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28页)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28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4-01 17:1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一、单元整体概述
第一单元,围绕“园丁之歌”这一主题选入了3篇课文。《师恩难忘》以平实的语言传递了浓浓的师生情,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陶校长的演讲》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陶行知校长对同学们的关怀和爱护,也由此认识了陶行知这样一位关心学生、热爱教育的好校长;《古诗两首》中两首古诗均是五言绝句,语言清新、平白、简易。这两首诗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表现孩子天真无邪的特点,表达诗人对山林、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本单元三篇文章用不同的文学体裁反映的内容都和孩童的生活有关。第一篇是回忆性的记叙文,第二篇是演讲稿,第三篇则是古诗。在表达上的共同特点:运用关键词语表情达意、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练习运用“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生活积累、结合文中插图、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词语;在推敲、应用词语中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应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运用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正确熟练地认读本单元的20个生字和4个二类字,并能正确地书写,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特别关注生僻字“滋”“策”的写法。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通过深入品读课文,体会关键词语在叙事、演讲及古诗中的表达效果和感彩,学习作者如何抓住关键词语表情达意、融入真情实感的表达方法。
3.运用读古诗想画面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体会《寻隐者不遇》一诗描绘的情景,写下来。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够运用学习到的写作方法叙述事情。
4.能够根据《陶校长的演讲》一文的构段方式复述这篇课文。在朗读、理解、背诵中积累语言,学会做读书笔记。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初步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依据预习单完成基础的预习任务。学生对叙事、说理的文章已经初步了解,还需要不断地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和感彩,学习如何用词表情达意。针对这一学情,我们确立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生活积累、结合文中插图、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词语;在推敲、应用词语中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教学重点。通过反复练习,加深领悟,最终形成能力。
四、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课 时
教学内容
基本课型
教学目标
主要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1.围绕单元主题,整体感知本单元课文内容。
2.本单元生字,新词。
“自主预习”课
1.能运用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正确熟练地认读本单元的20个生字和4个二类字。能正确地书写生字,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特别关注生僻字“滋”“策”的写法;能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 熟读课文,用作批注的方法来读书思考,初步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阅资料或上网等途径,搜集本单元作者的相关资料;能提出预习中发现的问题。
3.能借助预习单完成预习任务。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合作、探究学习,养成课内课外自主预习的好习惯,进一步提高自主预习的能力。
1.下发预习单。
2.学生自学。
3.小组合作探究。
4.教师巡视调控。
5.检查预习单的完成情况。针对问题,相机指导。
第二、三课时
《师恩难忘》
“方法指导”课
1. 抓住“我”开学头一天上课时的情景这一主要内容,构架文章结构,结合各段段意进一步提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第一天上课的情景。
2.品读课文,能结合上下文体会“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身临其境”等四字词语在故事中的表达效果和感彩。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词语来表达“老师的教诲之恩终生难忘”这一真情实感的。
3.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中融入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这一写法尝试写作。
1.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结合文中插图借助工具书等方法,推敲“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等词语的表达效果,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2.通过田老师讲故事既教给了我们知识、激发了我们学习兴趣又教会了我们做人,这件事,体会作者选取田老师“讲故事”这一典型事例,抒发真情实感的好处。
第四课时
《陶校长的演讲》
“能力提升”课
1.朗读课文,了解演讲稿的特点。结合具体语境,体会关联词句在演讲中的表达效果和感彩,学习如何运用词语表情达意。
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问题有层次、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方法。
3.根据本文的构段方式复述课文。
