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我看地理新高考
2019.3.3 新高考:高中新课改后的高考。首批新高考2007年始,河北省2012年始,至今12年不等了;浙江上海等地已经实施的3+3高考方案,则为新高考。
高考方案虽然变了,但各科考试的宗旨不变,所考的主干内容不变,只不过呈现问题的情境素材不同而已。进一步说,考试的题型,题量也不会有多大变化,地理学科在文综里占三分之一,在3+3中,也应该是三分之一。所以对于我们一线老师,还是要脚踏实地、一如既往、总结、反思、改进、提升地理教学质量。
目 录 一、新高考以来地理试题的结构与特点二、地理高考阅卷三、往届考不好的学生出现的问题四、基于高考阅卷对地理教学的建议五、基于高考阅卷对复习备考的建议六、我看2019地理高考
七、展望3+3高考新模式
一、新高考以来地理试题的结构与特点新高考:高中新课改后的高考。首批新高考2007年始,河北省2012年始,至今12年不等了。
高考方案:全国统考方案3+理综/文综。方案一直未变,试题结构先后有所调整(微调)。地理在文综试卷中,选做题由三选一调整为二选一。
高考地理试题的结构地理试题的结构文综卷地理试题分两大部分,满分100分:
一是必做题90分:1~11题选择题44分,36题24 或22分,37题22或24分;
二是选做题10分(42)43、44小题(三)二选一,10分;
地理试题结构 文综卷分两卷:
第Ⅰ卷是客观题,地理试题11个,每小题4分,共44分;
第Ⅱ卷是主观题,地理试题由5 调为4个题(2个必做。3调为2选做一)56分。
地理高考试题的特点难易比较适度
区分度比较强
重基础和综合
试题灵活开放
区分度比较强地理试题虽然难度不太大。但是从阅卷看考生得分情况,试题的分值分布还是比较合理的,不影响考试的区分度和选拔度。从分值分布表中可明显看出,优秀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都是少数,中间成绩部分的考生占大多数。重基础和综合地理试题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基本知识和综合能力,既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有关地理的基础知识,又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考题符合地理考试大纲的要求,避免了出偏题、怪题的考试误区,对而后地理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综合思维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试题灵活开放 客观题11个小题,设计的4个答案供学生自主选择;
选做题42、43、44题考生自主选做;
主观必做题36、37题给出一组图文资料后,最后的一个问题往往是要求考生表明赞同与否的态度或一个问题设两个小题由考生自主选做,都体现了一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这类题不仅考核了基本知识,还考核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散思维、多向思维能力。二、地理高考阅卷组织领导
阅卷人员组成
阅卷操作程序
评分细则制订
阅卷质量保证
组织领导领导高度重视(省,学校、学院、评卷负责人员)
组织机构齐全(评卷宣秘、质检、网络技术与计算机设备保障、保卫、后勤、财务、监察 ;
设学科组长、大题组长、小题组长、质检组长)
阅卷管理完善(重质量,讲规范,保安全,求效率 、把好安全关、纪律关、速度关、质量关 )
阅卷人员组成在读研究生(含教育硕士)为主,部分一线教师。
阅卷人员经过阅卷培训后上岗(要求评卷人员在评卷过程中严格按照评分细则进行评判,认真负责,公正合理,始终如一,一把尺子量到底;必须保守机密,评卷标准、细则不得外传;必须严格遵守作息时间 ,保证工作质量。都签字画押的 )
阅卷操作程序1.微机扫描 专业人员用扫描仪将试卷切段扫描入机,这样,每小组只能看到自己评阅的一段试题答案;
2.制定评分细则、确定给分权限和误差域值
3.培训评卷人员
4.试评 根据评分细则开始试评
5.正评 试评过后,进入正式评卷。每份试卷先后由两人评阅,取平均分为考生成绩。评分细则制订省质检人员、阅卷领导组成员和组长共同初步制订,经试评后确定
在标准答案的基础上宜宽不宜严
反复试评,逐步完善评分细则
细则制定后,一般不再改动阅卷质量保证制定科学合理的域值,采取一评、二评、三评、和问题卷、审核卷、仲裁卷评分机制,每份试卷先后两人评阅,误差在域值内的自然生成平均分为考生成绩,误差超出域值的自动生成三评卷。由第三人评,取相近的两人的平均分,就高不就低;另外还有问题卷、仲裁卷和审核卷。
所有三评卷要求组长一一调出来检查再评,发现有误,最后改正。
问题卷、仲裁卷和审核卷由大题组长和学科组长处理。
组长全程监控质量速度
地理学科三评率最低。
一、二评之间有时间间隔,阅卷质量得到保证,三、往届考不好的学生出现的问题 高考考核的四个方面: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考生年年不同,试题年年不同,但是考生出现的问题几乎相同。
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不扎实,整合能力差
空间秩序不完善,地图能力差
阅读信息不到位,审题能力差
知识体系不健全,综合能力差
专业术语不熟练,语言能力差
考场心境不稳定,答题规范性差 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不扎实,整合能力差 综合能力测试突出的是能力目标,但必须以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基础。如果考生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掌握不扎实,整合能力欠缺,在知识迁移,推理分析判断中就会出现差错。
空间秩序不完善,地图能力差地图为地理的第二语言,高考中几乎无图不成题。地理试题信息呈现的方式多以图表及文字形式呈现,旨在考核学生阅读,分析、运用图表和数据等信息的能力,题目中问题的设计也是以图表为基础,学生只有通过认真阅读图表,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方可正确做答。但是许多考生的地图能力差,空间概念模糊,空间思维能力欠缺,区域定位失误,造成失分,纵观几年的试题综合性强,但不是偏题、怪题、难题,属于地理的主干知识。突出了新课标所要求的培养学生地理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特点。阅读信息不到位,审题能力差 现在地理试题都是让考生阅读提供的材料信息回答问题。不善于从试题中获取信息,这是很可惜的。因为有些考题的答案就在试题材料中自然产生。由于个别考生审题不仔细,抓不住关键词,从题干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差,结果答非所问。知识体系不健全,综合能力差,答案欠完善 地理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需要考生在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时,调动头脑中的地理知识体系,进行综合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及多元思维,面对考题将已掌握的相关知识进行迁移整合,推理判断实现地理问题论证清楚,探讨到位。
