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第一节-电荷 库仑定律(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第一节-电荷 库仑定律(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4-01 14:2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
第一章 电场 电流
接引雷电下九天
在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雷电和静电有很
多相似之处,如:发声、发光、瞬间即逝等
雷电
摩擦起电
借助一只普通的风筝就进入带雷的云区
在风筝的上端固定了一根尖头的金属丝,在风筝的末端绑上一把金属钥匙
电闪雷鸣时,风筝线尾端的麻绳纤维相互排斥地耸立起来
伸手摸向钥匙,结果受到了强烈的电震。
用莱顿瓶收集
雷电也是放电现象
富兰克林实验的意义
富兰克林成功地将天电引入莱顿瓶,还用引下的电做了实验,证明了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相同的
你也可以制造电
防雷 知识 措施
“你们知道吗,男孩遭雷击概率超过女孩。”
人体都有静电场,静电场所产生的电压越高,越容易遭到雷击,男孩和女孩生理结构存在不同,导致其静电压存在一定差异,一般来说男孩静电压1000,高于女孩的800,因此男孩遭雷击概率超过女孩。
问题
1、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如何?电荷的多少用什么表示?
2、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带电,不带电的物体内部是否存在电荷?
3、如何使物体带电?起电的实质是什么?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装置
二、电荷
1、概念:经过摩擦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
们就说这些摩擦过的物体带了电。
这些电荷静止在物体上,这类现象叫做静电现象。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
(1)摩擦起电:
互相摩擦的物体因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而发生了电子的转移,一些束缚力差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
如:
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得到电子从而带负电,则毛皮带 电;
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失去电子从而带正电,则丝绸带 电。


例1、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什么电荷,为什么?
A.毛皮带正电,因为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

B.毛皮带负电,因为毛皮上的一些负电荷转移到了橡胶棒上;

C.毛皮带正电,因为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

D.毛皮带负电,因为橡胶棒上的一些负电荷转移到了毛皮上;


2.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
(2)感应起电:
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的一端带同种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
*
2.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
(2)感应起电:
如图所示:
①将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将张开。
②感应起电有严格的操作步骤:
1.使带电体C靠近相互接触的两导体A、B;
2.保持C不动,用绝缘工具分开A、B;
3.移走C,则A带负电,B带正电。
2.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
思考:若先移开C,再分开A、B,那么后来A、B带电情况如何?
A、B上感应出的异种电荷会立即中和,不会使A、B带电。
规律:近端感应异种电荷、远端感应同种电荷(近异远同)
2.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
(3)接触带电:
①一个物体带电时,电荷之间会相互排斥,如果接触另一个导体,电荷会转移到这个导体上,使这个导体也带电,这种方式称为接触带电。
注意:接触带电时,两个完全相同的导体球相互接触后把剩余电荷量平分!
例2、导体A带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后再分开,则B导体的带电量为( )
A.-Q B.Q C.2Q D.4Q
C
2.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
(4)物体带电的实质:
无论是哪种起电方式,其本质都是将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发生转移,并不是创造电荷.
四、电荷守恒定律 (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


1.电荷量(Q或q)
表示电荷的多少。单位为库仑(库),用符号C表示。
2.元电荷:
(1)电子所带的电荷是最小电荷量,人们把这个最小电荷量叫做元电荷,用e表示,e=1.60 ×10-19C,由美国的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
(2)对元电荷的理解:
a.电荷量不能连续变化,因为最小的电荷量为e=1.60 ×10-19C ,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均为e的整数倍。
b.质子及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与元电荷相等,但不能说它们是元电荷.
问题: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既然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那么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决定于那些因素呢?
五、库仓定律

演示: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
实验表明:
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1)随电荷量的增大而增大
(2)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少
库仑定律
内容: 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其中K叫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
适用范围:1.真空中; 2.点电荷.
电荷间相互作用力叫做静电力或库仑力.
解题
提醒
物理模型,即如果满
足相互之间距离远大
于带电体大小则带电
体便可看做点电荷.
库仑定律的适用是什么条件?
三、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比较
1、相同点:公式形式相同,应用时都有条件
  都是不接触力,且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2、不同点:万有引力只是相互吸引,而静电力可以是
引力,也可以是斥力
3、在求静电力时,万有引力可以忽略
  两个带电小球,质量都是1kg,带电荷量都
是2×10-5C,相隔较远,以至于两个小球可看
作点荷,试求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与万有引力之比?
(5.4×105)
小 结
1、自然界存在两者电荷
(1)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2)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2、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带电方式
(1)摩擦起电: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2)接触起电: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3)感应起电: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规律:近异远同
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
4、元电荷e:指电子(或质子)的电荷量,称为元电荷
5、库仑定律
(1)内容: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电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公式:
(3)适用条件:⑴ 真空 ⑵ 点电荷
(4)点电荷:是一种理想模型.当带电体的线度比起相互作用的距离小很多时,带电体可视为点电荷.
k=9.0×109N·m2/C2
课堂训练
1、关于点电荷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真正的点电荷是不存在的.
B .点电荷是一种理想模型.
C .足够小的电荷就是点电荷.
D .一个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不是看它的尺寸大小,而是看它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不计
A B D
课堂训练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点电荷就是体积很小的电荷.
  B .点电荷就是体积和带电量都很小
的带电体.
  C .根据 可知,

当r 0 时,F ∞
  D .静电力常量的数值是由实验得到的.
D
课堂训练
3、 三个相同的金属小球a、b和c,原来c不带电,而a和b带等量异种电荷,相隔一定距离放置,a、b之间的静电力为F 。现将c球分别与a、b接触后拿开,则a、b之间的静电力将变为( )。
A.F/2 B.F/4
C.F/8 D.3F/8
C
4、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
 B、1.60×10-19C的电量叫元电荷.
 C、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
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D、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其电量
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B、C、D.
课堂训练
5、有A、B、C三个塑料小球,A和B,B和C,C和A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A带正电,则 :
 A.B、C球均带负电
 B.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
 C.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
一个不带电
 D.B、C球都不带电
C
课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