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文档属性

名称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6-02 17: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3张PPT。你认识他吗?
你知道他是
日本历史上
哪位天皇吗?
他又是如何带
领日本走上近
代化道路的呢?明治天皇课标要求: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启航
----明治维新一、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一)幕府统治的危机1、德川幕府的统治(1)建立:17世纪初(2)阶级构成:A、统治阶级:天皇、将军、大名、武士B、被统治阶级:农、工、商、贱民(3)政策:A、等级制度
B、闭关锁国
C、歧视限制工商业(4)德川幕府统治出现危机A、资本主义商业发展B、阶级矛盾尖锐(大盐平八郎起义)2、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1)殖民侵略的进一步加强 黑船来航的冲击,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入侵,民族危机加深。(2)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19世纪以后,社会各阶层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尤其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现状。
(3)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4)统治阶级结构的分化(二)武装倒幕 吉田松阴,1840年8月4日出生于长州。他是经营兵学师范的叔父吉田大助的养子,因而继承了兵学师范教育事业。他虚岁11岁时,就已能给藩主讲课。1854年,因策划搭乘培理率领的美国军舰偷渡美国而被捕。出狱后,专事培育人才工作。是倒幕维新运动和民族扩张理论的“宗师”,他的“忠魂不灭”说催生了日本新武士道的产生。由于反对幕府,倡导尊皇攘夷,再次被捕入狱。1859年,在江户的刑场被处死,时年29岁。 明治三杰:木户孝允(长州武士)、大久保利通(萨摩藩下级武士)、
西乡隆盛(萨摩下级武士)。1866年,他们领导建立了萨摩
长州反幕基地,1867年,制定举兵讨幕计划。1868年,
西乡隆盛参加对幕府统治的鸟羽、伏见战役打败幕府军队。大政奉还图 该图现藏于日本东京圣德纪念馆。1867年,萨摩、长州等藩组成讨幕联盟,策划武力讨幕;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席卷包括京都等大城市在内的幕府管辖区。幕府统治摇摇欲坠。在此情况下,德川庆喜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1867年10月24日他假意向朝廷提出辞职,将政权交还天皇,称为大政奉还。明治天皇睦仁(1852—1912) 明治天皇名睦仁,1867年继承皇位。1868年改年号为明治元年,在位时期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日本完成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京都东京
(江户)迁都1868年P95 思考题 想一想,倒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1)领导阶层:中下级武士具备了军事和政治等方面的素质,而且力量很大;
(2)斗争目标:幕府统治危机重重,已经失去民心;
(3)群众基础:得到一些藩主、商人、新兴地主和下层民众支持;
(4)经济基础:以长州、萨摩等强藩为根据地,并进行了富国强兵措施;
(5)政治优势:以天皇为号召,具有政治优势。
(6)正确方针:依靠自身力量武装倒幕,并学习西方。二、明治维新的内容(一)目的(三)内容: 1.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
2.实现民族振兴 3.摆脱外来压迫
4.发展资本主义(二)特点:“破旧”和“立新”脱亚入欧《五条誓文》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富国强兵日本殖产兴业中央集权文明开化世界強國废除 不平等条约明治政府目标 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为进一步推行改革,富国强兵奠定了基础。1.政治:(1)废藩置县:废除藩国,设置都、 道、府、县,把地方置于中央直接管辖之下。 (2)废除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层特权。 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土地改革: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 殖产兴业 A.重点:军事、重工业
B.交通运输和通讯业
C.出国访问
D.创办国营民企,扶持私人资本主义企业
E.培养人才 提高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但市场狭小 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日本掀起了工业革命的热潮,仅用30年时间,建立起完整工业体系,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 3.文教:(1)教育:确定“国民皆学”方针 (2)思想:传播启蒙思想
( 福泽渝吉、新闻出版 )(3)社会生活各方面:西化A.改革教育内容:儒学自然科学B.建立近代教育体制:打破了等级制度,培养了大量人才小学、中学、大学文明开化 ,发展近代教育4.政体:原因:
内容:
影响:
实质:初步建立君主立宪制形式的资产阶级国家体制。受西方自由民主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不满藩阀专制,掀起自由民权运动。专制主义统治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明治宪法》颁布仪式(1889)废 藩 置 县东
京京
都大
阪县县县县县县县县县县县县三府七十二县县县县县 下面哪个阶级对新政府最有威胁?武士农民工人商人四 民 平 等P115 日本人的姓氏反映了什么历史变迁?从幕府统治时期,普通百姓身份低下,没有姓氏。明治政府废除身份制后百姓才有了姓氏,说明明治改革取消了等级身份。錯废 除 武 士 特 权带刀者斩(1)军事上创办军火工业,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皇军)5.军事:(3)设立军事院校(2)武土道教育:尚武、忠君 摆脱了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道路,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列,1911年废除了全部不平等条约,并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忠气节、正礼仪、尚武勇、重信义、崇俭朴建立军队, 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 殖产兴业的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持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日本的交通运输和通讯业 日本使团出发 大凡国之富强系于人 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 富系于物产之多寡。物 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 民致力于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P117 思考题 国营企业福冈缫丝厂和江户时代的手工工场有何不同?手工工场规模小,为家庭作坊式的。国营企业是集中的,规模比较大,采用大机器等先进技术生产。明治维新时期学校教学情景  明治时期,日本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旧的忠君爱国思想,同时又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天皇
万岁万岁 万万岁东 京 的 鹿 鸣 馆 你能根据明治宪法,制作一幅近代日本天皇政体示意图吗?总揽统治权
行使立法权
掌握军队统帅权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
有审议国家预算案权力直接对天皇负责
成员由天皇任命协助天皇服务于天皇天皇议会内阁1889年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结构天皇内阁议会军队枢密院贵族院众议院民选产生(一)明治维新的性质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三、明治维新的评价2002年上海高考题:
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问题: (l)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 
(2)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以理解之处。 “改革”说。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自上而下完成,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中兴”说:维新前,日本遭外来侵略,天皇被幕府架空。维新后,天皇重掌朝政,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二)明治维新的历史作用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体现在:
