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3张PPT。2019年高考化学复习与备考1重温高考试题改革方向合理使用
备考策略目 录CONTENTS 第一部分:前言----高考改革方向 第二部分: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2第四部分:三轮复习定位及任务《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 拿图纸 出方案前言Introduction高考内容改革2.0—3.0 启动高考改革试点坚持立德树人一点四面一纲多卷:26省份完成命题格局调整
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一体四层四翼
修订考试大纲
4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基础教育双基高考改革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知识立意能力立意高考评价体系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从人才强国战略出发,结合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国家明确提出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即高考“怎么考”。“基础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备适应大学学习或社会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康健全的人格素养。“综合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思想方法,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应用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能够善于观察现象、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高考怎么考?高考命题的原则(指导思想)高考命题坚持下列四个原则:
1、以“核心素养”为测试的宗旨
2、以“真实情境”为测试的载体
3、以“实际问题”为测试的任务
4、以“学科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命题框架前言Introduction高考内容改革2.0—3.02018全国I卷2017全国I卷重温高考试题改革方向合理使用
备考策略目 录CONTENTS 第一部分:前言----高考改革方向 第二部分: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10第四部分:三轮复习定位及任务有效研究贯穿备考始终1. 研究《考试说明》中的“知识内容”——明确考什么、考多难研究什么2.研究高考试题——明确怎么考(高频考点、命题方式,设问的角度与方式)
3.研究《考试说明》中的“学科特点与研究方法”、“学习能力”——明确为什么这样考4.研究考试说明与题型示例的变化——明确明年可能考哪个知识点与哪种题型不考5. 研究《试题分析》与“试题评价”——理解命题人与评价专家的想法,预测明年可能会怎样考6.研究教材——深入挖掘课本中的重要案例,将课本原型知识模型化7. 研究学生
明确学生哪里丢分, 为什么丢分,明确备考重点8.研究教学方法——明确怎么抓落实、提效益、多得分2.研究高考试题——明确怎么考(高频考点、命题方式,设问的角度与方式)
11122014-2018年全国Ⅰ卷(实验综合题) 第二部分:研究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13
实验综合题—发散分析 第二部分:研究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14
实验综合题—发散分析 第二部分:研究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15
实验综合题—发散分析 第二部分:研究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16 第二部分:研究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172107课标Ⅰ2014课标Ⅱ 第二部分:研究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1819基础教育双基高考改革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知识立意能力立意高考评价体系
实验综合题—发散分析21
实验综合题—发散分析22
实验综合题—发散分析23
实验综合题—发散分析24
实验综合题—发散分析 (1)③加入过量稀盐酸 ④出现乳黄色浑浊
⑤(吸)取上层清液,滴入BaCl2溶液 ⑥产生白色沉淀25
实验综合题—发散分析26高考内容改革的支撑体系——大纲修订的解读考试说明中增加能力目标例题,
进行考查要求的阐释完善能力目标表述选3和选5二选一符合操作流程
能力级别提升
强化探究和设计增删或调整
与高考题更加匹配
贯彻落实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命题标准建设
完善考核目标和考试内容为什么修订?高考内容改革的支撑体系——大纲修订的解读完善能力目标表述——符合实验操作流程【2018全国Ⅰ卷】9、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2018全国Ⅱ卷】9.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28高考内容改革的支撑体系——大纲修订的解读完善能力目标表述——强化科学探究和设计能力,提升要求29重视实验装置的名称及作用重视滴定实验及滴定的计算重视历年经典高考实验题组合训练重视答题的规范性及答题模板归纳 第二部分:研究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30 常见滴定分析
◆中和滴定: 2018·全国Ⅰ·26题 2018·北京·26题 2017·全国Ⅰ·26题
2017·北京·27题 2016·全国Ⅲ·36题 ; 2014·全国Ⅱ·28题
◆氧化还原滴定:2018·全国Ⅱ·28题 2018·全国Ⅲ·26题
2018·天津·9题 2017·全国Ⅱ·26题2016·全国Ⅰ·36题 ;
2016·天津·9题 2015·全国Ⅱ·28题
◆沉淀滴定: 2017·天津·9题 2016·全国Ⅰ·27题 ;