专业术语不熟练,语言能力差有的考生在解答主观性试题时,只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回答,却忽视了答案的重点和主旨,结果答案面面俱到,该详细说明的不详细说明,该突出重点的不能突出重点,回答问题抓不住主旨,语言表述的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重点不突出。甚至前面答了一大堆无关紧要的话,白话连篇,书写很乱,而把答案的关键词滞后。
考场心境不稳定,答题规范性差 网上阅卷已经比较普及。河北省高考阅卷采用网上阅卷已经十来年了,网上阅卷对考生的答题用笔和答题空间都有严格要求,阅卷中考生不规范利用答题空间,答错题的屡见不鲜,36题的答题空间答成了37题的答案的,甚至有地理题和历史题答案空间换位。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和问题卷的出现。选做题涂答不规范、不一致。每年都有不规范涂卡的2千左右考生
四、基于高考阅卷对地理教学的建议立德树人,以生为本,促进全面发展
立足学科本位,突出地理核心素养
必须狠抓基础,加强综合,夯实基础知识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空间概念、增强区域意识,提高地图能力
加强思维训练,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突出学科特色,提升专业术语运用能力
注重学生参与,训练语言表达,培养地理话语意识,让学生有话说。
立德树人,以生为本,促进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以生为本,促进全面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
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培养的学生是要迎接社会的挑选,而不是学生挑选社会,所以要全面发展。
立足学科本位,突出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课就是地理课,遵循地理课程标准,践行地理教学理念,落实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地理学科的四大素养。必须狠抓基础,加强综合,夯实知识基础地理学科综合性很强。高考又突出综合能力测试。分析几年来的地理试题,都是综合题,自然与人文地理综合,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综合。突出综合能力测试,都是以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基础的。因此,平时的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基本概念、原理的准确、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夯实基础知识,注重地理知识体系的整合建构,提高运用基本原理概括、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最重要的是做到理论与实际密切相连。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高考是实际联系理论。高考试题的题干均运用“新情景”编制,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要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关注时政,关注国内外重大的典型事件。运用所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分析社会生产、生活的现实问题和自己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眼睛、手、头脑、语言、情景剧)
只有这样,才能在任何时候面对实际问题,都能联系和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
建立空间概念、增强区域意识,提高地图能力空间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显著特点,使得地理教学中经常运用地图。高考中几乎无图不成题。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将知识的学习落实到图上。把图装在脑子里,把知识印在图上,知识和图密切联系,有机整合。任何问题,都有其时空特色,所以培养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区域意识,培养地图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加强思维训练,提升地理素养地理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构成要素。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有学者把地理素养分为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和地理技术素养相互包含的三个部分。地理素养的养成是贯穿于整个地理教学过程中的。
大千世界,地理无处不在。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用地理知识解释生产生活及身边的事物和现象,用地理思维、地理观点和方法分析论证其存在的条件、原因和发展规律,用地理能力解决其出现的问题,用地理态度和情感面对大千世界。即加强思维训练,提升地理素养。 突出学科特色,提升专业术语运用能力 在掌握扎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地理课堂上要说地理话,用地理专业术语。重视平时的专业术语训练,涉及地理相关知识的,都要用地理语言表达。平时训练要高要求。 注重学生参与,让学生有话说。 请问您的课堂“活” 吗?