1.朗读课文,了解演讲稿的特点。结合具体语境,体会关联词语在演讲中的表达效果和感彩。
2.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特别是文中的关联词语,感受演讲稿口语化、有鼓动性、亲和力强等语言特点。
3.学习作者构段方式。
4.根据作者构段方式复述课文。
第五课时
《寻隐者不遇》
“读写结合”课
1.有节奏地朗读、背诵《寻隐者不遇》,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理解诗意。运用抓住诗题、想象画面、补白对话等方法赏析《寻隐者不遇》,体会作者“寓问于答”写法的妙处。
2.能抓住“寻隐者不遇”这件小事,想象古诗描述的景象,把古诗描写的情景生动具体地写下来。
1.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结合文中插图,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探究“三问”的内容。
3.展开想象,把古诗描写的情景生动具体地写下来。
第六课时
《所见》
单元总结检测
“赏析、总结”课
1.背诵古诗《所见》,体会古诗描述的瞬间情景。赏析古诗中“骑、振、捕鸣蝉、闭口立”等动词在古诗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2.回顾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所见》。
2.反复诵读古诗,赏析古诗中“骑、振、捕鸣蝉、闭口立”等动词在古诗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3.结合文中插图,想象《所见》所描绘的情景。赏析作者细节刻画人物、动静相融的表达方法。
4.对本单元文章进行总体回顾。
5.对本单元学习到的表达方法对比总结。升华本单元主题内容。
单元自主预习课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能运用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正确熟练地认读本单元的20个生字和4个二类字。能正确地书写生字,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特别关注生僻字“滋”“策”的写法;能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尝试理解 “娓娓动听、身临其境”等词语的意思。
2. 熟读课文,用作批注的方法来读书思考,初步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阅资料或上网等途径,搜集本单元作者的相关资料;能提出预习中发现的问题。
3.能借助预习单完成预习任务。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合作、探究学习,养成课内课外自主预习的好习惯,进一步提高自主预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运用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特别关注生僻字“滋”“策”的写法;能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尝试理解 “娓娓动听、身临其境”等词语的意思。
2. 熟读课文,用作批注的方法来读书思考,初步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阅资料或上网等途径,搜集本单元作者的相关资料;能提出预习中发现的问题。
难点: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合作、探究学习,养成课内课外自主预习的好习惯。
三、前置学习活动
教师:精心设计预习单。
学生:1.利用早读时间自主朗读课文,正确认读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了解生僻词语的意思,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预习单,明确预习步骤,并尝试完成。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你能说一说经过这几年的学习,你都在哪些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学生自由谈进步,教师适时肯定,指导学生围绕某一方面的进步,条理、具体地表达。)
2.我们这些进步都离不开老师们循循善诱的引导,孜孜不倦的教诲。所以,本学期第一单元为我们安排了“园丁之歌”这一主题的文章。
(二)了解学情,组织教学
1.本单元,这几篇文章大家利用早读课读了几遍?
2.我们每次读书都要有目标,你们都是围绕哪些目标来读书的呢?
(三)了解预习单,明确学习目标
电脑出示预习单
第一单元预习单
一、前置学习活动
(一)认读生字,理解新词
1.认读生字。本单元共有20个生字,你能正确地认读吗?
2.在文中标画出带有生字的新词,结合上下文和字典尝试理解部分新词。



(二)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本内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不好读的句子或词语画下来多读几遍。
(自我评价:①能读正确 ☆ ②能读通顺 ☆☆ ③能读熟练☆☆☆)
2.初步了解本单元三篇课文里所写的主要人物,分别写了他们的什么事。
(三)你对本单元中的哪位作者感兴趣?请搜集其相关资料。



(四)记下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自主预习课堂检测
(一)认读生字,理解新词
1.认读生字。本单元共有20个生字,你能正确地认读吗?同位相互检测。
(合作测评评价栏:①读音正确☆ ②声音清脆☆☆)(自主预习课完成)
2.书写生字。
(1)试着在书中描红一个,再在下面的田字格中练写一个。比比谁写得规范又美观。
(合作测评评价栏:①书写正确规范☆ ②书写美观☆☆③书写有一定的速度☆☆☆)
(2)重点指导生僻字“滋”“策”的写法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二)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本内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小组合作检测。(合作测评评价栏:①能读正确☆ ②能读通顺☆☆ ③能读熟练☆☆☆)
2.本单元三篇课文里所写的主要人物是谁,分别写了他们的什么事件。
《师恩难忘》:人物是 ,主要事件
《陶校长的演讲》:人物是 ,主要事件
《寻隐者不遇》:人物有 ,主要事件
《所见》:人物是 ,主要事件
(测评评价栏:①人物正确 ☆ ②时间准确 ☆☆ ③事件概括简明扼要 ☆☆☆)
(三)你对本单元中的哪位作者感兴趣?你搜集了那些资料?
小组合作交流。(合作检查评价栏:①完成资料搜集☆ ②用心地完成资料搜集☆☆)
每位同学都有一份预习单,逐条阅读预习单,说一说你对这张预习单的了解。
1.生默读。指生说。
(预习单有两个板块。第一板块是前置学习活动,要求同学们利用晨读或课外时间自主完成;第二板块是自主预习课堂检测,利用自主预习课,运用同位合作、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的形式完成。)
2.谁能说说这份预习单为我们确立了哪些学习目标?
