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一、单元整体概述
第二单元围绕“自然的奥秘”这一主题选入了4篇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以满腔热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装满昆虫的衣袋》记述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痴迷于昆虫的故事;《变色龙》和《金蝉脱壳》则给学生提供了两个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范例。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学到语文方面的知识,还能从不同的侧面领悟到观察的重要,习得观察与表达的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识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背诵并积累有关的段落;练习用摘抄本摘抄新鲜的词语和优美的词句。
2.能抓住关键词句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感受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以及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进而体会作者语言里的情趣。
3.能从文中习得观察的方法,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连续观察;观察时要加以想象或联想;学习作者的表达顺序,能够有序表达。能运用学到的观察与表达的方法,描写一种动物。
4.走进名著《昆虫记》,继续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与生动的表达。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依据预习单完成预习任务。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对于观察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但对观察的技巧和运用还不够系统,还需要不断地在具体的实践中加深领悟形成能力。因此,基于本单元课例的优势,主要是引导学生领悟观察的方法,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连续观察;观察时要加以想象或联想;学习作者的表达顺序,能够有序表达。并借助片段练习,运用学到的观察与表达的方法,描写一种动物。
四、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流程表
课时
教学内容
基本课型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及方法
第一课时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诵读积累课
1.读懂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
2. 感受诗歌描述的情景。能背诵课文。
1.通过反复吟诵、想象情境,读懂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5、6、7课的生字新词和课文的初读感知
预习过关课
1.能够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5、6、7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3.练习用摘抄本摘抄新鲜的词语和优美的词句。
1.通过“闯关”的形式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认读,正确、规范书写,和课文朗读情况。
2.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练习用摘抄本摘抄新鲜的词语和优美的词句。
第三课时
《变色龙》
理解赏析课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2.学习掌握“看、听、问、做”的观察方法。
反复研读文中对变色龙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的描写,学习掌握“看、听、问、做”的观察方法。
第四课时
《金蝉脱壳》
理解赏析课
1.能抓住重点词句感受金蝉脱壳奇特动人的地方,感悟作者语言里的情趣,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
2.学习作者的善于观察、细致观察和持续观察,从而领悟观察的重要。
1.抓住关键词句读懂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奇特动人的地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
2.结合文中描写作者做法的词句,学习作者的善于观察、细致观察和持续观察。
第五课时
《变色龙》
《金蝉脱壳》
领悟表达课
1.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感受部分有序表达和整体有序表达。
2.背诵《金蝉脱壳》的第四自然段。
1.以文本为依托,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感受部分有序表达和整体有序表达。
2.在理清表达层次的基础上,积累背诵。
第六课时
《装满昆虫的衣袋》
理解感悟课
1.能够抓住关键词句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法布尔之所以取得这么巨大的成就皆源于他从小就对观察昆虫十分痴迷。
2.能够从法布尔的成功中受到启发,进而明确观察的重要性,树立起观察的信心,养成认真观察、坚持观察的良好习惯。
1.抓住关键词句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法布尔对观察昆虫的痴迷。
2.从法布尔的成功中受到启发,明确观察的重要性养成认真观察、坚持观察的良好习惯。
第七课时
《昆虫记》
读书交流会
能从《昆虫记》中体会作者全面细致地观察、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在阅读中获得知识、思想和美感。。
运用读书交流会的形式,开展片段赏读活动,体会作者全面细致地观察、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
第八课时
片段练习
习作迁移课
1.回忆本单元课文的写作顺序,掌握观察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动物。
2.修改自己的观察日记,在修改中提升写作能力。
1.回忆习得的方法,改写片段。 2.学以致用,改写观察日记。
诵读积累课《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1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识读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感受诗歌描述的情景。读懂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
二、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感受诗歌描述的情景。背诵课文。
难点:读懂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
三、 前置学习活动
学生:
1.认读生字,在课本上描红。仿写一个在田字格里。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书思考:大自然这本书里有什么?随时用笔画出来。
教师:
搜集诗歌《海》和《庭院里的“舞会”》。
四 、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题目质疑。通过学生质疑筛选出问题: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如何打开大自然这本绿色的课本?
