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课件 (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课件 (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02 16:1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南方海鲜米饭北方面食肉类中国传统饮食地域特色咖啡面包1897年在上海开设的“德大西餐社”买办和他们的洋老板一起吃西餐西餐传入,中西餐并行 于世饮食变化→“菜篮子工程”,品种丰富凭票供应建国后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重点:从衣、食、住和社会风俗等方面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基本史实。
难点:认识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学习目标变迁服饰饮食习俗居住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习俗小组探究:
服饰、居住、习俗分别变化的过程
提示:四个阶段——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长袍马褂、西装、 中山装、 旗袍……
中西合璧、土洋并存主题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中西餐并行四合院、欧式别墅、花园洋房、中西合璧新式婚礼、简洁葬礼、剪发、禁缠足、鞠躬、握手等土洋并存,中西合璧;
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衣社会
风尚食住 朴素;颜色款式单调
票证住房拥挤,困难艰苦朴素、勤俭
节约、无私奉献;→款式新颖,时尚多样→“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休闲生活、注重环保、
赈济灾区等主题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材料1 社会习尚为千百万人所接受,并在社会变迁的过程里表现为一种无意识的顽固力量。……而革新政治又是与风习的改良紧密联系在一起。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2 伴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城市中产人群开始以看电影、喝咖啡、品尝西餐、穿西装、举行西式婚礼等形式展开社交活动,……30年代的日历上所出现的身着旗袍玩高尔夫的时髦女性图片。
——郁方《中国的中产阶级与他们的消费文化》
材料3 受西方民主平等观念的影响,从属于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大业的社会习俗的变革……一向被社会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并为平等而斗争。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课内研讨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课内研讨本课小结第二次第一次第三次第四次变化趋势:落后——文明进步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四次大变化鸦片战争后辛亥革命后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通商口岸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变化显著旧风俗习惯受冲击精神生活变化大人民生活逐步提高但总体水平不高人民生活明显提高生活方式多样化1、下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
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
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A.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新发明的最时髦男女博士帽练一练2、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
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3、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 .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 .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 .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鸦片战争前男子服装主要有袍、褂、袄、衫(长袍马褂)等。图中人物合影几乎包揽了当时所有款式。长袍马褂合身轻便宽大不便西式服装行动迟缓自由舒适服饰变革(男装)研习交流1礼义廉耻三民
主义你知道中山装造型的政治含义吗?传统旗袍改良旗袍收腰窄袖衣身宽博线条平直紧身合体服饰变革(女装)研习交流1建国后颜色五彩缤纷,款式多样化改革开放后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草原蒙古包陕北窑洞江南民居中国传统民居研习交流2中共一大会址居室建筑变迁上海百老汇上海外滩中西合璧研习交流2住房条件简陋→楼房普遍、“安居工程”建国后剪辫易服前后的陈独秀剪辫易服习俗风尚革新研习交流3缠足家庭缠足女孩残害妇女废止缠足
妇女解放习俗风尚革新研习交流3晚清传统婚礼民国初年传统婚礼1929年冰心与吴文藻在燕京大学举办西式婚礼40年代前后,白色婚纱已经成为一种风气繁琐愚昧
包办婚姻简约文明
婚姻自由习俗风尚革新研习交流3贵贱尊卑跪 拜作 揖握 手文明平等习俗风尚革新研习交流5社会风尚的主流有何不同艰苦朴素休闲方式社会风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