(1)明确预习步骤
预习一般有五个步骤:生字读写;课文读熟;读中思考;资料搜集。这样的预习步骤不仅适合一课的预习,同样适合一个单元的预习。
(2)明确预习要求
每一步骤的预习要求有必要来了解一下。
①朗读:无论是单个的字、词、句,还是课文,我们都要读得要字正腔圆。放声朗读有利于训练学生正确流利读书的能力。
②不认识的字词:不一定是本课的生字新词,而是自己从来没有读或见到过的陌生的字词。这样的字词才是真正的生字新词。
③识记方法要简单有效: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简单有效,方便识记,这样的方法要多用。
④按书写规则认真书写:在一至四年级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的写字要领,有关于笔画的,有关于间架结构的,还有关于关键笔画的,在写字时,还要充分利用好这些书写要领描红、书写好这些字。
3.教师小结
电脑出示:
生字音、形、义要弄清;课文能读熟;课文内容大致了解;有关资料的搜集;记下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这样的预习步骤不仅适合一课的预习,同样适合一个单元的预习。
(四)预习检测。
凭借《预习单》的板块二,在教师随即组织、指导下,进行自主预习、课堂检测及评价。鼓励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学会预习。
六、板书设计
生字音、形、义
课文能读熟
随时使用工具书 内容大致了解
资料的搜集
遇到的问题



方法指导课《1 师恩难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抓住“我”开学头一天上课时的情景这一主要内容,构架文章结构,结合各段段意进一步提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第一天上课的情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难点:学习抓住文中典型事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三、前置学习活动
1.通过自主预习课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自主预习课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4.完成课后第2题
5.记下读书时的疑问。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幼儿园到现在,老师一直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劳,许多人都对老师充满感恩。所以本册书的第一单元为我们安排了园丁之歌这一主题的文章。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篇文章——(板书课题)《师恩难忘》。
(二)释题、质疑
(1)齐读课题,理解“师恩”
电脑出示:课后第二题第(4)小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①指名填空。
②学生齐读。
③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两个“树”的意思。(培植 培养)
④理解“师恩”。
这里的“师恩”是指?(老师的教诲之恩)
⑤再次齐读课题,加深对题目的理解。
(2)题目质疑。
筛选出本文重点问题:①老师是如何教导“我”的?② “我”为什么会终生难忘?
(3)带着这个问题读书。
(三)掌握学情,整体感知
1.带着质疑自由朗读课文。
(1)同位两人采用喜欢的方式检查朗读,做到认真倾听,及时纠正同位读错、读破的语句。
(2)随机指名读文,看是否读正确、通顺了。(重点关注中等生课文朗读情况)
2.解决质疑问题①老师是如何教导“我”的?。
(1)学生借助课文中有关语句谈自己的理解。
(2)电脑出示:
课后第二题第(1)(3)小题
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_______________地讲起来。
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①指名填空。
②结合上下文理解“娓娓动听”“引人入胜”两个词语的意思。
③学生齐读。
小结:本文作者主要抓住了老师编故事,讲故事这件事情写出了老师对“我”的教导。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落叙述了“我”开学头一天上课时的情景?(2——7自然段)
(2)剩下的内容作者写了什么?同学们试着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第二段(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是如此。
第三段(8-9)“我”不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3)大家自由朗读第2——7自然段,思考:作者在叙述“我”开学头一天上课时的情景时重点抓住了哪一件事来叙述的?(田老师娓娓动听的讲故事)
(4)根据各段段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①指名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学生评价
③老师指导: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要把“田老师讲故事”这件事讲清楚。
小结:我们在概括写人记事这类文章主要内容时,一定要把主要事件表达清楚,这样,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就把握住了。
5.自由朗读3——6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第一天上课时的情景。
(1)小组内说话练习。
(2)小组推荐代表复述。(教师随机指导)
(四)作业
1.积累本文好词佳句。
2.搜集有关爱师尊师的名人故事与名人名言。


方法指导课《1 师恩难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结合文中插图借助工具书等方法,推敲“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身临其境”等词语的表达效果,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词语来表达“老师的教诲之恩终生难忘”这一真情实感的。
2.联系上下文理解“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文学的种子。”这句话。
3.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这一写法尝试写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结合文中插图借助工具书等方法,推敲“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身临其境”等四字词语的表达效果,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词语来表达“老师的教诲之恩终生难忘”这一真情实感的。
2.联系上下文理解“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文学的种子。”这句话。
难点: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这一写法尝试写作。
三、前置学习活动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五)复习导入。
1.回顾本篇文章主要内容。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第一天上课时的情景。
(六)走进故事,学习写法。
(1)田老师讲的故事怎么样?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一下?(娓娓动听、引人入胜……)
(2)下面同学们默读课文2——7自然段,体会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田老师讲的故事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的。在课文的空白处留下你的读书痕迹。
汇报交流
预设1: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①指名读。
②引导学生抓住“娓娓动听”一词直接体会田老师讲的故事让人喜欢听。
③指导朗读。
预设2:一个小孩子……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田老师是如何把20个字的古诗,编出一段生动、具体的小故事的?默读故事用“_______”画出故事中描述小诗的内容,用“~~~~~~~~”画出小诗以外的内容。
汇报交流
①指名读“_______”和“~~~~~~~~”内容。
②引导学生体会用“~~~~~~~~”画出的内容,都是田老师丰富的想象。
③田老师的想象有依据吗?依据是什么?(结合古诗的内容和描述的情景)
