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 2019届中考专题史复习晚清、民国时期近代化的探索 ——志士之梦,时代之幸 0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0203 近代化辛亥革命04新文化运动3(Modernization)第一步:根据时间特点先定起止时间。
第二步:选取合适的时间刻度。
第三步:注明历史时间和事件。【时空观念】
运用年代尺——梳理史实 第二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南京条约》 辛亥革命 鸦片战争
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请你将下列历史事件写在年代尺的对应位置。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思考: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人为何频频探索近代化?民族危机西学东渐 西化(Westernization)历程中考考点要求了解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了解戊戌变法的兴起
了解戊戌变法的影响
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作用识记层面理解运用识记层面识记层面识记层面理解运用理解运用理解运用【考点梳理】说起近代化,你会想起哪些历史人物?近代化的先驱们01近代化探索之——洋务运动 李鸿章(1823-1901)
1859-1864年,任湘军幕僚、组建淮军,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其它农民起义。
1865-1895年,李鸿章开始筹办洋务、建设海军。
1871-1901年,先后代表清政府签订30多个不平等条约。 洋务运动期间,孙中山、梁启超和陈独秀相继诞生。9 不可思议的是,政府(清政府)认为这些学生(留美幼童),他们花的是政府的钱,就应该只学习工程,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对他们周围的政治和社会影响要无动于衷。这种想法是非常荒唐可笑的。……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01洋务运动1002近代化探索之——戊戌变法 》李鸿章: 1895年72岁,签订了《马关条约》
梁启超:1890年17岁,会试未中,后拜康有为为师。
1895年22岁,参加了“公车上书”后开始宣传变法
孙中山:1894年上书李鸿章,改革主张未被采纳,后建兴中会。
1895年29岁,第一次反清武装起义——广州起义。
陈独秀:1896年17岁,考中秀才。11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02戊戌变法12 百日维新的惨烈结局使得局势在很大程度上恢复到了以前的状况,不过,某些比较温和的改革措施还是保留了下来。...1898年事变的主要意义在于,这是激进派自上而下进行变革的一场实验,它仿照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模式,但以失败而告终。...由此看来,按部就班进行改革则成功之日遥遥无期,相比之下,倒是剧烈的革命也许更有成功的可能。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02戊戌变法1303近代化探索之——辛亥革命 李鸿章:1901年78岁去世。
梁启超:1907年34岁,梁启超在日本拥护清廷“仿行宪政”
1912年39岁,回国后为袁世凯政府服务。
孙中山:1905年39岁,在东京成立同盟会。
1911年45岁,领导辛亥革命。
陈独秀:1905年26岁,组织反清秘密革命组织岳王会。
1911年32岁,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1403辛亥革命 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最古老的一个帝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革命的最后阶段是否已经达到目的,这是未来的秘密……我们希望,这会给中国带来一个它所期待的进步的稳定的政府。
——1912年2月16日英国《泰晤士报》评论1504近代化探索之——新文化运动
梁启超:1915年42岁,讨袁后陷入北洋军阀内部的纷争。
孙中山:1912-1915年,宣传民生、反袁捍卫共和制度。
陈独秀:1915年36岁,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
1916年37岁,任北大文科学长(系主任)。1604新文化运动
蔡元培于1930年在《中山文化教育季刊》 创刊号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因而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以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但通过对“文艺复兴”说进行追根求源,并将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在产生、发展、价值取向、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又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新文化运动不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李海涛《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说论析》17李鸿章:兴办洋务运动
梁启超:领导戊戌变法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
陈独秀:领导新文化运动思考:四个人物、四个事件的共性是什么? 志士之梦,时代之幸18自强求富梦改良救国梦民主共和梦文化救国梦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近代化
也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索国家富强、民族独立的过程。
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市场化;
政治领域的民主化、法制化;
思想领域的理性化、科学化。19 1922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所以有了洋务运动;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所以有了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失败,使许多人认识到必须以革命的手段来摧毁旧的封建制度,又有了一次新的“文化自觉”;第三期,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使国人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所以有了新文化运动。20任务三
联系世界近代史内容,完成复习讲义中西近代化对比框架图高 度 中国 西方时 期19C60—90S19C90—20C初20C初器物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戊戌变法14C—18C17C—18C18C—19C末思想文化政治制度器物技术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思考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一个概念两大任务三个层次四次探索近代化民族独立 国家富强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器物 制度 思想课堂小结任务四:
联系所学内容,完成复习讲义近代化探索思维导图
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国家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中国近代化探索史的启示:从屡败屡战看从领导阶层看 从失败的原因看从探索的顺序看2014-2018 五年中考,近代化主题中相关考点考过:
选择题6次,材料题1次,属于高频考点。
14 (5、6);15(8);16(27);17(5、6)
18(6) 25考过什么?(2014)5、下列是一组中国近代历史的图片,与这组内容吻合的主题是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汉阳铁厂 大生纱厂
A、洋务企业的产生 B、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C、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建立26考过什么?B【真题演练】(2018)6.漫画针砭时弊,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历史真相。右侧漫画反映的事件( )
A.践行了“实业救国”政策
B.开启中国近代化道路
C.进行制度变革尝试
D.传播民主科学思想27考过什么?B中考真题演练(2018)27. 材料一?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朱博康、施正康《中国经济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在“他们的实际行动”中提出的口号。(2分)
中考真题演练28“自强”“求富”材料二、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有了初步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他们试图改变封建专制制度,期待以政治近代化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初康有为、孙中山、胡适等资产阶级代表为改变封建专制制度,实现政治近代化所做出的主要努力。(3分)
中考真题演练29康有为与梁启超领导了戊戌变法;(1分)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分)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1分)(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中国工业化和民主化最终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何在?(2分)中考真题演练30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2分)1.认真审题,确定问题指向。
2.答案须从材料中找,可适当结合所学知识。
3.找出材料中关键词或信息点。
4.对材料中的原话,进行适当的归纳、概括。
5.根据分值,分点回答,用分号隔开或标上序号。答题方法指导31(2016年·广东)26题:
材料一:从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120名官费留学生,踏上美国的土地。耶鲁大学校长波特致清廷的亲笔信中称:“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足以为贵国增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荣誉,因此谨言慎行。”
——钱钢、胡劲草《大清留美幼童记》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清王朝派幼童赴美留学的目的。概括波特校长赞赏中国留学生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3分)中考真题演练答案: 目的——自强、求富(1分)
理由——成绩优异;道德高尚;维护国家尊严(2分)32(2016年·广东)26题:
材料二: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学说。
——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问题一: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学说”名称。该学说首先成为哪一场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这场革命运动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5分)
中考真题演练答案: 三民主义(1分)辛亥革命(1分)
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改变了社会习俗等( 3分)33(2016年·广东)27题:
材料一1853年,美国佩里将军的舰队陈兵东京湾,日本无力抵御它们。十年前,美国人在鸦片战争中,对中国也曾这样耀武扬威……与中国截然相反不同的是,19世纪 60年代,日本宣告了一个迅速改革和西方化时代的到来。
——(美)史兹·墨菲(亚洲史)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的相同困境。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60年代日本“迅速改革”的重要历史事件。(2分)中考真题演练答案: 受到外国入侵;(1分)明治维新(1分)34谢谢观赏THANK YOU FOR 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