(二)交流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认读
对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重点指导,如“敞”读翘舌音。“苍劲”的“劲”读“jing”,四声。
听写生字词。同位互相改正,根据听写情况,重点强调“敞”“芬”“限”的书写,引导学生观察捺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走向。
学生改错或者练习写写不满意的字。
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一是要读得正确流利,二是要指导读好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自由读课文,思考:大自然这本书里有什么?(引导学生抓住诗文中的“挺拔的翠竹”“苍劲的松柏”“丰收的果园”“鸣禽”“野花”“青山”“绿水”等词语感知诗文内容。)
环节二、实践 ——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四)品味诗歌,领会“感受”。 1.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尽情地读给组内其他同学听,大家用心体会,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感受。) 2.大自然这本“绿色的课本”,究竟有着多少神奇的景象和奥秘,又带给我们多大的收获和欢乐?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和欢乐与大家一起分享。
配乐范读2——5小节,学生想象诗歌中描绘的画面。师电脑提示:
我仿佛看见了————;
我仿佛听到了————;
我仿佛感觉到了————。
3.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教师随机组织教学 (1)第2节:可结合生活实践展开想象,感受“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想象“果园”的丰收景象和“沃野”的耕耘场面。 (2)第3、4节:抓住“联欢”、“相聚”体会孩子和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快乐;抓住“青山”、“绿水”的话语体会“自然”对孩子的启迪,进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情趣,并通过朗读展示出来。 (3)第5节:引导学生想象“片片云锦”、“阵阵微风”的意境之美,感受“明媚的早晨”、“愉快的黄昏”生活之乐,并通过朗读加深体验。
4.同位尝试背诵2——5小节,指名背,齐背。 (五)朗读全诗,总结回顾。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学完了全诗,你们能说一说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为什么?全班交流。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六)品读选文。 1.很多作家、诗人都很善于感受,也很善于用贴切、自然的语言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请同学们看这两首诗歌《庭院里的“舞会”》和《海》,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内容一起读,讨论:庭院里的“舞会”和海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作者是怎样描述自己的感受的?
庭院里的“舞会”树叶喜欢跳舞 树叶乐了,挤在庭院角落 一到秋天就穿上彩服 羞羞答答对风儿说 从树上飘下来 吹吧吹吧,就请您 寻找舞蹈的场所 当本次舞会的伴奏 庭院说:快来吧 于是风吹:呼噜噜,呼噜噜 看我是个多好的舞厅 树叶轻快地跳起了快三步 环境优雅而舒适 风儿又吹:呼,呼,呼呼 舞池平坦又宽阔 树叶又接着跳慢四步 风儿说:快来吧 哎呀,风怎么不守纪律啦 看我是个多好的乐师 一吹起迪斯科 会吹奏多种美妙舞曲 就像浑身着了魔 能创造最佳音响效果 自说自话地跑进舞池 和树叶一同跳起了舞 海 从碧澄澄的天空, 摸到潮湿的衣角, 看到了你的颜色; 触到了你的体温; 从一阵阵的清风, 深夜醒来, 嗅到了你的气息;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2.交流: (1)庭院里的“舞会”给诗人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作者是怎样描述这种感受的?读一读这首诗。 (2)海给诗人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他又是怎样描述自己的感受的?读一读这首诗。交流时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独特的感受。
3.小结: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了,就能有独特的体验,并且能产生许多联想。 (七)作业设置 自然界中一草一木,一物一景,如果你能静静去感受,你一定会有许多独特的体验,本周我们就来写一首现代诗,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下周我们就举行一次诗歌赏评会,好吗?
