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七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泉州七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历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6-07 18:3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泉州七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试卷(2010.5)
历 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 ) 试 题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提供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共50分)
1.美国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因为
A.援助的对象排除苏联和东欧 B.援助附带许多军事政治条件
C.援助的目的是遏制苏联势力 D.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国家
2.下列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B.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冷战”爆发后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由削弱转为扶植的最根本原因是
A.美国觉得日本不是其对手 B.美国进行反共反社会主义的需要
C.美国需要日本的帮助 D.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4.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认为不结盟的含义是
①消极中立②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③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④实行全面彻底的裁军,销毁核武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下列哪一事件的发生,使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独立的步伐加快,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A.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 B.经互会和华约解散
C.“8.19事件” D.“独联体”成立
6.1967年欧共体成立。其组成的机构包括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 ③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④欧洲军事共同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K^S*5U.C#O
7.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引起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源是
A.俄罗斯走出低谷         B.中国的崛起
C.世界经济力量的变化       D.日本、西欧的崛起
8.“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商品经济发达
C.自耕农经济脆弱        D.农家生活自然祥和
9.“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10.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 展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晋商等商帮活跃的时期是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11.王建在《汴路即事》诗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中的“草市”指的是
A.固定的城市商品交易市场 B.自然形成的乡村贸易集市
C.通宵买卖的城市夜市 D.繁荣的边疆茶马市场
12.美国波士顿美术馆馆藏数以万计的中国陶瓷,包括晋代越窑,宋代五大名窑、元明清时期官窑和民窑的陶瓷精品。由此可以推断
A.从晋代起,中美就有了陶瓷贸易 B.上述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来的
C.中国陶瓷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D.收藏者青睐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1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并相互交融
B.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是自给自足
C.生产工具、技术不断演进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D.人口的增加既为农业发展提供劳动力,又带来了巨大压力
14.下列不属于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的是
A.君主土地私有制 B.地主土地所有制
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D.国家土地所有制
15.“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①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生产
②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④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 B.西周时中国获得“丝国”美誉
C.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 D.私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1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以物易物的原始商业
B.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将商人集中起来统一管理
C.隋唐时期商业贸易高度繁荣,已出现纸币
D.明清时期商业市镇兴起,劳动力成为商品
18.“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臣本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里,这里的“布”是指
A.丝织品 B.棉纺织品 C.毛纺织品 D.麻织品
19.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C.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D.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20.民以食为天。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能够传遍世界,主要得益于
A.郑和下西洋 B.工业革命 C.新航路开辟 D.宗教改革
21.在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中,英国先后战胜了
A.西班牙、荷兰、葡萄牙 B.荷兰、法国、葡萄牙
C.西班牙、荷兰、法国 D.葡萄牙、法国、西班牙
22.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
A.地中海沿岸 B.大西洋沿岸 C.太平洋沿岸 D.印度洋沿岸
23.下列关于英国黑奴贸易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为美洲殖民地的开发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C.是对非洲人的摧残和对非洲社会经济的破坏
D.促进了世界人口流动和经济交流,有利于非洲发展
24.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垄断贸易的要求 B.商品输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资本输出的要求
25.赫尔曼·梅尔维尔有句名言:“美国人血管里的每一滴血都混合着全世界各民族的血!”观察下表, 分析该时段美国人口构成呈现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错误的是:
《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单位:万人)
时 间 土著人口 白种人口 黑种人口 合 计
1700 75.0 22.3 2.7 100. 0
1820 32.5 788.4 177.2 998.0
1860 16.0 2724.0 400.0 3140.0
A.赋税政策调整和高产粮食作物的引种使人口总数大幅度上升
B.殖民者屠杀、传染病侵袭以及西进运动,导致土著人口骤减
C.欧洲移民源源而来,导致白色人种的数量大幅度增加
D.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和奴隶贸易的进行致使黑种人口剧增
二、材料解析题(26题15分,27题8分,28题 14分,29题共13分,共50分 )
26.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左图为1971年某次国际会议的永恒瞬间。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为何乔冠华部长会如此开怀畅笑?(2分)你认为出现此永恒瞬间的国际国内政治因素有哪些? (4分)
(2)观察上右图,请给这幅图片取个名字(1分),然后写一个简短的说明(应包含时间、人物、事件及影响)。(4分)
(3)列举建国以来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另两项重大成就。(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长安中,(苏寰)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催珍怪之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皆致之数万,唯寰挺身而去。K^S*5U.C#O
——《旧唐书》卷88
材料二 (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
——《唐会要》卷86
材料三 唐设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9
回答:(1)概述上述材料中表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二 (战国以前)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战国时)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齐都临淄)甚富而实,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
——《战国策》
材料三 生民之道,食为大。……是故土地,本也;……无地而责之耕,犹徒手而使之战也。法制不立,土田不均,富者日长,贪者日削,虽有耒耜终不得而食也。故平土之法,圣人先之。
——北宋《平土书序》
材料四 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雍正王朝》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中,哪些材料的思想主张是基本一致的 (2分)它们的一致性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社会哪些情况 (4分)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评价材料四所反映的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4分)
29.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改变了世界面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发明、创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材料二
材料三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 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请回答:
(1)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1分)其政治保障和劳动力条件是如何形成的?(4分)
(2)蒸汽机是由谁改良后广泛应用于生产的?(1分)
(3)两次工业革命分别把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2 分)
(4)材料二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有哪些?( 2 分)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有什么影响?(3分)
(3)建国以来外交重大成就有:1949年与苏联等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建交;1954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并提出“存同求异”方针;1971年重返联合国;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改革开放以来,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积极推进和开创新型的区域合作,参加和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等。(写对2个得4分)¥高#考#资%源*网
27.(8分)
(1)商人聚集;店铺林立;货物丰富;城市繁华;扬一益二。(每点1分,共5小点,任意4点,即可得4分)
(2)地理位置优越;设置盐铁转运使;有保护商贸的政策。(每点2分,共3小点,任意2点,即可得4分)
28. (14 分)
答案要点:(1)材料一、三、四的思想主张基本一致。(2分)都主张重农抑商。(2分)
(2)反映: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繁荣。(城市功能扩大,有商业功能和娱乐功能)(4分)
原因: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2分)
(3)强化了自然经济:(1分)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致使整个社会经济日益迟滞,远远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3分)K^S*5U.C#O
29. (13分)
(1))英国( 1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资产阶级革命)、圈地运动。( 4分)
(2)瓦特;( 1分)
(3)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1 分)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1 分)
(4)飞机(l 分)汽车(l 分)
(5)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改变了世界面貌;冲击了落后的地区和民族;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任答其中3点即可给3 分。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分,最多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