④田老师结合古诗的内容和描述的情景,从哪些方面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想象出古诗中的人物,并丰满了人物的动作、语言,丰富了古诗中的景物)
⑤指导感情朗读。
预设3: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①指名读句子。
②引导学生抓住“引人入胜”一词直接体会田老师讲的故事可以引人进入佳境。
③指名读故事。生思考: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生动有趣、教育意义……)
④指导朗读。
预设4: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①齐读句子。
②引导学生抓住“入了迷、身临其境、仍在发呆、捅、惊醒”进一步体会田老师讲的故事引人入胜。
③指导朗读
小结:作者抓住“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等词语,结合田老师故事中丰富的想象,从正面直接写出田老师的故事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还通过“我”听故事时的入迷,从侧面写出田老师故事讲得精彩。
(3)田老师讲的故事到底带给了我什么?(指生说)知识、道理、学习的快乐……
所以,
电脑出示: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学生齐读。
(4)电脑出示:作者简介
刘绍棠,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3岁开始就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被誉为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刘绍棠作为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而在中国文坛上享有盛誉。他的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题材,受到人们的喜爱。他创作的洋洋600万字的乡土文学作品,不少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199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表彰为“为发展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专家”。
小结:正是因为听了这些引人入胜的故事,使作者爱上了文学。这种对文学的热爱就像一颗种子一样,在作者的心里生根、发芽,使作者能在文学这块沃土上得以健康、快速地成长,所以作者才会终生受益,终生难忘。
(5)也许田老师有很多事情值得作者回忆,为什么作者偏偏选择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这一事件呢?大家默读课文,谈谈你的想法。
汇报交流
①田老师讲故事这一事例,写出了田老师既教会了我们知识,又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还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写出了田老师教学有方。
②学生情感朗读2——7自然段,感受写法。
(七)自由朗读8.9自然段,体会作者抓住了哪些词句来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的。
电脑出示:
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文学的种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身难忘!
①指名读
②引导学生抓住“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等一些动作来体会作者的感激之情。
引导学生抓住“深深感谢”“ 终身难忘”等词语体会作者直接抒发感激之情。
③指导情感朗读。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八)回归课题,朗读课文
1.总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无私地传授给我们知识,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像园丁一样呵护我们成长,我们要永远记住老师对我们的教诲之恩。
2.自由感情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九)拓展阅读:《教师礼赞》,进一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具体事例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的。
1.课件出示,学生自由朗读,组内交流朗读收获。
2.班内交流。
(十)老师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是老师给了我们腾飞的翅膀,是老师帮我们打开了心灵之窗。已经过去的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位老师所做的哪件事让你难忘?先小组内说一说,再用上本课学习到的写作方法,写下来。
1.学生写作
2.集体评议
(十一)作业
1.搜集赞美老师的诗歌阅读,有兴趣的可以尝试背诵。
2.积累本文中的好词好句。
六、板书设计
1.师恩难忘
回忆 感谢
四字词语 表情达意
紧扣题旨 选取典型事例
能力提升课《2 陶校长的演讲》
(第4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语言环境理解“之本”、“长足”等词语的意思,学会用关联词语“即使……也……”“既要……也要……”造句。
2.反复朗读课文,抓住“每天四问”这一中心问题,从“身体” “学问” “工作” “道德”四方面理清课文的脉络,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3.了解演讲稿的特点,体会关联词语在演讲中的表达效果及表情达意的作用,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问题有层次、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方法。
4.能根据“问什么”“为什么问”“怎么做”的构段方式复述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仿写“第五问”。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反复朗读课文,抓住“每天四问”这一中心问题,从“身体” “学问” “工作” “道德”四方面理清课文的脉络,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即使……也……”“既要……也要……”这些关联词语在演讲中的表达效果及表情达意的作用。
2.了解演讲稿的特点,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问题有层次、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方法,根据“问什么”“为什么问”“怎么做”的构段方式复述课文。
难点:了解演讲稿的特点,学习作者围绕一个问题有层次、有条理地阐述的表达方法,根据本文的构段方式复述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仿写“第五问”。
三.前置学习活动
利用早读时间自主朗读课文,正确认读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了解词语的意思,搜集有关陶校长的资料,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设计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师恩难忘》,认识了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位大教育家——陶校长。(板书:陶校长)
2.我们在一年级就学过陶行知校长的文章,《双手和大脑》,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你对陶校长还有哪些了解呢?(交流资料)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陶校长的演讲》。(把题目补充完整,齐读课题)
(二)检测双基,朗读课文。
1.听写本课生字新词。
(1)听写课后词语。
否则 锻炼 道德 鞭策
承担 值勤 源泉 激励
(2)同位互相检查是否正确、美观。
(3)重点指导易错字:“策”下边部分不是“束”, “炼”右边不要写成“东”,“德” 右边不要漏掉一横。
2.检查朗读课文。
(1)同位两人为一组,每人一段接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文,师随机纠正字音。重点指导读好“每天四问”的内容。
(三)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陶校长围绕哪一问题来演讲的?