六、板书设计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感受 看 听 想
预习过关课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熟练地认读《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和《金蝉脱壳》这三课的一类字和二类字以及课后三题的词语,能正确、规范书写生字新词。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借助工具书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3.练习用摘抄本摘抄新鲜的词语和优美的词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难点:能够借助工具书解决不理解的词语;练习用摘抄本摘抄新鲜的词语和优美的词句。
三、前置学习活动
学生:
1.练习正确熟练地认读《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和《金蝉脱壳》这三课的一类字和二类字以及课后三题的词语。
2.在田字格中写一写这三课的生字,并把你认为最难写和最容易写错的生字在生字表中用圆圈圈出。
3.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记下不理解的词语,并通过查工具书等方法解决。
4.用摘抄本记下新鲜的词语和优美的词句。
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对学生共存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课前大家已经认真预习了后三课的课文。不知预习得怎样?这节课,我们来一个“闯关”活动。我们比一比,看一看你能闯过几关?(出示)
第一关:勇闯字词关。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得到二颗星;能正确、规范书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得到二颗星。
第二关:朗读课文过关。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得到三颗星。
第三关:质疑解疑过关。能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就别人提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得到三颗星。
(二)勇闯字词关
1.认读生字新词。
(1)出示这三课的生字词(包括课后三题)。
(2)同位互相检查,把读错的词语找出来。
(3)指生交流。师总结整合,并在大屏幕上出示整合后的词语。
预设: 震惊 痴迷 介绍 观察 可恶 刹那间
纵横 搜索 责骂 伺机 苍劲 花椒籽
窥探 蠕动 抽搐 殿堂 腹部 距离
金蝉脱壳 原形毕露 鼓鼓囊囊 绘声绘色 名副其实
(4)指名读,小组赛读。(能顺利通过此关者得到两颗星)
理解“名副其实”和“绘声绘色”的意思,并进行说话练习。
2.书写生字新词。
(1)请同学们打开生字表,同位交流课前用圆圈圈出的难写和易错的生字。
(2)全班交流。针对出错率较高的字组织学生交流识记。教师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指导、范写强调。学生进行练写。
“殿”左右均等,撇捺写舒展,掌握好笔画之间的穿插迎让,把字写紧凑。
“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搜”字右半部分上半部的书写。
4.有针对性地听写。同位互相批改。
5.小结:根据闯关要求,看看自己是否顺利闯过了第二关?听写的生字都写正确了,举手示意。请为自己再加上二颗星。没有得到星的同学可要加油了!
(三)“熟读课文”过关
1.课前大家用摘抄本记下了这三课中新鲜的词语和优美的词句,下面小组交流一下你都记录了哪些值得积累的语句。(小组交流)
2.指生交流。
3.把优美的词句及时用摘抄本记录下来,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要坚持。那么,在这三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篇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愿不愿意读给大家听?
4.同位互读、指生读。(师生及时评价要做到正确、流利。)
5. 小结:根据闯关要求,看看自己是否顺利闯过了这一关?朗读课文能做到正确流利的请为自己加上三颗星。
(四)“质疑解疑”过关
1.“学贵有疑”。读书要学会思考,不知道同学们在预习这三篇文章的时候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或不理解的词语?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解决的呢?
2.生交流。(查字典、借助工具书)是啊,借助工具书解决疑惑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3.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疑难点。
4.全班交流。
(1)通过交流,你还有哪个词语的意思不明白?互相解疑。
(2)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预设:
(1)说说那一部分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
(2)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那种情景最“奇特动人”?
(3)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呢?等
教师依据学情,梳理问题,有的当堂解决,有的放在后面的课时中学习。
5.根据我们的过关要求,你认为你们小组同学分别能得到几颗星?小组内交流得星。
(五)课内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2.表扬得星最多的同学,促进其他同学不断进步。
理解赏析课《6变色龙》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2.学习作者“看、听、问、做”的观察方法。
3.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2.学习掌握观察动物的方法——看、听、问、做。
三、前置学习活动
1.搜集变色龙的文字资料或图片,了解变色龙的样子和生活习性等信息。
2.默读课文,想想哪一部分给你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教科书。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朋友——变色龙。(师板题)齐读课题。
2.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你对变色龙了解多少?
3.教师出示课件,简单介绍。
4.这是我们通过查阅资料,所了解的变色龙。而本课的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变色龙的哪些方面?作者又是怎样观察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探讨这个问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都写了变色龙的哪些方面?你能不能用几个简单的词概括一下。
2.学生读课文思考。
3.小组交流。
4.班内交流,师相机板书:
外形 捕食 变色
5.它们分别对应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呢?
一、外形(1-9) 二、捕食(10-12) 三、变色(13-16)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精读课文,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捕食特点及变色本领。
1.课前,大家已经细细了课文,找到了给你留下印象深的地方,并写下了自己的感受。书,越读,收获越多。下面,大家默读课文,再想一想,写一写,看能否有新的收获。
2.小组交流:
先读一读自己印象深的地方,再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
(1)外形特点
①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
预设:
“冷冰冰”“怪蛇”——温度、外形
“绿莹莹”“四脚小蛇”“似蛇非蛇”——皮肤、脚
第9小节。
“全身”——“翠绿”
“嘴”——“三角形”
“两眼”——“凸起”“凶相毕露”
“身躯”——“长筒状”
“背部”——“隆起”“酷似龟背”
“腹部”——“两侧长着四只短脚”
“尾巴”——“尖细”
②感受作者的观察顺序
从这里对变色龙外形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呢?
