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下地理 7.3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八下地理 7.3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4-01 16:4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阅读地图指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地形、和范围。
  2、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珠江三角洲区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3、 通过阅读相关图表,能够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主要产业部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全国著名侨乡”材料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
2、学情分析
(一)对地理学科没有兴趣
??大多数学生及家长都认为,中考的科目就是主科,地理学科不是中考学科,学不学没多大关系,只要及格就行,久而久之,对主要学科兴趣越高,对一般学科兴趣很低,造成学生无心抓好一般科目的学习,师生都处于被动地位(二)学生学法上的不恰当
?? 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科目,必须利用地图来学习,而学生会读图,识图,填图,用图的只有三分之一,还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学生考试“死记硬背”许多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们停留在“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考笔记,考后全忘记”的应试教育的一套,还是不会“注意观察”“思考理解”“识记联想”“应用迁移”停留在“搀着走”,甚至“牵着走”或“推着走”的水平上,碰到不懂的问题,任其自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己不会查找材料,不能独立完成布置的任务,要靠老师,家长叮咛才能完成。
3、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运用地图说出珠江三角洲区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难点:知道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及其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4、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与珠江三角洲有关的几张图片,欣赏珠三角地区的优美风景,感受。提问: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本地区如此发达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2、讲授:优越的地理位置
1、多媒体出示“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图,让学生读图学习本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主要组成部分。
2、学生小组讨论本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教师简单评价点拨。
3、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本区地理位置及范围。
地理位置:北回归线从本区北部穿过,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区;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是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珠三角”。
范围:由珠江沿岸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
4、学生根据本区的地形特征找出珠江水系的主要支流。
5、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52活动2,分组展示,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多媒体出示答案。
外向型经济的壮大
1、外向型经济增长迅速
通过小组讨论P55活动2理解外向型经济发展特点(增长迅速),教师补充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介绍深圳与珠海经济特区设立的历史,可以更好的了解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现状。
2、教师介绍外向型经济的案例,让学生归纳外向型经济的特征——“引进来,走出去”。(完成教材P55活动1)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说一说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现状。
3、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
课堂活动:结合图7-24及课本相关内容学习珠三角的两个城市,并完成下列表格。
城市 广州市 深圳市
地理位置
城市性质
发展历史
发展条件
产业特色
小组展示,教师归纳总结,多媒体出示答案。
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及升级
引导学生结合课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下面活动题:
阅读下列材料,联系香港、澳门的相关知识,请扮演珠江三角洲区域、香港、澳门三地的居民,说一说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对各自生活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
港珠澳大桥以公路桥的形式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于2009年12月动工兴建,预计2015年建成通车。在大桥建后,从香港到珠海的车程将由目前的3个多小时缩短为半个小时左右。港珠澳大桥的兴建,加强了珠江口东岸与西岸的联系,有利于形成深港、广佛、珠澳核心都市圈。
小组展示,教师点拨,明确答案。
课堂练习
1 .被称为中国“南大门”的是 ( )
A .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台湾省 D.云南与西藏
2.与辽中南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比较劣势的条件是 ( )
A.地理位置 B.海陆交通
C.矿产资源 D.人口与市场
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城市是 ( )
A.广州和深圳 B.东莞和珠海
C.香港和澳门 D.中山与江门
4.为了加速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升级,应该大力发展的产业是 ( )
A.钢铁与轻纺 B.出口加工工业
C.服装与食品 D.高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