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二中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松江二中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含答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8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6-03 15: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上海市松江二中2009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月考试卷
历 史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1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所有答题必须涂在答题卡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答题卡上写好姓名、班级、学号)
1、美国内战前夕,南方种植园经济实质是
A.英国完全控制的殖民地经济??????????B.欧洲移民发展起来的奴隶制经济
C.种植园主经营的奴隶制经济????????? D.使用奴隶进行生产的资本主义经济
2、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十分敬佩林肯总统,因为林肯总统在历史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各项与林肯总统有关的是 ①领导独立战争,抗击英国殖民者并取胜 ②领导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③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 ④维护美国的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下列关于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的各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两者均冲击了欧洲国家的世界殖民体系????B.两者均以争取民族独立为目标
C.两者均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D.两者均以维护国家统一为目标
4、“100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我们现在正站在他的灵魂安息处——签署了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黑人满怀希望地得到的是一张空头支票,这张期票被签上‘资金不足’的字样。”——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1962年“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是指
A.《独立宣言》 B.《1787年宪法》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宅地法》
5、如右图《老船长俾斯麦离舰了》,他完成了最主要的历史使命是:
A.把普鲁士带上资本主义道路
B.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
C.使德意志成为欧洲第一强国
D.建立了德意志的民主制度
6、俾斯麦的“铁血政策”针对的是
A.阻碍德意志统一的各种势力    B.德意志无产阶级的革命活动
C.普鲁士资产阶级的革命活动    D.马克思领导的国际工人运动
7、有人说:19世纪德意志的统一实质上是一场对“诸侯君主专制的革命”,主要指
A.统一的实质是德国走上民主政治道路
B.德意志的统一是结束封建割据的革命
C.德意志境内的所有诸侯国被武力消灭
D.统一宣告了德国的君主制度最终结束
8、阅读下表,以下对该表所示信息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明治时期,日本义务教育发展迅速
B.明治政府推行教育改革,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发展
C.明治时期,女童就学率迅速提高,体现了日本社会男女平等
D.日本利用从中国勒索的巨额赔款发展自身教育,是其义务教育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9、"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10、英国学者韦尔斯说:(日本)"……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1899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促使日本发生如此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门户开放,深受西方影响 ????? B.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
C.推翻幕府,扫除封建障碍 ??? ? D.发动战争,开拓殖民市场
11、日本现代化进程中取得成功的最主要经验是
A.建立先进的政治制度??? ?? B.通过战争掠夺别国资源
C.善于学习世界先进文明????? D.勇于创新的精神
12、18 世纪初和1861 年俄国两次大的改革都是由沙皇推行的,这表明他们
A.已无力阻挡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历史潮流
B.已意识到使国家摆脱落后追赶先进的必要性
C.已看到农奴制度是俄国落后的根源
D.迫于国内矛盾的尖锐化,只得以改革避免革命
13、下列有关1861年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由封建地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
B.是封建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
C.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D.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彻底扫除障碍
14、下列表格反映的是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趋势,其呈现出的最主要特征是:
美国钢铁业统计表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人)
78 000
272 000
产量(吨)
3 200 000
29 500 000
投资额(美元)
121 000 000
590 000 000
A.行业竞争非常激烈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15、英国首相1898年说:“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像1830年或者甚至1860那样——只限于欧洲问题,而是牵涉到遍布全球的市场和领土问题”。当时大国斗争的核心问题是
A. 争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B. 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
C. 争夺非洲市场和殖民地 D.争夺亚洲市场和殖民地
16、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是综合反映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及成就的大型展示活动,(2)如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专设一个展厅,下列哪些最新科技成就应成为本次博览会的展品?
