勤劳智慧的我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战胜各种艰难曲折和风险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自强不息的壮丽凯歌。——选自胡锦涛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
(1)列举60年来的我国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2)新中国60年的发展进步证明什么?
(3)60年来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4)60年来成就辉煌,但仍有改变不了的事实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专题1:
选择题 1.D2.A3.C4.C5. C6. C7.B8.D9.D10.C
非选择题
1.(1)国内形势:三大战役取得胜利,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
(2)主要原因:使中国走向开放;使中国走向富强。
(3)标志性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本原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评价:新中国的缔造者;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品质:勇于探索创新。
2.(1)清朝
(2)政治:英、法、美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经济:英法美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经济飞速发展。
(3)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社会主体经济
政治:封建专制皇权达顶峰,国家严密控制人们的思想。
对外交往: 闭关锁国的政策
(4)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5)狂妄自大,闭关自守,必定是落后,而落后导致挨打。告诫我们,继续坚持和贯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吸收世界先进技术,不断壮大自己。
3.(1)颁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新中国成立后,遭到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敌视封锁;发展重工业有利巩固国防;重工业基础薄弱;受到苏联援助和影响。
(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奠定了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邓小平南巡讲话深化了改革开放;进行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的格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关键因素: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改革开放。
(4)1997年,在金融危机席卷东南亚之际,中国政府承诺人民币不贬值,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亚洲国家的全局意识与高度责任感;根据国际规则承担诸如联合国维和、反恐等任务;为海啸和飓风受灾地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推进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取得重要进展,中国在为促进和平方面尽到自己责任;加入WTO并按照其准则行事,倡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十一五”以来,我国已降低能耗13%以上,到明年末将完成20%的目标。这意味着我国5年节约标准煤6.2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亿吨。
4.(1)经济建设、对外交往、民族团结、国防建设
(2)还可以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民主法制等。
(3)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日益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等。
5.(1)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并成功实现了太空行走;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我国成功研制出高产量的杂交水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U芯片等
(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也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根本原因)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坚持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4)①我们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严峻形势;共同理想、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没有实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