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多彩故事
一、单元整体概述
本单元主题是“多彩故事”,共安排了《成语故事》、《推敲》、《嫦娥奔月》、《伊索寓言》四篇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读书莫放“拦路虎”》。四篇课文分别通过不同的故事形式,刻画了不同的人物特点。在表达特色上都是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进行细节描写,故事多处留白,给人想象的空间。为了扩大阅读量,充分落实单元主题目标,我们又拓展阅读了《成语故事》、《伊索寓言》、《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国神话故事》等书籍。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单元31个生字和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能规范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特别是“壁、睡、街、貌、馋、港”等易错字;能结合语境理解并积累“神韵、推敲、斟酌、树影婆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感悟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意,练习复述故事、讲故事。
3.初步掌握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并练习改编、创作寓言;初步了解反衬的写作手法,并练习写一个片段。
4.通过学习《读书莫放“拦路虎”》一课,学习消除拦路虎的方法,培养勤查字典的习惯。
5.拓展阅读《伊索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故事》等书籍,感受故事的魅力,拓宽知识面,积累语言。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即将进入青春期,学生情感的内容已经逐渐扩大、丰富,能够运用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结合关键词句和生活实际去感悟故事、理解故事、体会故事要表达的情感和要说明的道理,还能够在老师的引领下复述故事、讲故事,并尝试着运用学到的方法去编故事,也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独立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能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锤炼、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方法,实现从被动学习主体向主动学习主体的转变,并逐步提升学习的实效性。
四、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课时
教学内容
基本课型
教学目标
主要教学活动
第1课时
略读第11课+
学习本单元生字新词
单元导读课(一)
1.借助略读课《读书莫放“拦路虎”》,学会消除“拦路虎”的方法,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2.读准本单元组教材出现的生字新词,并会规范书写,能结合语境或运用字典的方法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过开展游戏,将词语进行分类整合。
4.在读写结合中,提升学生的识写能力。
1.下发预习单,学生课前预习。
2.学生交流第11课的读书收获,懂得勤查字典是扫除拦路虎的有效方法。
3.初步识读生字词。
4.开展游戏,识写汉字。
5.拓展延伸,学生实践(汉字归类整理或做一期以汉字为主题的手抄报)。
第2课时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质疑问难
单 元
导读课(二)
1.能正确、流利地通读本组教材。
2.学习概括故事类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能运用方法概括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概括的能力。
3.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对课文内涵有初步认知和理解。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类型,自主感知课文。
2.熟读课文,在自主理解的基础上,按照提示的方法,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3.质疑问难,结合预习单,小组内解决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第3课时
《成语故事》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
方法指导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成语故事。
2.品味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形象,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成语。
3.了解成语故事的特点,学习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并根据《滥竽充数》的内容进行创编故事。
1.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2.精读成语故事,深刻感悟人物形象,理解成语意思。
3.总结表现方法。
4.语言积累,迁移写话:根据提示,对《滥竽充数》进行创编,自我挑战。
第4课时
《成语故事》
之《画龙点睛》
+修改展示小练笔
方法实践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成语故事,尝试背诵。
2.运用“品味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成语”的方法学习《画龙点睛》。
3.运用所学方法修改、交流展示上节课布置的写话。
1.回顾学法,引导学习《画龙点睛》。
2. 联系生活,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3. 语言积累,迁移写话:根据提示背诵《画龙点睛》。
4.修改展示创编的故事。
第5课时
精读古诗名句故事《推敲》
方 法
指 导
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讲讲这个故事。
2.能理解“推敲”的含义,品析用词的准确,感受“推敲”的好处。
3.学习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感受并学习贾岛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1.谈话导入,目标导学。
2.精读课文,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的句子体会人物特点。
3.引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故事。
4.理解“推敲”的内涵。
5.品词析句,推敲文中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6.语言积累,迁移写话。
第6课时
精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方 法
实 践
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复述这个故事。
2.结合课文中描写的场景,理解叠词在文中的作用,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并积累这样的词语。
3. 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心理、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初步了解反衬的写作手法,感受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优秀品质。
1.赏月吟诗,激情导入。
2.回顾学法,指导学习。
3.精读课文,感悟嫦娥的美。
⑴精读第六小节,感受嫦娥奔月意境美。
⑵精读第4——8小节,感受嫦娥的心灵美。
⑶说话练习,整合嫦娥形象。
4.归纳总结,指导复述。
5.巩固训练,拓展练笔。
第7课时
《伊索寓言》+《我读书,我快乐》
方法实践课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伊索寓言》。
2.紧扣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感悟人物形象,并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故事寓意,并从中获得教益。
3.通过阅读《我读书,我快乐》学习读整本书的方法。
4.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抓人物言行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进行习作训练。
1.知识回顾,引入课题。
2.回顾学法,指导学习。
3.品读语言,感悟形象,理解寓意。①指导学习《牧童和狼》②指导小组学习《蝉和狐狸》③指导小组学习《狐狸和葡萄》
每一个寓言故事都要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
4.对比总结,深化认知。
5.课外阅读,学以迁移。
6.运用方法,汇报展示。
第8课时
回顾、复习本单元内容,开展讲故事活动。
回顾提升课
1.明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回顾知识。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会独立思考、探究学习。
3.通过讲故事比赛,激发对故事的热爱之情,提升阅读、表达能力。
4.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抓人物言行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修改交流评议同学的习作。