1.贝尔发明的电话
2.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
3.卡尔·本茨制造的汽车
4.瓦特发明的蒸汽机
A.1、2 、3 B.1、2 、4 C.1、3、4 D.2、3、4
17、19世纪末,美、德两国经济均出现了跨越式发展,他们发展的共同因素不包括
A.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B.统一的政治环境和国内市场
C.通过发动战争掠夺领土扩充工业资源和资金来源
D.利用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机遇加速实现工业化
18、19世纪末,“在南美洲,映入眼帘的,到处都是交通线不合理、不充足的特征。修建它们不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连接生产点和装船港口,在它们之间的广大地区连最差的道路也没有。”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的这段话旨在说明
A.西方工业文明促进了南美农业文明快速进步
B.西方殖民扩张的终极目的是满足身发展需要
C.西方的殖民活动改变了南美交通落后的面貌
D.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着存在共同的经济利益
19、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右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由此不能说明
A.英国科技创新技术已落后美德??? B.德国军工技术较为发达
C.中国还没有创立民族工业??????? D.美国电力新兴工业处于领先水平
 
20、垄断组织出现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的腐朽?????????????? ?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C.资本主义要瓜分世界?????????? ? D.资产阶级走向反动
21、19世纪晚期,垄断组织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 ? B.生产和资本的日益集中
C.社会财富的日益集中?????????? ? D.生产关系的新变化
22、右图是世界上第一列火车和第一架飞机的历史图片。它们当时使用的发动机分别是
A.柴油机和汽油机
B.蒸汽机和电动机
C.蒸汽机和内燃机
D.内燃机和电动机
23、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可见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包括:①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③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⑤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
24、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孕育着世界性市场的形成②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新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成果如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右图反映了l870年和l900年的世界石油产量,以下选项中能影响该时期世界石油产量的是
A.石油化工业大发展 B.飞机制造业大发展
C.斯蒂芬森发明了火车机车 D.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26、1870年美国钢铁厂的平均投资额为15万美元,到1905年已增至150万美元,而同年一些美国大型钢铁公司投资额竟达到14亿万美元。这说明:
A. 美国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世界领先地位
B. 美国钢铁工业资本的集中趋势明显
C.跨国公司成为美国经济领域的一个新现象
D.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钢铁工业是朝阳产业
27、童谣也能证史。耄耋之年的杨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中写道: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枪炮价格高,只要万众心一条,莫看轻,省下是丝毫,千门万户数目就不小!救国不靠空口号,实地工作最紧要!据此判断,这首童谣反映的时期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28、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下列代表当时国民政府观点的是
A.“这次事件与其说增强毋宁说削弱中国抗御外侮的力量。”
B.“恐怕对于中国民众抗日激昂的感情有火上添油的危险。”
C.“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此建立了两党重新合作的一个必要的前提。”
D. “名为抗敌,实则自坏长城”、“ 西安事变对我们国家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29、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依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B. 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
C.蒋介石获释并重掌军政大权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0、七七事变之所以成为全国抗战开始的标志,是因为当时
A.国民政府正式对日本宣战??????? B.中国全民族共同参与抗击日本的侵略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D.中国军队首次对日作战抗日
31、在民族危亡关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发动西安事变,立下了不朽功勋。下列选项中,对他们评价准确的是
A.“民族英雄,千古功臣”B.“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C.“千古奇冤,江南一叶”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32、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3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八一宣言》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七七事变 D.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34、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 A.平型关大捷 ?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镇南关大捷
35、台儿庄战役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属于
A.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B.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C.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战役????????????? ???? D.抗战以来最大的溃败
36、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遵义会议 D、国民党一大
37、抗战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主要是因为…………………………
A.蒋介石集团统治力量被削弱
B.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壮大
C.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
D.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
38、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未有的大事”主要理由是
A.改变了反帝斗争屡败的局面,取得了完全胜利
B.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C.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
D.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39、1946年6月,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其时世人议论纷纭。下列评论中,哪一种更接近事实本质??
A、煮豆燃豆箕,相煎何太急
B、楚汉相争,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C“五四”以来,社会势力演化之必然
D、玩偶皮影之戏,列强其后也
40、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进行的时间是
?A、1947年12月——1949年2月?? B、1948年5月——1949年1月?
?C、1948年6月——1949年8月? ?D、1948年9月——1949年1月??
