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2第六单元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2第六单元测试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9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1-11 10: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民版必修2第六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1929年—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假如你是当时纽约的一位市民,下列哪项最符合你的心态( )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2、下列关于右图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们看好股市,抢购股票
B、失业者的人群
C、人们疯狂的抛售股票,股市崩溃
D、中小银行纷纷破产
黑色星期四纽约华尔街
3、右图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初公开销毁牛奶的现象。这种现象说明( )
A、美国经济高度繁荣,产品过剩
B、资本主义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尖锐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D、美国正处在经济大危机的前奏
4、1933年初,美国已经有半数银行倒闭,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500万——1700万人。还有许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这表明30年代大危机( )
A、波及范围广 B、持续时间特别长
C、破坏性特别大 D、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5、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D、积极发展知识经济
6、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团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 )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7、二战之后,美国经济曾出现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高贸易逆差并存的局面,给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了问题。这一现象出现于( )
A、杜鲁门政府时期 B、肯尼迪政府时期 C、里根政府时 D、克林顿政府时期
8、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美国政府建立这一工程的直接目的在于
A、拉动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 B、发展农业以摆脱经济危机
C、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 D、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9、小明同学收集到一张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应该是( )
A、提高农业产量途径 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C、压缩农业种植面积 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0、罗斯福新政被称为是“3r”改革:即“recovery、relief、reform”,其中反映“recovery”方面的内容是
A、推出了多项社会保障 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 )
C、大力的调整农业政策 D、大规模兴办公共工程
11、1933~1936年,美国政府给一些企业悬挂右图所示的标志,其目的是( )
A、调整农业 B、整顿银行金融业
C、复兴工业 D、实施社会保障与救济
12、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是( )
A、凡尔赛体系 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体制 D、斯大林模式
13、二战结束后,美国迅速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战争的良性刺激作用 D、低失业率与低通货膨胀率并存
14、“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这些国家 ( ) A、积极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B、大力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C、谋求建立经济区域集团 D、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15、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映了( )
A、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变革
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矛盾正在逐渐消失
D、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16、美国肯尼迪总统,提出的施政纲领是 ( )
A、“伟大社会” B、“新边疆” C、”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D、”重振国威”
17、关于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消除了社会矛盾,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B、发达国家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C、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己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D、图示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
18、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这种做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低收人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B、增加了政府收入
C、造成国家财政困难 D、扩大了社会消费
19、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 )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德国
20、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D、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
2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最先表现为( )
A.通货膨胀 B.金融危机 C.市场萧条 D.贸易竞争
22.1929_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特点,不包括( )
A.波及所有国家 B.范围广 C.破坏性强 D. 时间长
23.1933年初,美国已经有半数银行倒闭,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500万——1700万人。还有许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这表明30年代大危机( )
A.波及范围广 B.持续时间特别长 C.破坏性特别大 D.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24.罗斯福曾说过,“为了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反映了罗斯福的经济政策的立足点是( )
A.对世界经济旧秩序的一次重大改进 B.用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来消除经济危机
C.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生活状况 D.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25.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成为西欧经济“火车头”,主要原因是( )
A、限制垄断行为 B、用收入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水平
C、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D、社会市场经济的模式的确立
26.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二战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政策的相同之处是( )
A.运用国家政权力量干预经济 B.都是为了避免经济危机而实行的
C.充分发挥了计划经济的指导作用 D.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27.罗斯福新政期间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它的建立 ( )
①为众多失业青年提供了就业机会 ②是“以工代赈”的重要举措 ③导致大批森林遭受砍伐,破坏了生态资源 ④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8.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内因包括( )
①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提高生产效率  ②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③各国采取了有效的社会经济政策 ④借助别国发动的战争激活经济
A、 ①②③   B、①③    C、 ①②④  D、②④
29.二战结束后,美国迅速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主要原因是( )A.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战争的良性刺激作用 D.低失业率与低通货膨胀率并存
30.英国人称“从摇篮到坟墓都可得到保护”。这指的是( )
A.英国提供人民的充分自由 B.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C.皇家军队为国民提供安全保障 D.大规模国有化政策实施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26分)
材料一
1929年10月24日纽约华 德国等待求职的失业者 美国经济危机中 荒芜的农田
尔街股票交易所前的人群 汽车工人举行罢工
材料二 ……叹交易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1933年就职演说
材料三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演说
请回答:(1)反映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指出这一事件产生的社会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30年代大危机的特点。(3分)
(3)面对材料一、二的情况,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与胡佛政府的政策有何不同?(5分)
(4)材料三中,罗斯福说“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5分)
32、表一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以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基数,年平均增长率%)
年份
国别
1951—1981
1951—1960
1961—1970
1971—1980
联邦德国
5.2
8.6
4.7
2.8
美国
3.4
3.2
3.8
3.1
日本
7.8
7.9
11.2
4.8
法国
4.8
5.0
5.6
3.7
英国
2.5
2.8
2.9
1.8
——齐世荣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
表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的发展速度(以1950年的工业生产值为基数,年平均增长率%)
年份
国别
1951—1981
1951—1960
1961—1970
1971—1980
联邦德国
5.4
9.9
5.3
1.8
美国
4.0
4.0
5.0
3.2
日本
11.0
16.2
13.8
4.4
法国
4.5
6.4
4.9
3.0
英国
6.1
8.8
7.2
3.5
(1)两张表格中的数字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各国发展怎样的情况?(8分)
(2)对比两张表格,你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4分)
(3)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50s到70s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最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5:B B B C A 6-10:B C A C B 11-15:C B B B B 16-20:B A B B B
21-25:B A C B D 26-30A A B B B
31.(1)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2分)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3分)
具体原因: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生产日益相对过剩;股票投资异常活跃及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市场的虚假繁荣等。(8分)。
2)破坏性大;时间长。波及范围大(3分)
(3)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政府要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改变胡佛政府所奉行的自由放任政策。(5分)
(4)不能。新政仅仅是一种政策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5分)
32(1)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呈现出繁荣景象,但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本与联邦德国的增长速度最快,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进入“滞胀”时期。
(2)大多数国家工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成正比,说明工业化国家工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很明显。英国工业增长率较高,但经济增长率较低,说明战后英国的国有企业普遍效率低下,因而工业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显著。
3.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