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单元整体概述
本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各地”,包括16《黄山的奇松》、17《黄果树瀑布》、18《莫高窟》三篇课文。前两篇课文写迷人的自然风光,第三篇是人工创造的奇迹。这三篇课文分别采用总分总或总分的构篇方式,结构严谨,文中作者运用了移步换景、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再现场景,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如诗如画。教学这三篇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品读语言文字,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感悟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运用独立预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正确地认读8个二类字,规范书写本单元的2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佛”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读音;能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体会重点词语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积累四字词语,学以致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
3. 通过朗读、想象画面、背诵等多种方式感悟祖国优美的自然风光及瑰丽的名胜古迹,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4.学习本单元总分总的构篇方式,移步换景、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巧用比喻、拟人围绕特点写具体的修辞手法。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初步自主学习的能力,能通过独立学习学会基础性的教学内容。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学习的能力有还待进一步提高,需要通过相互监测、评价、鼓励来提升合作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于写景的文章,学生通过自学能基本读懂主要内容,需要提升的是通过科学的训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针对这一学情,我们确立了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积累、结合文中插图展开想象等方法深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学习写法,形成能力。
四、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课时
教学内容
基本课型
教学目标
主要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和课文的初读感知
“预习建构”课
1.正确认读本单元8个二类字和2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佛”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能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并练习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学习使用“﹏”“?”等符号记录阅读思考。
3.掌握通过编写提纲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整体把握课文。
1.谈话导入,明确预习内容
2.检查字词,巩固落实
3.检查初读,扫除障碍
4.编写提纲,整体感知
5.质疑问难,梳理问题
第二课时
16.《黄山奇松》
“学法指导”课
1.积累 “千姿百态”、“枝干遒劲”、“饱经风霜”、“屹立”等词语,理解其含义并能够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品读课文,学习作者围绕景物特点、虚实结合写具体的方法,感受黄山奇松之美。
3.拓展资料,体会黄山松的奇特,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回顾问题,复习导入。
2.品读课文,展开想象,感受迎客松奇特。
3.总结写法、学法,自学陪客送、送客松。
4.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第三课时
18《莫高窟》
“能力提升”课
1.积累四字词语,理解含义并能正确运用;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和提示,背诵课文2~4自然段。
2.深入感知课文围绕景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排比句的作用,想象感受莫高窟艺术之美和文章语言的韵律美。
3.拓展资料对比阅读,了解莫高窟被掠夺的历史,体会痛惜之情,激发爱国情感。
1.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2.品读语言,展开想象。
3.回归课文,总结写法。
第四
课时
17.黄果树瀑布(第一课时)
“方法指导”课
1.抓住2—7自然段,品读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性情的陶冶。
2.深入认识移步换景、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3. 积累描写黄果树瀑布声音和形态的句子。
1.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整体感知,把握黄果树瀑布声音大,形态宽的特点。
3. 品读重点词句,感受瀑布的壮美。
4. 运用学法,自主探究,体会作者的感受。
5. 总结升华,加深理解。
6.理清顺序,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
第五课时
17.黄果树瀑布(第二课时)
“方法实践”课
1.知道写景文的两种基本类型:写一处景点的不同景物和从不同角度描写同一处景物。
2.运用移步换景、虚实结合的方法仿写一处景点,写出景点特点,在习作中巩固方法。
3.展开丰富联想,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句子写具体生动。
1.回顾阅读,明确写法。
2.拓展思路,链接生活。
3.精选片段,下笔成文。
4.赏析佳作,评阅交流。
5.完成全文,展览观摩。
第六课时
单元总结提升
“鉴赏提升课”
1.结合本单元重点词语,回顾三篇课文中的优美画面,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多娇和文化灿烂,陶冶情操。
2.总结本单元写景文移步换景、虚实结合、围绕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并能在以后的写作中主动运用。
3.拓展资料,感悟祖国山河壮丽和文化灿烂,在说写中提高表达能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1.主题回顾,激情导入。
2.内容回顾,展示积累。
3.补充资料,拓宽视野。
4.激发情感、自由表达。
第1课时 预习建构课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单元8个二类字和2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佛”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能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并练习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学习使用“﹏”“?”等符号记录阅读思考。
3.掌握通过编写提纲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整体把握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
己的疑惑,学习使用“﹏”“?”等符号记录自己的阅读思考。
难点:掌握通过编写提纲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整体把握课文。
三、前置学习活动
根据预习单自主预习,完成生字词语的自学和课文初读。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预习内容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五单元——祖国各地。本单元有三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三处奇景。
(二)检查字词,巩固落实
过渡:同学们已经自学了本单元生字词语,我们来检查一下,看谁的自主学习效果最好。
认读生字新词。归类出示(第一行二类字,二三行含有生字的新词):
同位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重点强调“屏 宾 醉 弦”的读音,齐读巩固。
掌握多音字。
出示: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佛”在这句应读( ),这个字还有哪个读音,怎么组词?
