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一、单元整体概述
本单元围绕“无私奉献”的主题,选用三个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名人事件来表达。在表达特色上,有运用大量的排比修辞,让人们产生深情想象,极有气势,特别感人;有选择典型事件,表现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爱”教育艺术,同时引出了“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奉献主题;有运用倒叙的手法,巧设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增强文章生动性,并抓住人物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篇篇文章内容丰富,都充满了人间真情与爱意。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利用学习工具、小组合作学习自学并掌握本单元出现的一类生字16个,二类生字11个;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的实际,推想文中“爱戴、呜咽、奔腾不息、轩然大波”等词语及“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给永远比拿愉快”等句子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记叙顺序,理清文章的结构;积累好词佳句,感受语言文字美。
3.继续学习精读方法:读、画、写标注,坚持做好摘录笔记和批注笔记。
4.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激发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对小平爷爷的敬仰和颂扬之情;体会高尔基父子间亲情的爱及人间真情,感受伟人的博大情怀;“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养战胜“灾难”的信心。从文中领悟到爱与奉献的人间真情,明白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5. 通过收集资料,拓展学生知识面,加深对文中主人公的认识;训练学生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三、单元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实践。因此本单元教学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训练,激发学生去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的思想感情;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尝试在习作中运用。确立了“以读促讲、以诵促悟”,开展“学生语言实践活动”,体现“学——仿——用”的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学生已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读懂教材,并能把握文章的内容。但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做得还不够,不能用自己的话清楚的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对于文章的表达顺序,把握得也不够准确。针对这样的学情,我们确立了“以读促讲、以诵促悟”,开展“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设计理念,体现“学——仿——用”的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借助一篇篇充满真情的文章,强化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流程表
课时
教学内容
基本课型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
及方法
第
一
课
时
教给学生自主预习的内容和方法、
自主预习单
“单元导读”课
1.正确、熟练地认读本单元的16个生字和13个二类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关注生字“疆”、“妻”、“携”、“魔”、“孕”的写法;能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爱戴、呜咽、篇章、波翻浪涌、姹紫嫣红、轩然大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圈画重点词语的方法获取课文信息,初步掌握课文主要内容;摘抄优美词句。
3.初步感受单元主题,能够在读书中,提出自己的疑惑并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方式释疑解疑。
4.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的收获,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1.单元导读。(谈话引出单元主题;浏览单元文章,感知故事梗概;明确单元主题。)
2.通过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扫清阅读障碍。
3.摘抄优美词语句段。
4.自主作业,回归单元主题。
第
二
、
三
课
时
13.《在大海中永生》
“方法指导”课
1.朗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关键词句来体会作者对伟人去世的悲痛、怀念、不舍之情。
2. 学习作者巧用修辞手法,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3.理解“低低地缓缓地、伴着、盘旋、呜咽”等语言蕴含的情感,感知排比、移情等表达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通过诵读来展现情景,进而理解课题“在大海中永生”的含义,体会邓小平爷爷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及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邓小平爷爷的爱戴、缅怀之情。
4.通过反复诵读、查阅资料,了解邓小平这位伟人,激发对老一辈革命家和领导人的爱戴之情。
1.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精读课文,体会拟人、排比、对偶等手法,以生动的语言、充沛的激情使之受感染。
3.搜集资料;积累语言,诵读展示。
“诵读展示”课
第
四、
五
课
时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读写联动综合实践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摘抄有价值的词语或句子。
2.理清文章的脉络,简要概括课文内容,了解父子之间的事:种花、赏花和写信教子,体会父子之间的真爱。
3.自主感悟,合作探究,补写心理描写,在品读中感受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信中两处“美好的东西”的不同含义;通过角色转换、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含义,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4.复习回顾书信的写法,由读到写,品析父亲来信的内容,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加强实践练习,升华情感,提高习作能力。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2.群体评读“赏花”,体会语言精美、感悟文字所表达的情感;
3.合作探究:理解信中两处“美好的东西”的不同含义;通过角色转换、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一哲理。
4.回忆书信格式,互换角色,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
第
六
课
时
15.《艾滋病小斗士》
“自主阅读”课
1.自主学习课文,抓住课题展开质疑,根据提示词语,理清文章内容,进一步提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2.通过多种形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分析词语,展开想象,品味人物语言等方法,体会恩科西被称为小斗士的原因,感受小斗士的可敬之处,培养战胜“灾难”的信心。
3.学习倒叙和根据人物的语言和事例来描写人物的写作方。
1.根据提示词语,理清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运用读、划、写标注的方法体会恩科西被称为小斗士的原因,感受小斗士的可敬之处。
3.学习倒叙和根据人物的语言和事例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来仿写一件事。
第
七
课
时
展示和复习本单元积累的好词好句好段、运用所学练写片段
“分享展示“课
1.规范书写本单元字词,语句抄写做到行款整齐。
2.回顾本单元三个主人公的事迹并适当拓展,理清故事的叙述顺序,感悟人物言行所传达的真情,领悟“无私奉献”的单元主题。
3.背诵本单元所积累的好词、好句、好段,诵读补充资料,分享收获和体验。
4.学习抓住人物语言和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进行写话训练。
1.复习回顾(谈谈本单元的收获)
2.汇报交流,分享展示。(从字、词、优美句段等方面分组展示)
3.诵背精彩片段。
4.学以致用:
写你最熟悉的一个人。
单元导读课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地认读本单元的16个生字和13个二类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关注生字“疆”、“妻”、“携”、“魔”、“孕”的写法;能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爱戴、呜咽、篇章、波翻浪涌、姹紫嫣红、轩然大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圈画重点词语的方法获取课文信息,初步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悟写法。摘抄优美词句。
3.初步感受单元主题,能够在读书中,提出自己的疑惑并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方式释疑解疑。
4.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的收获,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圈画重点词语的方法获取课文信息,初步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初步感受单元主题,能够在读书中,提出自己的疑惑并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方式释疑解疑。
三、前置学习活动
1.练习正确熟练地认读本单元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在田字格中写一写生字,并把你认为最难写和最容易写错的生字多写几遍。
3.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记下不理解的词语,并通过查工具书等方法解决。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单元主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开始本册第四单元的学习,这个单元共有三篇课文,它们写了不同人物的不同事情,但有一句话却能概括出这些人物的共同点,你能找到它吗?
1.学生浏览三篇课文。
2.说说三篇课文分别讲了谁的事情?(邓小平,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恩科西)
3.哪句话能概括出这些人物的共同点?(明确:“给”永远比“拿”愉快。)
出示
“给”永远比“拿”愉快
(1)句中的一对反义词是什么?“给”和“拿”分别可以换成什么词?(奉献 索取)
(2)本单元的人物身上都有一种“给予”的精神,“奉献”的精神。这个单元的课文就是围绕着“无私奉献”这个主题来安排的。板书:无私奉献。
(二)过关,扫清阅读障碍
师:我们要想真切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无私奉献的精神,首先要预习好课文。而扫清阅读障碍,就是预习好课文的重要标志,大家有勇气接受扫清阅读障碍的过关考验吗?
