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 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通过写自己过节的经历,如,中秋节、春节、端午节、元宵节等。感受生活的美好,热爱生活。 2. 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在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并能把自己的心情或所得恰当地表达出来,要表达真情实感。 3.题目自拟。
重点难点 让学生学会并能正确运用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经过表达完整,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看自己过节日的照片或询问父母,确定所写的节日,回忆自己过节时的情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中华民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人民,同时也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其中包括许多很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蕴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有的甚至具有传奇色彩,寄托了我国劳动人民最朴实的真挚情感和美好愿望。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的节日吗?(自由交流。) 本单元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民族的传统节日。那么,想一想你都参加过哪些节日活动?今天我们就选择你记忆最深的一个有意义的节日,有序地把过节的过程写出来,也可以写在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 二、明确范围,讨论理解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 提示:在介绍自己知道的节日时,要从节日的来历、形式、特色以及自己参加过哪些节日或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场面、情景几方面来说,说时要有一定的顺序。 预设一:春节组同学展示交流: 1.谈话过渡: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那么接下来,让我们跟随春节组的同学一起了解一下春节习俗! (1)展示故事:关于春节,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每到除夕就出来伤害人命。一年除夕,来了个老人。他在门上贴上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大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逃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祈求来年的幸福平安。微 信关 注公 众号:好 老师 好童学教 学团队,每日免 费领取教学 教辅资料 (2)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雄伟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这里有几副春联,谁来为我们读一下? (3)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把收集的几幅年画张贴在墙上,学生欣赏,交流评议。) (4)古诗诵读:春节是古代传统的节日,有许多诗人都用他们的笔来描绘春节的热闹景象。下面请欣赏我们带来《元日》——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预设二:元宵节小组成果展示。 (1)猜灯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以奖励小礼物的方式出灯谜:(课件出示) ·内里有人(打一字)谜底:肉 ·伞兵(打一成语)谜底:从天而降 ·农产品(打一成语)谜底:土生土长 ·初一(打一成语)谜底:日新月异 (2)元宵节的食品。 在元宵佳节我们都会吃一种传统的美食——汤圆。北方称之为元宵,而南方则称之为汤圆,最大的区别是汤圆是手工作成的,馅料是软的,而元宵馅料预先制好,晾干并切成小四方块,然后置于机器中滚上面粉即成。(出示各种汤圆的图片)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展示耍龙灯和扭秧歌的图片。) 预设三:端午节组的同学交流展示。 1.赛龙舟:看!龙舟队员们争分夺秒、奋勇拼搏、不畏艰难、勇往直前。飞溅的浪花,飞舞的龙旗,飞驰的龙舟,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呐喊声,与岸上欢乐的人群,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龙舟竞渡风俗画。再看!这一队,他们虽然落后了一些,可却并没有放弃,依然勇往直前。近了,更近了,后面这一队终于赶上前一队了。这些比赛的名次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展示龙舟队员们团结一致的精神,共同拼搏的乐趣以及他们划龙舟的高超技巧和对端午节的重视。 2.包粽子:看,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放进了一颗红红的枣。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鱼肉粽。粽子熟了,一掀锅盖,我们仿佛闻到一股清香。 预设四:中秋节组的同学交流展示。 1.中秋夜人们吃月饼,代表团圆。月饼又叫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传说,月饼是为了纪念古代奔月的嫦娥仙子。人们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融为一体。中秋之夜遥望玉盘似的明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看,这就是月饼的图片。 2.中秋节的月亮自古以来寄托了人们望月思乡的美好感情,关于中秋夜的月亮,文人墨客们也用他们的动人的笔墨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中秋望月思乡的古诗你们又有多少了解呢?微 信关 注公 众号:好老师好童学教学团队,每日免 费领取教学 教辅资料 课件展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总结:太棒了,同学们!你们那认真的研究态度令老师感动!通过这次综合性活动,大家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有了很深的认识,相信以后大家与家人共度这些传统节日的时候,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也一定会在大家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 提供范例,打开思路 通过研究,我们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了深刻的了解。接下来我们来动笔写一写过节的情景。可以写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令你印象深刻的故事。板书:过节过程,节日故事 1.好词佳句。出示描写节日的好词佳句。 好的文章离不开好词佳句,老师这里有一些节日的精彩瞬间,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我和爸爸、妈妈出门去玩,我们一出门,就看到街上非常热闹,空气里弥漫着炮竹的硝烟味,人们都穿上节日的新装,个个喜气洋洋。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新年更高兴了。我手上拿着红艳艳、黄澄澄、绿莹莹的气球,笑个不停。 这真是灯的海洋,千万条金黄色闪光灯从六七米的“高空”悬下,如瀑布一般。瞧,那一盏盏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花灯真是令人大饱眼福。有红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鸡”,活泼可爱的“小猴子”…… 随着一声声震天动地的礼炮声,一朵朵礼花在空中绽放:有的像绚丽多彩的降落伞,有的像五颜六色的蘑菇,有的像金色的绣球,有的像银色的星星,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音乐喷泉……美丽的礼花在空中盛开。 2.课件出示例文 出示范文 1.佳作欣赏,共同点评 2.写法指导:写过节的过程,要写热闹、欢乐的场面;写故事,要能写清楚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详略得当) 四、尝试写作 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查,相机指导写作。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中华传统节日 过节过程 节日故事 好词佳句 详略得当
课后反思
你着重了解了我国哪些传统节日?