2014·全国Ⅱ·28题 主要考点
◆指示剂选择
◆滴定管使用
◆滴定终点现象
◆误差分析
◆化学计算
(直接滴定与反滴定的辨别)
实验综合题建立实验题模型 第二部分: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332014-2018年全国高考理综(Ⅰ)(元素综合题,工业流程题) 第二部分:研究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342009、2010年 2011年2012、2014年2013 2015-2018无机框图
推断多元化
拼盘研究
从无机综合题到工业流程题:
工业流程题 第二部分:研究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35
【2018全国Ⅰ卷】 27.(14分)焦亚硫酸钠(Na2S2O5)(2)利用烟道气中的SO2生产Na2S2O5的工艺为:
①pH=4.1时,Ⅰ中为__________溶液(写化学式)。NaHSO3
②工艺中加入Na2CO3固体、并再次充入SO2的目的是得到NaHSO3过饱和溶液
(3)制备Na2S2O5也可采用三室膜电解技术,装置如图所示,其中SO2碱吸收液中含有NaHSO3和Na2SO3。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电解后,_____________室的NaHSO3浓度增加。将该室溶液进行结晶脱水,可得到Na2S2O5。
(4)Na2S2O5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在测定某葡萄酒中Na2S2O5残留量时,取50.00 mL葡萄酒样品,用0.01000 mol·L?1的碘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10.00 mL。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该样品中Na2S2O5的残留量为_______g·L?1(以SO2计)。 S2O52-+2I2+3H2O=2SO42-+4I-+6H+工业流程题 第二部分:研究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36
【2018全国Ⅰ卷】 27.(14分)焦亚硫酸钠(Na2S2O5)(2)利用烟道气中的SO2生产Na2S2O5的工艺为:
①pH=4.1时,Ⅰ中为__________溶液(写化学式)。NaHSO3
②工艺中加入Na2CO3固体、并再次充入SO2的目的是得到NaHSO3过饱和溶液
(3)制备Na2S2O5也可采用三室膜电解技术,装置如图所示,其中SO2碱吸收液中含有NaHSO3和Na2SO3。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电解后,_____________室的NaHSO3浓度增加。将该室溶液进行结晶脱水,可得到Na2S2O5。
(4)Na2S2O5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在测定某葡萄酒中Na2S2O5残留量时,取50.00 mL葡萄酒样品,用0.01000 mol·L?1的碘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10.00 mL。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该样品中Na2S2O5的残留量为_______g·L?1(以SO2计)。 S2O52-+2I2+3H2O=2SO42-+4I-+6H+工业流程题 第二部分:研究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37
【2018全国Ⅰ卷】 27.(14分)焦亚硫酸钠(Na2S2O5)(2)利用烟道气中的SO2生产Na2S2O5的工艺为:
①pH=4.1时,Ⅰ中为__________溶液(写化学式)。NaHSO3
②工艺中加入Na2CO3固体、并再次充入SO2的目的是得到NaHSO3过饱和溶液
(3)制备Na2S2O5也可采用三室膜电解技术,装置如图所示,其中SO2碱吸收液中含有NaHSO3和Na2SO3。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电解后,_____________室的NaHSO3浓度增加。将该室溶液进行结晶脱水,可得到Na2S2O5。
(4)Na2S2O5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在测定某葡萄酒中Na2S2O5残留量时,取50.00 mL葡萄酒样品,用0.01000 mol·L?1的碘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10.00 mL。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该样品中Na2S2O5的残留量为_______g·L?1(以SO2计)。 S2O52-+2I2+3H2O=2SO42-+4I-+6H+工业流程题 第二部分:研究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38 第二部分:研究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39
【2018全国Ⅱ卷】26.(14分)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一种以闪锌矿(ZnS,含有SiO2和少量FeS、CdS、PbS杂质)为原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
相关金属离子[c0(Mn+)=0.1 mol·L-1]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渣1的主要成分除SiO2外还有___________;氧化除杂工序中Zn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若不通入氧气,其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
(3)溶液中的Cd2+可用锌粉除去,还原除杂工序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电解硫酸锌溶液制备单质锌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沉积锌后的电解液可返回_______工序继续使用。 工业流程题: 第二部分:研究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40