1.复习回顾,激发挑战兴趣。
2.汇报交流,分享展示。 ⑴易错字不再错。
⑵课内故事我会讲。
⑶课外故事我也行。
⑷小练笔交流展示。
3.拓展延伸,阅读积累。
单元导读课(一)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借助略读课《读书莫放“拦路虎”》,学会消除“拦路虎”的方法,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2.读准本单元组教材出现的生字新词,并会规范书写“矛、貌、蒙、馋” 等易错字,正确识别多音字“逢、济”的读音并正确运用,能结合语境或运用查字典的方法初步理解“吟哦、婆娑、凝望、张目结舌、奸诈贪婪” 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开展游戏,将词语进行分类整合,实现从读准字音到规范书写,再到深入理解与运用的“进化”,层层深化对汉字的认知,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4.在读写结合中,提升学生的识写能力,感悟到中华汉字所蕴含的无穷魅力,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从而树立从小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贡献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本单元组教材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及多音字能读准读音,规范书写,并能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难点:对本单元组的生词进行分类整合,实现从读到写,由理解到运用的“进化”,提升学生的识写能力,为深入理解古诗词奠定基础。
三、前置学习活动
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时,通过举例给学生渗透汉字本身所蕴含的能量,以提升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生字词的关注度,下发预习单,要求学生结合预习单做到读准字音,规范书写,尝试理解和运用部分词语,为课上生字新词的闯关游戏奠定基础。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激趣导入: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那你都听过哪些故事呢?(学生纷纷举手说。)同学们听过的故事真多呀!今天,老师想带大家走进第三单元的多彩故事屋,看一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板书:单元导读一)
请同学们看板书,怎么没有11课呢?( 11课不是故事,是教我们怎么消除“拦路虎”的。)同学们很聪明,学会了消除“拦路虎”的方法,那我们就能正确朗读这几个故事了。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1课《读书莫放“拦路虎”》。
2.板书课题:11 读书莫放“拦路虎”
(二)略读课文,学习扫除“拦路虎”的方法
1.过渡: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时,你是怎么做的呢?(查字典、查词典、向别人请教……)
快速浏览第11课,用笔标画出你的读书所得。
2.交流读书所得:
指名汇报,教师和学生适时补充。
(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理解:预设学生交流的体会:什么叫“拦路虎”?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怎样消灭读书时遇到的“拦路虎”?如何查字典?)
3.小结:看来,要扫除“拦路虎”,勤查字典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板书:勤查字典)老师编了一首小儿歌想送给大家,希望能帮助大家记得更牢。出示儿歌:读书莫放“拦路虎”。
读书莫放“拦路虎”,勤查字典生字无,扫除障碍读流畅,诵文识字好处多!
(自由读两遍,试着背诵。齐读或背。)
(三)初步识读生字词
1.刚才我们学会了扫除“拦路虎”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标画易读错音的汉字、词语,老师巡视,掌握学情。
2.同位交流,全班展示
预设:“楚、锐、尚、闯、馋、戳”是翘舌音;“腮、僧、簇、酸”是平舌音,“韵、盾、奸、贪、丸”是前鼻音,“贯”是三拼音,而多音字“逢”在作为古姓的时候读“páng”,也写做“逄”,多音字“济”在“接济”中读“jì”。
3.小组交流。依托预习单交流字词方面的收获。老师巡视检查预习单,针对个别情况做有效地指导。
4.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进行练习朗读,指名读。
(四)开展游戏,识写汉字
1.“生字我会读”
课件出示本单元教材中的生字,学生自由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优胜者可以获得一颗星。
重点强调:平舌音“簇”,后鼻音“蒙”,“仑”是边音,“逢”作为古姓读“páng”, “葡萄”一词的“萄”读轻声。
2.“读词语我最棒”
课件出示本单元课文中的词,学生自由读、同位间互相读、指名读,正确无误者可获得两颗星。
重点强调:墙壁 神韵 妥帖 簇拥 推敲 斟酌 避让 宽恕
周旋 凝望 接济 威逼 狐狸 葡萄 莽撞 腾空
张口结舌 惊叹不已 画龙点睛 树影婆娑 奸诈贪婪
3.“词语我理解”
课件出示“吟哦、婆娑、凝望、张目结舌、奸诈贪婪”,结合语境或借助字典初步理解这几个词语的意思,指名说,获胜者可得四颗星。(在感悟课文时还要进一步理解)
重点强调:吟哦:吟咏;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婆娑:盘旋,多指舞蹈。本文中指树影在晃动。
张口结舌:因理屈而张着嘴说不出话来。
4.“生字我会写”
(1)学生书写前,重点强调:“矛、貌、蒙、馋、楚、壁、韵、睡、妥、蒙、酸、戒”等字的结构,“睡、驴、奸”左窄右宽,“敲”左宽右窄,“蒙、贪、企”是上小下大,“妥”上部是撇、点、点、撇,“貌”左边第四笔撇要长一些,“慌、谎”分别是竖心旁和言字旁,不要误写成草字头;“葡、萄”两个字的草字头要写的宽而扁,下面的部分不要超过草字头的宽度;“馋、酸”的笔画较多,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把字写得匀称大方。
(2)学生练习书写本单元组中的生字,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3)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学生互评、师生互评,教师再次强调重点字词的书写规范。
5.“词语我会默”
(1)教师选取易读错与写错的生字词,连读两遍,学生默写后矫正,要求学生做到规范、美观,正确率高者获得五颗星。
(2)小组合作,欣赏优胜者作品,会有什么新发现?指名说。
6.小结:规范、美观的汉字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五)为赢得游戏的“汉字英雄”颁奖
(六)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实践
同学们,通过上面的游戏,我们充分感受到汉字的无穷乐趣,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学习的主人。
课下,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的生字、词语、有趣的谐音现象整理归类,还可以做一期以汉字为主题的手抄报,我们会把优秀的手抄报张贴在教室的后黑板上。
(七)总结全课
同学们,汉字不光神奇、有趣,有着悠久的历史,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只要我们主动地了解,积极地搜集资料,相信大家一定会更多地了解汉字。而在学习中,要想深刻领文本的内涵,就必须抓住重点字词进行识读,规范汉字结构,美观汉字书写。相信在接下来几节课的学习中,大家会有更多的体会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
单元导读一
莫放“拦路虎” 勤查字典
游戏活动 汉字英雄
规范汉字 美观书写
单元导读课(二)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通读本组教材。
2.学习概括故事类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能运用方法概括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概括的能力得以提高。
3.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并对课文内涵有初步的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概括故事类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能运用方法概括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概括的能力得以提升。
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在读书中边读边思考,动笔墨记录自己的理解和困惑。
三、前置学习活动
五年级学生拥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所以在课前,下发预习单自主预习,并强调要学生反复朗读本组教材中所有的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记录自己的感受和疑难问题。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为整体感知课文,提升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做好铺垫。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查字典消除“拦路虎”的方法,并利用这种方法消除了本单元的拦路虎,下面我们就能一路畅通地走进多彩故事屋。
(二)通读教材,初步感知
1.正确朗读课文
2.小组内检查读书
(1)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字,要及时给予纠正。
(2)组长汇报小组同学的读书情况,争取正确率达到100%。
3.流利朗读课文。
过渡:同学们能读准字音,正确朗读课文,能不能很流利地朗读呢?
