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五校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三明市五校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6-03 15: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明市五校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历史试卷
(总分100分,时间:120 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 40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用填入答题卷中。)
1.梭伦在诗歌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积山、丰衣足食而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这主要是针对
A.雅典自由民 B.雅典平民 C.雅典执政官 D.雅典贵族
2.财产等级制度之所以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关键是
A.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 B.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
C.以财产资格来取代血缘资格确定公民权利 D.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3.梭伦改革后
A.贵族仍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 B.平民比贵族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
C.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权利减小 D.贵族与平民的矛盾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4.梭伦语:“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这段话体现了梭伦在改革中坚持
A.民主原则 B.公平原则 C.财产原则 D.中庸原则
5.右图反映了商鞅变法措施中的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统一度量衡
D.加强中央集权

6.商鞅变法中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①军功授爵制 ②重农抑商 ③废除井田制 ④废分封行县制 ⑤实行连坐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
7.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A.普遍推行县制? B.实行连坐法? C.按军功受爵? D.奖励耕战
8.“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
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 B.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
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 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
9.促使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融合的需要??? B.汉族地主的建议
C.巩固统治的需要??? D.先进经济形态的吸引
10.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北方统一的实现??? B.鲜卑族的封建化
C.北方民族大融合??? D.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
11.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
1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
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措施??C.颁布均田令? 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
13.“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
A.加强军事 B.丈量土地 C.整顿吏治 D.奖励垦荒
14.王安石变法中“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去。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下列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
①这是利用封建国家的权力干预经济 ②它限制了大商人控制和操纵市场 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 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司马光说:“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司马光所说的“谗佞”是指
A.政府中的贪官污吏 B.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
C.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 D.变法中得益的农民
16.据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时,“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的积弱局面 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的积贫局面
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④使广大人民安居乐业,连年有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7.基督教产生于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拉丁美洲
18.关于中世纪天主教会经济方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控制三分之一的欧洲土地 B.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C.采取新的剥削方式,榨取剩余价值 D.年收入是欧洲各国王年收入的总和
19.下列属于英国宗教改革独特之处的是
A.反对罗马天主教会   B.确定“教随国定”的原则 
C.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  D.颁布《南特敕令》
20.下列符合中世纪欧洲人民人生经历的是
①出生时由牧师实行洗礼②在学校中学习哥白尼的日心说,并与同学、老师一起进行相关的科学观测和实验③在教堂举行结婚仪式,由神职人员主持④每周都到教堂参加宗教仪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卡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主要体现了
A.卡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卡尔文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C.其思想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 D.其思想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22.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准备搜刮老百姓以抗辽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23.穆罕默德·阿里对留学生许下诺言:“谁首先学成,政府将给他们高薪,提拨他们当工长。”材料集中体现了穆罕默德·阿里               
A.力主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改革思想  B.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C.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D.聘请外国技师建立工厂
24.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A.创办近代工厂 B.开办技校,培养技师
C.建立兵工厂 D.发展商业
25、下列关于阿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方面资金不足  B.对外战争给人民带来苦难
C.激化阶级矛盾  D.没有能够遏制西方的殖民入侵
2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创办了军事工业 B.都创办了民用工业
C.都改革了政治体制 D.都建立了新式海军
27.19世纪中期,俄国出现了年轻一代革命民主主义者,最杰出的有
A.斯大林 B.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 C.卡韦林 D.列宁
28.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对资本主义的主要作用是
①造成资本的集中②扩大了国内市场③提供了自由劳动力④强化了中央集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9.有人认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依据是
