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概述】 本单元内容以民族大团结、港澳回归、“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提出、、海峡两岸的交往等重大历史事件为标志,表明了我国在处理民族问题和祖国统一问题的基本立场和维护祖国统 一的坚强决心。第12课 民族大团结第12课 民族大团结【课标要求】
1.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
2.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3.识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史实。
4.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族
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
学习目标1.识记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和西部大开发
2.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和意义,党和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原因。
学习重点:民族区域自治
学习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格局: 大杂居 小聚居少数民族分布图探究民族政策我国的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自秦汉以来,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长期以来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探究民族政策各民族共同
发展的政策帮助各少数民族,让各少数民族得到发展和进步,是整个国家的利益。
——毛泽东新型民族关系特点平等、团结、互助1.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2.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3.民族互助是社会主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体现。 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民族建议?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 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1984年5月31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别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制度。国家统一领导下前提行使自治权核心我国已建立了哪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
自治区
1955年10月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9年10月25日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1日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5日中华民族大家庭?目前,我国已经成立了5个
省级自治区,30个自治州,
120个自治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意义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怎样正确处理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报请批准”探究民族政策思考:实行民族区域
自治有何重要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共同繁荣发展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
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
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三十多
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
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
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
口;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的,
当时有60万人口。经过民主改革,
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1.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旧制度下的西藏为封建贵族无偿劳动的农奴川藏公路新
藏
公
路青藏公路2.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情况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孔繁森和藏族
人民在一起西藏第一所高等学府——西藏民族学院又一批西藏农奴后代走进校门3.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4.习俗上: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定制、风俗习惯、保护宗教信仰;A.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B.搜集整理出版少数民族的古籍文献c.自愿原则帮助侗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创立文字西部大开发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气东输 贵州打造“西电东送”王牌电站——洪家渡水电站。
电站总装机容量60万千瓦,是我国首批“西电东送”的
标志性工程。 课堂小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共同繁荣发展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
历史意义1.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2.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3.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4.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
习惯西部大开发战略民族大团结随堂训练1.将以下自治区名与相应的民族名连线。内蒙古
广西
新疆
宁夏
西藏维吾尔
藏
蒙古
壮
回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爱我中华五十六族兄弟姐妹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1.壮族2.藏族3.裕固族4.彝族5.瑶族
6.锡伯族7.乌孜别克族8.维吾尔族
9.佤族10.土家族11.土族12.塔塔尔族
13.塔吉克族14.水族15.畲族16.撒拉族
17.羌族18.普米族19.怒族20.纳西族
21.仫佬族22.苗族23.蒙古族24.门巴族
25.毛南族26.满族27.珞巴族28.僳僳族
29.黎族30.拉祜族31.柯尔克孜族
32.景颇族33.京族34.基诺族35.回族
36.赫哲族37.哈萨克族38.哈尼族
39.仡佬族40.高山族41.鄂温克族
42.俄罗斯族43.鄂伦春族44.独龙族
45.东乡族46.侗族47.德昂族48.傣族
49.达斡尔族50.朝鲜族51.布依族
52.布朗族53.保安族54.白族
55.阿昌族 56.汉族 祖 国 大 家 庭四、升华民族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