指生交流,明确:由整体到部分,由头到脚。
师小结:观察时有顺序,描写时才会更有条理。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观察的有序。
(2)捕食特点
预设:
①第11小节。体会捕食前的所具有的优势及特别之处。
“连续几个小时挂在枝叶上一动不动”
“似睡非睡地窥探着”
“伺机捕捉昆虫”
“每只眼睛都能单独转来转去,分别观望四面八方的东西”
“两只眼睛同时注视着前方时,就会产生一种立体感,准确地判断自己与昆虫之间的距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第12小节。体会捕食时的迅速、准确。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刷’地伸出”
“刹那间”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变色本领。
①在这里,作者观察到变色龙变化了几种颜色?分别是哪几种?
香蕉叶色 棕色 浅灰色
②你觉得变色龙的变色本领怎么样?
③指名读,齐读。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再读课文,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1.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写出了变色龙的外形特点、捕食特点及变色本领,让大家印象深刻。那么,作者是如何进行观察的呢?大家再来细细地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找到答案。学生默读圈画。
2.小组交流。
3.班内交流。
(1)看。
“端详”什么意思?
(有“仔细地看”的意思,强调看得仔细,还侧重看清、知道每一个细节 )
师小结:观察动物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看”。但“看”也有学问,也要像作者那样有顺序地看,看得还要仔细。在描写变色龙外形特点时,作者主要使用“看”这种观察方法。
再读第9小节,体会有序看,会让描写更清晰,更具体。
(2)问和听。
当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像作者那样,向别人请教,并且要认真听。当作者觉得变色龙很“迟钝”时,便向当地人询问。最终,获知了关于变色龙捕食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特别之处。
再读第10、11、12小节,体会通过问,请教别人获取知识的方法。
(3)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变色龙到底会不会变色?还要动手试一试。作者虽然没有自己动手实验,但通过追问朋加沙,让朋加沙来完成实验,效果是一样的。而且,让熟悉变色龙的朋加沙来实验,也是聪明的做法,安全的做法。
再读13、14段,体会动手观察获得真知的方法。
④看来,观察的方法有很多。有时需要有序地看一看,有时需要向别人询问,有时需要我们动手实践。观察的方法多了,描写的内容自然就吸引人,让人印象深刻了。
⑤自由读全文,体会作者运用多种观察方法来观察事物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课下,大家都来认真观察一种小动物,可以像作者那样看一看、问一问、动动手,看是不是有更多的收获,然后写篇观察日记。
六、板书设计
6.变色龙
看一看 端详 外形
观察 问一问 ? 捕食
动动手 ? 变色
理解赏析课《7金蝉脱壳》
(第4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感受金蝉脱壳奇特动人的地方,感悟作者语言里的情趣,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
2.学习作者的善于观察、细致观察和持续观察,从而领悟观察的重要。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抓住重点词句感受金蝉脱壳奇特动人的地方,感悟作者语言里的情趣。
2.学习作者的善于观察、细致观察和持续观察,从而领悟观察的重要。
三、前置学习活动
1.继续观察小动物,写好观察日记。
2.读书思考课后第4题,画画有关的句子,写写自己的体会。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通过《变色龙》一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二)整体感知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金蝉脱壳》一课。你能用一两句话概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金蝉脱壳的情景)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呢?(3——6自然段)
2.作者的感受是什么?找出有关的句子。
交流出示:(1)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2)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
指名读好两个感叹句。
3.接下来,我们跟随作者来细细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精读感悟,感受奇特、动人
1.布置学习任务
这篇课文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奇特动人?为什么?大家在预习时都有了自己的看法。现在,再次默读课文,充实完善自己的想法。
2.学生自主进行阅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完善。
4.集体交流。
(1)
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正沿着柿子树往上爬。当爬到一个枝丫上时,它用脚紧紧抓住树皮上的一处裂口,停在那里不动了。
交流点拨:
①“肥肥的、金黄色亮光”写出了蝉脱壳前的样子,很漂亮。
②从“紧紧抓住”“停在那里不动了”,可以想象出金蝉脱壳时用力的样子。
③齐读想象,感受作者描写的生动。
(2)
蝉虫整个身体……一会儿变成了深绿色。
预设:①作者用“抽搐”“裂开”这些动词,把蝉背出壳时的情景写得很具体。
②蝉身体的颜色变化很快,很奇特。(指导朗读)
(3)
接着,头钻出来了……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
预设:①作者把蝉的眼睛想象成花椒籽,写出了蝉的可爱。多会联想呀!