(1)汇报交流
(2)电脑出示:今天我想和大家谈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
学生齐读。
2.课文哪些段落写了“每天四问”的内容?(2——5自然段)
3.自由朗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大意。
4.理清课文的脉络。
(1)第一段(第1自然段):明确演讲的中心话题。(板书:每天四问)(总)
(2)第二段(2——5自然段):从“身体”、“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谈“每天四问”。(板书:身体、学问、工作、道德)(分)
(3)第三段(第6自然段):“每天四问”可以激励和鞭策自己进步。板书:(总)
小结:本篇文章作者运用了总——分——总的写法,先提出演讲的中心问题,又从“身体”、“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谈“每天四问”,最后总结 “每天四问”。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精读“问身体”部分,体会构段方式
1.自由读第2自然段,画出作者第一问问的什么?为什么这样问?应该怎么做?
2.汇报交流
预设1:陶校长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
出示: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
(1)理解“之本”。(最基本的、最根本的)
(2)联系生活积累举例,加深对“健康是生命之本”的理解。
可以谈自己知道的“健康是生命之本”的反面事例,如桑兰因为跳马摔伤而高位截瘫就不能再参加比赛;同学生病就不能按时上学了等。
(3)再读,填空比较,体会关联词的作用。
( )健康是生命之本,( )健康的身体,我们( )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 ),一切都( )是空的。
预设2:健康是生命之本,怎样做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出示: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希望你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筑起“科学的健康堡垒”。
(1)通过两个“离不开”体会健康的身体需要我们自觉持久的锻炼、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
(2)结合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理解 “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
(3)陶校长希望我们今后怎么做呢?联系上下文理解“健康堡垒”。
(4)引导学生抓住“希望你们”体会陶校长面对面的给学生提出要求,从而体会演讲稿真实性这一特点。
(5)用关联词语把下面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我们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
我们要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筑起“科学的健康堡垒”。
4.小结:
(1)同学们能记住陶校长的“第一问”吗?怎么记住的?
(明白构段方式,小结学法:问什么——为什么问——该怎么做。)
(2)小组练习复述“问身体”这部分内容。
(3)指生复述,进行评价。
(四)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其他“三问”
1.请同学们默读第3、4、5自然段,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选择“一问”,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表。
问什么
为什么要问
该怎么做
2. 汇报交流:
(1)“问学问”部分。
①结合生活体验讲讲有学问的重要性。
②举例理解“专心致志”,“坚韧不拔”,“钻进去”,“展开来”。 结合生活体验举例说说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学问有进步?
③引导学生抓住“要想……就要……就要……”体会演讲稿有鼓动性,有感召力这一特点。
④用“要想……就要……就要……”说话练习,
⑤指导演讲。
(2)“问工作”部分
①生结合实际举例说说自己在班级中担任的工作,是否有进步?今后该怎么做?
②指导朗读。
(3)“问道德”部分
①指名读本自然段。
②引导学生抓住关联词语“即使……也……”体会道德的重要性。
③用“即使……也……”说话练习。
④理解“公德”“私德”
引导学生抓住关联词语“既要……也要……”进一步体会演讲稿有鼓动性,有感召力这一特点。
⑤用“既要……也要……”说话练习。
⑥理解“真人”。 生活中哪些人能称得上真人?
指导朗读。
(五)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我们聆听了陶校长的“每天四问”,他为什么要谈这些问题?(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1)指名回答问题。请用上关联词语“如果……就……”说一说。
(2)理解“长足”一词。(板书:长足的进步)
(3)再一次齐读本自然段。
(4)小结
电脑出示: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们每天都要问问自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方面有没有进步。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六)对比阅读,练习演讲
1.这是一篇演讲稿,自由阅读《师恩难忘》和《陶校长的演讲》,比较演讲稿和一般文章有什么不同?