①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②政治: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③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④影响: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三)明治维新的局限性①经济:
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农民的贫困,影响市场扩大,制约工业发展
②政治:
宪法颁布后,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
③文化:
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
④影响:
争夺的野心和军国主义传统结合推动日本加入侵略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挑起二战) 19世纪中期,许多遭受到欧美国家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东亚的日本却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唯一一个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也成为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阅读下面材料并思考: 日本自维新三十年来,广求智识于寰宇,其所译所著有用之书,不下数千种,而尤详于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等,皆开民智强国基之急务也。吾中国之治西学者固微矣,其译出各书,偏重于兵学艺学,而政治资生等本原之学,几无一书焉。
——梁启超 德相俾斯麦语人曰: “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摘自《世界近代史》 日本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1)背景: 2)准备过程: 3)内容: 1.内部条件2.外部条件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和西南四强藩的支持。制定和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有何异同??1.日本出现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是 A.人民的反抗 B.西方的入侵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及影响 D.幕府的腐朽统治(C)2.1853年,首先入侵日本的西方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D)3.在倒幕运动中,倒幕派的主力是 A.新兴地主 B.资本家 C.大名 D.中下级武士(D) 4.日本明治维新中实行“废藩置县”,其中“藩”指 A.幕府的领地 B.大名的领地 C.武士的领地 D.天皇的领地(B) 5.明治维新中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改造采取的中心措施是 A.土地国家化统一征收地税 B.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拍卖土地 C.国家租土地给私人建立农场 D.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拍卖(D) 6.与戊戌变法比较,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突出背景是 A.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 B.自上而下实行经济改革 C.封建专制统治比较薄弱 D.农民阶级支持全面改革(C) 7.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客观原因是
A.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B.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统治 C.新政权进行了有效改革 D.国际环境对日本有利(D) 8.(2002年广东综合题)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A.国家保有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D.政府把大量国企优惠或无偿转让给特权资本家
9.(1999年广东高考题)在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下列规定中,具有封建性特点的是
A.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权 B.天皇不得以诏令改变法律 C.天皇是军队的统帅 D.臣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基本人权 (C)(A) 10.(1997年全国高考题)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最突出的表现是
A.掌握掌权的人是原属统治阶级的武士 B.不少垄断资本家是由旧式特权商人脱胎而来 C.垄断集团与军阀集团相勾结,推行军国主义政策 D.天皇是国家元首兼最高统帅,拥有专职权力 (A)阅读与思考: 可以看出明治年间东京已经有近代工厂的兴建、大农业机具的使用,铁路交通和轮船通航,电报邮政的运营,引进西方教育制度以及鼓励穿西装、吃西餐、建洋房、理发等解析与探究:日本明治维新采取的是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同时并举,多层次的摄取方法,形成了一个全方位汲取外来文明的机制,从而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但是,在材料中不难看出日本人最初对外来文化表现出恐惧、不解、憎恨等态度。站在自己文化历史的立场去观察外来文化,包容和客观是应该培养的研究文化与文化交流的正确态度。俄国1861年改革1861年美国内战1871年德意志统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 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小 结 提 高1870年意大利统一1868年日明治维新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 世界范围内确立日本纺织工场图日本的幕府时代公元1192年到1867年,日本历史上是实行军事封建统治的“幕府政治”时期,经历三大幕府的统治。 一、镰仓幕府
(1192——1333年)
二、室町幕府
(1336——1573年)
三、德川幕府
(1603——1867年)
德川家康 1603年初,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江户设立幕府,建立起统一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史称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开始了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当时,天皇虽享有崇高威望,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并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将军也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两百多个“藩”,藩的首领大名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必须听命于将军。幕藩制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 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臣即武士,武士从将军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效忠将军或大名,这些武士一般是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特权,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日本武士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幕藩体制。德川幕府为了从思想意识上培养武士这个支柱,大力宣扬武士应具有忠、义、勇的“武士道”精神,使武士为其效力和卖命。 P113 思考题 幕府实行闭关锁国主要是担心各藩通过对外贸易强大起来,这和中国清朝的闭关锁国有什么不同?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一方面是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封建统治者不了解世界形势,以天朝上国自居,对外国商品缺乏兴趣;另一方面清朝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威胁其统治。德川齐昭培理登陆图(1853年)惊 破 太 平 梦几 只 蒸 汽 船1853年浦贺港《日美亲善条约》民族危机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培理天皇将军大名武士只是傀儡, 毫无实权 新兴地主 商人 农民﹑ 城市平民有些从事工商业经济状况恶化不满情绪增强经济实力增强政治权利较少生活日益贫困 进行反抗斗争幕府已成众矢之的,国内阶级矛盾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