(1)找出自己认为最难读的句段,反复练读。
(2)小组内同学共同选择一篇喜欢的课文或课文部分段落,小组内练读。
(3)全班汇报展示:小组成员共同展示朗读课文,可以每人读几句话,也可以齐读。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如果有读得不流利的句子,教师进行指导读。)
(4)评选出“最佳读书小组”,奖励组内成员荣幸地成为一周内晨读课的小老师,负责领读、检查背诵、组织晨读等工作。全体同学给予掌声鼓励,并树立战胜他们的信心。
(5)小结:同学们的预习质量很高,不仅把课文读得正确,而且还读得很流利。
4.了解课文类型,确定单元主题。
(1)过渡:同学们在读这组教材时,有什么发现吗?有什么特点呢?
(2)小组交流,教师可巡视了解学情,然后学生汇报。(这几篇课文都是故事,第 8课是成语故事,第9课是古诗名句故事,第 10课是神话故事,第12课是寓言故事。)
小结:本单元的故事可谓是多种多样,所以本单元的主题可以定为什么?(“多彩故事”)
5.自主感知课文。
(1)过渡:哪个故事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你能说一说吗?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内汇报。
(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要想正确而全面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我们就要学习一些方法。同学们还记得以前我们在学习写事的文章时,是如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吗?(运用抓要素法:要讲清人物、时间、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同学们说得真好,如果说清楚这几项要求,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全面而准确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2.如果课文中没写时间、地点也可以只抓谁,什么事,结果。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按照提示的方法,想一想,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阅读,思考,小组交流。
3. 深化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1)在自主理解的基础上,再结合同学的发言,自由说一说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指名汇报(在学生汇报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把句子说完整、简练、流畅。)
(四)质疑问难,培养习惯
1.过渡:“不动笔墨不读书”,我看到同学们的书上圈圈点点,有很多符号。这些符号有你的收获,也一定有困惑吧。可能他的收获正好能帮你解决你的困惑呢。赶紧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2. 小组内交流预习中发现的问题。
(1)结合预习单,小组内解决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在同学的帮助下解决掉的问题,就提醒同学把 “?”划掉。
(2)可以拿出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帮助解决问题。
(3)小组长记录各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准备上相关课时,再全班交流,用心听老师讲解,解决疑难。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这几个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就要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并从中受到启发,希望同学们用心学习。
六、板书设计
单元导读 二
读课文
整体感知:抓要素法(谁 什么事 结果)
质疑问难
方法指导课 《8 成语故事》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
2.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会人物形象;运用“品味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成语”的方法学习《画龙点睛》;会用关联词语“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3.了解成语故事的特点,学习作者采用细致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根据《滥竽充数》的内容进行创编故事。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读人物言行,体会其形象,感受故事的寓意。
难点: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并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三、前置学习活动
1.自主读懂成语故事,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并自己尝试解决。
2.搜集并阅读一些成语故事。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目标导学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都知道哪些成语故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板书:8 成语故事)
2.这一课都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3.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1)这几个故事的主人翁分别是谁?
(2)通过预习这几个人物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楚国人说话前后不一致;南郭先生装腔作势;张僧繇画技高超。)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二)精读成语故事,深刻感悟人物形象,理解成语意思
1.感悟人物形象。
过渡语:这几个故事是怎样把人物的特点表现出来的呢?我们先来看第一个故事,请同学们默读《自相矛盾》,看看哪些语句表现了楚国人的说话前后不一致呢?边读边标画出有关语句,试着在旁边简要写下自己的感悟。还可以和同位交流交流。
(1)学生自读感悟。
(2)学生汇报,随学生的汇报出示相关课件
句1.
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你从这两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句2.
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①指导用拆字法理解“张口结舌”,并指名演示。
②楚国人为什么回答不上来了?