【2018全国Ⅲ卷】27.(14分)KIO3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可作为食盐中的补碘剂。
(1)KIO3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
(2)利用“KClO3氧化法”制备KIO3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酸化反应”所得产物有KH(IO3)2、Cl2和KCl。“逐Cl2”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滤液”中的溶质主要是_______。“调pH”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KClO3也可采用“电解法”制备,装置如图所示。
①写出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
②电解过程中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主要为_________,其迁移方向是_______。
③与“电解法”相比,“KClO3氧化法”的主要不足之处有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
工业流程题 第二部分:研究研究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41
【2018全国Ⅲ卷】27.(14分)KIO3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可作为食盐中的补碘剂。
(1)KIO3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
(2)利用“KClO3氧化法”制备KIO3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酸化反应”所得产物有KH(IO3)2、Cl2和KCl。“逐Cl2”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滤液”中的溶质主要是_______。“调pH”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KClO3也可采用“电解法”制备,装置如图所示。
①写出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
②电解过程中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主要为_________,其迁移方向是_______。
③与“电解法”相比,“KClO3氧化法”的主要不足之处有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
工业流程题 第二部分:研究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42
化工流程题的注意点
1、工业流程采用的材料特点。
2、分析流程图的方法:关注元素去了哪里
3、 流程中的物质转化和循环,资源的回收和利用;
4、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评价,安全生产思想及从经济的视角分析。
化工流程题 第二部分:研究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43整体法分析流程图的方法:关注元素去了哪里滤渣1滤渣2滤渣344整体法分析流程图的方法:关注元素去了哪里45整体法分析流程图的方法:关注元素去了哪里46整体法分析流程图的方法:关注元素去了哪里47整体法分析流程图的方法:关注元素去了哪里48整体法分析流程图的方法:关注元素去了哪里49
化工流程题的注意点:
1、工业流程采用的材料特点。
2、分析流程图的方法:关注元素去了哪里
3、 流程中的物质转化和循环,资源的回收和利用;
4、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评价,安全生产思想及从经济的视角分析。
化工流程题 第二部分:研究研究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502014-2018年全国高考理综(Ⅰ)(原理综合题) 第二部分:研究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51
P
原理综合题 第二部分:研究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52535455 第二部分:研究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56
常见考点
(1)化学反应与热量:关注反应机理和历程。
(2)化学反应速率:
(3)化学平衡:尤其关注图像问题。
(4)电化学基础:关注学科间的综合和膜技术以及计算
(电量、能量密度等)。
(5)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6)关注计算平衡常数K或者Kp、
原理综合题 第二部分:研究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57电池的能量密度:特别提醒:58 第二部分:研究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2007宁夏) 26.(2)②通过导线的电量。
(已知NA=6.02×1023/mol,电子电荷为1.60×10-19C)(2012海南)16 . (3)若每个电池甲烷通入量为1 L(标准状况),且反应完全,则理论上通过电解池的电量为___ (法拉第常数F=9.65×104C·mol-1,列式计算),最多能产生的氯气体积为___ L(标准状况)。(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28.(5)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效率高等优点,其能量密度高于甲醇直接燃料电池 (5.93 kW ·h·kg-1)。若电解质为酸性,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________,一个二甲醚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产生_____个电子的电量;该电池的理论输出电压为1.20 V,能量密度E=____ (列式计算。能量密度=电池输出电能/燃料质量,1kW·h=3.6×106J)。59(2014全国大纲卷)9.