②你从“钻“字感受到什么?(一个“钻”字写出了蝉的灵活、调皮。)
指导读出感受。
(4)
最有趣的是蝉出壳时的情景。……整个动作配合的自然协调。
①指导学生画出写蝉出壳时的动词,像“抖动”、“伸着”,已经出壳的上半身“仰”、“扑”,再用脚“抓”、“抽”,从中有什么感受?(蝉的动作配合的自然协调,作者把蝉儿想象成人了,把蝉脱壳的情景写得真有意思。)
②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把这个过程刻画得栩栩如生,齐读这段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作者语言中的情趣。
(5)
刚出壳的蝉儿除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外,全身都是灰白色的,折叠的翅膀也只有一点点。但是,很快就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蝉触角也显现出一道道灰白色的光环。
引导学生结合词句感受“奇迹般的变化”:翅膀、触角的变化;身上颜色的变化。
朗读感受,感悟神奇动人。
(四)播放视频,加深感受。
1.播放视频,学生亲眼感受金蝉脱壳的完整过程。
2.感情朗读,在读中感受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读中品味作者语言的生动有趣。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领悟观察方法。
1.作者为什么能把金蝉脱壳的情景写得这么奇特动人,生动有趣呢?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的“我”都做了些什么?画出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2.交流
我决心要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雨过天晴,空气十分新鲜,我向菜园跑去。
我的目光顺着树干上下搜索着。
我轻手轻脚地爬上树,躲在一个枝丫后面,聚精会神地盯着这只蝉虫,等待着金蝉脱壳这一时刻的到来。
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
引导学生抓住“上下搜索”“轻手轻脚”“躲在”“聚精会神”学习作者的善于观察、细致观察;“再一次仔细地看”体会作者的连续观察。
领悟没有“我”的细致、连续的观察,就不会把金蝉脱壳的过程写得如此奇特动人。
3.积累背诵名言
处处留心皆学问。因为作者爱观察,能细致、连续的观察,才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奇特美丽的过程。可见观察是多么重要啊!送给同学们一句名言,感受观察的重要意义。
出示名言: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
(六)继续写好观察日记。
本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一些观察的方法,请同学们也能像作者那样,继续细心观察,连续观察,记好观察日记。
六、 板书设计
7. 金蝉脱壳
善于观察
奇特动人 细致观察
连续观察
领悟表达课《6变色龙 7金蝉脱壳》
(第5课时)
课时目标
1.以文本为依托,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感受部分有序表达和整体有序表达。
2.在理清表达层次的基础上,积累背诵《金蝉脱壳》一课的第4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以文本为依托,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感受部分有序表达和整体有序表达。
三、前置学习活动
继续观察小动物,记好观察日记。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你们积累了哪些观察的好方法?
2.观察很重要,只有观察细致,才能写得具体。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观察所得描写得细致生动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二)学习部分有序表达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6页,再读课文第4自然段,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表示顺序的词,来写金蝉脱壳这一奇特动人的情景的,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词语。学生自学,边读边做记号。
2.组内交流。
3.集体汇报交流:
(1)说说你都画了哪些表示顺序的词?
先——一会儿——接着——最有趣的是
(2)如果按照“先——一会儿——接着——最有趣的是”这一顺序来给第4自然划分层次,可以把它成几部分?怎么划分 ?请你用“Ι”在句末标出,并概括出层意。
集体汇报交流:
第一层(1—2句)蝉背出壳。
第二层(3—4句)头和脚出壳。
第三层(5—9句)蝉尾出壳。
4.理清了作者的表达顺序,你能不能根据层意试着把它背下来。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5.教师小结:同学们看,第4自然段正是因为作者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金蝉脱壳时不同部位的动态变化,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才把金蝉脱壳的情景写得如此神奇、有趣!