1.识读字词关(能准确、熟练识读, 可以加2颗星)
课件出示重点词语。
民族 爱戴 崭新 呜咽 篇章 痛悼 海疆 属于 脸庞 妻子 携带 仁慈
遭到 孕妇 天灾 呼吁 波翻浪涌 奔腾不息 姹紫嫣红 轩然大波
(2)自由读,同位互读,指名读。
(3)教师相机正音,重点强调:“咽 、悼、 携、吁”的读音。
(4)学生带读。齐读。学生互读、评价。
2.词义理解关 (能够运用一定的方法理解词义。可以加3颗星)
(1)理解方法提示:
理解词语的方法: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
有的词语应该理解在文中指什么?
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用在什么场合?
(2)出示词语
爱戴 篇章 呜咽 姹紫嫣红 波翻浪涌 轩然大波
(3)学生自主、合作弄懂词语的意思。
(4)交流词语的意思和理解词语的方法,并给自己评价。
3.规范书写关 (能正确、美观书写,为自己加3颗星)
(1)听写识读的词语。
(2)师示范书写,重点指导“疆、妻、携、魔、孕”的写法。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投影展示学生的写字进行点评。学生我评价。
自然朗读关 (能够准确、清晰、响亮、流畅、自然朗读的可以为自己加5颗星)
(1)出示朗读要求
一、读准确 二、声音清晰、响亮 三、要读出停顿 四、朗读要自然
(2)学生自读课文。
(3)过关检测--出示课文片段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示范读。学生再读。(明确:对于长句子,要学会自然停顿。)
(四)比较,初步感悟写法
师:这三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
⒈出示提示一
提示一:这三篇课文,都写了人物的( )
(1)学生浏览课文,交流。(明确:人物的语言。)
(2)师点拨:“言为心声”,透过人物的语言,就可以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情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要善于透过人物的语言理解课文,也要学习作者透过语言表现人物的方法。
⒉出示提示二
提示二:这三篇课文,明确写出“事例”的课文是( ),将人物事迹藏在句子之中的课文是( )
(1)学生浏览课文,交流。(明确:《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艾滋病小斗士》明确写出了事情。《在大海中永生》人物的事迹事迹是暗含在语句中。需要学生课外收集资料。)
(2)师点拨:对事情明确的课文,要弄清课文写了什么事?对于人物的事迹事迹暗含在语句中的。需要我们到课外收集资料。比如:
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是指什么?需要大家收集资料。
(五)自读 ,学会圈画质疑
1.学会通过圈画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重要内容。(能够完成的为自己加9颗星)
(1)《在大海中永生》写了那几个场景?圈画出重点词语概括出来。
例如:通过读课文的第一段话,可以圈画出“飞向”“大海”等关键词语,从而概括出课文的第一个场景:飞向大海。
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辽阔的大海。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学生默读课文,用圈画关键词的方法,概括出其它的场景。(明确:撒向大海 告别大海)
(2)《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写了哪两件事?圈画出关键词语。(明确 种花 寄信 )
(3)能够表现出恩科西是个小斗士的事例有哪些?圈画出关键词。(明确美国艾滋病研讨会上的呼吁,南非国际艾滋病大会上的发言,依然梦想未来)
2.尝试提出问题、学会自主、合作解疑(能够提出一个问题就给自己加1颗星,解决一个问题就再给自己加1颗星)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1)读了这段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
(2)预设:作者为什么会想到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太平洋、印度洋?邓小平爷爷的影响指的什么?
(3)学生自行读书,尝试提出问题,尝试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六)摘抄, 积累好词佳句
师:课文中有很多精彩的好词佳句,相信你的慧眼你一定能够发现它们,就请拿出笔来,把它们记在你的读书笔记里吧。
⒈学生摘抄,师巡视指导。
⒉学生互相交流。
⒊选1-2名学生的读书笔记投影展示点评。
(认真摘抄词语可加1颗星;能够摘抄2句或两句以上的句子,可以为自己加3颗星。)
大海:波反浪涌 奔腾不息 水天一色
鲜花:姹紫嫣红
事件:轩然大波 (按类别积累,运用时就会很方便。)
⒈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点评:表达情感的句子,值得积累)
⒉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我们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永生!(点名题目的句子,值得积累。)
⒊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描写美景的句子,值得积累。)
⒋“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含义深刻的句子,值得积累。)
⒌恩科西的身体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去。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这句话关联词语运用的特别好,值得积累。)
⒍南非总统曼德拉痛切地说:“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而去了,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恩科西就是榜样。”(“恩科西就是榜样”语言简洁,但耐人寻味,句子虽短,却有力量。值得积累。)
⒊学生自评、互评。
(七)总结,交流学习收获
⒈学生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你学到了哪些学习方法。师生梳理归纳。
理 解 词 语 的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有的词既要理解原意,还要理解 在文中指什么。有的词,不需要理解原意,但要理解在文中指什么。
准确朗读课文的方法:要读出自然停顿。
获取重要内容的方法:圈画关键词语。
判断好段佳句的方法:含义耐人寻味,写法值得学习,语言生动优美,情感丰富感人。
(2)你对本单元的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预设:课文内容方面: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写法方面:人物语言,具体事例 把事迹藏在句子中。
⒉师总结:语文学习贵在实践,只有实实在在去读、去画、去思、才能获得真知。
⒊板书设计:
单元主题 无私奉献
过 关 字词读写 课文朗读
自 读 圈画重点 质疑解疑
摘 抄 好词佳句
方法指导课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文章的记叙顺序。
2.在朗读中,体会“伴”字用词的准确和“呜咽”“痛悼”拟人化的表达,感受到人民对伟人去世的悲痛、怀念、不舍之情。从对偶、排比句中感受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和人民对他的敬仰之情。
3.结合重点词句,感受伟人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进而理解课题“在大海中永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朗读中,体会“伴”字用词的准确和“呜咽”“痛悼”拟人化的表达,感受到人民对伟人去世的悲痛、怀念、不舍之情。从对偶、排比句中感受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和人民对他的敬仰之情。
难点:理解课题“在大海中永生”的含义。
三、前置学习活动
搜集关于邓小平同志的故事、照片、画册,了解邓小平的一生和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同学们想听听吗?希望大家能用心灵去倾听、去感触。(播放《春天的故事》)
??听了这首歌,同学们知道它歌颂了谁吗?(板书:邓小平爷爷)
? 2.你能说说对邓小平爷爷的了解吗?小组交流收集的资料。课件出示邓小平画面,简介邓小平辉煌的一生(学生自读加深认识)。
? 1997年2月19日,这位历史伟人,我们敬爱的邓爷爷悄然闭上了眼睛,离我们而去了。他的离去是党和国家的巨大损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国各族人民都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今天,让我们在回溯到那一刻,再送邓爷爷最后一程。(板书课题:在大海中永生)齐读课题。
3.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永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邓小平爷爷会在大海中永生?)
(二)整体感知,把握重点
1.理清内容 , 尝试分段
(1)指读课文,说说果文主要写了哪几个场景?