D.MH是一类储氢材料,其氢密度越大,电池的能
量密度越高
(2014天津卷)6.
C.理论上两种电池的比能量相同(2014重庆卷)11.(4)一定条件下,题11图所示装置可实现有机物的电化学储氢(忽略其它有机物)。③该储氢装置的电流效率η=___________。
(η=生成目标产物消耗的电子数/转移的电子总数×100%,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64.3%60有关计算复习的方向滴定的计算(实验、流程题中)K、Kp、Ksp的计算(原理题中)化学式的计算、电化学中的计算要引起重视。热重分析的计算模型化。61有关热重曲线分析的高考题626364近五年高考选做题规律及对策 近五年选择题高考题规律及对策 第二部分: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652014-2018年全国高考理综(Ⅰ)(物质结构选做35题)66 第二部分: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67 第二部分: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68 第二部分: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6970 第二部分: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1、中心原子(A)的价电子层中的总电子数,即中心原子(A)的价电子数和配位体(X)供给的电子数的总和。然后被2除,即为分子的中心原子(A)价电子层的电子对数要点1、卤素原子做中心提供7个价电子
要点2、氧族原子做中心提供6个价电子
要点3、氮族原子做中心提供5个价电子
要点4、碳族原子做中心提供4个价电子
要点5、B、Al原子做中心提供3个价电子
要点6、Be、Mg原子做中心提供2个价电子
要点7、H做配体提供1个价电子;卤族原子做配体提供1个价电子,氧族原子做配体不提供价电子(务必注意)
要点8、原子团中价电子加上阴离子所带电荷数;而阳离子则减去所带电荷数71 第二部分: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2014-2018年全国高考理综Ⅰ(有机选做36题)72 第二部分: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73 第二部分: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74 第二部分: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75 第二部分: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7677选修《有机化学基础》利与弊
(1)必考与选考题能够兼顾,对必做题有帮助。
(2)有机知识系统性强,富有逻辑性,多数学生能掌握。
(3)属于多年的高考重点,教法、学法、考法研究系统实用,教师较熟。
(4)同分异构体的数目较难,学生不易得分。
(5)有机合成路线对思维和知识要求较高。
(6)内容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强,易导致意外丢分。
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利与弊
(1)选修内容是必修内容的深化与细化,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物质结构等具体内容。
(2)知识点少且发散思维较弱,考点集中,便于集中攻克,复习耗时短。
(3)不少知识点之间相对独立,一般总可得一部分的分。
(4)内容抽象,术语陌生,入门门槛较高。
(5)由于是新内容,教法、学法、考法研究不系统、部分教师不能驾驭。
(6)空间想象力及计算能力较弱的考生,晶胞及计算难得分。 第二部分: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78重温高考试题改革方向合理使用
备考策略目 录CONTENTS 第一部分:前言----高考改革方向 第二部分: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79第四部分:三轮复习定位及任务我们可以做什么?