2.交流:
(1)演讲的主要特点是:开头有称呼,围绕一个问题有层次、有条理地阐述;真实性、鼓动性、礼仪性;演讲中带有强烈的感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
(2)文中陶校长怎样注意这三点的?(学生交流)
3.请同学们学着陶校长的语气来演讲这篇文章,小组练习演讲。
(1)小组练习演讲,温馨提示:
先提出问题“每天四问”,然后分别从身体、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按“问什么、为什么问、该怎么做”具体地讲述,最后做出总结。
(2)选优秀代表到台前演讲,进一步体会演讲稿的语言特点。
(七)拓展练笔,提升自己。
同学们,陶校长作为一名教育家,提倡我们“每天四问”,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我们的关怀和爱护;古代的思想家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告诫自己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提醒自己不断进步。
1.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需要进步完善自己。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向自己提一个问题,仿照陶校长的演讲有条理地说一说, 然后以“第五问”开头写下来。
2.小组内交流,互提建议。
3.自己动笔书写。
3.集体交流,评价。
(八)课下作业
教师节到了,下周的主题班会课我们要举行一次“师恩难忘”演讲比赛,课下同学们学习运用作者围绕一个问题有层次、有条理地阐述的方法写好演讲稿。
六、板书设计
第4课时 能力提升课
2.陶校长的演讲
(总)————(分) ————(总)
身体
每天四问 学问 长足的进步
工作
道德
(关联词语 有层次、有条理地阐述问题)

读写结合课《3 寻隐者不遇》
(第5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节奏地朗读、背诵《寻隐者不遇》,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理解诗意。运用抓住诗题、想象画面、补白对话等方法赏析《寻隐者不遇》,体会作者“寓问于答”写法的妙处。
2.能抓住“寻隐者不遇”这件小事,想象古诗描述的景象,把古诗描写的情景生动具体地写下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节奏地朗读、背诵《寻隐者不遇》,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理解诗意。运用抓住诗题、想象画面、补白对话等方法赏析《寻隐者不遇》,体会作者“寓问于答”写法的妙处想象这首诗描写的情景。
难点:了解本诗寓问于答的写作手法,能够展开想象,把古诗描绘的情景生动、具体地写下来。
三、前置学习活动
利用早读时间自主朗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了解生僻词语的意思。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课本插图,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画,你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
(2)图中的两个人在做什么呢?
2.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首古诗就描述了这幅图画的情景。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学生分组交流对作者的了解。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情况,教师出示课件,简要补充作者情况。
(二)检查自学,适时引导
1.自由读诗,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自读情况。
3.电脑出示: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 下 /问/童子 ,
言 师 /采药/去 。
只 在 /此/山中 ,
云 深 /不知/处 。
采取指读、教师范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指导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三)抓住诗题,整体感知
1.解题:《寻隐者不遇》
(1)了解“隐者”相关知识。
“隐者”指隐居山林的人,一般都是有学问的贤士。他们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正所谓“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诸葛亮、屈原、陶渊明都是历史上著名的隐者。
(2)请同学们说一说题目告诉我们谁干什么?结果怎样?
2.默读古诗,结合课本插图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古诗大意。
(1)汇报交流
(2)齐读古诗。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景
1. 对话补白
大诗人贾岛所敬仰的不是高官,不是富商,而是一位隐者,诗人专程走访这位隐者未遇,就记下了在走访过程中的对话场面。
(1)找出诗中的问句及答句,想一想分别是谁说的?
