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o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201o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历史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5-27 19:1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O年温州市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2010年5月
历史部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O分。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每小题4分。在每题绐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图6是一幅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
这一政府架构当始于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康熙帝
13、图7反映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应当出现在
A、秦朝 B、西汉
C、唐代 D、宋代
l4、下列有关明清时期“海禁”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
B、曾经短暂地实行对外开放,但是限禁极为严格
C、一直延续到清代鸦片战争之前
D、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15、荀子曾提出“从道不从君”的观点,这表明荀子
A、认为天行有常,人道有为
B、把君臣关系置于“礼”这一最高原则下
C、反对君主实行专制统治
D、主张实行“仁政”和德治
16、仔细观察图8所示邮票,判断它的发行日期最可能是
A、1931年 B、1936年 C、1938年 D、1946年
17、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1975年~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年份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油料产量
糖料产量
1957
19505
164.0
419.6
1189.3
1958
20000
196.9
477.0
1563.1
1959
17000
170.9
410.4
1214.7
1960
14350
106.3
194.1
985.5
1961
14750
80.0
181.4
506.5
A、1957年到1961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在持续下降
B、“文革”的“左”倾错误波及到农业生产领域
C、1958年到l960年农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中央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方针”政策后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18、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19、“他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战、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至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战争。”这里的“他们”是指
A、英国与荷兰 B、英国与西班牙
C、葡萄牙与西班牙 D、英国与法国
20、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促进了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因为它们都
A、抨击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 B、体现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诉求
C、使理性与思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发展 D、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
21、以下关于图9所示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该战役是在德黑兰会议上决定的 ②该战役代号为“巴巴罗萨计划”
③该战役加速法西斯德国走向灭亡 ④该战役发生在1943年6月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2、2008年某国新出版的历史教科书说:“它是人类第一次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主要任务在于解决工业化市场任务,建立工业化社会的基础。”符合该评价的历史事实是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中国的改革开放 D、罗斯福新政
23、下列科技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②美国莱特兄弟试飞成功
③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 ④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
A、④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第Ⅱ卷(综合题共l60分)
38、(2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中国人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落后。……他们拒不承认中国人在军事上的劣势和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只有少数一些特别警觉的人认识到需要了解西方这样,对西方的研究可说是踏出了一小步。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但中国人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做出反应,并相应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中国积弱,非一日矣!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剪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夫以四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茶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用特集会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仰诸同志,盍自勉旃!谨定规条,胪列如左:
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盖我中华受外国欺凌,已非一日。皆由内外隔绝,上下之情罔通,国体抑损而不知,子民受制而无告。苦厄日深,为害何极!兹特联络中外华人,创兴是会,以申民志而扶国宗。
——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章程》(1894年)
(1)举例说明“少数一些特别警觉的人认识到需要了解西方”的表现。(8分)
(2)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如何“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做出反应”。(6分)
(3)概括材料三中孙中山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提出该观点的原因。(12分)
39、(2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此时提出这样一项计划(国际货币计划)具有极大的经济和战略意义以行动表明我们的令人鼓舞的国际经济目标的时机已经成熟。
——美国财长摩根索(1943年)
材料二 美国不打算在战争结束后背弃为战争折磨而处于贫困状态的国家,而是打算在长期困难的经济重建任务中帮助他们,这不是出于自私的动机,而是源于认识到这一真理即繁荣与和平一样不可分割。现在向他们提出保证,就是团结和鼓励反轴心国家的力量,极大地加强他们赢得胜利的信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经济与货币混乱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各国之间形成一种共识,即稳定的货币关系有助于世界贸易的扩展和持久的和平与安全在这场战争中并肩作战的国家之间结成的政治军事同盟有助于彼此的妥协。
——陶婧《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成立背景及其对最初计划的偏离》
材料三 更重要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粉碎了战前几个殖民帝国的货币势力范围,停止了恶性贬值带来的贸易冲突。货币管制瓶颈的削弱,为国际经济开拓了全新的视野和思维。从大航海时代以来,大概这是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
—一孔笑微《斯芬克斯的遗产》
(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一中摩根索提出该观点的理由(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能够建立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12分)
2010年温州市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www.ks*5u.com 2010.5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题号
12
13 www.ks*5u.com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B
C
A
B
C
C
B
A
B
C
A
A
二、综合题()www.ks*5u.com
38、(26分) www.ks*5u.com www.ks*5u.com
(1)林则徐派人打探西方情报,主持编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魏源编成《海国图志》,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徐继畲的《瀛环志略》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政治和风俗等情况。(任答两点得8分) www.ks*5u.com
(2)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掀起洋务运动;(2分)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2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2分) www.ks*5u.com
(3)观点:统治者守旧和下层蒙昧导致中国积弱;(2分)满清政府贻误国家,荼毒百姓,一蹶不振到极点;(2分)为了振兴中华、维持同体设立兴中会。(2分)
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任答三点得6分)
39、(26分) www.ks*5u.com
(1)除美国外,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的社会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实力大大削弱。(2分)重建世界经济已成燃眉之急。(2分)美国凭借在战争中树立起来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优势地位,千方百计地按照其意志规划战后的“世界经济蓝图”。(4分)
(2)美国提出帮助反轴心国家经济重建;(2分)各国意识到稳定的货币关系有助于世界贸易的扩展和持久的和平与安全;(2分)二战中形成的政治军事同盟有助于彼此的妥协。(2分)
(3)粉碎了战前几个殖民帝国的货币势力范围,停止了恶性贬值带来的贸易冲突;(4分)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2分)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2分);扩大了世界贸易,促进了经济全球化。(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