(2)生汇报交流。板书: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
(3)尝试分段,交流分段结果。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飞机载着邓小平的骨灰飞向大海。
第二段(第二至六自然段):写小平同志的骨灰撒向大海。
第三段(第七自然段):写小平同志在大海中永生。
(4)结合板书,引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抓“伟人”,抒爱戴之情
1.邓小平爷爷走了,人们心情悲痛,几多惋惜,几多不舍!文中有一句话集中抒发了这种情感,你能找出来吗?(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我们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1)透过这句话,你能读懂祖国人民对邓小平爷爷怀着怎样的情感吗?(无比爱戴、深切怀念)
(2)“爱戴”怎样理解?和“热爱”“爱着”有什么区别?(体会感彩的不同,并造句体会)那么“衷心爱戴”呢?读出你的体会。指名读,齐读。
2.那么,我们“衷心爱戴”的的邓爷爷是一位怎样的“伟人”,课文中有一句话对他进行了评价,你能找出来吗?
(1)出示“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透过这句话,你对邓小平爷爷会多一些怎样的了解?(结合课前资料阅读谈一谈,感知“一生”和“崭新历史”)
(2)继续出示“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篇章。”这里“最后一个篇章”指什么?(结合学生交流介绍邓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就是把自己的全部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邓小平爷爷,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从而理解“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3)根据大家的理解,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四)品场景,感受不舍与悲痛
1.3月2日上午,银色专机带着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飞向大海,“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播放“骨灰撒大海的视频”)
看了视频,再结合课文,说说哪些地方令你感动,理由是什么?
2.交流品析
(1)“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飞向祖国辽阔的大海。”
①“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和寻常相比,特别在哪里?在这个特别的时刻,飞机这样飞又是在表达什么?板:不舍
②这种“不舍”仅仅指的是飞机吗?
在这里,作者没有直接抒发不舍之情,而是借助描写飞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以景衬托满怀的不舍。
③指导读出不舍的感情。
(2)“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
① “鲜花伴着骨灰” 有人说应是“鲜花拌着骨灰”。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
②“呜咽”是什么意思?(低声哭泣)大海真得会呜咽吗?
“痛悼”是什么意思?(沉痛地悼念)寒风和浪花真的知道痛悼吗?
③这句话中实际是谁在呜咽和痛悼?
这句话作者用拟人化的表达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人民对伟人去世的悲痛、怀念、不舍之情。板:悲痛
④ 涛声中你是否听到大海在哭诉些什么呢?你能读出这种悲痛与不舍。
(3)那奔腾不息的浪花呀,你会把邓爷爷带到哪儿去呢?
① 出示:也许,浪花会把骨灰送往 、 、 、 ,邓小平爷爷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学生尝试填空。
②这四个也许能颠倒顺序吗?自己读一读,再体会体会。(不可以,这表示范围不断的扩大,这表达出了邓爷爷的心声,心系各族人民,心系港澳台同胞,心系海外侨胞。)
③ 省略号说明了什么?奔腾不息的浪花还会把邓爷爷的骨灰送往哪些地方?
(说话练习:也许…… )
④ 是啊,邓小平爷爷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引读)他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⑤ 体会排比的作用
一句话可以表达清楚的意思,作者用了一大段话,而且还有许多重复的用词,这是为什么呢?默读这一段,作者在表达什么意思,他采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认识排比的写法,可以引起我们更多的联想,可以更强烈的抒发我们对邓爷爷的深深怀念之情。)
⑥师生接读练习。
学生齐读每一句的开头“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教师接读余下的部分。然后师生交换读。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①交流感悟(感受到小平爷爷的拳拳爱国之心,强烈的爱国爱民精神,博大的胸襟……)
②感情朗读。“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时近中午,专机盘旋着向大海告别,让我们再看看(引读看的内容:透过舷窗望去,水天一色,波翻浪涌。),再听听(引读听的内容: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五)回归整体,感悟升华
?再次出示末段: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我们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1.邓爷爷走了,什么也没有留下,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自己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不,他没走!齐读: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
2.出示:邓小平爷爷与____同在。我们还可以说与蓝天同在,与长城同在。你还能接着说一说吗?(说话练习)
3.课前提出的问题,你现在能解决了吗?(“永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邓小平爷爷的骨灰撒向了大海还会在大海中永生?)(引导学生理解他人,虽然去世了,可他的思想、精神、业绩将永存。)
4.深情地朗读。邓爷爷走了,但是,人民不会忘记他,他真得走了吗?不,敬爱的邓小平爷爷只是去了趟大海,他将在“大海中永生!”
5.齐读,再读本段。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六)总结全文,回归主题。
同学们,作者巧妙运用了拟人、排比、对偶等手法,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用诗一样的语言,如泣如诉地写出了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也表达了对邓小平爷爷的深切怀念之情。邓爷爷走了,走得那么安详,那么宁静。他走了,但是,山不会忘记他的思想、他的精神,江河不会忘记他的英名、他的风范,人民更不会忘记他的丰功、他的伟绩。他真的走了吗?一个铭刻在亿万人民心中不朽的名字,在大海中永生,让我们再齐声呼唤他——邓—小—平!(音乐《春天的故事》随之响起)
(七)布置作业
1.自由练读全文,尝试背诵,下节课诵读展示。
2.拓展作业。
请任选一题完成:
①读一本与邓小平爷爷有关的书籍。并写一篇读后感。
②以“邓小平爷爷,我相聚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习作。(恰当运用拟人、排比等手法)
③向你的爸爸、妈妈、同学或朋友讲一个邓小平的故事。
(八)板书设计:
13在大海中永生
飞向大海 不舍 拟人
撒向大海 悲痛 排比
告别大海 永生 对偶
诵读展示课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邓小平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和不朽功绩,感受人民对邓小平爷爷的悲痛不舍、爱戴、缅怀、敬仰之情。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通过四个“也许……”、“不仅……也……”等句子,理解“在大海中永生”的意义。
3.抓住文中拟人、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感悟文章语言的形象生动,并在诵读中展开联想的翅膀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诵读中,体会课文讴歌了伟人的不朽功绩,感受人民对邓小平爷爷的爱戴和缅怀之情。
难点:由文中拟人、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感悟文章语言的形象生动,并在诵读中展开联想的翅膀积累语言。
前置学习活动
1.借助工具书或网络查阅关于邓小平爷爷的资料。
2.边读边想象,体会邓小平爷爷在中国发展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初读课文 梳理情感
1.课件出示邓小平爷爷的照片。
同学们,还认识这位老人吗?(邓小平爷爷)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为邓小平爷爷送别,这节课我们再一次通过诵读课文来走近邓小平爷爷,来缅怀邓小平爷爷。板书:在大海中永生
2.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读课文。
自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现在还有难读的句子吗?
2.课文的叙述顺序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学生自由读,标画,小组交流。
3.检查难读的小节
(1) 指名读第l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
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
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
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2) 指名读第3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4.看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讨论分段情况:(总结归纳段意并板书)
一段 (1) 飞向大海
二段(2—4) 撒向大海
三段(5—7) 告别大海
5.学生质疑课文中不懂的地方。
学生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二)再读课文,回放情感
1.让学生再次大声朗读课文,从朗读中,从课文的词句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情感?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感悟。
2.指生汇报
(悲痛、不舍、爱戴、怀念、敬仰)
3.具体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伴”字的准确用词和“呜咽”“痛悼”拟人化的表达,感受到人民对伟人去世的悲痛、怀念、不舍之情。从对偶、排比句中感受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和人民对他的敬仰之情。)
4.请你用()再次标出这些句子。学生标句子。
(三)品读课文,再现情感
1.品读第1段,感受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
(1)引导朗读以下的句子,感受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
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引导读好低低地缓缓地)
①指名读,组织学生评议。
②师范读。
③自由读。
④再指名读。
⑤齐读。
(2)“崭新的历史”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课文中说“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最后一个篇章又指的是什么?