(2)小组交流想象诗人与童子的对话内容。
预设:
问:(你师傅到哪去了?) 答 : 言师采药去
问:(你知道他在哪里采药吗?) 答 : 只在此山中
问:(具体是在山的什么地方呢?) 答 : 云深不知处
(3)知道了诗人寻访的事,有一个人也作了一首诗。自己读一读,比较一下和原诗有什么不同?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采药在何处?只在此山中。
山中何所在?云深不知处。
小结写法:这首诗写了童子与诗人的对话,明明三番问答,作者贾岛却省略了自己的问话,以答含问,寓问于答,运用了一问三答的写法。把诗精简为二十字,可见他在谋篇布局上的“推敲”,真不愧为“苦吟诗人”。
2.悟诗情
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还贵在善于抒情。让我们再细细品读这首诗,从中你还能读出诗人在问答中的情感变化。
(1)我们看这个“问”字,当贾岛去拜访隐者时,是怎么的心情?一个问字,就透露出诗人饱含仰慕之情,他满怀希望而来。(板书:满怀希望)
(2)古时候交通不便,诗人千里迢迢前来寻访隐者却听童子“言师采药去”,诗人心情如何?不遇隐者,满怀的希望一下子坠入失望,感情起伏跌宕,真如从沸点降至冰点。
(3)当得知隐者在山中采药,“只在此山中”,这时如果进山寻找,有没有可能遇上?这又使失望之中萌生了什么?(板书:一线希望)
(4)可是,当听童子说“云深不知处”,他一阵茫然:看,云海漫漫,深远飘渺,隐者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此时,诗人又是怎样的心情?(板书:彻底失望)
小结:是呀,诗人满怀希望去拜访隐者,结果失望,又怀一线希望,最后彻底失望。一问一答,一波三折,尽情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波澜。这首古诗平淡中蕴含深沉,这就是苦吟诗人推敲的结果。让我们再一次通过童子的回答体会诗人心情的变化,齐读贾岛的这首《寻隐者不遇》(配乐吟诵)
3. 展开想象,演一演
(1)结合图画,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表演再现当时情景。
(2)选派优秀小组上台表演。(从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心里活动等进行评价。)
(3)指导感情朗读,读出诗人情感的变化。(指生读,齐读)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下笔成文
(1)默读《师恩难忘》中田老师讲的小故事,想一想田老师是如何把故事的内容讲具体的。
(结合古诗的内容,故事描述的情景展开丰富的想象,丰满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等)
现在就请同学们结合田老师讲故事方法,把这首古诗描述的情景写下来。
(2)温馨提示:
1.要注意写好隐士生活的环境,就像《三顾茅庐》中写诸葛亮的住处一样。
2.写好诗人和童子的对话过程中的表情、动作以及心理活动的变化。
3.注意对话中提示语位置的变化。
(4)学生动笔书写。
(5)展示评议、修改。
(六)拓展延伸,对比阅读
1.你认为贾岛寻找隐者的原因是什么?
2.隐者不仅仅是童子的老师也是贾岛的老师,隐者们的品行高洁,令无数文人志士追随,宋代的魏野也写了一首《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遍地无人扫。
1.自读古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异同?
2.交流:
不同点:地点不同,景物不同,人物不同。
相同点:主题相同,都是对隐者的追随,抓住了古诗的情景生动、具体地描写。
六、板书设计
第5课时 读写结合课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
言师采药去 。
只在此山中 ,
云深不知/处 。
( 寓问于答)
“赏析、总结”课
(第6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理解“振”“林越”和“意欲”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所见》。
2.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所见》所描绘的情景。体会“骑”“振” “捕鸣蝉”“ 闭口立”等动词在古诗中所表达的感彩,赏析作者细节刻画人物、动静相融的表达方法。
3.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对比总结本单元学习到的表达方法,升华本单元主题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想象画面,读懂诗意的方法,体会《所见》所描绘的情景。赏析作者细节刻画人物、动静相融的表达方法。
难点:对比总结本单元学习到的表达方法,升华本单元主题内容。
三、前置学习活动
利用早读时间自主朗读古诗,正确认读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 复习导入,走进《所见》。
1.复习回顾背诵《寻隐者不遇》。
2.《寻隐者不遇》用寓问于答的形式写出了寻访隐者的情景。《所见》又为我们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二)检测双基,尝试背诵。
1. 听写生字词。
(1)听写生字词。同位互相对照,订正。
出示词语:骑黄牛 振林樾 捕鸣蝉
(2)个别指导 “振”字,注意右边“辰”字三横之间距离均等及长短的变化才美观。
2. 朗读古诗,尝试背诵。
(1)读古诗,做到正确、有节奏。
(2)同桌两人为一组,互相检查读诗。
(3)指名背诵古诗。
(三)抓住诗题,整体感知。
1.理解题目“所见”。(诗人所看见的、听见的)
2.默读古诗,结合画面思考:你看见了什么?仿佛听见了什么?(骑牛歌唱、闭口捕蝉)
3.齐读古诗,想象古诗描述的内容。
4.这首诗写出了一个怎样的牧童?(活泼可爱、顽皮机灵)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四)想象画面,入情入境。
短短的20个字中,诗人又是怎么表现牧童活泼可爱、顽皮机灵的呢?大家自由朗读古诗,标一标,画一画,在课文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体会。
汇报交流
预设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引导学生抓住“骑”“ 振”体会牧童的活泼可爱。
(1)同学们,牧童高坐牛背,自由自在,想象一下他会怎么骑在黄牛背上?(侧骑、正骑、倒骑、半卧骑等)他这样骑在黄牛背上,一路走来会看到哪些美丽的风景?