我们该怎么做?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80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有效研究贯穿备考始终1. 研究《考试说明》中的“知识内容”——明确考什么、考多难研究什么2.研究高考试题——明确怎么考(高频考点、命题方式,设问的角度与方式)
3.研究《考试说明》中的“学科特点与研究方法”、“学习能力”——明确为什么这样考4.研究考试说明与题型示例的变化——明确明年可能考哪个知识点与哪种题型不考5. 研究《试题分析》与“试题评价”——理解命题人与评价专家的想法,预测明年可能会怎样考6.研究教材——深入挖掘课本中的重要案例,将课本原型知识模型化7. 研究学生
明确学生哪里丢分, 为什么丢分,明确备考重点8.研究教学方法——明确怎么抓落实、提效益、多得分82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 教师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让我下题海,让学生上岸”的教学理念,即教师在教学中要占有大量的资料,通过精心研究、分析比较、筛选,把一些优秀的、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习题推荐给学生,并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训练。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
1. 时间跨度长,从5月到12月底;
2. 学生遗忘程度高,巩固率低
3. 速度性、准确性、规范性训练都不够到位
4. 最主要的是问题是知识、能力落实不到位
5. 学生成绩的起伏导致学生的心态不稳
一轮对于学困生做不到举一反三、只能是“举一练
三才有效果”,核心也是落实一轮复习的问题84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一轮与二轮的差别
(1)从复习的目标来看
一轮复习是要对所有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复习,打实“双基”,消灭知识盲点;
二轮复习是要有针对性的复习,查漏补缺,弥合知识网络,实现对知识的熟练应用。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一轮与二轮的差别
(2)从强调的重点来看
一轮复习强调“细、低、全”
“细”是指复习要全面细致;
“低”是指复习时把握中、下难度;
“全”是指要全面的复习,照顾全体学生。
二轮复习则强调“准、重、联”。
“准”是指复习不能再面面俱到,要对准知识漏洞、能力盲点,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重”是指要在高考常考的重点内容、影响卷面成绩的重要能力上加重力量,重复多练,达到万无一失。
“联”是指复习要加强知识点间的联系,弥补知识结构中的断点、漏线,能熟练解决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性问题。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一轮与二轮的差别
(3)从能力要求来看
一轮复习由于具有“知识单项”、“跨度小”、“解题思路较为单一”等特点,目标要求是“会→记”,对题目要“做对”,能力要求属“低—中”层次;
二轮复习由于具有“知识多项”,“跨度大”、“解题思路多变”等特点,目标要求是“记→熟”,对题目要“既能做对,又能做快”,为了快,必须既巧又准,能力要求属“中—高”层次。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一轮与二轮的差别
(4)从操作策略上来看
一轮复习更关注对知识点的感知、记忆、再现、应用,按章节或板块“地毯式”扫描全部的知识点,记忆倾向于展开,侧重于点,是知识点逐个的记忆,只是初步掌握知识结构;
二轮复习则更关注对漏点的查找和弥补,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使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是系统的知识网络的记忆,这种记忆倾向于浓缩,侧重于网,要熟练掌握知识结构。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一轮与二轮的差别
(5)从阶段属性上来看
第一轮复习属于积累阶段,通过抓基础,系统复习所学知识,然后适当提高要求,初步构建知识网络;
第二轮复习属于爆发阶段,通过抓提高,完善知识网络,把几个月的复习积累转化为卷面成绩,滚动提高;
第三轮复习则属于稳固再升阶段,其通过抓稳定,把一、二轮的复习成果稳固下来,并在练习和归纳中再提升。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一轮与二轮的差别
(6)从外显特征上来看
一轮复习漫长、枯燥,成绩提升不明显。这是由于各章节知识间多是并列关系,前一章复习的成果难以立即迁移到下一章,不会在下一章的复习中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轮复习简短、快捷,成绩往往有爆发性的提升。这是由于对知识点间联系的强化和综合应用,使得一轮复习积累的成效得到了发挥和展现。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 如果说一轮复习是全面撒网,那么二轮复习就应该是重点捕鱼。二轮复习阶段要在保持整体水平和优势学科的情况下,加强针对性学习,找到薄弱环节,加强薄弱学科或学科中薄弱环节的学习,避免盲目复习,争取大幅度提高高考总分。重点捕鱼精准专题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二轮复习行动模式: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1)依据主干知识设计专题
(2)依据高考题型设计专题
(3)依据高考(模拟)题“素材”设计专题
(4 )依据学生问题设计专题
(5 )······
如何设计专题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以高考常考选择题为例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有机化学基础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2018全国1卷】 (2018·全国1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必修2 78页
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必修2 81页
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CCl4褪色 必修2 81页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必修2 80页
【2017全国Ⅱ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选修1 4页
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必修2 78页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必修2 p29 习题题干有机化学基础 科学分类明确训练方向和专题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 2017全国Ⅲ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必修2 81页