(邓小平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他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所以说骨灰撒放大海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3)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语速徐缓,语音沉稳,体会当时人们的悲痛不舍的心情。
2.品读第2段,感受伟人的丰功伟绩。
(1)感知“移情”的写法,体会悲痛不舍。
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
指生读。
②你感受到一种怎样的情感,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情感的?
小组交流,指生说
(祖国人民此时那种悲痛不舍的情感借助大海、寒风、浪花来抒发,这是“移情”的写法)
③我们一起朗读这句话。
④这段话中有一个“伴”字,你还记得用这个“伴”字的好处吗?说说你的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伴”是陪伴的意思,表示鲜花永远陪伴着邓小平爷爷的骨灰的意思,更表示我们永远的缅怀陪伴着邓小平爷爷)
⑤带着对“伴”字的理解,男女生对读这段话。
2.体会排比抒情的写法,感受伟人的丰功伟绩。
(1)骨灰撒入大海,浪花带走了骨灰,引读第三段。
(2)这部分连续用了4个“也许”,从“也许”看出这部分是人们的联想,读一读,想一想:“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为什么联想骨灰会送往这些地方?这里的省略号又在省略着什么呢?谈谈自己的看法并说出理由。(感受丰功伟绩)四个大组分别读四个带“也许”的分句,比比哪组读得好。
(3)结合你对邓小平爷爷的了解,也能仿照着句式写一段话吗?
学生写,教师巡视。
指生朗读
(4)一句话可以表达清楚的意思,作者用了一大段话,而且还有许多重复的用词,他采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
①默读后交流讨论
交流:认识排比的写法,理解可以引起我们更多的联想展开,可以更强烈的抒发赞颂之情。
②同学们,作者连用了四个排比句讴歌了邓小平爷爷一生的不朽功绩,酣畅淋漓地抒发了我们对他的深深怀念之情。这种写作方法,值得我们以后作文时借鉴、运用。
③师生接读:
学生齐读每一句的开头“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教师接读余下的部分。
师生交换:教师读每一句的开头“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学生一起接读(鼓励学生看着板书尝试背诵)余下的部分至第四自然段。
(5)师:邓小平爷爷的影响太大了,他的影响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国界。
(出示投影)“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①让学生齐读这句话。
②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读出什么感情?
③指名读,组织评议。
(这句话句式整齐,情感充沛,要读出这样的内涵:小平爷爷及其丰功伟绩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形象不可磨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
④再次齐读。
3.品读第3自然段,感受人们爱戴、怀念、敬仰之情
(1)“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时近中午,专机盘旋着向大海告别,让我们再看看(引读看的内容:水天一色,波翻浪涌),再听听(引读听的内容: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2)邓小平爷爷走了,可是他的话语却永远萦绕在我们耳边,永远回荡在我们心田,让我们铭记——
①齐读: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②透过这句朴素的话语,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小平爷爷的拳拳爱国之心,强烈的爱国爱民精神,博大的胸襟……)
③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四排轮读 齐读)
(3)同学们,这样的一位老人,会离开我们吗?是什么“永生”? 这样写表达了人民什么样的感情?
(丰功伟绩、精神、爱)(爱戴、怀念、敬仰之情)
齐读最后一段,读出感受。
(4)齐读最后两段,让邓小平爷爷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表达人民的爱戴、怀念、敬仰之情。
(5)总结:小平爷爷把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使祖国更加繁荣,使人民更加幸福。虽然小平爷爷离开我们已经有16年了,但他的光辉形象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小平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
(四)诵读课文,表达情感
1.再次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觉得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明年是小平爷爷诞辰110周年,同学们有什么美好的祝愿想送给他吗?
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
2.让我们在音乐中,怀着我们的情感诵读课文。
齐诵第一小结,男生诵第二小结,女生诵第三小结直到“也许”,然后男女生接诵(男生背每一句开头“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女生接诵余下部分;然后女生每一句开头“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男生接诵余下部分。)剩下小结学生齐诵。
3.你能把你感受最深的段落背诵下来吗?
(1)学生自由背诵
(2)男女生比赛背诵
(五)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搜集了邓小平爷爷的一个故事,你能讲给同学们听吗?
学生讲故事比赛,要求:绘声绘色
2.出示文章,学生自由诵读(播放音乐《春天的故事》),指生配乐诵读。
小平颂
你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在看穿历史沧桑的层层雾障和阴翳的同时
又把一个崭新世纪的风云和前程尽收眼底
你那睿智过人的头脑
在过滤了漫长岁月的沉寂与忧郁之后
又汇聚起亿万人民的千年夙愿与希望
你那一双力挽狂澜的大手
在砍断了一条条桎梏思想放飞的枷锁藤蔓后
又为一个崛起的中华民族
绘就了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
你那特色理论的确定和一声声
犹如洪钟般的南巡讲话
打开了一条思想解放的通衢
启开了岁月尘封的国门天窗和心灵的百叶
任四海八面来风的鼓荡
连同时代加大的肺活量
与改革开放的春天一同呼吸
唤醒了蜇伏已久的东方巨龙
昂天奋飞 腾跃九州
把万里河山吐呐得处处春色
让五千年生生息息的炎黄子孙
第一次有了温饱的欢乐与奔小康的福音
有了大写的古老而年轻的中华民族
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壮美图腾
此刻
又看到你从《春天的故事》中走来
同我们一起回望我党走过的光辉历程
抒发改革开放的激情
观照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新开篇的辉煌业绩
3.拓展作业。
请任选一题完成:
(1)读一本与邓小平爷爷有关的书籍。《邓小平的故事》、《我的父亲邓小平》及《在大海中永生--邓小平同志骨灰撒放记》(这是一篇通讯,作者何平。本课就是自这篇文章节选来的)等。并写下读后感。
(2)向你的爸爸、妈妈、同学或朋友讲一个邓小平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13在大海中永生——丰功伟绩
悲痛不舍
爱戴
怀念
敬仰
读写联动课
(第4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摘抄有价值的词语或句子。
2.理清文章的脉络,简要概括课文内容,了解父子之间的事:种花、赏花和写信教子,体会父子之间的真爱。
3.自主感悟,合作探究,补写心理描写,在品读中感受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信中两处“美好的东西”的不同含义;通过角色转换、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含义,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4.复习回顾书信的写法,由读到写,品析父亲来信的内容,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加强实践练习,升华情感,提高习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主感悟,合作探究,补写心理描写,在品读中感受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信中两处“美好的东西”的不同含义;通过角色转换、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含义,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难点:回忆书信格式,根据父亲来信的内容,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通过学生读写结合的训练,提升习作水平。
三、前置学习活动
