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友好往来 郑和: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
他从小听说了许多海外的情况,学到了很多航海知识,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1405年明成祖朱棣命他率领船队出使西洋。郑和(1371—1435)
明代杰出的航海家考考你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 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2、阅读材料,结合课本70页分析郑和下西洋目的是什么?当时远洋具备了什么条件? 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明太祖)末年时:“仓廪(储藏米谷之所)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hé,关闭)”。到永乐(明成祖)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材料二: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针(指南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海的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见丰富。 材料三:郑和懂兵法有谋略,有军事指挥才能。他通晓航海术、天文地理、船舶驾驶与修理知识技能,其家族世代信奉伊斯兰教,他熟悉伊斯兰教地区的习俗,后研习佛法皈依佛教。梁启超说:全世界历史上号称“航海伟人”,能与郑和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和宝船哥伦布旗舰3、郑和下西洋盛况15-16世纪中西方主要航海活动比较表郑和远航是人类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一次海上强国的辉煌!想一想,郑和航海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缺少淡水、食物、药品等物资;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
……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域,迥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
——《天妃之神灵应记》(即“郑和碑”) 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4、地位 5、历史意义
①、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②、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 ③、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议一议明政府的支持
造船技术的发达
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运用
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
勇于探索的精神
和平外交政策
……暴力冲突 倭寇是指元末明初流窜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他们与当地的奸商共同抢劫分赃。他们烧杀抢掠,给东南沿海百姓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明代抗倭图(局部)戚继光 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他本人也与俞大猷等同为抗倭名将,声名远扬。戚继光抗倭原因经过结果评价抗倭形势图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读了戚继光的诗句,你有何感想?表现了戚继光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动脑筋:戚继光抗倭胜利原因:
1、抗倭的正义性;
2、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3、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4、戚继光杰出的指挥才能。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大三巴牌坊 1999年12月20日
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明朝的对外交往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郑和七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随堂小测1.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的时间是 ( )
A.1402年 B.1405年 C.1417年 D.1421年BC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
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满刺加和红海沿岸 3、戚家军抗倭取得台州九战九捷是在今天的 ( )
A.山东 B.浙江 C.福建 D.广东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的联系
C.郑和远航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D.戚继光抗倭在台州取得九战九捷的业绩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