(3)积累成语。
老师边表演边说:“那个楚国人急得满头大汗,看看自己的矛,又看看自己的盾,支支吾吾地傻了眼,最后什么也回答不上来。”看着老师的动作、神态,你想到了哪些成语呢?(目瞪口呆、慌慌张张、支支吾吾、哑口无言。)这些词语也是张口结舌的近义词。同学们请记在自己的课本上吧。
(4)有感情朗读。
①同学们能够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体会出楚国人说话前后不一致的特点,能不能通过读来表现出他的语言、神态、动作呢?
②学生练读、指名读,读不到位时教师指导。
(5)总结作者表现人物的写法。
看来故事是怎样表现人物形象的?(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教师小结方法:是的,成语故事大多都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所以,我们在读成语故事时也可以运用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来体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2.理解成语意思。
(1)过渡:同学们体会到楚国人说话前后不一致的特点,那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
(2)学生交流后说一说。
(3)教师可以补充故事:
故事一:一个年轻人对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 爱迪生听罢,惊奇地问:“什么!那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
故事二:新刷的墙壁上醒目地写着八个大宇:“不准在墙壁上乱写。”咳,那这八个字又是什么呢?
(4)理解成语含义:这些人和楚国人一样说话前后不一致,这就是“自相矛盾”呀。
3.总结学习方法:我们刚才是怎样感悟出人物特点的呢?(从他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感悟出来的)对,出示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特点。那我们又是怎样理解出成语的意思呢?(联系生活实际)对,出示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成语意思。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下一个成语故事《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
1.小组合作探究。
2.出示学习方法:
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特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成语意思。
(1)小组内自读课文,然后根据学习方法,合作探究。
(2)小组汇报:
预设一:我从南郭先生吹竽时的动作:“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按着竽眼”体会出他这个人很会装模作样。
我从南郭先生“装出会吹的样子”体会出他很会装。
我从“逃走了”“不要……而要……”体会到南郭先生装不下去了。
组长总结人物特点:从南郭先生的动作、神态中,我们体会到南郭先生的特点是不懂装懂,装腔作势。
预设二:在生活中也有像南郭先生一样的人,比如:大家齐背课文时,有的同学不会背也张着嘴不出声,装出会背的样子。还有卖苹果的人,把坏的苹果放进好的苹果中一起卖。
组长总结成语意思:像南郭先生一样不懂装懂,或者把坏东西混进好东西中,都是滥竽充数。
(3)有感情朗读。同学们运用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既感悟出人物特点,又理解了成语意思,能不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呢?练读后,指名读。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总结深化学习方法
两则故事都勾勒出精彩的人物形象:楚国人先得意后丧气的形象,南郭先生先装模作样,后狼狈逃窜的形象。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把人物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呢?(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又是怎样理解出成语的意思呢?(联系生活实际。)
(五)语言积累,迁移写话
1.根据提示,对《滥竽充数》进行创编,自我挑战。
提示:(1)讲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刻画人物细致、具体。
(3)参考题目:《下岗后的南郭先生》、《南郭先生“失业”记》
2.总结:这节课,我们收获得可真不少,通过品言行,体会人物形象,并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成语意思。以后再读成语故事,你就用上这些方法,相信你的感受会更深。
六、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楚国人 说话前后不一致
《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 装模作样
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特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成语
方法实践课 《8 成语故事》
(第4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成语故事《画龙点睛》,并尝试背诵。
2.运用“品味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成语故事”的方法学习《画龙点睛》。
3.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修改自己创编的故事,学会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等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品读人物言行,体会其形象,感受故事的寓意。
2.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来描写身边的同学。
难点: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并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三、前置学习活动
自主熟读成语故事,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并自己尝试解决。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一)回顾学法,引导学习
1.通过学习前两个故事,我们知道了学习成语故事的方法是:通过品味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形象;并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成语故事,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自主学习《画龙点睛》。
(1)自由朗读。
(2)小组讨论后汇报。
预设一:体会人物特点。
我从“四条龙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体会出张僧繇的画技很高超。
我从张僧繇的话“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也能体会出他胸有成竹,画技高超。
我从他的动作“只好提起笔、轻轻一点”体会到他画技高超,轻轻一点就能让龙活起来。
我从游客们的神态“先是惋惜,最后惊叹不已”反衬出张僧瑶的画技的确高超。
预设二:理解成语意思。
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就像写作文时,有时换一个好词就会让一段话都活起来,变得生动、精彩。
教师补充:在本单元的第9课《推敲》中,诗人贾岛把“推”字换成“敲”字,诗的意境就立刻丰富了,这就是点睛之笔,希望同学们在写作文时要注意运用点睛之笔,让文章更生动,更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3)小组长总结:我们通过抓住张僧繇的语言、动作描写,还有游客的不同神态,体会出张僧繇的人物特点是画技高超。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明白了“画龙点睛”的意思是:比喻写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会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2.有感情朗读。我们要以什么样的口气来读这则故事?(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再到惊叹的语气。)自由练读,指名读。
环节二、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二)语言积累,迁移写话
指导背诵《画龙点睛》。
(1)启发激趣:我们班有几个同学背诵的速度特别快,你一定有小绝招吧,能教教我们大家吗?