二、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上,共60分)
41、各国现代化(共19分)
1.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也就是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从19世纪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到19世纪末,随着世界被列强瓜分即殖民地的“全球化”而形成了世界历史的第一种结构形态——欧洲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7分)
(1)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1分为了实现现代化,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2)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明治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3)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特点?(2分)
2.以下图表的内容与一些国家现代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判断这些推论正确与否,并在答题纸相应的序号中填上是或否。(5分)
史实
推论
①17世纪上半期,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渴望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自由资本主义
封建君主专制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②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1787年美国确立了联邦体制
资产阶级共和制比君主立宪制先进
③1856年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
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战胜落后的农奴制
④1868年日本实行明治维新
改革前已经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⑤1871年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战争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途径
3.有人指出,19世纪后期推动美、德、日本经济现代化的共同因素有:新技术应用,维护或完成国家统一,外来资金。但三国政治民主化却存在较大差异。请用具体史实说明这一观点。(7分)
例如:新技术的应用:
日本:明治维新大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德国:后起国家积极采用新技术,国家鼓励科技发明
美国:外来移民带来生产技术,电力应用先行一步
维护或完成国家统一:日本
德国
美国
政治民主化差异:美国
德国、日本
分析造成政治民主化差异原因:美国
德国、日本
42.第二次工业革命(共15分)
材料一:工场手工业生产最初主要依靠人力和经验为主的技术,之后,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的出现,则是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对工业革命的发展日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因为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需要用自然力代替人力,这就得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知识,大工业把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从此,科学在生产中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
——摘自《简明科学史话》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科技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摘自《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恩格斯说:“由单个企业所经营的生产……已愈来愈成为一种例外了……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停止了。”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两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有哪些不同?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不同点。6分
(3)根据材料三,恩格斯所论述的现象指的是什么?1分它大约在什么时候开始出现?1分它是怎样形成的?1分 实质是什么1分这一现象的产生有何局限性?1分
43. 西安事变(共16分)
材料一: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忿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服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引自 1936年12月6日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
材料二:张学良背叛党国,劫持统帅……为整饬纪纲起见……由讨逆总司令何应钦指挥国军,扫荡叛逆,以靖凶氛,而维国本。
──引自1936年12月7日《行政院奉发国民政府讨伐张杨令》
材料三:中心诸要人于真相未全明了之前,遂于数小时内决定张学良之处罚。……然余个人实未敢苟同,因此立下决心愿竭我全力以求不流血的和平与迅速之解决。──引自宋美龄1937年《西安事变回忆录》
材料四:本日(19日)午前一时,有田(时任日本外国)约谈,首称……中心政府是否与张妥协?……中心如在抗日溶共之条件下与张妥协,日本决强硬反对。
日本放弃武力决策……兹控得各重要方面,确有觉悟,以为对华压迫,不啻为临渊驱御,促成中国赤化,应即改变基本政策……并令各线全行终止。
──引自驻日大使许世英1936年12月给国民政府的电文
材料五:反对新的内战,主张南京与西安间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用一切方法联合主派、反对亲日派……揭破日寇及亲日派利用拥蒋的号召,发动内战的阴谋……给张杨以积极实际的援助(军事上的与政治上的)……切实预备“讨伐军”进攻时的防御战……这种防御战……依然是为了促成全国性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发动。
──引自1936年12月19日《中共中心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任务的指示》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中张、杨对他们发动西安事变提出的理由,分析西安事变的直接原因。2分 请列举这一理由的2例史实依据。2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当时国民党政府内部产生了哪些反应?1分哪一种反应暂时占了主导地位?1分
(3)根据材料四,日本政府希望西安事变朝什么方面发展?1分你是否同意驻日大使许世英“确有觉悟”这一判定?1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1分
(4)联系材料一到材料五,下列观点正确吗?1分并分别对“明智的”、“务实的”、“及时的”的说法作简要说明。3分
观点:中共中心12月19日指示中提出的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是非常明智的,为此而确定的措施也是务实的、及时的。
(5)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我们可以获得怎样的启示?2分
44.中国抗日战争(共14分)
材料一 :由九一八事变到现在,国民党反日反帝的假面具,已经完全为铁的事实所粉碎,……中国共产党号召福建的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立刻自动的组织起来,……联合革命的士兵群众同进攻福建的蒋介石部队与准备武装干涉福建的日本与任何帝国主义力量决战。
——摘自《中共中央为福建事变告全国民众书》(1932年'2月5日)