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必修2 78页
C.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必修2 70页
D.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 必修2 70页
【2016年全国Ⅰ卷-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必修2 p79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选修5 p39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选修5 p90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选修5 p90
【2017年全国Ⅰ卷-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A.尼龙绳 B.宣纸 C.羊绒衫 D.棉衬衣 选修5 p109
有机化学基础 科学分类明确训练方向和专题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2018全国Ⅲ卷】苯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苯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液溴混合后加入铁粉可发生取代反应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与氯化氢反应可以生成氯代苯乙烯
D.在催化剂存在下可以制得聚苯乙烯
【2016新课标Ⅰ卷】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
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 科学分类明确训练方向和专题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2018全国Ⅱ卷】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2,2]戊烷( )是最简单的一种。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环戊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B.二氯代物超过两种
C.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 D.生成1 molC5H12至少需要2 molH2【2016新课标3卷】已知异丙苯的结构简式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异丙苯的分子式为C9H12
B.异丙苯的沸点比苯高
C.异丙苯中碳原子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
D.异丙苯和苯为同系物
有机化学基础 科学分类明确训练方向和专题【2017年全国Ⅰ卷-9】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
【2016全国Ⅱ卷】分子式为C4H8Cl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 7种 B.8种 C.9种 D.10种
【 2015全国Ⅱ卷11 】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结构)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 2014全国Ⅱ卷8 】四联苯 的一氯代物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 2015海南卷 5 】分子式为C4H10O并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 2014·全国I卷7 】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
A.戊烷 B.戊醇 C.戊烯 D.乙酸乙酯
有机化学基础 科学分类明确训练方向和专题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化学实验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2018全国Ⅰ卷】9、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2018全国Ⅱ卷】9.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化学实验 回归教材强化实验复习的准确性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2018全国Ⅲ卷】10、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
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
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
【2018海南卷】 7.下列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A.回收水溶液中的I2:加入乙醇,分液、蒸发
B.回收含有KC1的MnO2:加水溶解,过滤、干燥
C.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通过盛有P2O5的干燥管
D.除去乙醇中的水:加入无水氯化钙,蒸馏
化学实验 回归教材强化实验复习的准确性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2016年全国Ⅰ卷】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
【2014全国Ⅰ卷】12.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B. 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
C. 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少实验误差
D. 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定管吸出多余液体
化学实验 回归教材强化实验复习的准确性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2016全国Ⅱ卷】13.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化学实验 回归教材强化实验复习的准确性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2017全国Ⅱ卷】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化学实验 回归教材强化实验复习的准确性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2015全国Ⅰ卷】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化学实验 回归教材强化实验复习的准确性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