3.交流词意,练习造句。
(1)说一说通过预习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2)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三)检查初读,扫除障碍
过渡:本单元一共有三篇课文,你读得怎么样?能做到正确、流利吗?
1.检查第16课—同位互读互听,纠正错误,读得好的同学加一颗星。
2.检查第17课—组内互查,指导读好重点句段。
(1)组内轮读课文,遇到读错的地方随时提醒并练读正确,读得正确流利得一颗星。
(2)你们小组哪里出错多?教师根据学情进行重点强调指导。
3.检查18课—抓住重点句段,集中练读。
投影出示几个难读的句子,学生集中练读。
1.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2.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1)指名读,纠正提升。
(2)从课文中选出你认为难读的自然段,考考同位,读对了奖励一颗星。
小结:熟读课文关,谁得到了三颗星?谁得了两颗星,一颗星呢?继续努力!
(四)编写提纲,整体感知
1.以《莫高窟》为例学习编写段落提纲。
(1)梳理文章脉络。
①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概括介绍莫高窟?哪几个自然段是对它的具体描写?
②说说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总—分—总 )
(2)按照以下结构图编写结构提纲,先小组交流,再集体交流。出示:
一、(第1自然段,总)
二、(第2至4自然段,分)
2.
3.
4.
三、(第5自然段,总)
这就是给课文编写结构提纲,你能总结一下怎样给课文编写结构提纲吗?
小结:学习新课时,编写结构提纲,能帮助我们理清课文的层次,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络、内容;写作文时,编写段落提纲,能使习作内容更条理。
(3)谁来根据提纲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
2.学以致用:分两组分别编写《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的结构提纲,概括主要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练习编写结构提纲;
(2)小组交流,重点交流《黄果树瀑布》。
(3)根据提纲分别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质疑问难,梳理问题
读了这三篇课文后,你有什么问题?
预设质疑问题:黄山奇松“奇”在哪里?为什么说黄果树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为什么说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为什么说莫高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六、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祖国各地
自主预习,扫除障碍——合作检测,共同提升
编写提纲,概括内容——质疑问难,深入思考
第2课时 学法指导课
(《16黄山奇松》)
一、教学目标
1.积累 “千姿百态”、“枝干遒劲”、“饱经风霜”、“屹立”等词语,理解其含义并能够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品读课文,学习作者围绕景物特点、虚实结合写具体的方法,感受黄山奇松之美。
3.拓展资料,体会黄山松的奇特,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词语,理解其含义并能够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难点:品读课文,学习作者围绕景物特点、虚实结合写具体的方法,体会黄山松的奇特。
三、前置学习活动
搜集黄山奇松的文字资料。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整体感知——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复习回顾,进入情境
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重点写了哪几棵松树?这三棵松树到底“奇”在哪里?
(二)多元合作,互动交流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分别用不同符号标出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用“△”标出句中的重点词,结合重点词语想一想这三棵松树有何奇特之处,简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2.根据自学要求,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内交流学习收获。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汇报展示,点拨提升:
1.交流“迎客松”,提炼学法
(1)结合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感受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和热情好客。
(2)补充资料,体会“饱经风霜”中的内涵,读出迎客松的生命力顽强。
(3)出示迎客松的图片和赞美迎客松的小诗,齐读,体会迎客松的热情及象征意义。
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提升朗读:在人民大会堂,迎客松作为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友谊的象征,早已蜚声中外。迎客松作为国之瑰宝,是当之无愧的。你能饱含着这种自豪、赞叹的情感,把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勃勃生机、热情洋溢读出来吗?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4)总结写法:“迎客松的枝干遒劲,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是写实,“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是写虚,这叫“虚实结合”。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能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点,使描写更具体、生动、形象。(板书:虚实结合)
(5)总结学法:我们抓住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了迎客松的“奇”。
2.展示“陪客松、送客松”,运用学法
(1)陪客松
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出示陪客松的图片,补充赞美陪客松的诗并感情朗读,读出陪客松的高大挺拔、热情好客。
玉屏楼上客如梭,美主年年忙张罗。不语奇松能职守,无间风雨笑颜多。
送客松
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体会送客松的奇特。
出示“送客松”的图片,补充赞美送客松的小诗,感情朗读并读出送客松的善解人意、依依不舍。
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面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
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1)体会写作顺序:
同学们看,第二自然段重点写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这三棵松树的位置能否调换?