A.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B.付出高额赎金
C.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 D.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
30.明治政府成立之初,殖产兴业的重点是
A.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 B.发展交通运输业
C.创办国营企业 D.推动民间企业的发展
31.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A.改革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B.资产阶级是改革的领导者
C.改革废除了封建身份制度 D.改革发展了资本主义工商业
32.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宫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
A.革除封建礼仪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带动文明开化          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33.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A.国家保有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D.政府把大量国企优惠或无偿转让给特权资本家
34.日本明治维新中实行“废藩置县”,其中“藩”指
A.幕府的领地 B.大名的领地
C.武士的领地 D.天皇的领地
35.右图是份售书广告,其中有可能在戊戌变法期间
成为畅销书的是
A.①⑤ B.②④ C.③⑤ D.①③
36.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破坏维新变法的手段有
①刺杀维新志士、阻挠变法
②慈禧太后牢牢掌握用人大权
③与洋人勾结镇压维新变法运动
④发动政变、废除新法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7.19世纪康梁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进一步”指的是
①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②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
③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
④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38.改革政治体制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主题之一,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发布诏令
A.裁撤部分中央机构 B.设立议院 C.定宪法 D.实行君主立宪制
39.戊戌变法运动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了民族危亡 B.推动了政治改革 C.发展了社会经济 D.推进了思想启蒙
40.下列国家的改革明显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是
①英国的“清教徒”运动②穆罕默德·阿里改革③日本明治维新④戊戌变法高◎考※资*源$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三明市五校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历史试卷·答题卷
(考试时间:120 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选择题
非选择题
总分
1-40
41
42
43
44
45
得分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
(共 40 小题, 40 分,请将答案填入下表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答案
题号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60分)
二、非选择题(共_60_分,其中41题_12_分,42题_10_分,43题_8_分,44题_10_分,45题_20_分)
41.梭伦是古希腊伟大的政治家,是“希腊七贤”之一。以下是一位高中生为纪念梭伦改革而写的文章的一些片段,由于这位同学平时学习历史不够认真,在文章中出现多处错误。请你在出错的地方划上横线,并将改正的内容写在下边相应的地方(12分)
公元前594年,梭伦被选为首席执政官,并以立法者的身份实行了广泛的改革。
(提示:下列每小段都有一处错误。)
希腊公民所欠的债务一律废除,沦为债务奴隶的雅典公民全部解放,被卖到海外的雅典公民由国家出资赎回,永远禁止以债务人的人身作为抵押。这一措施史称“解负令”。
订正:①
实行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措施:包括鼓励粮食出口,以利于商业贸易;鼓励外邦手工业者移民雅典等法令。
订正:②
他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的多少划分为四个等级。各等级的政治权利依其财力大小而定。第一、第二等级可以担任高级官职;……第四等级可以担任低级官职
订正:③
设立五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作为最高行政机关。除第四等级外,其他公民皆可当选。
订正:④
设立贵族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任何公民都有上诉的权利。陪审法庭的陪审员由所有等级公民经抽签选出。
订正:⑤
梭伦改革通过规定公民个人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土地的过分集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在雅典发展起来。
订正:⑥
42.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汉化改革措施?(6分)




(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2分)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四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敛免役钱,宽富而困民,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篇》
请回答:
(1)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一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的一项是什么?(1分)

(2)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4分)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3分)



44.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信仰体系的大分化和大组合。虽然各地、各个宗教派别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有形的宗教仪式崇拜,让位于无形的精神信仰崇拜。—— 选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10分)
背景(2分)
主要主张(3分)
性质(1分)
历史作用(4分)
路德
宗教改革
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图1853年“黑船事件” 图 岩仓具视使节团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指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幅图之间的关系。(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了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指的是什么?(6分)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1分)





材料三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能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四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梦蕉亭杂记》
(3)材料一、二反映的事件对材料三、四反映的事件有什么影响?(1分)根据材料三、四,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6分)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造成中日两国改革结局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三明市五校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1分,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A
D
C
A
A
D
D
C
B
A
C
D
B
B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答案
A
C
C
D
A
B
A
A
D
C
B
C
A
C
D
C
题号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B
C
C
D
A
D
C
44、(10分)
背景(2分)
主要主张(3分)
性质(1分)
历史作用(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