【2017年全国Ⅰ卷】10.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化学实验 回归教材强化实验复习的准确性尊重教材,夯实基础1.高考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理在教材中,题在教材上:
取材方向一:课本插图
取材方向二:课后练习
取材方向三:科学探究
取材方向四:教材实验
取材方向五:科学视野
取材方向六:科学史话
2.多种版本的教材,一张试卷。关注各种版本的教材,复习教学应使用各种方式复原课本实验,将不同版本教材、不同板块知识、实验等进行整合、深挖掘、编制原创题。全面细致的利用好课本夯基、提能、增效,一定是我们一轮备考的重点内容。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109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
1、选择教材上的实验制备、教材的熟练程度
2、实验细节操作的正误判断,基础知识的掌握
3、实验拼盘题重在现象和结论,设计和评价
4、陌生物质的性质和制备过程,重迁移能力
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
实验操作 回归教材强化实验复习的准确性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元素周期律与推断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18年全国Ⅰ卷】 12.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W、X、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W与Y同族;W与Z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X的单质为气态 B.Z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
C.Y和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D.W与Y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18年全国Ⅱ卷】10.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
B.Y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
C.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D.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推断 缺乏本质变化的题型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 18年新课标Ⅲ卷-12 】 13.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和Z同族。盐YZW与浓盐酸反应,有黄绿色气体产生,此气体同冷烧碱溶液作用,可得到YZW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大小为W<X<Y<Z
B.X的氢化物水溶液酸性强于Z的
C.Y2W2与ZW2均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D.标准状况下W的单质状态与X的相同
【17年新课标Ⅰ卷-12】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由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B.Y的简单离子与X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Y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Z与X属于同一主族,与Y属于同一周期元素周期律与元素推断 缺乏本质变化的题型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元素周期律与元素推断 缺乏本质变化的题型【2016年全国Ⅰ卷-13】短周期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 mol·L–1r 溶液pH为2,s 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转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WX>Y
C.Y的氧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2016年全国Ⅲ卷-12】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与Y同族,Z与X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W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Z
W、X、Y、Z 可能 O Na S Cl 或N Na P Cl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
【2015年全国Ⅰ卷】12.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质的沸点:W>X B.阴离子的还原性:W>Z
C.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 D.X与Y不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
【2014年全国Ⅰ卷】 10. X、Y、Z均为短周期元素,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 ,Y+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 B. 单质沸点:X>Y>Z
C. 离子半径:X2->Y+>Z- D. 原子序数:X>Y>Z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推断 缺乏本质变化的题型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
继续沿用元素推断考查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可能会加强模块间的综合,不确定元素和信息量增加是趋势。
少讲多练集中强化训练是关键。大数据有利于了解个体以及整体的掌握情况。适用于必考选择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推断 缺乏本质变化的题型训练