不仅这一自然段做到了有序表达,其实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作者也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表达的。
6.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5自然段,划出表示顺序的词,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表达的。
学生自主学习,边读边画出关键词,然后集体交流:
第3自然段:脱壳前 第4自然段:脱壳中 第5自然段:脱壳后
(三)学习整体有序表达
同学们看,不但段内可以进行有序表达,而且几个连续的自然段之间也可以进行有序表达,甚至整篇文章也可以进行有序表达,使文章条理更加清楚,表达更加生动、具体。
1.请同学们打开《变色龙》一课,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结合课后题4题的提示,用双斜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学生自学,边读边做记号,然后集体交流:
第一段(1—8 ):我们发现变色龙。
第二段(9—15):我们端详变色龙。
第三段( 16 ):我们放回变色龙。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总结收获
1.这节课,我们通过对《金蝉脱壳》和《变色龙》这两篇课文的阅读,在写作表达上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交流总结:在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的基础上,还要按照一定顺序来表达,才能使文章更加条理、生动、有趣。
(五)课下作业
修改自己的观察日记,尽量做到有序表达。
六、板书设计
部分有序表达
有序表达
整体有序表达
理解感悟课《5装满昆虫的衣袋》
(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抓住关键词句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法布尔之所以取得这么巨大的成就皆源于他从小就对观察昆虫十分痴迷。
2.能够从法布尔的成功中受到启发,进而明确观察的重要性,树立起观察的信心,养成认真观察、坚持观察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感受法布尔从小就对观察昆虫十分痴迷,这也是他赖以走向成功的基石。
教学难点:通过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研究十分痴迷,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中感受到观察的重要性,进而培养观察的兴趣,养成观察的习惯。
三、前置学习活动
查阅有关法布尔主要成就及生活经历的资料介绍,分别用一段话进行归纳。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复习导入,初识法布尔
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首诗还会背吗?指名分小节背诵。那么,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到底能够收获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看看法布尔有了怎样的收获?(板书:装满昆虫的衣袋)齐读课题。
2.法布尔打开了大自然这本绿色的课本,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呢?谁来介绍介绍?学生结合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预设:法布尔是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和文学家,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他根据自己近40年的仔细观察和悉心研究所得,又花30年功夫写成了《昆虫记》一书,这是一部“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自问世以来,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深得全世界人们的喜爱。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二)自读感悟,体会“痴迷”
1.浏览课文,聚焦“痴迷”
法布尔是凭着什么成就了《昆虫记》这部巨著?请大家浏览课文,找一找。指名回答,预设: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板书:痴迷观察)
2.抓住重点,自读感悟
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10小节,看看你从哪些语句中能够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很喜爱,很痴迷,用笔画一画,从中你又有怎样的感受,抓住重点词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学生自主进行阅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巡视指导
4.集体交流,互相补充
预设一:“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你从哪儿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很喜爱?(“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可以感受到法布尔捉到纺织娘时很高兴,急着向妈妈炫耀。)
引导:读书也要关注标点,透过两个“!”你又能感受到什么?(法布尔当时兴奋极了。)看来,标点符号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以后我们在读书时也要关注标点。请大家体会着法布尔当时的心情,练习读一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感受。指名读,教师进行指导。
预设二: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 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谁来谈一谈你的感受?(抓住“三天前”、“终于”等词来体会为了寻找纺织娘,法布尔整整找寻了三天,这只纺织娘真是来之不易。)
引导:读书需要想象。为了寻找这只“会唱歌的昆虫”,法布尔整整找寻了三天,而且找到它的这天正是“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你能想象一下,他在这期间是怎么找的吗?(预设:他每天从早到晚趴在花丛里,一遍遍地寻找,有时甚至忘记了吃饭……)法布尔花了那么长时间、费了那么多精力去寻找这只纺织娘,当他找到时,怪不得会高兴地大叫起来,齐读——“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再来读读这段话,感受法布尔找寻纺织娘的不易。自由练读——指名读。
