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班级:______学号:______姓名:______成绩:______
一、选择题(60分)
1、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
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 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 D使用畜力马排鼓风冶铁
2、《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说明汉代江南的经济状况是( )
①人烟稀少 ②耕作技术落后 ③商品交换不发达 ④贫富分化的程度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3、关于汉代生产技术改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牛耕普及全国 B曲柄锄和大镰出现 C以水力作动力鼓风冶铁 D首创粉彩瓷器工艺
4、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5、古代中国土地过于集中
①导致耕者无其田 ②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
③容易激起民众暴动 ④其根本原因是贵族、官僚、豪强霸占良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 )
①是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②是以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需要进行生产的经济 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④带有开放性
A①③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自足”即产品富足 B带有封建性和落后性
C生产目的不以市场贸易为主 D生产的目的首先是满足自我消费
8、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但这种生产方式存在严重的弊端,表现在( )
①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 ②新技术容易推广
③技术工艺容易失传 ④代表当时的最高工艺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下列现象在纺织业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用丝做衣料 ②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③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 ④棉花种植推广到闽粤地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10、我国制瓷工艺首创创釉下彩绘和粉彩瓷器工艺是分别在( )
A唐代、宋代 B唐代、清代 C宋代、明代 D宋代、清代
11、关于我国古代冶金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早期铜器主要是生产工具 ②我国较早冶炼生铁和块炼铁
③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④西汉时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装置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商代号称“青铜时代”,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当时有关青铜器的历史情况( )
A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B青铜器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C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D生产规模相当大
13、唐代制瓷业已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享有盛名的瓷窑很多,其中生产青瓷的是( )
A越窑 B邢窑 C景德镇 D大邑
14、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A丝棉麻 B棉麻丝 C丝麻棉 D麻丝棉
15、在古代中国手工业中( )
A多种经营长期并存 B官营手工业主要供平民消费
C私营手工业主要自己消费 D家庭手工业主要供民间消费
16、会馆形成于(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7、草市的特征不包括( )
A远离城镇 B交通便利 C政府管理 D规划形成
18、下列经济现象发生在唐朝的是( )
①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②使用煤炭作为燃料冶铁
③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④以市为标志的全国性商业中心形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唐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B长安商品经济繁荣
C唐抑制城市商业发展 D唐通过有效措施管理城市商业
20、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 )
①商业起源很早,并不断发展 ②商业发展始终处在封建政府的压抑和控制之下
③商品经济发展未能动摇封建经济制度 ④市场交换比西欧发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1、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B它的实行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C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D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被废除
22、中国封建社会末期“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它造成的后果不包括:( )
A市场狭小 B原料不足 C劳动力缺乏 D资金短缺
23、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封建统治 B限制工商业发展
C保护农耕经济 D防范“外夷”入侵
24、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C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D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25、明清海禁政策的主要危害包括( )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④造成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6、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古代中国经济形态的主要影响是导致( )
A庄园经济的产生 B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C市场经济产生 D集体耕作方式的出现
27、在封建社会的各朝代中经常出现土地兼并的现象,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时,受损害的是( )
①农民 ②官僚地主 ③封建国家 ④大商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④
28、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人口中,两个最基本的阶级是( )
①地主 ②农民 ③奴隶主 ④奴隶 ⑤平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③⑤
29、假如你生活在明朝中后期,做生意赚了很多钱,之后你会首先考虑把这钱用来( )
A、广置田地 B、放高利贷 C、兴办手工作坊 D、娶妻纳妾
30、中国古代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以下我国瓷器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珐琅彩②五彩瓷 ③青花瓷 ④白瓷 ⑤青瓷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⑤③④①② D、⑤②③④①
二、材料解析题(4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长安中,(苏寰)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催珍怪之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皆致之数万,唯寰挺身而去。 -----《旧唐书》卷88
材料二 (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肆贸易者, 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文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
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 ――《唐会要》卷86
材料三 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
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
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宋)洪迈《容斋随笔》卷9
材料四:北宋都城汴京: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珠子铺,……过州桥,两边皆居民,
街东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东梅花包子,……夜市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去闹处,通晓不绝……
请回答:
(1)概述材料一、二、三中表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3分)
(2)根据材料四概括宋朝商业的特点。(3分)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5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
(1) 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3分)
(2)从材料二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4分)。
(3)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4分)
(4)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4分)
29、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之上古代中国商业产生并不断发展。回答关于古代中国商业的相关问题:
(1)中国历代封建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是什么?(2分)
(2)历代封建王朝执行这一经济政策的目的有哪些?(6分)
(3)简要叙述这一经济政策在明清时期产生的消极的经济后果。(6分)
专题一 单元检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D 4B 5B 6B 7A 8A 9C 10B 11C 12A 13A 14D 15A 16C 17D 18C 19C 20C 21D
22B 23A 24D 25D 26B 27C 28A 29A 30B
二、材料解析题
26、(1)商人聚集;店铺林立;货物丰富;城市繁华;扬一益二
(2)商品丰富、商业繁荣;有繁华的通宵达旦的夜市;居民区也可以交易买卖,不再有时间限制。
(3)地理位置优越;设置盐铁转运使;有保护商贸的政策。国家政治统一,农业、手工业高度发展为其打下物质基础等。
27、 (1) 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说明了农工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
(2) 农工商皆本;重农仰商。
(3) 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雍正帝的观点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落后的,为维护封建统治。
(4)在坚持农业为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商业;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富强之本。
(28)(1)重农抑商;(2)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或封建自然经济);安定人心,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君主地位。(3)压抑社会经济活力,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萌芽,不能正常发育,严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其他言之成理也可)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