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 课件(31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4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 课件(31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04-01 20:0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 《蒙娜丽莎》除了那永恒的神秘微笑外,还创造性地解决了半身肖像的构图问题。几百年来,西方那些卓越的半身像无一不受这幅画的影响。“这是世界美术史上最美的一只右手;这副脸庞,只要见过一次,就永远离不开我们的记忆。” 达芬奇是美术史上通过绘画再现人的肌肤血肉丰腴和大自然真实感的第一人。每一张画都体现了和谐、美及生命的尊严。 认为人是宇宙的主宰,是万物之本,以“人权”对抗“神权”,向中世纪的基督教教会统治和宗教教义发出挑战。否定教会宣扬的人一生下来就有罪孽,否定人生的目的是死后永生的来世思想。他们肯定现实生活,颂扬现世欢乐和幸福,赞美爱情是人的最高尚的情感,认为人有追求荣誉和财富的权利等等。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个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 上天有时将美丽、优雅、才能赋予一人之身,令他之所为无不超群绝伦,显出他的天才来自上苍而非人间之力.莱奥纳多正是如此.他的优雅与优美无与伦比,他的才智之高可使一切难题迎刃而解.
--------- 文艺复兴时期的传记作家瓦萨里
从手稿、设计图可见,达芬奇对科学的兴趣要比对绘画大得多。他在科学研究上的成就决不亚于他的艺术成就。 与其他作品一样,《最后的晚餐》以几何图形为基础设计画面,体现出数学的对称美。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以人体作为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其雕刻作品刚劲有力、气魄宏大,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生气勃勃的人文主义精神。 米开朗基罗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1496年,米开朗基罗来到罗马,创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库斯》和《哀悼基督》等。 1501年,他回到佛罗伦萨,用了四年时间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卫》。 1505年在罗马,他奉教皇尤里乌斯二世之命负责建造教皇的陵墓,1506年停工后回到佛罗伦萨。1508年,他又奉命回到罗马,用了五年的时间完成了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 1513年,教皇陵墓恢复施工,米开朗基罗创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 1519-1534年,他在佛罗伦萨创作了他生平最伟大的作品——圣洛伦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昼夜暮晨 1536回到罗马西斯廷教堂六年的时间创作最后的审判
1564年2月18日逝世于自己的工作室中
1498年,年仅23岁的米开朗基罗开始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两年后即告完成。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丽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米开朗基罗却将圣母刻画成一个年轻、貌美、恬静、典雅的少妇,她默默地俯视着死去的儿子,沉思、哀悼,耶稣静静地躺在圣母膝上,面部表情安祥。整座雕像沉浸在肃穆气氛中,并洋溢着人类最伟大的母爱情感。它已大大超出了题材的限制,将生与死、痛苦与慈爱,化为一体,和谐统一,赞美了人的崇高理想和优秀品质。
米开朗基罗—《大卫》多那太罗—《大卫》 历时三年,26岁的米开朗基罗用一整块大理石雕塑出的《大卫》总高达5.5米。米开朗基罗没有沿用前人表现大卫战胜敌人后将敌人头颅踩在脚下的场景,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状态。生动地塑造了一个英雄形象:年轻、英俊、健壮、神态坚定自若,左手上举,握住搭在肩上的“抛石带”,右手下垂,似将握拳,头部微俯,直视前方,准备投入战斗。 西斯庭教堂是教皇的梵蒂冈宫所特有的小礼拜堂,建在圣彼得大教堂左侧。圣彼得教堂是整个基督教的教堂,西斯庭教堂是教皇个人的祈祷之所。创世纪近500平方米,美术史上
面积最大的天顶壁画,
一人4年(1508-1512)独自完成。我的胡子向着天,
我的头颅弯向着肩,
胸部像头枭。
画笔上滴下的颜色
在我脸上绘成富丽的图案。
腰缩向腹部的地位
臀部变成秤星,压平我全身的重量。
我再也看不清楚,
走路也徒然摸索几步。
我的皮肉,在前身拉长,
在后背缩短,
仿佛一张弓。《神创造亚当》《洪水》《摩西》《垂死的奴隶》《昼》似乎是一个未完成的男性人体雕像,他好象刚刚从睡梦中被惊醒醒,右手在背后支撑着身体,眼睛圆睁着,正越过自己的肩头向前方凝视着《夜》是一个身材优美的女性,但身体的肌肉松弛而无力,她右手抱着头,正在深深地沉睡着,脚下的猫头鹰象征着黑夜的降临,枕后的面具则象征着恶梦缠身,她似乎已经精疲力尽,只有在梦境中才能得到安宁《暮》被表现成为一个强壮的中年男子,他松弛的肌肉无力地下垂着,上了年纪的脸上沉浸在平静的反醒中,或许是由于苦闷而在发呆;《晨》的形象是处女的化身,她丰满而结实,全身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和光辉,似乎正从昏睡中挣扎着苏醒过来,但没有欢乐,只有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末日的审判》 拉斐尔 美术界的莫扎特,
如他的圣母一般美丽优雅。拉斐尔
就在米开朗基罗把他的大理石名作《大卫》耸立在政府大厅的广场上,达·芬奇正在精心创作他那绝代佳作《蒙那丽莎》的时候,佛罗伦萨又来了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很快,他以特有的艺术敏锐性,吸取了各位大师之长,米开朗基罗的宏大气势,达·芬奇的灵动、柔美,并另辟蹊径,以描绘温柔美丽的圣母与圣婴,而赢得了佛罗伦萨画坛的好评。这位年轻人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第三位巨人拉斐尔。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可以说囊括了文艺复兴时期所有圣母像而别具神韵。当时佛罗伦萨人对拉斐尔所画的圣母争相观看,以饱眼福。每幅作品都能令观众流连忘返,以致几百年后欧洲各地流传一句赞美女人的话:“像拉斐尔的圣母一样”。? 《花园中的圣母》
(油画)
(意大利)
拉斐尔
(1504 - 1508年)作 品 欣 赏雅典学院 如果说米开朗基罗的壁画是在颂扬人的无限强大的意志和创造力,那么,拉斐尔的《雅典学院》便是唱出人的自觉和清醒理智的赞歌。 《雅典学院》
思考:
他们作品各有什么艺术特色?深沉、含蓄、富于理性,犹如深不可测的大海 作品雄健有力,充满激情,犹如高山峻岭的雄伟。 优雅、秀美,犹如广阔而又明朗的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