预设三: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去放鸭子。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
谁来谈一谈你的感受?(抓住“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或是……”等词体会法布尔对观察昆虫的痴迷和喜爱,他不顾自己所放的鸭子,一心只想着观察昆虫。)
引导:透过“……”你又能体会到什么?(法布尔对所有的昆虫都充满了兴趣。)想象着当时的情景,读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和痴迷。
预设四:有一次,法布尔正在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这一天,他还捡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大家关注的是整个第五小节。都读一读这段话,看看你从哪儿又感受到了法布尔对甲虫的喜爱和痴迷呢?(抓住“嗬,真漂亮!”、“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装进、好好欣赏”等词来体会他对小甲虫喜爱至极,呵护备至。)
引导:大家看,这只小甲虫当时是从他的眼前“掠过”,怎样飞才叫“掠过”?(很快地飞过。)甲虫飞得那么快,法布尔却能“敏捷地捉住了它”,你又能体会到什么?(法布尔经常捉各种各样的昆虫,因此才能那么敏捷地捉住这只甲虫。)
见过甲虫吗?它美吗?(不美。)但是在法布尔的眼里呢?(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美不美?(美)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感受?(因为喜爱,所以就连普通的甲虫也会这般美丽。)
想象着当时的情景,体会着法布尔当时的心情,再来读一读好这段话。指名读,教师进行指导。预设五: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你又透过哪些词句体会到了法布尔的痴迷呢?(抓住“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丝毫没能阻止、仍然兴致勃勃地”等词语来体会面对父母的责骂,法布尔丝毫没有放弃对昆虫的喜爱和观察。)
引导:如果是我们,当我们想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父母坚决反对,一般情况下会怎样?(选择放弃。)但是法布尔呢?(依然坚持,而且兴致勃勃。)体会着法布尔当时的心情,再来练习读好这段话。自由练读,指名读。
5.回归整体,朗读感受
小结:为了抓住纺织娘,法布尔整整找寻了三天;为了观察甲虫,他更是不顾父母的责骂……请大家连起来再来练习读一读2-10小节,再次感受法布尔对观察昆虫的这份痴迷。学生练习后,指名朗读。
(三)补充资料,升华情感
其实,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绝不仅仅限于此。此后,在他面对更大的困难时,他仍是毫不放弃。谁来介绍介绍?教师出示:法布尔从小生活极其穷困,靠自己打工才上了小学、中学,后又业余自学,花十二年的时间,先后取得业士、双学士和博士学位,发表过非常出色的论文,受到了达尔文的青睐,帝国教育部也奖励他。但是,教育、科学届的权威们瞧不起他的自学学历,使他想“登上大学讲台”的梦始终没有实现,开辟独立的昆虫学实验室的愿望始终得不到支持。他的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法布尔没有向“偏见”和“贫穷”屈服。他依然勤于自修,精心把定研究方向,坚持不懈地观察实验,用了近四十年的时间,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终于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小结: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热爱与痴迷,这种对事业的不懈追求,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齐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积累名言,练习背诵
法布尔打开了大自然这本绿色的课本,痴迷于昆虫的观察和研究,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实,只要我们认真观察,也能收获很多。读读下面的这几句话,争取把它们记在心里。
自由练背,指名背。出示:
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伽利略
小结:观察是一门学问,它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一个人要想有所得,就必须要养成认真观察、坚持长期观察的良好习惯。希望大家也能像法布尔一样,真正地走进大自然,去打开大自然这本绿色的课本。
(五)作业
阅读名著《昆虫记》
六、板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
痴迷观察
读书交流会《昆虫记》
(第7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恰当地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读书,了解书中主要内容。
2.能从《昆虫记》中体会作者全面细致地观察、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在阅读中获得知识、思想和美感。。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从《昆虫记》中感悟作者的观察方法,学习作者是怎样细腻生动地描写,有序地表达。
三、前置学习活动
学生:
1.学生继续阅读《昆虫记》,并从以下三个方面收集材料,进行专题性研究。
(1)哪些描写是富有情趣的?
(2) 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的?
(3)作者是怎样有序地表达的?
2. 阅读时做好适当的积累摘抄。
教师:收集《昆虫记》中精彩的段落。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开启交流会
在《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中,我们认识了痴迷于昆虫研究的法布尔,他花了毕生精力写作巨著《昆虫记》。《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前几天,我们已经开始阅读《昆虫记》,收获了很多。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昆虫记》,交流读书的收获!
(二)片段赏读,开展专题性研究
1.课前让大家收集了自己感兴趣的片段,我们一起读一读,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专题性研究。
2.出示课件 投在大屏幕上
(1)哪些描写是富有情趣的?
(2) 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的?
(3)作者是怎样有序地表达的?
3.学生读一读自己找的片段,同桌之间交流,写得好在哪里?
