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一中2010春季高一历史期中试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选择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最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小农经济的产生
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C.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D.小农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2.《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右图为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的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
A.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
B.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C.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D.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
3.下列手工业品的发明,属于中国独有的是
①青铜器 ②铁器 ③丝绸 ④陶器 ⑤瓷器
A.①②③④⑤ B.③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
4.“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句话反映了
①专业市镇发展?? ②区域分工加强
③经济重心南移?? 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6.徽商、晋商等诸多商帮活跃于全国是在
A.两汉时期 B.唐宋时期 C.元代时期 D.明清时期
7.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实际上它反映了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的重视
C.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 D.重农抑商的政策
8.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其“新”主要指
①县城以下的城郭乡村也可设市 ②官府控制放松,无时间地点限制
③打破了“坊”“市”界限,形成街市 ④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9.新航路开辟加速资本主义发展,集中表现在
A.资产阶级人数增加 B.资本原始积累速度加快
C.雇佣劳动力增加 D.封建阶级衰落
10.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11.为蒸汽机运用开拓新领域的有:①卡特莱特 ②富尔敦 ③史蒂芬孙 ④哈格里夫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2.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的标志是
A.圈地运动结束 B.君主立宪制确立C.工业革命完成 D.“日不落”帝国形成
13.“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都
A.始于纺织业 B.与交通工具的革新相关
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以电力作为能源
14.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发明的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④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1851年,英国举办世界博览会,在展览会的入口处,摆放了一块重达24吨的大煤块,其主要目的是
A.宣布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 B.展示新能源的发明和利用
C.突出蒸汽时代的能源特色 D.表明英国的煤储量世界第一
16.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要原因是
年份
1840 1870 1900 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7.1
A.工业化 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17.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18.让发电机原理走出实验室,给人类带来新的光明的“普罗米修斯”是
19.《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
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20.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这种现象充分说明了
A.洋布洋棉美观耐用,价廉物美
B.列强经济侵略导致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C.中国手工业纺织无法与外国机器纺织抗衡
D.开埠通商,关税协定有利于外国商品输入
21.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22.洋务运动被史学家称为“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主要是由于
A.它首次触及并局部改变了中国的封建政治体制
B.它创办了近代中国境内最早的使用机器生产的企业
C.它创办了一批近代化企业,引进一部分西方先进技术
D.它派出了第一批中国近代官派留学生,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
23.观察下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数量变化示意图,其中经济发展最快时的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 B.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掠夺
C.辛亥革命后,清帝被推翻 D.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修订新约
24.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
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泉州一中2010春季高一历史期中答案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24*2=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三大题,共52分)
25.人们的生活生产、相互交往经常会借助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演进从一个侧面折射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14分)
(1)请将下图中4种交通工具按照出现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列:(8分)
⑴ 汽车 ⑵飞机
⑶ 马车 ⑷火车
答案:
(2)下表是以交通工具的使用领域作为依据,对四种交通工具进行的分类。参照示例,再找出一种新的分类标准,进行重新分类。(6分)
使用领域
交通工具(序号)
陆地
⑴⑶
水上
⑷
空中
⑵
答案:
26.阅读以下材料:(16分)
上海机器造纸厂(伦章造纸厂)名义资本为15万两,分为1500股。每股100两,但只有1100股认购并缴足了。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1人,中国职工约100人。此厂每月能产纸60吨,实际上1891年全年产纸共600吨。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过股息。因为这个原故,同时又由于原材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希望它只是暂时停业。此厂的产品在纳税方面并未享受什么优待的章程
----- 摘自《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1年)
根据材料,把伦章造纸厂的基本情况概括为若干要点列出来。(10分)
指出这个厂的命运说明了一个什么重要的道理。(6分)
27.以下是一份清末衙门堂审记录(节录)。(22分)
“女子严阿苏,现年十六,与梁海相识月之初……十日,梁遇阿苏于路,因邀同行,为巡士盘获(抓获)。
官:何时与梁相识?
严阿苏: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
官:此事汝母知否?
严阿苏: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
……
官(斥梁海):阿苏纵向汝求婚,汝何不告其母?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
——1908年12月《图画新闻》
请回答:
(1)当时人们的婚姻观如何?请结合所学知识并利用上述材料进行论证。(10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述婚姻观念出现的原因。(12分)
泉州一中2010春季高一历史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24*2=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B
B
A
A
D
A
C
B
D
B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D
C
A
C
C
A
B
C
C
B
C
25.(3)(4)(1)(2)
分类:按照动力分类;或者按照所处的文明类型分类等均可。
26.基本情况:
是一家股份制的私人企业;
经济效益差;
受到日本纸的竞争;
得不到政府的支持;
经营困难,濒于停业。
道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受外国资本主义的竞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非常困难。伦章造纸厂的遭遇是一个缩影。
27.答案要点:
(1)本小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四个递进的层次评分:
第一层次:仅给出结论,未进行论证(2分)
第二层次:给出结论,并组织材料进行论证。(4分)
第三层次:利用材料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别进行论证,但未建立两者联系。(8分)
第四层次:利用材料并综合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证(10分)
答题思路示例:
清末,婚姻自由观念开始被接受,但传统婚姻观念仍根深蒂固。
婚姻观念自由的论证材料:①严阿苏在堂上大方表达“我中意他”;②“此不干母亲事”③“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
婚姻观念陈旧的论证材料:①两人同行被官府盘获;②“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③“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④官府干预私人生活。
(2)自由婚姻观念的原因:①当时中国处于近代化转型时期;②西学东渐,人民逐渐接受民主、自由、平等的观念。③近代工商业不断发展。(6分)
保守婚姻观念的原因:①官府维护传统婚姻观(政);②旧礼教根深蒂固。(文)③小农经济依然占统治地位。(经)(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