(2)学生说自己的办法。(我每篇文章读七遍就会背了。我喜欢找关键词,根据关键词背诵就很快。串糖葫芦法:先一句一句背,然后再串起来背……)
(3)选择合适的方法练习背诵。同学们的小绝招真多,那我们就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练习背诵吧。
(4)检查背诵。
(5)总结:找到方法的确让我们大家的背诵速度和质量都提高了,在以后的背诵中要运用这些好方法呀。
2.修改、交流对《滥竽充数》进行创编的习作
(1)进一步修改习作
学过了这三个成语故事,我们了解了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请同学们拿出你创编的《滥竽充数》,读一读,重点关注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是否能突出人物特点。
自读自改后同位间换着读一读,提一提自己的修改建议。
(2)展示交流
指两名同学到台前展示并阅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然后评议。
(3)结合大家的评议反思自己的习作,再次修改完善。
(三)布置作业
课外拓展阅读《成语故事》,将自己喜欢的成语故事讲给身边人听。
六、板书设计
8 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 张僧繇 画技高超
连读七遍 找关键词 串糖葫芦
方法指导课《9 推敲》
(第5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推敲》,讲讲这个故事。
2.能理解“推敲”的含义,品析用词的准确,感受“推敲”的好处。
3.学习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感受并学习贾岛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4.搜集关于“古诗名句的故事”,感受古诗中蕴含的丰厚文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通过对人物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感受并学习贾岛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难点:能理解“推敲”的含义,品析用词的准确。
三、前置学习活动
1.自主熟读课文,思考“推敲”的内涵,想一想为什么用“敲“比”推”好?
2.搜集关于“古诗名句的故事”,感受古诗中蕴含的丰厚文化。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目标导学
导言:昨天我们在故事屋中品味了成语故事,这节课我们再来品读古诗名句故事。
让我们先来读读这首古诗。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课件出示《题李凝幽居》,指名读古诗。)
2.点出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并将其变红,齐读诗句。
过渡语:这句诗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背后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9 推敲
3.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完成几个任务。(出示学习目标,生读)
学习目标:
①读课文,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的句子体会人物特点。
②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讲这个故事。
③理解“推敲”内涵。
④推敲文中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二)精读课文,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的句子体会人物特点。
1.通过读课文,你对贾岛有怎样的认识?(虚心求学、认真创作、锲而不舍)
2.请同学们小声阅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描写贾岛的句子,并在旁边作简要批注。
学生自读自悟。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重点语句。
预设1: 他沿着山路走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动作的词“走”、“摸”进行体会,感受贾岛虚心求学的精神。)
预设2: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讲故事,理解“推敲”。
理解“吟哦”,指名表演贾岛的动作,抓住词语“不知不觉”体会贾岛认真创作的精神。
指导朗读。
预设3: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画画,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引导学生抓住词语“比比画画”“竟然”“闯”进行体会,感悟贾岛认真创作、锲而不舍的精神。
预设4:贾岛回答道:“我正在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无意间冲撞了大驾,求您宽恕。”
从贾岛的话里你读懂了什么?
指名有感情朗读。
4.总结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件出示4句话:
他沿着山路走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画画,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贾岛回答道:“我正在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无意间冲撞了大驾,求您宽恕。”
读上面四句话,看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把人物特点表现出来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
(三)引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故事
1.引导回顾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起因:访友不遇 留诗相赠;经过:推敲进城 冲撞仪仗;结果:韩愈斟酌 敲字更妙)
2.小组讨论,班内交流:如何才能讲好故事?
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讲故事的方法。
1.关注事情发展的顺序。
2.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揣摩人物特点,尽力做到声情并茂。
3.把文中的故事转换成自己的语言。
请同学们用上以上办法,练习讲一讲。
(自主读课文,练习讲故事,然后组内同学互讲。)
3.指名上台讲故事,提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做好点评的准备。(每次指三名同学分“起因、经过、结果”接讲故事,既减轻难度,也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
4.学生评议。(引导学生关注讲故事同学的语言、动作、表情等。)
(四)理解“推敲”
1.再次出示《题李凝幽居》,齐读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2.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用“敲”而不用“推”?
3.班内交流,课件出示文中句子: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齐读句子,理解“敲”字的妙处。)
4.再读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指导读好“敲”,读出月夜的宁静来。
5.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推敲”内涵。
师总结:在韩愈的点拨下,贾岛确定用“敲”,留下了这个千古名句和这个耐人寻味的故事。由于贾岛创作认真,总是“斟酌”,人们就送他一个雅号“苦吟诗人”。
(五)品词析句,推敲文中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过渡语:不仅在写作的时候需要推敲,在读别人文章的时候也要“推敲”,接下来我们就来“推敲”一下课后第四题中三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指导推敲“拜访”与“访问”
(课件出示句子: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访问)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1)指名读,想一想“拜访”能不能换成“访问”,为什么?
(2)同桌交流。
(3)指名回答,学生补充。
(引导学生学会推敲的方法:①区别词义:“拜访”,敬辞,有尊重的意味在,非常崇敬地探访;“访问”,则较一般,有目的地去看人并跟他谈话。②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体会贾岛对李凝的尊重之情。)
2.引导学生自主推敲“宁静”与“安静”,“即兴”与“即时”
过渡语:下面同学们也学习我们推敲“拜访”与“访问”的方法,查阅资料或字典区别词义,再联系上下文斟酌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加点词。
(1)出示句子: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安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学生自读推敲
②班内交流,出示词典解释:
宁静:指(环境、心境)很安静,表示静得程度较深。
安静:不吵闹或无声音。
③出示第二自然段描写月夜宁静的句子
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通过“静”和“敲门声”的对比,了解反衬的写法,通过闭目想象读,感受月夜的宁静美。
(2)出示: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即时)写成的那首小诗……
①指学生分别读一读,思考两个词语的区别。
②引导学生思考“兴”是什么样的兴致;“时”又是什么时候?