(2)按照“迎——陪——送”的礼仪顺序,结合关键词展开想象,练习背诵第二自然段。
4.黄山是不是就这三棵松树奇特呢?——引读第3自然段。
(1)黄山松还有哪些姿态呢?结合“或”“有的”展开想象,课件出示千姿百态的黄山松,感受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2)除了姿态奇特,黄山松还奇哪里?引读第一自然段,“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结合“山顶”“陡崖”“处处”感受黄山松生长的环境奇特。
环节三、回归整体——拓展应用,读写训练
(四)积累内化,拓展延伸:
1.课文学到这里,“黄山松有什么奇特之处?”这个问题能解决了吗?
(指名让生说:生长环境奇特,生命力顽强,千姿百态)
2.总结写作方法:通过本课,你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
(虚实结合 围绕特点写具体 总分总)
3.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美丽的黄山,中国的瑰宝;神奇的黄山,世界的奇观;奇幻的黄山,大自然的娇子。
(五)布置作业: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2.今天我们感受了黄山奇松的奇特,大家选你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松树,把它画出来 。
(六)板书设计:
迎客松 虚实结合
16 黄山奇松 陪客松 围绕特点写具体
送客松 总分总
第3课时 能力提升课
(《18莫高窟》)
一、教学目标
1.积累四字词语,理解含义并能正确运用;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和提示背诵课文2~4自然段。
2.深入感知课文围绕景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展开想象感受莫高窟艺术之美和文章语言的韵律美。
3.拓展资料对比阅读,了解莫高窟被掠夺的历史,体会痛惜之情,激发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深入感知课文围绕景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展开想象,感受莫高窟的艺术魅力。
难点:拓展资料对比阅读,了解莫高窟被掠夺的历史,体会痛惜之情,激发爱国情感。
三、前置学习活动
熟读课文,记下读书收获;继续查找莫高窟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黄山奇松》,作者运用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虚实结合的写法,让我们感受到黄山松的奇美。今天,我们再一起走进18课,看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莫高窟的艺术魅力的。 (板课读题)
2.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想想课文是从哪三个方面来写莫高窟的?
3.上节课我们还留下了关键问题:为什么说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为什么说她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认真阅读课文的2——4自然段。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二)品读语言,展开想象,感受莫高窟的艺术之美
1.精读第2自然段,学习围绕彩塑特点写具体。
(1)自由读第2自然段,用文中两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彩塑的特点。(个性鲜明、神态各异)说说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
(2)默读第二自然段,围绕特点用了哪些四字词语来描写彩塑,用“ ”标出来。
(3)这些词语是从哪几个角度具体来写彩塑特点的?(各种神态;游人的赞叹)
(4)出示各种“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欣赏画面、交流体会、深化理解。
(5)有感情地朗读,在评价中指导学生读出“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6)总结写法:作者的介绍让我们感受到了莫高窟彩塑的艺术魅力。再读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来写的。(围绕特点先概括后具体、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运用排比)
(7)指导背诵:看着画面,结合提示,你一定能很快背下来。出示提示:
这些彩塑( ),( )。有( )的菩萨,有( )的天王,还有( )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 )米,他侧身( ),眼睛( ),( )。看到这一尊尊( )的彩塑,游人无不( )。
2.自学第三段,交流汇报,感受围绕壁画特点写具体
(1)二、三段写法相似,大家根据自学提示学习。出示:
1.浏览第3自然段,用文中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壁画的特点。用“——”标出体现壁画这个特点的四字词语,思考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结合关键词语谈谈自己的体会。
2.再读第3自然段,看看介绍“壁画”和描写“彩塑”有哪些写法上的相同?
(2)四人一组交流学习收获,然后班内汇报学习收获:
①汇报交流。
②感情朗读,展开想象,进一步理解“宏伟瑰丽”。
③探究介绍“壁画”和描写“彩塑”一段在写法上有哪些相同点?
