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压 强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第2课时 连通器
自主预习 教材感知
知识点1 连通器的特点
概念:上端 、下端 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特点:当连通器中的相同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是____的。
知识点2 连通器的原理及其应用
原理:连通器中的 液体相对静止时,其对容器底部的压强都 。
应用: 、 、 。
课后提升 精学精练
1. 下列物品属于连通器的是( )
A.试管 B.茶壶 C.茶杯 D.注射器
2. 下列各图不属于连通器的是( )
A B C D
3. 在下列底部相通的容器中装有同种液体,当静止时液面位置正确的是( )
A B C D
4. 关于连通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连通器中各容器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B.连通器内装同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液面就相平
C.连通器内只有装水时,液面才会相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 向如图所示的容器内加水,则水位最后能达到的最高位置是( )
A.A容器的顶端 B.B容器的顶端
C.C容器的顶端 D.无法确定
第5题 第6题
6. 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如图是轮船通过船闸的示意图,此时上游阀门A打开,下游阀门B关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A两侧的压力相等
B.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A右侧的压力大于左侧的压力
C.闸室和下游水道构成连通器, 水对阀门B右侧的压力大于左侧的压力
D.闸室和下游水道构成连通器, 水对阀门B两侧的压力相等
7. 如图是一种嵌于厨房或卫生间地面的地漏的结构示意图。如果地面有足够的水进入存水杯中,那么当水不再流动时,水面能到达的最高高度是( )
A.位置1 B.位置2 C.位置3 D.任意位置
第7题 第8题
8. 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中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不同液体,则甲、乙两容器中液体的密度ρ甲和ρ乙的关系以及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和F乙的关系,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F甲<F乙 B.ρ甲>ρ乙,F甲=F乙
C.ρ甲<ρ乙,F甲>F乙 D.ρ甲>ρ乙,F甲>F乙
9. 如图所示,A、B为完全相同的两个容器,分别盛有7 cm、5 cm深的水,A、B之间用导管连接.若将阀门K打开,最后A、B两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之比为( )
A.5∶7 B.2∶3 C.3∶7 D.1∶1
第9题 第10题
10. 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U形玻璃管竖直放置,底部带有一个阀门K,右管横截面积是左管的两倍,当阀门K关闭时,左、右管中水面的高度分别为h和2h,现将阀门K打开,液面稳定时,左管水面上升的距离是( )
A. h B. h C. h D.h
11. 小明给妈妈的透明茶壶添水后,放在桌子上,如图所示。妈妈看到后问:“怎么才加了半壶水?”小明说:“我担心再多加一点,水就从细细的壶嘴溢出来了。”妈妈说:“你试试加点水看看。”于是小明反复加了几次水后明白了:茶壶的壶嘴和壶身组成 ,壶嘴和壶身中的水面具有
的特点,所以不必担心再加少许水会溢出来。
第11题 第12题
12. 三峡船闸实现了上下游船只的通航,如图所示,船闸是根据 原理工作的。当闸室内的水深为36米时,水对闸室底部产生的压强为 Pa。(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
13. 如图所示,潜水员下潜到海水中不同深度,需要使用抗压能力不同的潜水服,说明 ;图中橡胶潜水服能承受的海水压强为 Pa。(ρ海水=1.0×103 kg/m3,g取10 N/kg)
第13题 第14题
14. 如图所示,轮船由下游经过船闸驶往上游,船进入闸室后,先关闭阀门B和阀门D,再打开阀门 ,当闸室中水位与上游水位 时,打开阀门C,船驶入上游。
15. 如图,A、B为两容器,用一带阀门的管子相连,装有同一种液体,液面相平,则a、b两处的压强pa (选填“>”“<”或“=”)pb。当打开阀门时,液体 (选填“流动”或“不流动”)。
第15题 第16题
16. 小璐同学发现洗手盆下方有如图所示的U形管道,它是利用 原理。若没有水流入时,A、B液面总 ,从而阻止下面的浊气上升;当盆中有水流下时,A管液体对底部产生的压强比B管液体对底部产生的压强 ,从而使水开始流动。
17. 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的压强计 (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将图乙中的探头向下移动,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将 。
第17题 第18题
18.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两端开口的U形管装有一定量的水,将A管向右倾斜,稳定后A管中的水面与B管的水面会 (选填“高”“低”或“相平”),U形管最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 如图所示,为使在墙壁上悬挂的画框水平,小明用一段两端开口、注有适量水的透明塑料软管来找出水平位置。当管中液体不流动时,让A点位于左方液面处,让B点位于右方液面处,这样A、B两点就处于同一水平高度,这是利用了 原理。如果把管中的水放掉,在管的左右两部分分别注入两种密度不相同且不相溶的液体,当管中液体不流动时,再让A点位于左方液面处,则B点 (选填“在”或“不在”)右方液面处。
第20题 第21题
20. 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放置一盛水的容器,容器内水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为0.15 m,A、B、C为容器中的三点,已知A、B两点位于同一水平高度,A点距容器底部的竖直距离为0.1 m,则A点受到水的压强为 Pa,B点受到水的压强 C点受到水的压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将容器移到斜面上后,A、B、C三点受到水的压强最小的是 点(假设A、B、C仍处于水面下)(g取10 N/kg)。
21. 某卫生间的地漏结构如图所示,请你分析地漏存水杯的作用。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感知教材
知识点1 开口 连通 相平
知识点2 同一种 相等 水壶 排水管的“反水弯” 锅炉水位计
课后提升 精学精练
1. B 2. C 3. A 4. B 5. B 6. A 7. B 8. D 9. A 10. C
11. 连通器 高度总是相同
12. 连通器 3.6×105
13. 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106
14. A 相平
15. < 不流动
16. 连通器 相平 大
17. 不是 变大
18. 相平 变小
19. 连通器 不在
20. 500 小于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