1.收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2.回顾书信的写作格式。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情境导入,揭示主题
1.同学们我们先来阅读几则格言,学生自读,课件出示:
爱的伟大在于她的无私奉献。
幸福在于为别人而生活。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2.前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也说过类似的话,写在给他儿子的一封信里,他说:
‘给’,永远比‘拿’愉快。
3.你对高尔基有哪些了解呢?学生默读“作家卡片——高尔基”,小组交流搜集的资料。教师相机补充资料,简介高尔基。
4. 高尔基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还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位文坛巨匠与他儿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强化初读,整体感知
1. 默读全文,学生合作探究:本文主要写了高尔基父子间的几件事?分别用哪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2.理清课文的层次,指名回答,教师板书:栽花、赏花、写信。
3.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高尔基休养时,他的儿子来探望他,栽了许多鲜花,高尔基赏花后,给儿子写了一封信,告诉儿子“给”永远比“拿”愉快。)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品读“栽花”,感受子爱父,解读“给”
1.默读课文2、3自然段,思考:从儿子的“栽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有关词句,并简要写一写批注。
(1)批注阅读,抓住重点词语引导体会。
抓住“探望”“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各种各样”等,引导学生体会儿子与父亲的爱。
预设:“探望”是指远道而来看望。高尔基的儿子远在苏联坐两天三夜的火车才能到达,这一路肯定会非常得劳累,可是儿子来到父亲身边以后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父亲的爱。
“只有”“还没有”(年龄小,个子小,力气小)
“一直忙着”(整整一个假期,儿子不顾长途劳累,心中想到的只有父亲,完全忘记了身体的疲惫。)
“各种各样”(花的数量多、种类多,为给父亲减除病体的痛苦,消除他写作之余的疲劳,他栽了一棵又一棵。)
(2)诵读体悟,读出情感。
师:儿子千里迢迢来到父亲这里,为了给父亲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帮他减轻父亲病体的痛苦,消除写作的疲劳,为父亲栽种了许许多多的花草,对于一个10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难能可贵啊!同学们,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文字,再次感受儿子对父亲的那份深深的爱吧!分组读、集体诵读。
2.读写结合,想象练笔。
(1)想象练习:儿子为什么要不辞辛劳种花呢?在种花的过程中,会想些什么呢?
(2)你能否把儿子的心理活动描写下来?假设你就是那个孩子,请同学们用心揣摩,发挥想象,动笔写下来,然后我们一起交流。
(3)交流、评价。指名朗读,交流展示,增强情感体验,感受儿子对父亲的深爱。
3.总结导读:透过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父亲爱儿子,儿子也对父亲付出他的真情。
谁愿意来读一读,感受这份爱。指名读,齐读,让我们一起用心读好这段话。
(四)品读“赏花”,体会父子情,感受“给”
1.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但文中却有两处景物描写,你能找出来吗?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2. 听读录音,引导想象,体会景美。
交流第一处景物描写:
课件出示: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1)你的头脑中浮现出了哪些颜色的鲜花?你想用哪些词语形容这些花?课件出示花园美景,学生欣赏,相机理解“姹紫嫣红”。
(2)如果你是岛上的居民,当你早晨醒来时,你看到了高尔基院子里这些美丽的花,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当你做完一天的工作累了时,看到这些花,你的心情怎样?
交流第二处景物描写:
课件出示:
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1)思考:高尔基此时看到儿子种的花,会怎么想呢?同桌交流讨论。
(2)学生赛读,表现画面。
引导学生抓住“欣赏”、“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等词句,朗读相关语句,进一步体会高尔基的心情。
(3)配乐诵读,升华情感。
这么多美丽的花是儿子亲手栽种的,鲜花中饱含儿子的深情,盛开的鲜花就像儿子可爱的脸庞,这种真挚深厚的父子情在高尔基的心中油然升起,他沉浸在幸福与欣慰之中了。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一自然段,会背的同学可以尝试背诵。
4.小组交流,探究景物描写。
从这两处景物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花的美 ,感受到它们的确是美好的东西,也理解了高尔基为什么会给儿子写饱含深情的一封信。
5.导读延伸,积累名言。
(1)读到这儿,你认为儿子给了高尔基什么?
(2)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感受,感悟到儿子给高尔基的是愉快、高兴、孝心、爱心、幸福、享受等等这些美好的东西。
(3)在这里,老师送大家一句珍藏已久的话,课件出示:
给予是一种快乐,得到是一种幸福——汪国真
(五)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品读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栽花赏花的内容,感受到父子之间的深情。读中我们还补写了对儿子的心理描写,感受他对父亲的爱。文中环境描写也很生动,让我们在欣赏中感受到儿子的“给”终于有了收获,父亲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感受到儿子奉献的愉快,同学们习作中要学习灵活的使用这些描写方法。
2.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朗读这篇课文后,一定有你认为有价值的词语或句子,摘抄下来,运用到今后习作中。
综合实践课
(第5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摘抄有价值的词语或句子。
2.自主感悟,合作探究,补写心理描写,在品读中感受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信中两处“美好的东西”的不同含义;通过角色转换、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含义,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3.复习回顾书信的写法,由读到写,品析父亲来信的内容,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加强实践练习,升华情感,提高习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主感悟,合作探究,补写心理描写,在品读中感受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信中两处“美好的东西”的不同含义;通过角色转换、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含义,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难点:回忆书信格式,根据父亲来信的内容,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通过学生读写结合的训练,提升习作水平。
三、前置学习活动
1.收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2.回顾书信的写作格式。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六)品读“写信”,体会拳拳父爱,领悟“给”
1.过渡:上节课我们品读了课文,了解高尔基和他儿子栽花赏花的事,感受父子间的爱,儿子“给”的付出和收获,后来父亲满怀深情的给儿子写了一封信,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
2.自由读课文6——9自然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理解高尔基信的内容,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读明白的在小组内交流。
(1)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交流读书感受。
(3)小组汇报。
3.交流探究:
预设1:
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1)默读这段话,思考:信中,高尔基想告诉儿子什么?(他在岛上留下的美好的东西,就是鲜花。)
(2)这里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解释说明的作用。)
(3)这里“美好的东西”指什么?联系前文的景物描写,再次朗读体会鲜花的美好。
预设2: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他的生活就会多么愉快呀!