③再次品读第二自然段描写月夜宁静的句子。
小结:此情此景,才使他有了写作的冲动,用一个词语就叫——触景生情,于是诗兴
大发就写成了这首诗,这就是“即兴”。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六)语言积累,迁移写话
1.品析“绿”字的妙用
过渡语:其实在写文章时,善于推敲的何止贾岛,宋代的王安石在写《泊船瓜洲》时也留下了千古佳话。
(1)出示《泊船瓜洲》,引读其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泊船瓜洲
(宋 ) 王安石
井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王安石在用“绿”字之前,曾用过哪些字呢?(“到、过、入、满”等)
(3)班内交流用“绿”字好在哪里?
(4)齐声诵读“春风又绿江南岸”。
(5)课前谁搜集到王安石推敲“绿”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好吗?
指名讲故事。
2.品析“闹”字的妙用
(1)出示:红杏枝头春意( )
①括号中可以填哪些词呢?填好读一读。
②分别指名读。
(2)出示原句:红杏枝头春意(闹)
①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句宋词,读一读,展开想象,从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指名说。
③小结:“闹”不仅有色,而且有声。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燃出来了。词人宋祁还因此得了“红杏尚书”的雅号呢!
3.指名诵读课前搜集的古诗名句,感受古诗中蕴含的丰厚文化。
总结:真的,我们要感谢“推敲”——是“推敲”,再现了文坛的一段千古佳话;是“推敲”让我们走进了“苦吟诗人”贾岛的故事;是“推敲”,让我们感受到了古诗中所蕴含的丰厚文化。
(七)布置作业
把课前搜集的有关古诗名句的故事,同学间互相分享,也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听。
六、板书设计
9 推敲
贾岛 创作认真 锲而不舍
讲故事 品词析句
方法实践课《10嫦娥奔月》
(第6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嫦娥奔月》,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复述这个故事。
2.结合课文中描写的场景,理解叠词在文中的作用,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并积累这样的词语。
3.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心理、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初步了解反衬的写作手法,感受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优秀品质。
4.搜集神话故事,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瑰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心理、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结合课文中描写的场景,理解叠词在文中的作用。 复述课文。
难点:初步了解反衬的写作手法,通过对逢蒙的认识,感受嫦娥的优秀品质。
前置学习活动
1.自主熟读课文,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并自己尝试解决。思考:你对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认识?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的?
2.搜集神话故事,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瑰丽。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赏月吟诗,激情导入
1.投影出示中秋赏月图
看到这圆圆的明月,你想到了哪些诗词句?
指名汇报。
2.揭示课题:月明星稀的中秋夜是多么迷人,关于这明亮的月亮,还有一个美丽而动人的传说呢,那就是——《嫦娥奔月》。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回顾学法, 指导学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推敲》,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来学习这个故事的? (①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等的句子体会人物特点。②讲述故事,这节课我们再运用这样的方法一起学习《嫦娥奔月》。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精读课文,感受嫦娥的美
1.通过阅读课文,你觉得嫦娥是个什么样的人?(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美丽善良)
2.精读第六小节,感受嫦娥奔月意境美
(1)(课件出示文中奔月图)请大家认真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2)(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的内容)说得真好,文中又是怎样描述的呢,请大家自由读一读。
(3)置换法推敲叠词的妙用,指导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
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
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悠地飞了起来。
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读一读,想一想,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使用叠词更形象地写出了嫦娥升天时的姿态美,与夜空的场景美,从而衬托出嫦娥的心灵美。
带着对词语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第六小节。(学生自由练读,指名朗读,评议后配乐齐读)
(4)像这种“飘飘悠悠、碧蓝碧蓝(AABB、ABAB)”的词语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呢?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评价。
小结: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我们要使用一些叠词,叠词的使用会给你的文章添彩。所以我们平时应该注意积累,认真观察,并且不仅学会积累,还要学会应用。
3.精读第4——8小节,感受嫦娥的心灵美
过渡导读:嫦娥奔月的画面美,画中嫦娥的心灵更美。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8小节,用自己喜欢的阅读符号标出文中描写嫦娥的相关句子,仔细读一读这些句子,想想嫦娥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并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读书感悟。
(1)学生默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有关描写嫦娥的语句,教师根据汇报适时出示幻灯片。
【预设一】幻灯片出示:
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相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
①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美丽善良”“经常接济”谈体会。
重点引导: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乡亲们的?
师小结:这种给予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接济”。
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教师板书:美丽善良
【预设二】幻灯片出示:
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地人吗?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眼看就要搜到百宝箱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①学生汇报自己的读书所悟。
②抓住“周旋”一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刻感悟嫦娥形象
课件出示:
当逢蒙手提宝剑威逼他时,嫦娥——
当逢蒙见威逼不成转而苦苦哀求她时,嫦娥——
嫦娥是怎样与逢蒙周旋的呢?请同学们展开联想说一说。
采访“嫦娥”:你为什么要与逢蒙周旋呢?
从这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嫦娥?(聪明、机智、勇敢、舍己为民、为民造福)
(教师板书:为民造福)
(3)感悟逢蒙形象,体会反衬的写作手法。
①这里面还出现了一个叫逢蒙的人,他是怎样一个人?(教师板书:奸诈贪婪)你还能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逢蒙的奸诈贪婪?
指导抓住“假装生病、迫不及待、威逼、翻箱倒柜”等词语体会逢蒙的奸诈贪婪。
②从这些词语中,你仅仅看到了逢蒙的奸诈贪婪吗?还能体会到什么?(体会到嫦娥的机智勇敢)
教师小结:从反面人物逢蒙的奸诈贪婪上,让我们更加感受到嫦娥的机智勇敢,为民造福,这种为了突出某一重要人物或事物,将相反或相对立的人物、事物、景物放在一起对照的一种写作方法叫“反衬”。(教师板书:反衬)
(4)指导读好重点词语,读出人物的特点来。
【预设三】幻灯片出示:啊!妻子正站在一棵桂树旁深情地凝望着自己呢!