(3)播放课件,再次欣赏飞天的美和语言美,说说对“艺术殿堂”的理解。
(4)想象画面,结合作者的写法,练习背诵。
(5)学习过渡句,感知文章的结构方式。出示句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这是个过渡句,既是对第2自然段彩塑的总结,又是对第3自然段壁画的概括,把前后两个自然段自然地连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在习作中也要学会使用过渡句。
3.抓住“曾”字,补充资料,对比体会“愤慨、惋惜”
(1)自由读第4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经洞?与上两个景点有什么不同?
(2)拓展阅读,说说读后感受。
这长宽仅2.7米左右,高仅2.5米左右的洞窟曾经封藏了六万多件文物,如果把它们一个挨一个排列起来,有25公里之长。可如今藏经洞陈列馆展出的只有19件文献真品!
这大量的文物都去了哪里?血色黄昏中,一支支驼队拉着一箱箱文物出发了,目的地不是我们国家的哪一个博物馆,而是异国他乡。英国人——连续盗宝七个晚上,盗走完整经卷二十四箱近万卷,完好绢画和丝织品等五箱近五百卷。其中一部分留在印度,成立西域博物馆,精品则入藏伦敦大英博物馆。
法国人——1908年7月,将藏经洞中遗物全部翻检,选取精华,廉价骗购大量文献精品和佛画、丝织品,总数约一万余件,现藏法国。1911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等非法用低价换取了469卷手写本和精美彩塑两尊。1911年俄国人鄂登堡率团至莫高窟,盗走经卷一批。1923年美国人华尔纳到达莫高窟,此时的藏经洞已无文书可取,他用涂有粘着剂的胶布剥取了壁画26方,共计3.206万平方公分。……
(3)说感受——引发愤慨、惋惜之情,在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环节三、回归整体——拓展应用,读写训练。
(三)回归课文,总结收获
1.课文学到这里,知道“为什么说莫高窟是明珠、是艺术宝库,还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了吗?
2. 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外国旅游者这样评价:“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敦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曙光。”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想说些什么呢?
出示齐读: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她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福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3.总结写作方法:通过本课,你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
(四)作业:从“彩塑、壁画、藏经洞”中任选一处介绍给爸爸妈妈。
六、板书设计
18.莫高窟
彩塑:精妙绝伦 先概括后具体
明珠 壁画:宏伟瑰丽 宝库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排比
藏经洞:文物众多 运用排比
第4课时 方法指导课
(《17黄果树瀑布》)?
一、教学目标
1.抓住2—7自然段,品读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观,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性情的陶冶。
2.深入认识移步换景、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3. 积累描写黄果树瀑布声音和形态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读词句想象画面,感受壮美景观,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性情的陶冶。
难点: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前置学习活动
利用晨读时间自主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山奇松的挺拔俊秀,敦煌莫高窟的瑰丽奇伟,祖国各地还有很多的风景名胜值得我们一一地去领略观赏。这节课,我们就跟着作者李有贵到贵州省黄果树风景区,一睹黄果树瀑布的风采。
2.作者是这样评价黄果树瀑布的——出示: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1理解“杰作”的意思;抓住“真是”“!”指导读出作者的赞叹之情。
(2)回归预习时学生质疑的问题:为什么说黄果树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
过渡:学贵有疑,带着问题走进课文,你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二)整体感知,把握特点
浏览课文,找出说明黄果树瀑布是大自然杰作的句子。出示:
(1)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黄果树瀑布的?随机板书:形态宽 声音响
(2)补充资料,对“宽”形成直观认识。
(3)抓住重点词语感情朗读,读出“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品读重点词句,感受瀑布的壮美。
1.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不同符号标画出描写瀑布声音、形态的句子,圈画出关键词语,在旁边简要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交流描写声音的句子。
(1)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说说理由。
(2)感情朗读。抓住“飘、拂、涌、盖”等词语,指导读好“渐近渐响”和两个“哗哗”的不同,体会由远及近瀑布声音的变化,理解作者由远而近的写作顺序。
评价:作者的观察位置不同,听到的声音就不同。读书,就要跟着作者的脚步,读出随着观察位置变化带来的景物特点的变化。
播放视频:让我们亲身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景象,看后你有什么感受?