我了解的是元宵节。
我了解的是春节。
我了解的是清明节。
我了解的是端午节。
我了解的是中秋节。
我了解的是重阳节。
活动成果展示
热闹的春节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每到除夕就出来伤害人命。一年除夕,来了个老人。他在门上贴上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大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逃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祈求来年的幸福平安。
我们来写几幅春联!
贴春联
年画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元宵节
·内里有人(打一字)
·伞兵(打一成语)
·农产品(打一成语)
·初一(打一成语)
肉
从天而降
土生土长
日新月异
元宵节的食品
端午节
包粽子
活动成果展示
请大家品尝我家做的月饼。
水
调
歌
头
·
丙
辰
中
秋
我们小组朗诵和中秋节有关的诗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写作内容提示:
●可以写过节的过程
●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令你印象深刻的故事
我和爸爸、妈妈出门去玩,我们一出门,就看到街上非常热闹,空气里弥漫着炮竹的硝烟味,人们都穿上节日的新装,个个喜气洋洋。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新年更高兴了。我手上拿着红艳艳、黄澄澄、绿莹莹的气球,笑个不停。
这真是灯的海洋,千万条金黄色闪光灯从六七米的“高空”悬下,如瀑布一般。瞧,那一盏盏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花灯真是令人大饱眼福。有红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鸡”,活泼可爱的“小猴子”……
随着一声声震天动地的礼炮声,一朵朵礼花在空中绽放:有的像绚丽多彩的降落伞,有的像五颜六色的蘑菇,有的像金色的绣球,有的像银色的星星,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音乐喷泉……美丽的礼花在空中盛开。
元宵节到了,一大早我就被奶奶煮好的汤圆的香气馋得直流口水。等到吃完汤圆,换上新衣,我们一家人准备出门逛灯谜会了。
会场真是人山人海。会场的每一个角落都挂有一个带谜语的灯笼。看到这些灯笼我别提有多高兴了。
小作者介绍了元宵节两个活动,略写吃汤圆,详写逛灯谜会。
这时,我看见一个金鱼灯笼,嚷着让爸爸帮我把上面的字条拿下来。我打开字条,大声地念起了上面的灯谜:“三九严寒何所惧(打一植物)。”
“哈哈,我知道是腊梅。”我开心地喊出答案,爸爸立刻拿着我们的答案去找工作人员,核对答案后还拿到了奖励……
通过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出小作者对猜灯谜的喜欢,猜中后的喜悦之情。
中秋赏月
每当我读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句诗时,我就会想起我国最具有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
中秋的夜晚,我站在阳台上,抬头仰望着天上那轮皎洁的明月。那月亮又大又圆,格外美丽,好似一位害羞的少女。月亮姑娘雪白的脸蛋在云朵这层轻纱下若隐若现,时而悄悄地躲起来,时而羞涩地探出头来瞧一瞧。如水的月光倾泻在广阔的大地上,犹如母亲慈祥的目光。我想,这月光无论洒在谁的身上,都是温暖的……“吃月饼了!”外婆端来了月饼放在阳台的桌子上。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坐在一起,吃着月饼,赏着明月。这时,爸爸用手指着圆月说:“你看,月中的吴刚正在砍桂花树呢!”我抬头一看,真的,月亮中好像有一个人在使劲儿地砍着一棵树呢。
月亮越升越高,皎洁的月光静静地照在小路上,照在屋顶上,世间万物都沐浴在这明亮而又清新的月光里。这时,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汤圆里找硬币
除夕那天,我们一家人坐在外婆家的客厅里看春节联欢晚会。大人们都低着头拿着手机使劲摇:“咔嚓咔嚓、咔嚓咔嚓!”摇红包的声音在客厅里此起彼伏,电视里放的节目,反倒成了背景。
“哈哈,我运气真好,抢了个20元的红包!”只见舅舅拍了拍腿大笑道。爸爸头也不抬地说:“20元可不算什么,我昨天抢了个50元呢!”这时,外婆闻声从厨房里走了出来,敲了敲舅舅的脑袋说:“这有什么好比较的,过年就是图个团圆、喜庆,一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的才对!都快放下手机,我煮的汤圆熟了,里面有一个汤圆包了硬币,谁吃到了我就给谁包个大红包!”大家一听都开心坏了,纷纷放下手机,快步走到餐桌前。只见舅舅一坐下就急忙用勺子戳破一个个汤圆。妈妈也赶紧坐在我旁边,边吃边问:“吃到硬币没有?吃到硬币没有?”大家也都鼓励彼此多吃汤圆,增加找到硬币的概率……
看到全家围坐在桌前吃着汤圆说说笑笑的欢乐场景,外婆慈祥地笑着说:“跟你们拿着手机各玩各的相比,这样的合家团圆才是真正的过年啊!”
友情提醒:
写过节的过程,要写热闹、欢乐的场面。
写故事,要能写清楚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传 统 佳 节
正月初一春节到,吉祥如意乐陶陶。正月十五元宵节,舞起龙灯踩高跷。
清明时节雨纷纷,郊游踏青把墓扫。五月初五端午节,粽子飘香龙舟闹。
八月十五中秋节,举杯相聚月正好。九九重阳天气爽,登高望远又敬老。
冬至到了始数九,炎黄子孙把根找。大年三十除夕夜,辞旧迎新放鞭炮。
作业:背诵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