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9-世界现代史3

文档属性

名称 ls-9-世界现代史3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6-05 19: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9张PPT)
Ls-9-世界现代史3
考标:
1、印度独立后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2、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结束了非洲遭受欧洲殖民者长达500年奴役的历史
3、1999年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4、二战后导致中东地区矛盾复杂的主要原因
5、冷战政策的含义
6、霸权主义对人类和平与安全的威胁
8、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
1、印度独立后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①推行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②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③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实现了粮食的自给有余;④重视教育和科学技术,在核工业和航天技术上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2、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结束了非洲遭受欧洲殖民者长达500年奴役的历史
3、1999年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独立前的非洲
1960年 非洲独立年
巴勒斯坦地处地中海东岸
4、二战后导致中东地区矛盾复杂的主要原因
公元1世纪前,犹太人曾在这里生活 。
公元7世纪,这里成为阿拉伯帝国版图,阿拉伯人在这里生活了约1300年。
19世纪末,在英属殖民地兴起犹太复国运动,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矛盾激化。
“二战”中,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屠杀促使犹太复国运动更为发展。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
但阿拉伯国迟迟未建立起来。
中东战争
1).第一次中东战争
原因:阿拉伯与以色列矛盾的激化
时间: 1948年
结局:以色列控制巴勒斯坦80%的土地
交战双方:阿拉伯联军—以色列
第二次中东战争时开进苏伊士运河的英法军舰
第二次中东战争中守卫苏伊士运河的埃及军人
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被以军炮火击中烧毁的埃及卡车
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兼并土地示意图
中东战争
2.第二次中东战争 (1956年)
3.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年)
1.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8年)
4.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
第四次中东战争时,埃及军队跨过苏伊士运河抗击以色列军。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军坦克挺进戈兰高地。
1.1991年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
起因: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爆发: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攻打
伊拉克
结果:伊拉克战败,无条件接受联
合国决议
海湾战争示意图
第一次海湾战争时大规模集结的美军
2).2003年海湾战争
1).1991年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
战争发起者:美国
开战理由: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结果:美国占领了伊拉克
1).巴以和谈的开始
巴以的和战
时间:1991年
地点:西班牙马德里
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
以色列国
主导者:美国
谈判双方:
1993年巴以签订奥斯陆协定,正式启动巴以和平进程。
拉宾、克林顿和阿拉法特
巴以关系出现和平的曙光。
1994年阿拉法特和拉宾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2000年9月,沙龙造访伊斯兰教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巴以流血冲突。
美苏争霸
美苏“冷战”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约组织的建立
第一阶段: (50年代后期—60年代中期)
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第三阶段:( 80年代)
华约组织的建立
冷战开始——
美苏两大阵营对峙
经援西欧——
5、冷战政策的含义
什么是“冷战”?美国为什么提出冷战政策?
“冷战”是指美苏之间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美国凭借极度膨胀的经济军事实力,积极谋求全球霸权。苏联的强大及共产主义影响的扩大,阻碍了美国全球霸权的实现,因此美国提出“冷战”政策。
“冷战”的重点是在什么地方?
“冷战”的重点是在欧洲。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美国“冷战”政策出笼的舆论准备
丘吉尔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
杜鲁门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冷战”演说。
杜鲁门国会咨文中所说的“自由国家人民”、 “少数武装分子”、“外来压力”分别是指什么?
马歇尔计划有何
内容?其目的是
什么?
马歇尔
1949年美国与西欧等12国签约,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部(法国巴黎夏乐宫)
1955年,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签订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冷战”时期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另一方面,赫鲁晓夫加强了对东欧的控制,并开始与美一争高下。
美苏争霸漫画
阶 段 时 间 特 点
第一阶段 50年代后期—
60年代中期 优势在美国
第二阶段 60年代中期—
70年代末 苏攻美守
第三阶段 80年代 美重新强硬
苏全面收缩
美苏争霸简表
6、霸权主义对人类和平与安全的威胁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
戈尔巴乔夫在辞职书上签字。
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形势总的特点是什么?
总的特点是走向缓和,但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形势总的特点是什么?
2001年9月11日,美国世贸大厦遭受恐怖袭击。
9·11事件现场
1999年5月8日, 中国驻南大使馆被袭击。
中国人民的反战游行
就科索沃战争中美国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谈谈你的感受。
北约在对南联盟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中,出动了2.6万多架次的飞机,在南联盟10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投下了2.1万多吨炸弹,击毁了包括学校、工厂、企业 、桥梁、医院、电站、新闻机构等民用设施在内的许多目标。南联盟在这场战争中共有1800多无辜平民死亡,6000多人受伤,近100万人流离失所。5月8日,美国飞机悍然袭击中国驻南使馆,造成中国3名新闻工作者牺牲,20余名外交官受伤,馆舍严重毁坏。北约的野蛮行径激起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强烈愤慨和谴责。
你知道这场战争造成了哪些危害?
7、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一超多强” 局面的出现
2).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3).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两大主题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示意图
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东盟
亚太
经合组织
8、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
欧盟示意图
成员国:3个
年生产总值:
约2630亿美元
北美自由贸易区示意图
东盟标志
成员国:10个
年生产总值:6300亿美元
贸易额:8%
成员国:21个
总人口:
占世界人口的45%
国内生产总值:
占世界的55%
贸易额:占46%
亚太经合组织示意图
区域集团化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世界各国为了提高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
1.现代科技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巨大的生产力。
3.美国对世界经济控制能力的削弱,也加速了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材料二:美国的进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注:+为顺差,-为逆差
材料一:1950—1975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3.8%,英、法、联邦德国平均为5.4%,日本为12.4%。1951—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2%,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
──据宋则徐、樊元《世界经济史》
-17.8
-5.8
+10.7
+2.0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19.4
-15.9
+2.0
+2.4
与日本的贸易
1973
1970
1960
1950
年代
问题:上述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导致了什么后果?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2.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起着主要作用
3.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存在的问题
① 各国、各区域集团间存在着矛盾和斗争
② 全球化影响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贸易自由化
第二、生产全球化
第三、资本国际化
你知道这些标识的含义吗?
WTO部长级会议标识
世界银行标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标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楼
世界银行大楼
迪斯尼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