指名读,谈感受。(嫦娥与后羿的感情深厚,情感真挚。)
4.说话练习,整合嫦娥形象
读到这儿,你能说说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了吗?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归纳总结,指导复述
通过对故事中重点语句的感悟,我们认识了美丽善良、为民造福的嫦娥,也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么美丽的神话故事,你想不想把她讲给更多的人听?下面我们就来练习复述故事。
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复述好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复述要求):
复述要求:
①文脉清晰: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②抓住主次:抓住能反应人物特点的词句、情节进行复述,次要的内容可以舍弃。
③尽量做到声情并茂。
1.结合课本,自由练习复述。
2.同位间互相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集体评议。评选出故事大王。
(五)巩固训练,拓展练笔
1.学习文中的反衬手法,练习写一个小片段。
(1)在本课的学习中,我们还了解了反衬的写作手法,下面我们再来读一个片段。(课件出示)
你学习的自觉性很强。老师布置的作业,每次都很认真地完成。在不多的完成者中,次次都有你的名字。有时甚至连老师都忘了去检查的作业,别的同学更是不会去做,而你却依然不声不响地完成了。
(2)说说短文是如何运用反衬手法表现人物特点的?
(3)你能学习文中的这种反衬手法来写一个小片段吗?
(学生思考后动笔写话)
(4)同位间互相交流,然后指名到台上朗读,师生评议。(重点关注反衬手法运用得是否恰当。)
2.课后作业
有关《嫦娥奔月》的故事有许多版本,并且我国还有许多有趣的神话故事,课下请搜集其它版本的《嫦娥奔月》,或者阅读你感兴趣的神话故事,把它讲给你的好朋友听,也可以讲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听。
六、板书设计
10 嫦娥奔月
景美 飘飘悠悠 碧蓝碧蓝
人美 美丽善良 为民造福
反衬
逢蒙 奸诈贪婪
方法实践课《我读书,我快乐》
(第7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伊索寓言》,感知故事大意,并能讲述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
2.紧扣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感悟人物形象,并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故事寓意,并从中获得教益。
3.通过阅读《我读书,我快乐》学习读整本书的方法,读《伊索寓言集》,初步了解并总结伊索寓言的特点。
4.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抓人物言行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进行的习作。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紧扣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感悟人物形象,并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故事寓意并从中获得教益。
2.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积累寓言故事的习惯,从中获得更多的智慧。
难点:学习运用学习方法,创作寓言故事。
三、前置学习活动
1.让学生课前阅读《伊索寓言集》,搜集有关伊索和《伊索寓言集》的资料。
2.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把自己的感受在课文上作批注。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知识回顾,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最近一直畅游在故事的海洋中,不仅学习了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还学习了神话故事——《嫦娥奔月》,通过古诗名句故事——《推敲》,认识了严谨认真的贾岛,今天继续我们的故事之旅——《伊索寓言》。
(板书:伊索寓言)
2.交流资料:
你通过查阅资料对 《伊索寓言集》及伊索有哪些了解?
3.齐读课题:12 寓言故事
(二)回顾学法,指导学习
我们学习成语故事的时候,用了哪些方法?(预设: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感悟人物形象)
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个方法学习三则寓言故事。
过渡:这三个故事中,你对哪个故事最熟悉?(《牧童和狼》)那我们就先来学这个小故事吧。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品读语言,感悟形象,理解寓意
1.指导学习《牧童和狼》
(1)请同学们边读边抓住人物语言、神态感悟牧童的形象,并在把自己的感受在课文上作批注。(生自由读并做批注。)
(2)交流汇报: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体会牧童的人物特点。
预设引导:抓住“好几次”来理解,“好几次”大叫“狼来了”,这是什么行为?村民们听到“慌忙大叫”,本来应该怎样做?可现在为什么没人来帮忙?村民“好几次”上当受骗后会怎么想,怎样说?
预设引导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从而感受木桶的特点,并指导读出这种情感。
(3)教师相机板书:不诚实,经常说谎,自食其果
(4)演一演,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演一演这两段?(演出牧童喊两次“狼来了”前后不同的语气、动作、心态以及村民的反应。可以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牧童说谎得到的结果是什么?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学生先交流再汇报)
(6)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教师预设,学生理解: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做一个有诚信的人,如果一贯使用欺骗的手段对待别人,人们就会对你缺失了诚信。即使你说的是真话也没人能相信你的。)
两千多年过去了,“狼来了!狼来了!”的声音还在我们耳边回荡,它时时提醒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7)总结过渡:我们通过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的方法,感受到了牧童的爱说谎,同时联系生活实际,明白了道理。下面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小组内学习《蝉和狐狸》、《狐狸和葡萄》。
2.指导小组学习《蝉和狐狸》
(1)请同学们找出描写狐狸和蝉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看看这篇文章中的狐狸和蝉有什么特点。蝉到底为什么没有受骗呢?
(2)集体交流蝉的机警和狐狸的狡猾。学生谈到哪句,教师就指导学生把感受读出来。
(3)学会对比思考,通过具体语言材料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讨论交流:这样的花言巧语,狐狸也曾对乌鸦说过,为什么《狐狸和乌鸦》里的乌鸦会受骗,而《蝉和狐狸》里的蝉却没有受骗?(教师预设,学生回答:“乌鸦”爱听奉承话,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抵不住诱惑,失去戒心。而“蝉”善于观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存有戒心,识破了狐狸花言巧语的险恶用心。)
(4)联系实际,理解寓意。
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以后遇到这样的人或事,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师相机板书:善于观察、保持清醒、存有戒心、警惕试探)
(5)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次感受蝉的聪明吧。(齐读最后一句)
3.指导小组学习《狐狸和葡萄》
(1)狐狸不仅想吃蝉,还想吃葡萄呢!不信,你看——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
你觉得葡萄长得怎么样啊?从哪些地方看出葡萄熟了?你想到了哪些描写葡萄的词语和句子?