(5)体会比喻句的用法。
作者由远及近,描写了瀑布声音的变化,是用什么方法把这种变化写生动具体的呢?结合具体的比喻句,感受作者表达的贴切,重点理解“大合奏”表现出的声音的和谐壮美。
3.交流描写形态的句子。
(1)引读句子。
(2)联系所在的语句理解“宽幅白练”和“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3)想象着画面读好句子,感受黄果树瀑布形态的美。
4.体会虚实结合的写法:2—4自然段中既有作者听到的、看到的真实情景,也有作者展开的想象,这种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写法就是“虚实结合”。板书:虚实结合
(四)运用学法,自主探究。
1.作者来到群山环抱的谷地里,近距离地接触瀑布,又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默读课文5─7自然段,从文中找出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用括号标出。
2.汇报交流,指导提升
(1)交流文中的三处句子。
(2)交流体会:明确前一句是写实,后两句是写虚,抓住重点词语读出作者的感受。
3.拓展练习:抓住“泻?、溅、洒”三个动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完成课后第3题。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总结升华,加深理解
1.理解“沉醉”,感受大自然对人性情的陶冶。
(1)这样壮丽的景观,这么恢弘的气势,让一生走南闯北、游遍祖国名山大川的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都完全沉醉了。在这里,你是怎么理解“沉醉”的?(深深地陶醉,他陶醉在黄果树瀑布震耳欲聋的大合奏里,陶醉在瀑布白练横空的美丽形态里,陶醉在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的神采里。)
(2)练习说话: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我们也深深地陶醉在 。
?2.回读第一段,体会“杰作”的内涵:在黄果树风景区,作者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感受,他被黄果树瀑布的奇异景观所震撼,所以他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出示第一段,齐读。
(六)理清顺序,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
如果说好词佳句是散落在文中精美的珍珠的话,那么写作顺序就是将这些珍珠串成精美项链的丝线。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游览顺序)从文中找出表示游览顺序的词句。
作者就是这样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受着,每走到不同的地方,会看到不同的风景,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做“移步换景”。我们下节课将继续深入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七)作业:按一定顺序观察一处景(点)物,准备仿写片段。
六、板书设计
声音——大
17.黄果树瀑布 形态——宽 杰作——雄伟壮观
感受:舒服极力——灌满活力——挟来生机 (移步换景 虚实结合)
第5课时 方法实践课
(《17黄果树瀑布》)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写景文的两种基本类型:写一处景点的不同景物和从不同角度描写同一处景物。
2.运用移步换景、虚实结合的方法仿写一处景点,写出景点特点,在习作中巩固方法。
3.展开丰富联想,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句子写具体生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运用移步换景、虚实结合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点,按照游览(观察)顺序记叙游踪、描写景物,并展开合理的想象,借助比喻等修辞方法把景物写具体生动。
难点:展开联想,运用比喻等修辞方法把景物写具体、生动,突出特点。
三、前置学习活动
回顾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处景点(物),通过观看旅游照片、与父母一起交流回忆、上网查阅资料、再次观察等形式全面了解该处景点(物)的特点,明确游览(观察)顺序和过程。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回顾阅读,明确写法
(一)回顾阅读,明确写法
上节课,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观赏了黄果树瀑布,和作者一起倾听瀑布、观看瀑布、感受瀑布,黄果树瀑布的雄伟壮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之所以把旅游过程写得如此清楚,把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形态、风采写得如此传神,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交流要点:观察细致;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虚实结合,善用比喻。
环节二、实践——指导习作,下笔成文
(二)拓展思路,链接生活
1.回忆经历,激活经验
祖国秀美的风光让人沉醉,你一定在假期外出旅游过,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地方,不一定就是风景名胜,但因为我们喜欢它们,它们也就成了我们心目中美丽的地方,例如……(家门口的小花园,家乡村里的小溪……)
2.归纳特点,提炼中心
在《黄果树瀑布》一课中,作者由衷发出了这样的赞叹: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你喜欢的一处风景给你的印象,你准备用哪句话?
3.梳理顺序,安排材料
要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你准备写哪几个游览点或观察点?每个游览点和观察点重点写什么?
4.拓展想象,丰富内容
(1)在这些游览点和观察点中,哪一个给你的印象最深刻?由它,你产生了哪些联想?在同位互相交流的基础上班内交流,学生在回忆的基础上展开具体、生动的想象。
(2)小结:在认真听、仔细看、用心感受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会让习作内容生动形象,产生一种诗意的美。
(三)精选片段,下笔成文
1.学生根据事先搜集的素材,选取游览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处景物或观察点,写一个片段。
2.教师巡视,发现典型,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相机指导:
(1)记叙中能表现“移步换景”。
(2)虚实结合,在写自己见闻感受的基础上展开联想,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景物的特点。
环节三:展评——展示佳作,促进提升
(四)赏析佳作,评阅交流
1.展示学生优秀片段,赏析学习。
(1)片段1:
赏析要点:
点出了观察的位置:我跟着父母来到了八达岭长城的第八个烽火台。
虚实结合、生动形象:在“脸吹劲风、手抚方砖”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运用比喻写出了“长城”高而雄伟的特点;既写远望看到的实际景物——“山峰、松柏、枫叶、阳光”,又通过四个比喻写出长城的景色优美。?
