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一):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课件(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一):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课件(4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01 18:5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3张PPT。热点专题(一):
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人民政协网》北京,2019年3月3日电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于3月3日下午3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按照中共中央统一部署,做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各项工作,并从工作上、理论上做好充分准备。时事背景 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共和国的光辉历程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3、社会主义探索时期4、“文革“时期1、新中国的建立与巩固时期5、改革开放新时期 一、新中国的建立与巩固时期 (1949—1953)预测考点:
1、筹备新中国成立的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诞生。
3、土地改革运动。
新中国的建立与巩固时期二、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53—1956)预测考点:
1、“一五计划”的实施;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3、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三、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1956—1966)预测考点:
1、中共八大的召开—良好开端;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重大失误
3、调整失误—1961年开始调整,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四、“文革“时期(1966—1976) 五、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至今)预测考点: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建国以来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新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成就1、政治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经济方面: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科技方面:“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
4、外交方面:万隆会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成就5、统一方面:香港、澳门的回归。
6、国防方面:核武器研制成功和导弹部队的建立。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新中国的成立( )
A.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C.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沙场点兵D2.请你从以下四句话中选择最为贴切的一句话,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A.封建帝制被推翻了???????????????????????????????????
B.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C.中国实现现代化了???????????????????????????????????
D.帝国主义被赶跑了B3.同学们每个星期一都举行升旗仪式,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会议是(????)
?A.开国大典????????????????????????????????????
B.第一届政协会议?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D.第一届全国人大B4.新中国建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共同纲领》?
C.《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5.“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A6.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①得到农民的拥护  ②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实现了工业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A7.“旧中国的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业极端落后,在国际交往中受制于人;在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严密封锁的环境下,农业、轻工业也难以发展。当时百废待兴,用于五年计划建设的有限财力,如果平均使用,可能一事无成。为了对付战争威胁,需要建设强大国防力量。”由此可见,“一五”计划( )
A.依据世界形势和国内情况而制定
B.导致了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
C.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在美国的控制下难以取得成功A8.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B9.“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对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以上内容出自(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D10.“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
秋冬入眼来。”这幅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
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成就是
(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大庆油田建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A11.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亲历
的活动是( )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2.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1956年”“制度初建”“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中共八大召开
C.“一五”计划完成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A13.1954—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发生变化(如图)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社的推动
C.“大跃进”的发动
D.人民公社化的掀起B14.“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所颂扬的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伟大领袖分别是( )
A.毛泽东、周恩来
B.毛泽东、邓小平
C.邓小平、江泽民
D.江泽民、胡锦涛B15.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逐渐推开尘封已久的大门,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革命征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开启这一“征程”的标志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四大的召开C1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以下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③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
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C17.联系与比较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小明同学用这一方法比较中国共产党的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得出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有( )
①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
②都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都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重点
④都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B18.《人民日报》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80年《人民日报》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联产承包、深圳特区、多快好省 A1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
为邓小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
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实行改革开放B20.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
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D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右图.
材料二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回答,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我党哪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这次会议是哪一年召开的?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2)通过这次会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战略决策?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
邓小平.材料三 1978年和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表
(3)结合材料二回答,在这次会议以前,由于"左"的指导思想,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出现了哪些严重失误?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4)材料三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4)说明改革开放的决策使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或我们选择改革开放,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材料一 如图
图一 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图二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材料二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刘少奇
(1)材料一中图一的出现与什么事件有关?主要方式是什么?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 图一: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经历了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2)图二的出现与什么事件有关?此事件出现的目的是什么?在图二所反映的事件中,党和国家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在此过程中创造性的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什么作用?(2) 图二: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目的: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方式:公私合营。
政策:赎买政策。
作用:实现了和平过渡,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材料二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是通过什么事件来完成的?完成于何时?对这一事件应如何评价?
(3) 事件:三大改造。时间:1956年。
评价:(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不足)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12.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第一组:会议展播厅】
材料一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任务是:制定宪法;听取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
(1)材料中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制定宪法。那么,你知道在这次会议上制定并通过了哪一部法律文件吗?其性质如何? 该法律规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二组:模范人物谱】
材料二 图1铁人 图2党的好干部 图3解放军好战士
(2)材料二中的三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图1:铁人王进喜,为大庆油田的建成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图2: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为治理河南省兰考县水涝、风沙、盐碱三害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图3: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公而忘私、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第三组:变革探索线】
材料三
1949——1950——1952——1953——1956——1966——1976-
(3)在材料三的这条线索中,A和B这两个时间段内,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革?这两次变革有何重大意义?
(3)A:土地改革。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B:三大改造。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材料三中的C和D这两个时间段内,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挫折和失误?
(4)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
ABCD【第四组:成果展示台】
材料四
图4解放牌汽车纪念邮票 图5武汉长江大桥纪念邮
(5)材料四中的纪念邮票反映的是“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请你再列举出两例“一五”计划期取得的成就。
(5)如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我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等。(两例即可)
【第五组:感悟启示坊】
(6)在新中国的建设与探索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误请你从这些成功与失误中总结一下经验教训。
(6)进行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立足本国国情;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等。(言之有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