(2)是呀,小牧童骑在牛背上,多么自在呀,他看到蓝蓝的天、绿绿的树、青青的草,红红的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就唱起歌来了。(播放音乐)他的歌声怎么样?袁枚看到这么活泼可爱的牧童,听到这么嘹亮动听的歌声,脱口就吟出两行诗。
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3)自己读读,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重点理解“振”、“林樾”。
①理解“林樾”,“林樾”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木是表示什么的?“振林樾”怎么理解?(古人的写法,意思为:在树林里回荡。)
②“振”字能不能换成“响”“荡”,为什么?(不能换,“振”不光写出了孩子歌声嘹亮,还把他愉悦欢快的心情写了出来。)
(4)指导诵读。
牧童的歌声回荡在树林里,林子里的鸟都听得到他的声音。他的歌声真响亮!你能把牧童的心情读出来吗?
总结:我们透过“骑”“振”,感受到了牧童的活泼可爱。牧童的顽皮机灵,你又是从诗中的哪些字眼感受到的呢?
预设2: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引导学生抓住“捕鸣蝉”“ 闭口立”,体会牧童的顽皮机灵。
(1)自读3、4句诗。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交流:
①闭、立:谁来做一做“闭口”的动作?谁来边做动作边读。
②牧童正放声高歌,为什么会“忽然闭口立”呢?理解“意欲”,进而理解整句诗意思。
③用“因为……所以……”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说一说。
(3)想象补白,丰富意境。
牧童为捕蝉做好了充分准备,他有没有捉住蝉?结合自己的经验,想象他会怎样捕蝉?指生上讲台表演,注意表现出动作和神态。
3.编写故事,引人入胜。
(1)多美的精彩瞬间!这样的小事也许平常人只是一笑而过,但作者却着墨不多,于无痕处,将小事记录了下来。谁愿意将古诗所描述的情景编成引人入胜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自主练习编故事,然后全班展示。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回归整体,对比古诗。
1.让我们把《寻隐者不遇》、《所见》两首诗放在一起读一读,看看两首诗有什么异同?
学情预设:
(1)相同:都是五言绝句,诗画紧密结合;写事,注意了场景描写;简洁易懂,平白如话;巧妙留白,给人无限想象;寓情于事,平常之处显神奇。
(2)不同:
①事件不同:第一首诗是寻隐者而不遇,松下问童子,第二首诗则是一个放牛归来的孩子,想要捉住知了的瞬间表现。
②心情不同:第一首诗写了诗人从满怀希望—失望—重又燃起希望—彻底失望的情感变化,表达了对隐者的仰慕之情;第二首诗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泼顽皮的孩子,也看到了一个悠闲自在的诗人,感受到了诗人对平淡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③表达不同:第一首诗一问三答的对话描写,第二首诗则动静交融、细节刻画人物。
2.总结过渡:《寻隐者不遇》中的隐者品格坚贞、志趣高洁,既是童子的老师,也是贾岛和我们的老师;《所见》的诗人袁枚将稍纵即逝的牧童骑牛歌唱和闭口捕蝉的画面写了下来,这样的观察力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贵为我们的老师。
(五)单元回顾,难忘师恩。
1. 对比总结,学以致用。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还认识了哪几位老师?(田老师、陶校长)他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田老师:教学有方;陶校长:关心学生、热爱教育)
小结:这两位老师,一个是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一个是赫赫有名的人民教育家,他们的教育艺术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2. 朗诵诗歌,再颂园丁。
的确,老师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帮我们打开了心灵之窗,展开了腾飞之翼。让我们再一次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朗诵诗歌《感谢您》。
出示:
感谢您
感谢您,用善良的心灵牵引我们去迈步,
感谢您,用渊博的知识教导我们去学习,
感谢您,用开阔的胸襟包容我们的过错,
感谢您……
3. 寻找恩师,学会表达。
在我们的身边,更多的是田老师这样的普通老师,他们的什么教育方法吸引着你?你听过哪些专家的报告,让你受益匪浅?我们完全可以像作家刘绍棠那样选取典型事例写一写自己的老师,也可以像陶校长的演讲那样有条理地叙述专家的报告。尝试运用积累的词句抒发想要表达的情感。
板书:典型事例 条理叙述
关键词语 表情达意
六、板书设计:
第6课时 赏析与总结课
《师恩难忘》 典型事例
《陶校长的演讲》 条理叙述
《古诗两首》 情景描写
(关键词语 表情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