(2)读一读,划一划:看着这晶莹透亮的葡萄,狐狸想吃吗?(想吃)从哪些动作、神态描写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划出相关的词句。(馋得直流口水,想尽各种办法)
(3)小组合作讨论:可以用表演的形式展示馋得直流口水的样子和想到的办法。)
预设引导:“白费劲”说明什么?狐狸绞尽脑汁想办法,结果却白费劲。此时此刻,狐狸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这就叫什么?——无望。
想一想两个成熟的不同含义。(教师预设,学生回答:第一个成熟指食物生长到一定时候长熟了。第二个指时机到了最合适的时候。)
(4)有感情朗读。理解读出狐狸的酸葡萄心情,狐狸本来是想尽办法取够葡萄,结果却没有够到,心里很沮丧,为什么还说:“这些葡萄是酸的,不好吃。”(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自己安慰自己,其实是自欺欺人。)带着你的理解读出狐狸的酸葡萄心情。
(5)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只什么样的狐狸?(教师相机板书:狐狸 虚荣,表里不一)
(6)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思考在课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用我们刚学的一个成语来说就是——画龙点睛。)
(7)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呢?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对比总结,深化认知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篇伊索寓言故事,通过感悟了人物形象,也明白了三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三句富有哲理的话。
PPT出示每个故事结尾的寓意。齐读。
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五)课外阅读,学以迁移
1.指导阅读《伊索寓言集》
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读一篇寓言故事的方法,有的同学还学会了创作寓言小故事。那我们如何读整本《伊索寓言集》呢?
(1)学生阅读课本67页《我读书,我快乐》的内容总结方法。
(2)教师总结:
①查看《伊索寓言集》目录。
②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如果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划划,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学会摘抄。
③读后在书上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3)总结:总之,伊索寓言中反映的生活经验非常丰富多彩。这些经验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生活,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所在。伊索寓言中每则故事后面都附有“教训”,这些“教训”显然是后人添加的,其中有的比较切题,有的并不切题,甚至牵强附会,阅读时不必受这些“教训”的束缚,这样更可以体会寓言所蕴含的智慧的丰富性。
2.布置课外作业
(1)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我们阅读寓言的的方法,阅读《伊索寓言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或《希腊寓言》。
(2)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你能试着用这种方法来写写你身边的同学吗?可以写一个片段,在写的时候要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生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
12 伊索寓言
语言、动作、神态
《狐狸和葡萄》 狐狸 虚伪
《牧童和狼》 牧童 说谎
《狐狸和蝉》 蝉 观察、警觉、戒心
语言、动作、神态
格言式结尾
回顾提升课
(第8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明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回顾知识。能够自主、认真完成本单元学习任务。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会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学会有计划、有层次、有重点、有系统地完善知识体系。
3.通过讲故事比赛,激发对故事的热爱之情,提升阅读、表达能力。
4.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抓人物言行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修改交流评议同学的习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扎实基础知识。
难点:学习写作方法,创作小故事。
三、前置学习活动
利用晨读或课下的时间,认真复习本单元重点字词,并能拓展阅读,练习写作。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激发挑战兴趣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相信大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下面我们就来挑战一下。在刚刚学完了第三单元,你有哪些收获呢?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你最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二)汇报交流,分享展示
1.易错字不再错
学生回想曾经写错过得本组生字,组长做下统计,然后由组长把这些字写在黑板上,集体想办法区别记忆。
怎样能牢牢的记住这些字。
把你易错的字再写一遍记住它。
2.课内故事我会讲
教师出示讲故事的方法:
①关注事情发展的顺序。
②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揣摩人物特点,尽力做到声情并茂。
③把文中的故事转换成自己的语言。
④如果故事很长,可对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次要的内容可以舍弃。
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到台前讲课本中的故事,评选出“最佳小组”。
3.课外故事我也行
上节课我们学到了一些阅读 《伊索寓言集》的好方法,课下你阅读了哪些伊索寓言故事?你最喜欢的是哪个?把你喜欢的故事先在小组内讲一讲。
推选出三名同学参加班级讲故事比赛。
师生评议。评选出“小小故事家”,颁发证书。
教师小结,表扬准备充分,演讲精彩的同学,鼓励同学们再接再厉。
4.小练笔交流展示
上节课布置同学们运用从本单元学到的方法描写身边的一位同学。下面我们交流一下。
(1)推荐展示:同学们认真听,猜一猜他写的同学是谁?从而检验他的描写是否能表现人物特点。并提出修改建议。
(2)小组内交流评价:先拿出自己写的小片段出声朗读。组内同学评价是否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3)个人针对同学提出的建议进行修改。
(4)提升写作能力:给这个片段写个开头和结尾,就连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你打算加个什么样的开头、结尾?(如果时间够用就在课堂中完成,如果不够用就在课下完成。)
(三)拓展延伸,阅读积累
读书,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古人就有“博百家所长,为我所用”的读书情怀。既要善于读书,也要善于思考,明辨是非,希望同学们继续阅读多彩的故事,汲取故事中的营养,感受故事的无限魅力。
六、板书设计
回顾提升
分享展示
阅读积累
展示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