4.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收集的片段
(一)萤火虫捕食
萤火虫稍稍探察了全身都藏在壳里,只有外套膜的软肉露出一点儿捕猎对象,认为可以开始工作了。这时萤火虫打开它的工具,这工具很简单但细小的肉眼看不见,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出来。这是两片编程钩状的颚,十分锋利,但细得像一根头发。从显微镜里可以看到,弯钩上有一道细细的槽。这便是它的工具。
萤火虫用它的工具反复轻轻敲打着蜗牛的外膜,就好像和蜗牛逗着玩,而不是蜇咬。用一个“扭”字来形容萤火虫对蜗牛施行的手术比较恰如其分。萤火虫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扭着,每扭一次,还要稍加休息一下,似乎想了解扭的效果如何。扭的次数不多,至多扭六次蜗牛就无法动弹,没有知觉了。萤火虫的方法是这么迅速奏效,几乎可以说是闪电般的,毫无疑问,他利用带槽的弯钩已经把毒液传播到蜗牛的身上了。这些看似温和的蜇咬,却能产生快速的效果。
这两段的描写,主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生动地描写,有序地表达。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具体。学生抓住有关语句谈感受。再读一读。
(二)蝗虫蜕皮
蝗虫幼虫在自己已经成熟可以蜕皮时,便用后腿爪和关节部分抓住网纱,前腿曲折,交叉在胸前。鞘翅的鞘——三角形翼端打开了尖顶,并向两侧张开。之后有两条长带子由中间竖起来,这便是它蜕皮的开端。
? 它真正蜕皮时必须使就得外套裂开。为了产生推动力,它的全身几乎都胀缩起来。随之蝗虫身上的血在它体内涌动着,就像液压打柱机一样。在血液的推动下,它的外皮的薄弱处便裂开,然后裂纹向其它地方延伸、张开。先是背部从外壳中露出,接着是头、触须、前腿、鞘翅和翅膀、后腿、胫骨、小腿、肚子等先后从这外壳中脱出来了。直到旧壳掉到地上它便完全解放。
学生交流:这一段作者细致观察,做到了有序地表达。记述了蝗虫脱壳的过程,从(先······再······然后······直到······)读后仿佛在我们眼前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印象多深刻呀!
5.师总结:大家找的片段写得真精彩,可见作者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在于他用心观察,抓住细节描写。法布尔就是个“昆虫迷”, 他的心思如同一个孩童般的纯真,他的文笔也象孩童般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他要让讨厌这些“小东西”的人们知道,微不足道的小小虫儿有着许多神奇的本领,他们勇于接受大自然的考验,要在这世界上争得生存的空间。法布尔是世界的骄傲,雨果称他为“昆虫界的荷马”,罗曼罗兰称他为“掌握田间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法国文学界曾以“科学界的诗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
(三)推进阅读《昆虫记》
1.《昆虫记》是一部世界昆虫的史诗,希望同学们和法布尔一起去探索大自然中的奥秘,去结实更多的昆虫朋友!
2.在阅读时,把感兴趣的片段摘抄,最好配画。
(四)作业
继续观察,修改完善自己的观察日记。
六、板书设计
读书交流会
-----------《昆虫记》
比喻
生动、细腻、 有序 拟人
想象
······
习作迁移课
(第8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掌握观察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动物。
2.修改自己的观察日记,在修改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合理想象,生动、有序地表达。
前置学习活动
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蝌蚪变形记》。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段时间我们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喜欢吗?为什么?
(二)回忆方法,改写片段。
1.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们记忆犹新,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同学写的关于动物的习作。
2.出示课件
春天到了,小蝌蚪出现了,它欢快地游来游去,好玩极了。过了几天,小蝌蚪长出了后腿,然后长出了前腿。然后,颜色变绿,眼睛越来越大,尾巴越来越短。最后,终于变成了一只大青蛙。
3.讨论:你觉得这个片段写得怎样?哪儿不好?应该怎样改写?
4.观看《蝌蚪变形记》,要求仔细观察,边看边想象:看看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长大,变成青蛙的?
5.学生汇报.
6. 改写片段。比比看谁写得具体细腻,能做到有序表达。
7. 赏评佳作。
(三)学以致用,评改观察日记。
1.这段时间同学们就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仔细观察,写了观察日记,你是否学会了仔细观察、合理想象、有序表达呢?就观察日记中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2.学生动笔修改作文,教师巡视.
3.学生自读自改。
4.师生评价。
5. 再次修改。
(四)课内总结,课外延伸。
1. 师小结:大自然是五彩的教科书,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发现善于观察是多么的重要,因为有了作者的仔细观察,有序生动的表达,才让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一个惊鸿一瞥的绚丽,一个奇特而美丽的过程通过文字的形式驻留我们心底。
2.评选最佳观察日记,体验成功的快乐。(如最佳选材、命题、表达顺序、细节描写、想象丰富、书写等)
(五)作业
做一份小报:《精彩纷呈的动物世界》。
六、板书设计
掌握方法 有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