(1)指名读,自由读这段话。这里“美好的东西”还仅仅指鲜花吗?引导学生从鲜花联想开去,美好的东西能使人感到愉快,它可以是类似鲜花的美好事物,还可以是奉献、帮助、付出关爱等。
(2)生活中你也给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吗?感受过这种愉快吗?带着体会齐读这一部分。
4.教师小结:生活中,一句祝福的话语,一次无私的帮助,甚至一个安慰的眼神,只要真诚的付出,都是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都会让我们感到别人是多么需要我们。所以高尔基说——-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预习3: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1)指导:“给”,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表示?(帮助、关心、安慰,给予、奉献、付出、作出贡献……)“拿”的意思是什么?(享受、索取、得到、接受、收下……)
(2)谁能谈谈“‘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意思是什么?指名回答。
(3)小结:当一个人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在大家心中是那样重要,你的人生价值就得到了体现,你就会感到快乐,这就是“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教师板书:‘给’,永远比‘拿’愉快。
(4)大家看,“给”字后面为什么要加逗号呢?我们来对比读一下。课件出示:
“给”永远比“拿”愉快。
“给”,永远比“拿”愉快。
①指名回答。(加了逗号,强调了“给”。更能表现出“给”比“拿”愉快。)
②师小结: “给”后面停顿一下,更能强调“给”的重要,更能表现出“给”比“拿”愉快。请你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齐读这句话。
5.总结导读:高尔基给予儿子的仅仅是一封信吗?还给给予了什么?(做人的道理、教诲),也是父亲给予儿子特殊的爱。他写信教育儿子,希望儿子能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现在让我们再来有感情的读一读父亲的这封信,齐读这几个自然段。
(七)读写联动,拓展练笔,实践“给”。
1.高尔基的儿子读了父亲的信之后,一定有许多的想法,让我们帮他写一封回信,把心中的想法传达给远方的父亲。
2.复习回顾书信的写法
课件出示:
一般的书信由六个部分构成。这六个部分是:称呼、问候、正文、祝颂语、署名、日期。
(1)称呼
写一封信,先要把收信人的称呼顶格写在第一行,然后,再在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问候语
问候语要写在称呼的下一行,空两格。它可以独立成为一段。
(3)正文
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是信的主要内容,凡是要说的话,要谈的事都写在这部分。一层意思可以分为一个自然段。
(4)祝颂语
祝贺语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一般是写表示敬意、祝愿、勉励的话。
(5)署名
写完信之后,在信的右下角写上发信人的姓名叫做署名。在署名的前面一般还要加上合适的称谓,如“同学”、“好友”,“弟”“妹”等。
(6)日期
写信的日期可写在具名的后边,也可以另起一行。
教师指导,集体交流回顾。
3.情感拓展,打开思路
(1)假如你是高尔基的儿子,在给父亲的回信中你又会说些什么呢?
(2)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预设:
①告诉父亲来信已经收到;
②很想念父亲;
③向父亲汇报自己在学校的学习情况;
④想去看看自己栽种的花儿,它们开的好吗,父亲喜欢吗?
⑤告诉父亲明白了帮助别人,付出关爱,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
⑥表达自己愿做一个帮助他人、乐于奉献的人;
⑦向父亲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给”,永远比“拿”愉快的事例;
⑧祝福父亲,希望他的身体能够早日康复,盼望归来。
(3)交流探讨,积累情感,酝酿语言。
4.学生习作,下笔成文
(1)请你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注意写信格式,署名可以为:爱您的儿子。
出示:
亲爱的爸爸:
您好!
收到您的来信我高兴极了!
爱您的儿子
X年X月X日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习作展示,情感共鸣
选择优秀篇目展示,交流评价,倾听心声,升华情感。
(八)提升主题,读写拓展
1.同学们,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请永远记住高尔基的那句话:“给”,永远比“拿”愉快,让我们以此共勉。这样,你的人生将会收获无限精彩!
2.这篇文章很有教育意义,课后我们要练习背诵。也希望大家向高尔基的儿子一样,受到深刻的教诲,去做一些能给他人带来欢乐的事,并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
3.推荐阅读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之《童年》,感受伟人不一样的童年时光,做好读书笔记。
六、板书设计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栽花
赏花 ‘给’,永远比‘拿’愉快
写信
自主阅读课
(第6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课文,抓住课题展开质疑,根据提示词语,理清文章内容,进一步提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2.通过多种形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分析词语,展开想象,品味人物语言等方法,体会恩科西被称为小斗士的原因,感受小斗士的可敬之处,培养战胜“灾难”的信心。
3.学习倒叙和根据人物的语言和事例来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恩科西被称为小斗士的原因,感受小斗士的可敬之处,培养战胜“灾难”的信心。
难点:认识倒叙的记叙方法,能够掌握根据人物的语言和事例来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三、前置学习活动
1.课前搜集有关艾滋病、安南、曼德拉的资料,让学生对艾滋病有一定的了解,并能了解安南、曼德拉以及他们的社会地位。
2.边读课文边用“?”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依据课后题学会思考问题,用“~”画有关课后题第三题的答案。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理解题目,层层引入
1.板书:斗士 谈话:你对这两个字是怎样理解的?谁来谈一谈?
2.在“斗士”前加上“小”,你又知道了什么?
3.在“小斗士”前加上“艾滋病”三个字,你又有什么收获?
4.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艾滋病小斗士》,请齐读课题。
在单元预习课上,咱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认知,并留下了几个疑问,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这篇课文,一起去寻找答案。
(二)自读课文,交流汇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带上预习课上留下的问题( “艾滋病”是一种什么病?课文写了小斗士的哪些事?为什么称他为小斗士?),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做下记号。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课件词语提示:恩科西 艾滋病 坦然面对 顽强斗争 榜样 )
过渡:这位年仅12岁的孩子恩科西,和你们相仿的年龄,在他一出生时就被染上了艾滋病,但是他从未被病魔吓倒,在他离开人世之前一直与病魔抗争着。在文中谁曾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找出有关语句。
3.找学生分别读,感悟语句。(课件出示:)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感叹:人类与艾滋病斗争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世界失去了同艾滋病顽强抗争的小斗士。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地说:“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一个人该如何面对天灾,恩科西就是榜样。”
4.学生交流关于安南、曼德拉的资料。
过渡:这两位可是享誉世界领导人,从他们的评价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恩科西?(板书:勇敢、顽强)他们为什么会给予恩科西这么高的评价呢?这也是咱们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课文写了小斗士的哪些事?为什么称他为小斗士?)
5.快速浏览课文,交流课文中关于小斗士的故事,理清文章脉络。
(2-4)恩科西的不幸(板书:遭遇);
(5-7)恩科西与病魔作斗争的同时,关心着艾滋病儿童(板书:斗争与关爱)。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指导朗读,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段落,感悟人物命运。(2-4自然段)
(1)“不久母亲又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
交流对艾滋病的了解,让学生感受艾滋病的可怕。(解决“艾滋病”是一种什么病?)
①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艾滋病的可怕。(“不久”“又”“夺去”重读)
②找个别学生读,体会恩科西的不幸。
(2)“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
引导学生从“活不到第二个生日”来感受艾滋病的残酷。
让我们通过图片,来看看这些饱受磨难的孩子。(播放图片,教师介绍)
望着这一张张悲惨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生交流)
①找生示范读出自己的感受。(教师指导读书。)
②齐读。
(3)“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
①教师范读这句话,理解“竟然”“挺”这两个词语。 感受恩科西的意志坚强。
②找生体会读。
(4)“9岁那年,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遭到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还在当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如果学生找不到这句话,教师可提示说:“在课文中,我们找到的句子是显现的呈现给我们,但只要你细细的读课文,你还会发现一些隐性的文字更能说明恩科西的遭遇。请读一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你能找到吗?”