材料二:(1)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2)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面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坑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材料三: 西安问题和平解决,举国庆幸,从此和平统一团结御侮之方针得以实现,实为国家民民族之福,当此日寇猖狂,中华民族存亡千钧一发之际,……如贵党三中全会果能毅然决然确定此国策,则本党为着表表团结御侮之诚意,愿给贵党三中全会以如下之保证:(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二)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年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四)……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
——摘自《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1937年2月10日)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分别指出中国共产党对蒋、对日采取了怎样的态度?2分
并分析各自原因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蒋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
试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2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对蒋的态度又发生了什么新变化?1分这一态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什么重要方针?1分 简要概述这一方针的形成过程。4分 这一新方针的实施对抗战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1分
答案:
41.各国现代化(共19分)
1.(共7分)
(1)事件: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1分
措施:1861年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宣布农民获得自由民的权利和地位.1分
(2)措施:通过“版籍奉还”和“废藩置县”,消除各地藩阀势力和封建割据;1分
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地税改革,承认土地私有权和买卖权,并使政府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1分
推行“殖产兴业”政策,鼓励工商、奖励贸易,大力发展工业化。1分
(3)共同特点:都采取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1分
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1分
2. (共5分)① 是② 否③ 是④ 否⑤是
3.(共7分)
维护或完成国家统一:(3分)日本 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德国 三次王朝统一战争,建立德意志帝国
美国 美国内战北方胜利,巩固统一
政治民主化差异:(2分)美国 政治民主化程度高
德国、日本 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浓重
分析造成政治民主化差异原因:(2分)美国 独立后建立三权分立民主共和政体
德国、日本 德国统一走上现代化道路;日本明治维新走上现代
化道路,都保留专制势力。
42.第二次工业革命共16分
(1) 第一次: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1分第二次: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化工业的发展。5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2分
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2分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2分

(3)(1)垄断组织的出现;1分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开始出现(或19世纪70年代);1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1分实质:是资本家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局限性: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形成的垄断资本,加剧了竞争的无序性,扩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成为经济危机和社会冲突的重要原因。1分
43、西安事变 共11分
(1)直接原因:张、杨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不满;张、杨在西北战场剿共失败与蒋介石矛盾的激化;2分
“依据”: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五次围剿红色根据地,迫使红军长征等。2分
(2)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主张武力解决和主张政治解决。1分武力解决的主张暂时占了主导地位。1分
(3)从日本外相对“抗日溶共”这一和平解决西安的要害问题对国民党政府施加压力的谈话中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希望新内战的方面发展。1分不同意。1分 从上述分析及以后的日本对华政策可以看出,当时日本政府的“放弃武力政策”、“令各线全行终止”,只是企图通过诱降政策使国民党政府进一步分化并做出有利于日本侵略的事情。1分
(4)观点是正确的。1分
“明智”:符合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促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利于巩固和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1分(三者答一即可)
“务实”:“用一切方法联合……阴谋”等措施既抓住了解决西安事变的各主要方面,又抓住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要害。1分
“及时”:从“给张杨以积极的援助”直至作“防御战”的预备,可以看出中共中心准确而及时地分析了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道路上可能面临的问题(如有爆发战争的可能等)并为这些问题的解决作出了相应的对策。1分
(5)启示一: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不计前嫌,愿意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在复杂的形势面前,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做出符合人民利益的决策,表明中共进一步成熟起来;1分
启示二:中华民族各阶层人民,痛恨日本的侵略,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抵抗;以张、杨为代表的国民党大多数人,也是赞同抗日的,在大敌当前之时,还是能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1分
44、中国抗日战争(共14分)
①态度:反蒋抗日。1分
原因:日本发动九-八事变.民族危机加深;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推行;2分
②态度: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1分
原因:日本对华侵略进一步扩大,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全国救亡高潮掀起;中国共产党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是进一步成熟的表现;国民党内部的爱国将士有参加抗日的可能。2分(回答到其中任2点即可)
③态度:拥(联)蒋抗日。1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分
过程:4分(1)方针制定: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同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正式建立: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国共两党协议改编红军和红军游击队;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意义:成为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重要条件。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