片段2:
赏析要点:
运用移步换景写出了观察、游览顺序:远处——走近了——走到海边——走进水里
虚实结合、生动形象:海面像玉石磨成的镜子,阳光像金色的鳞片;海浪仿佛在唱歌;
五颜六色的贝壳千奇百怪,海水像妈妈温柔地手。想象丰富,比喻贴切,写出了大海的美丽和对大海的喜爱之情。
2.总结:不论是写景点的一处景物还是从不同角度描写同一个景物,注意“移步换景”“虚实结合”,就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景物特点。
3.学生根据赏析收获,完善自己的片段描写。
完成全文,展览观摩
1.课下按照游览的顺序继续完成整篇习作,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组内优秀习作。
2.办一期“畅游祖国河山”的优秀习作展览,张贴评选出的优秀习作供全班学生观摩阅读。
板书设计
移步换景:写清游览(观察)顺序
写一处景点或景物
虚实结合:展开想象,巧用比喻,突出特点
第6课时 鉴赏提升课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重点词语,回顾三篇课文中的优美画面,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多娇和文化灿烂,陶冶情操。
2.总结本单元写景文移步换景、虚实结合、围绕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并能在以后的写作中主动运用。
3.拓展资料,感悟祖国山河壮丽和文化灿烂,在说写中提高表达能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回顾优美画面,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多娇和文化灿烂,学习本单元的写作方法。
难点:总结本单元写景文移步换景、虚实结合、围绕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并能在以后的写作中主动运用。
三、前置学习活动
进一步搜集有关祖国风光的图片、画报、照片以及有关的诗文。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主题回顾,激情导入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祖国各地》这个主题单元中我们一起欣赏了黄山奇松的秀美,黄果树瀑布的壮丽,敦煌莫高窟的神奇。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本单元,再次去欣赏它们的风姿。
(二)内容回顾,展示积累
1.回顾“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美丽的风光,分别用学过的四字词语来形容它们。
(1)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重点词语,齐读。
2.赏读词句,想象画面。
(1)交流第一组画面——黄山奇松
①读描写黄山奇松的这组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②配乐赏读。
③小结:黄山松真是奇特,它们奇特在哪里?(生命力顽强 千姿百态)
(2)交流第2组画面——黄果树瀑布
①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它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气势非凡 ,雄伟壮观!播放视频课件,学生观看。
②欣赏了它的雄姿,你想说什么?找生交流。
③课件出示句子,配乐赏读:
总结提升、深化情感:聆听着瀑布的轰鸣声,此时你更想说:“——!”
让我们一起由衷地赞叹: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3)交流第三组画面——莫高窟
①课件出示莫高窟彩塑和飞天壁画,背诵展示。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欣赏着这一尊尊的彩塑,这一幅幅美丽的飞天图,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文中的哪段话?相机出示,配乐背诵:
②引读最后一段。
3.回顾写法,梳理总结
浏览这三篇课文,看看作者采取了哪些写作方法?
(三)补充资料,拓宽视野
1.我国幅员辽阔,到处是迷人的风光,你到哪里游玩过?那里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小组内结合搜集的图片资料相互介绍自己最难忘的景色,抓住特点说具体。
2.班内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抓住特点说具体。
3.播放课件、共同欣赏:
播放泰山、黄河、西湖、草原、沙漠等自然景观的图片、视频欣赏,相机引出《望岳》、《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诗吟诵;播放长城、秦兵马俑、昆明石林等人工景观的图片、视频欣赏,相机引出《长城》、《出塞》等诗文诵读。
(四)激发情感,自由表达
过渡:祖国大地上到处都有奇丽的景色,让人沉醉往返,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热情地用笔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有这样一首诗——《我们爱你啊,中国!》,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1.过渡:
2.仿写训练,自由表达:让我们也用“我们爱你——”这样的句式表达对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的热爱。
3.再次朗诵《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诗,感悟山河的壮丽!
(五)作业设置:课下搜集你喜欢的风景,做一个风景图片宣传画,介绍给自己的朋友。
六、板书设计:
自然景观——如诗如画
祖国各地 热爱
人工奇迹——智慧力量
总分(总) 移步换景 虚实结合 围绕特点写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