①齐读这句话。理解“轩然大波”。
②教师诵读此段,学生展开想象:
一年级老师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
几位家长激动地说:“------------------------------------”
孩子们窃窃私语,有的说:“------------------------------------”
有的说:“------------------------------------”
还有的说:“------------------------------------”
③引导学生科学的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人。(课件图片)
艾滋病形象大使彭丽媛、濮存昕到医院看望艾滋病人,并与他们亲切握手、拥抱,并与病人共进午餐。想象:如果小恩科西来咱们这里上学,你会怎样对他呢?
2.感情提升,升华朗读。
(1)男女生比赛朗读,体会人物悲惨命运。
(2)有感情的放声自读。
过渡:恩科西靠着顽强的意志,与艾滋病病魔做斗争。可以说,他每挺一天,就要与病魔斗一天;他每挺一年,就要和病魔斗一年;他活了12年,也就是斗了12年。更伟大的是,在他与病魔斗争的过程中,他还在奉献着爱心,关心着与他一样的患者。
(四)自主朗读,读中带悟
1.分组合作朗读,感悟人物形象。
(1)读课文的5-7自然段。交流文中最能体现恩科西斗士精神的地方。
(2)交流讨论有关语句。相机出示课件:
恩科西的身体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去。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①找生朗读,理解“悲观消沉”,体会恩科西此时的心态。抓住关键词“不是……而是”感受恩科西是怎样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的;“一边……一边”体会恩科西的斗士精神。
②带着感受齐读。
2.找生合作朗读,寻找问题所在。
读课文5-7自然段(有读白话,有读恩科西说的话。),找出“恩科西关爱他人”的地方,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感悟恩科西这样做的原因。
(1)出席艾滋病研讨会,不断呼吁。出示第五自然段。
抓住“纤弱”这个词语,体会恩科西身体虚弱,已经不行了。你看到了怎样的恩科西?①找生个别读。
②一起有感情读。
(2)出席2000年的艾滋病大会。
出示图片:已到艾滋病晚期的恩科西。(骨瘦如柴,身体极其虚弱。)感受他的关心他人,有爱心。引导学生想象:听到他那感人肺腑的发言后,各国代表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①带着感受自读。
②分组比赛读。
(3)对未来充满希望。
体会小恩科西的无私奉献、大爱无边:小恩科西对未来充满希望。他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帮助更多的艾滋病患者。
①找生分别读恩科西说过的话。(带着对小恩科西的敬佩之情,体会人物语言及心理。)
②齐读。
4.感情提升,采访学生:
(1)小恩科西,你都病成这个样子了,为什么不好好养病,还要参加各种演讲?(体会人物形象的伟大)
(2)你从小恩科西的身上学到了什么?(从自己的生活、学习等方面来谈一谈。)
(五)回归整体,积累方法
1.学习语言描写,感受语言的魅力。(出示课文中恩科西说的话)
(1)找生读一读。谈谈对恩科西的认识。
(2)齐读。
过渡:有了这些语言描写让我们读懂了恩科西的内心世界(板书:语言描写),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恩科西如此热爱生活,顽强斗争,关爱他人,令人感动。可是艾滋病冷酷无情。恩科西的病情开始——(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
2. 师深情诵读。
2001年初,恩科西的病情开始恶化。6月1日这天,被艾滋病折磨得体重不到10千克的小恩科西终于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1)看着静静离去的小恩科西,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2)感情延伸:认识“红丝带”。
红丝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象征着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关心和支持,象征着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象征着人们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3. 读中悟,悟中思,学习写作方法。
文中几处写了恩科西去世的消息。(教师板书:去世)
(1)找生读文中句子。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故事的开始和结果都有写到恩科西去世的消息,大同小异。)
(3)认识写作方法——倒叙。
①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像这样的文章叫记叙文,大家还记得记叙文的写作顺序吗?(起因、经过、结果)。)而这个故事,一开始就告诉了我们事情的结果,再告诉我们起因、经过。(教师板书:结果、起因、经过)像这样的写作方法,我们叫它倒叙。(教师板书:倒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引导学生分析第一自然段。(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对主要事件的关注,引发疑问,引起读者好奇,想快点读下去。)
②倒叙的文章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你们刚才说到的8-9自然段,(板书:评价)故事结尾与开始大同小异,照应开始,这在倒叙中叫首尾相应。(教师相机板书:首尾相应)
4.带着理解,升华朗读。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感叹:人类与艾滋病斗争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世界失去了同艾滋病顽强抗争的小斗士。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地说:“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一个人该如何面对天灾,恩科西就是榜样。”
恩科西留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悲伤,更是启迪。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稍顿,手势引导)(生:恩科西就是榜样!)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名字,他就是艾滋病小斗士(生:恩科西!)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六)知识拓展,学以致用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可以是多方面的,只要学生说出来,教师给予鼓励。)
2.练笔:用倒叙的方法写一篇记事作文。
(1)出示要求:按照倒叙的写作顺序(结果---起因—经过—与首对应),将事情写具体。
(2)交流写作结果。
六、板书设计:
15.艾滋病小斗士 恩科西
结果:去世 (1)
倒
叙 起因:遭遇 (2-4) 勇敢 首尾对应
经过:抗争与关爱 (5-7) 顽强 语言描写
评价 (8-9)
分享展示课
(第7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规范书写本单元字词,语句抄写做到行款整齐。
2.回顾本单元三个主人公的事迹并适当拓展,理清故事的叙述顺序,感悟人物言行所传达的真情,领悟“无私奉献”的单元主题。
3.背诵本单元所积累的好词、好句、好段,诵读补充资料,分享收获和体验。
4.学习抓住人物语言和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进行写作实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回顾本单元三个主人公的事迹并适当拓展,感悟人物言行所传达的真情,领悟“无私奉献”的单元主题。
难点:学习抓住人物语言和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进行写作实践。
三、前置学习活动
学生的学习准备:搜集生活中无私奉献精神的人及他们的故事;搜集名人警句和奉献古诗。利用早读时间自主朗读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复习回顾,收获展示
激情导入:同学们,学习了这组课文,我们认识不少的人物,他们的哪些事迹或言行特别令我们感动?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说说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自己有哪些收获?
2.分小组交流对每一篇文章的感悟。
3.全班展示。
4.师生交流。
预设:
《在大海中永生》主要通过联想与想象,并运用排比、拟人、对偶等手法,展现了邓小平爷爷所做的丰功伟绩,歌颂了一代伟人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主要通过种花、赏花、教子展现父子之间的浓浓深情,告诉我们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
《艾滋病小斗士》主要通过人物事例的记叙,刻画了南非黑人儿童恩科西身患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与他一样患病的艾滋病病人的动人故事,颂扬了坚强的品质。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二)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教师过渡语:课前,同学们结合“单元自主学习单”对本单元课文进行了自主学习。现在请拿出各自的“单元自主学习单”,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学习内容。
教师对合作学习提出建议:(分组分项交流)
1.易错生字展示
第一小组,交流汇报本单元容易写错的字,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预设:崭 、呜、属、疆、港、妻、携、遭、魔、孕
(1)如何把这些字记牢?(先查找错的原因,然后寻找合适的记忆方法,比如加一加、猜谜语、形近字比较记忆等。)
(2)把容易出现错误的字再写一遍,力求记住它。
(3)听写本单元易错的生字。要求:书写规范、整洁、正确,同位展示。
2.词语展示
同学们课前收集了本单元许多的词语,现在我们再一次读读这些词语,让它们永存我们的脑海中。第二小组,交流汇报积累的好词。
(1)课件出示
温馨提示:看到这三组词语,你脑海中分别出现了谁的形象?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或选取典型事例的方法进行描述,说说这些人的事迹,体会“无私奉献”精神。
民族 爱戴 崭新 呜咽 篇章 痛悼 海疆 属于 奔腾不息 波翻浪涌
休养 探望 栽种 欣赏 染红 美好 愉快 永远 脸庞 妻子 姹紫嫣红
勇敢 顽强 携带 挺到 病魔 呼吁 震撼 梦想 折磨 榜样 轩然大坡
(2)指名学生读词语,对读错的词语,集体纠正,齐读。
(3)学生练说,小组交流。
(4)指名说,全班交流。
3.优美句段展示
第三小组,交流汇报积累的优美句段
师:最伟大的情感莫过于爱国热情。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邓小平爷爷的内心,感受他那真挚的爱国之情。
预设:
(1)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齐读这句话,这句采取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拟人 由这句你感悟到了什么?)