训练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引入信息化,利用大数据科学备考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辅助教学引入信息化,利用大数据科学备考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引入信息化,利用大数据科学备考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122研读学案完成习题提交答案
并观看视频讲解小组讨论老师精讲点评引入信息化,利用大数据科学备考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研究学生学情,明确教师教情,实际情况确定复习专题英才班(90分左右)学情概述:
1、有知识基础少知识体系;
2、会学科方法欠思考熟练;
3、满足做完题而非做对题;
4、轻学习过程而重视结论;
5、有高大目标少严格要求普通班(65分上下)学情概述:
1、知识漏洞多,方法不对号
2、会做做不对(审不出考点,表述不规范)
3、课堂效率不够高(专注度和紧张度)
4、轻理解重记忆,想学好欠主动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一、精心研制备考策略,抓住两个关键关键之一:每一节课都能精准设计怎么查?怎么补?模拟考试
套题练习
日常检测学生错误提炼共性问题确定专题名称专题讲解专题训练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一、精心研制备考策略,抓住两个关键关键之二:每一名学生都能形成思维建模(做题技巧)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二、积极运用备考技术,寻找增分点充分使用大数据的考情分析——
1.做好问题知识点的筛查、补测工作
每次综合侧、阶段考后都要回头看补测一次
2.做好目标学生个体的薄弱分析
人盯人,一对一
3.密切关注学生分数的动态变化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教师:学科组团队
学生:学习小组建设、好朋友互助三、做好师生情感激励,促进成绩再提高2.同伴影响、团队力量1.统一规划、双向激励优秀的学生,化学不会差二轮专题的指导思想:
◆要突出重点,忌面面俱到
◆要精讲精炼,忌只练不讲
◆要深入调查,忌纸上谈兵
◆要总结提升,忌简单重复
◆要反复落实,忌蜻蜓点水129科学训练:把该拿的分都拿到。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专项练习完卷训练与补漏小专题案例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131实验综合选择题 循序渐进培养审题能力,授予学生审题方法、强化审题意识,梳理审题信心。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132 循序渐进培养审题能力,授予学生审题方法、强化审题意识,梳理审题信心。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133 循序渐进培养审题能力,授予学生审题方法、强化审题意识,梳理审题信心。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134完卷训练与补漏小专题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135是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成就感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136重温高考试题改革方向合理使用
备考策略目 录CONTENTS 第一部分:前言----高考改革方向 第二部分:高考试题确定复习方向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137第四部分:三轮复习定位及任务第三轮复习(4.20---5.31)
三轮是高考前知识复习的回收阶段和学生应试能力形成的关键期,通过回顾和训练使学生达到居高临下、形成框架体系、良好的应试能力的层次
三轮复习永恒的话题——精、细、实、严、活
抓住不变的主线,利用变化的力量,精心策划、精细实施、成就精彩。
备课实,课堂活,练习精,分析细,辅导严
三轮复习定位及任务
(1) 一模已经考完了,老师认为学生已经定型了,
也到了疲惫高点,产生懈怠心里。
三轮复习的特点和隐患
(2) 导致学生复习没有计划性,学生复习效
率低下,进而导致成绩下滑。
冲刺模拟复习阶段探索
原则:学生紧张,老师尽职,高效务实
模拟演练+考点强化
——考点;得分能力
要求:仿真、内化、迁移、调整 1.以模拟高考训练为主线加大训练,每周两考
考后讲评,先导研讨
评后补偿,查缺补漏(1)题目以自命题为主,兼顾校外较好套题。编制题目要精挑细选,一是对前面学生暴露问题的强化补偿,二要抓住各地最新的备考方向。
(2)时间和形式尽量模拟高考。冲刺阶段实施措施【 引导学生珍惜能力提升的载体——模拟训练】 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对大多学生来说经过一轮、二轮复习已经差不多了,三轮关键就是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单兵实战暴露自己遗漏的知识方法、欠缺的应试和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而进行解决,所以训练和测验是三轮再提升的主要手段。要求学生要做到以下几点:1.以积极的心态投入训练和测试,积极的心态是高效的保证,是充分发挥的保证。适度紧张,是人之常情。
2.要以自信的状态对待每次的训练测试,自信是干好事情的前提,首先相信自己行才有可能行。3.要以高考的意识迎接每次的训练测试,只有将平时的训练看作高考,则高考也就是平时的考试吧了。
4.考试过程要单兵实战,不可有任何的讨论和求助,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暴露自己的问题,高考终究要你自己独立去面对。如果养成遇到困难就求救的习惯,则当在高考中真正遇到困难时候,你便束手无策了。5.正确对待高考前每次的练兵成绩,只有在高考前把自己不会的知识、方法及应试问题全部暴露出来,你才能解决弥补,只有你把每次暴露出来的问题解决了,且在高考的道路上解决的问题越多,高考考场上遇到的问题才会更少,所以平时考的不如意,不是件坏事情。
6.训练暴露出来的问题必须彻底解决,决不能再留下漏洞和遗憾,训练才会有效果。
当时我们考试的场景
老师紧张了,全部实行网上阅卷,学科组协
同作战 ,当天出成绩。
b. 学生复习计划性强,提升了考试状态,又能利用自习时间针对考试暴漏的问题集中练习。
c. 家长可利用网上阅卷平台及时查阅学生成绩,每人一个账号和密码。 冲刺模拟改革后的感想学生自查(一周时间)。
主要任务是:进行高考考前知识回顾和最后一讲
(1)通读教材和笔记,熟记主干知识,瞬时记忆零碎知识(化学史知识、物质的用途、某些物质的俗称、工业常识、环保知识等 );
(2)汇总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并互相交流,最大程度上减少考试中的非智力因素失分;
(3)看错题。
(4) 最后二套模拟卷,也叫适应卷。自由复习阶段(6月1日-6月6日)目的:
1. 给学生讲出信心和动力,给学生恢复常态。
在训练的同时,让学生回归课本,回归基本知识。查缺补漏。有指导的回归和补漏,而不是“放羊”。让学生到底看什么?能看到什么?
2. 临考的前两三天也应该让学生有一个练手的机会,体验到自己的复习成功,所以简单而典型的最后二套适应卷现在看来也是非常必要的。
与所有高三同仁共勉 第三部分:精准专题,切求实效的二轮复习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