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同步检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段话主要说明的是( B )
A.中国经济长期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状况的落后
C.美国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
D.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2.老照片具有真实记录历史的史料价值。下面的老照片记录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B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政治制度确立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3. “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材料中的现象发生于20世纪( A )
A. 50年代 B. 60年代 C. 70年代 D.80年代
4.1953—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8%,农业和副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5%;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计划15.3%,农业和副业总产值也超过计划1.2%。5年内,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增长42.8%,全国农民收入增加近30%。这些数据说明了( A )
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
C.我国改变了贫穷落后的局面
D.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5.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它( B )
A.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
B.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志
C.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保证
6.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成就最大的领域是( A )
A.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B.工业和农业
C.轻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D.农业和商业
7.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C )
A.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8.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场纪念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的图片展,下列不适合出现在此展览中的是( A )
A.南京长江大桥 B.长春汽车制造厂
C.鞍山钢铁公司 D.青藏公路
9.下面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D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抗美援朝的推动
C.三大改造的进行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10.下面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从中可以直接读到的信息是( B )
农林
水利
轻工业
重工业
运输
邮电
贸易
物储
文教
卫生
城市
公用
其他
7.6
6.52
51.68
19.2
3
7.2
3.7
1.1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农、轻、重等各行业均衡发展
B.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11.“共产党中国的工业成长是迅速的、动人的,而且也是可怕的——比任何一个不发达的亚洲国家都快……它创造性地吸收了现代世界特别是苏联提供给它的一切。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8年是一个大胆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中国人必须学会在我们西方世界中生存的世纪已经过去了,现在我们双方必须学会在同一行星上生活。”(费正清《美国与中国》)这段文字说的是( B )
A.三大改造的重要意义
B.“一五”计划的成就和意义
C.“大跃进”运动出现的背景
D.改革开放的必然趋势
12.《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C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3.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在( D )
A.洋务运动期间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土地改革完成后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14.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5周年的大型纪录片《光辉历程》中有一段情节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下列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描述正确的是( D )
A.它是1956年制定的
B.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政府
C.它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
D.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5.下图所反映的经济建设成就是我国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之一,使长春市成为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业城市。该成就出现于( A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16.中国空军开始装备自主研发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隐形战斗机歼-20,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也是中国重工业发展的重大进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集中力量发展( C )
A. 轻工业 B. 交通业 C. 重工业 D.培养人才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状况?(2分)
材料三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2)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分布在哪里?试举两例说明。(4分)
(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取得了巨大建设成就,这有什么意义?(2分)
答案:(1)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2)东北地区。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答出任意两项即可)
(3)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中苏两国就经济援助问题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谈判,两国政府最终商定,今后5年苏联给予中国必要的援助,开工建设骨干工程。
材料二 计划的编制和实施,虽然得到苏联政府的很大帮助,但是,中国共产党仍然坚持和强调以自力更生为主,凡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自己解决。1956年,中央进一步明确提出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方针。
材料三 这是一个凯歌高唱的时期,中国人民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的决心和斗志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正如毛泽东指出的那样:“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像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
(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总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三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取得对刚刚成为国家主人的广大劳动人民来说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1)苏联的援助;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发扬自力更生的艰苦奋斗精神等。
(2)对广大劳动人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精神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