(2)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从这一段中你读出了什么?说一说你的感悟。排比 谁能有感情地背诵出来。)
(3)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齐读这句话。这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对偶)
师:人世间很多情意,父子间的浓浓爱意别有一番滋味。高尔基和儿子间的父子情深体现在哪里?
(4)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谁能美美地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描写高尔基独特感受,亲情化为父亲对儿子的思念)
(5)“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齐读,感悟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爱”教育艺术)
师: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小恩科西虽身患艾滋病,他却是怎样说的呢?
(6) 2000年7月,小恩科西参加了在南非举行的国际艾滋病大会,并在大会上发言。穿着一身小西服的恩科西站在主席台上,用尚显稚气的声音,向数千名与会代表讲述了母亲被艾滋病夺去生命,而自己也感染上了病毒的悲惨遭遇。他说:“我希望政府向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艾滋病药物,使她们不再把病毒传染给自己的孩子。”他还说:“人们不应该对艾滋病人另眼相看,我们需要关爱,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小恩科西的一番发言震撼了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的心灵。
(有感情地读一读,从这一段中你读出了什么? 说一说你的感悟。语言描写,从中体会到小恩科西的坚强)
4.奉献故事展示
师:同学们课前收集了许多关于奉献故事,展示一下,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第四小组,汇报交流生活中无私奉献精神的人及他们的故事。
(1)小组交流,指名小组汇报交流。
(2)聆听了生活中无私奉献人的故事,谈谈对你的启示。
5.名人警句展示
师: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大家对人物品质有了深刻的认识,相信同学们对他们说的话更有搜集,展示一下,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第五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名人警句
预设:
邓小平经典语录: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发展才是硬道理。
(4)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
(5)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呼声;要敢说真话,反对说假话,不务虚名,多做实事;要公私分明,不拿原则换人情;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
高尔基名言: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2)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3)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4)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松而舒适的诗。
(5)工作是一种乐趣时,生活是一种享受;工作是一种义务时,生活是一种苦役。
(6)当你感到一切人需要你的时候,这种感情就会使你有旺盛的精力。
(7)人生的意义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
(8)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6. “无私奉献”古诗分享
师 :同学们课前收集了许多关于奉献的古诗,展示一下,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第六小组,分享课前搜集的表达“无私奉献”的古诗
(1)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 《蜂》 罗隐
(2)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
-------- 《石灰吟》 于谦
(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无题》 李商隐
(4)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三)书写评比,展示自我
1.展示本单元学习景物描写的词语,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分享。
预设:波翻浪涌 水天一色 奔腾不息 姹紫嫣红 阵阵芳香 轩然大波
2.展示课外积累景物描写的词语,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分享,教师总结。
预设:春暖花开 百花争艳 弥天大雪 春寒料峭? 春意盎然??满园春色?春华秋实 万紫千红 春风化雨?骄阳似火?暑气蒸人?烈日炎炎?秋风送爽 秋高气爽?秋色宜人?冰天雪地?寒气袭人? 寒冬腊月
3.比一比,评一评。教师出示上面景物描写的词语,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抄写,是否做到规范书写,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对于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
(四)诵读比赛,体会感情
师:同学们,这三篇课文都感人至深,一定也给你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现在我们来举办一场诵读比赛,把我们体会到的情感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
1.播放抛洒邓小平爷爷骨灰情景。学生展示交流背诵课文《在大海中永生》,体会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和无私奉献精神。
(1)齐背第一小结,男生背诵第二小结,女生背第三小结直到“也许”,然后男女生接背(男生背每一句开头“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女生接背余下部分;然后女生每一句开头“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男生接背余下部分。)剩下小结学生齐背。
(2)说一说:你认为邓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2.播放轻音乐,学生有感情地比赛诵读《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体会奉献的快乐。
(1)背诵栽花赏花、写信教子段落。
(2)从高尔基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3)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师生给予鼓励性评价。预设:(1)多数学生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2)个别学生还有拖音的现象。
4.评选出“诵读小标兵”。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学以致用,表达展示
师:同学们,本单元三篇课文的人物都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今天,让我们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走近“身边最熟悉的人”,说一说、写一写。
1.快速默读一遍课文,揣摩这三篇文章的写法。
2.师生交流:
《在大海中永生》主要通过联想与想象,运用排比、拟人、对偶等手法,歌颂了一代伟人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质;《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主要写“栽花赏花”和“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体会父子之间的爱;《艾滋病小斗士》主要通过人物事例的记叙和语言、心理等描写颂扬了坚强的品质。
3.出示要求,练写片段。
请选择一个你身边最熟悉的人,如:老师、同学、爸爸、妈妈……进行习作片段练习。把你了解到的人物品质、情感写出来。
(1)教师引导:根据这三篇写人文章的写作特点,写你身边最熟悉的一个人。运用以上所学的写作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把事例写详细、具体,能够反应出人物的思想品质,并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习作时要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和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让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2)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
4.学生展示写作成果,师生共同赏析评价,肯定优点,提出不足。
(1) 学生主要在用字正确,用词恰当,语句通顺方面进行斟酌,提出改进的方法。
(2)教师主要从细节描写(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和神态等)方面作指导。
(3)教师相机在学生的习作评价中鼓励学生积累好词好句。
5.修改草稿,完善习作。
(1)根据刚才的讨论,我们可以学学同学们写的好的地方,再把自己的习作修改一下,看看有没有介绍好熟悉的这个人,有没有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2)修改好了,可以把你的作文读给你的同桌听听,让他帮你看看,你写的句子通顺吗,标点符号用的对不对,有没有错别字?和同位分享展示习作。
(六)作业超市
下面三个作业任选一个,写一写,说一说。
三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三个人物的精神风貌,根据下面的提示练习写话。
(1)邓小平爷爷,我想对您说:____________。
(2)假如你就是高尔基的儿子,收到父亲的来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代高尔基的儿子给父亲写一封回信,注意书信格式。
(3)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挫折,失败,伤残,疾病等“灾难”,我们应该怎么办?
六、板书设计
抓住具体事例
人物 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品质
排比、拟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