课堂教学一定要活(讲、说、写、画、演)
只要让学生参与就有收获,互动就有成长
学生有了收获和成长就有话说五、基于高考阅卷对复习备考的建议引导反思总结,及时查漏补缺(自知之明)
抓住主干知识,完善知识体系
关注社会热点,进行知识迁移
提升审题能力,扑捉有效信息
规范地理语言,理顺答题思路
养成健康心态,提高答题规范性
引导反思总结,及时查漏补缺在系统复习备考中,时间紧张,学生的学习各有特点,要善于引导学生养成勤总结,常反思的学习习惯,做到对自己的学习心中有数。发扬优点,克服弱势,利用好错误资源,聪明人不犯二次错误。一旦发现学习完善中有漏洞,及时补缺。是复习备考逐渐。抓住主干知识,完善知识体系系统地理建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知识树、思维导图)
区域地理图文结合(把图装在脑子里,把知识印在图上)
关注社会热点,进行知识迁移关心国家大政方针
关注社会、生产、科技,生活问题,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善于形成思维碰撞,(培养问题意识,探究意识,用知识解释、解决问题)
提升审题能力,高效扑捉信息
您是如何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呢?
平时复习要重视解题技能技巧的指导,要精选适量的能够体现知识重点的有思维价值的典型习题案例进行训练,培养认真、仔细的审题习惯,训练在题干中高校扑捉提取有效信息(关键词)进而归纳总结、提炼升华的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技能。重视模拟训练,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掌握解题方法和提高解题技能。
规范地理语言,理顺答题思路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了,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尤为重要,考试是实际联系理论,即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答地理题,要说地理话,用地理专业术语回答问题。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理顺答题思路。
养成健康心态,提高答题规范性心态好,一切都美好,考场心境平静,考生就能正常发挥,或超常发挥。
网上阅卷已经比较普及。河北省高考阅卷采用网上阅卷已经数载,网上阅卷对考生的答题用笔和答题空间都有严格要求,高三模拟训练时一定强调规范用笔和规范利用答题纸空间,选做题一定规范涂卡,答涂一致。
六、我看2019年的地理高考2019年的高考方案不变,还是3+文综(理综)。这样看来,地理试题的结构和题型也不会变化。这样就给我们应考带来了信心和思维定力。
题型上仍为选择题和综合题。
选择题综合性强,综合题设计“入口小,纵深广”针对具体问题考查地理知识和素养;考查内容上突出主干知识,突出重点内容,考察重点在于理解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信息呈现上,材料丰富厚重,与实际生活和社会热点结合紧密。
19大的相关内容会作为试题情境出现。
与时俱进的国家政策及治国措施也会作为试题情境出现。如新华社1月21日电:为进一步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力度,农业农村部近期组织制定了海河、辽河、松花江和钱塘江等流域禁渔期制度,从而实现了我国七大重点流域禁渔期制度全覆盖。
等等。七、对3+3高考新模式的展望来自3+3高考模式试验区的信息(82%、60~70%)
3+3高考模式对地理教育的促进
(素养、师资、人才、社会、经济、科技等)
新3的组合方式
脚踏实地、一如既往、总结、反思、改进、提升。
祝各位老师健康快乐!
19年高考再创佳绩,为祖国高校输送优秀人才!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