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02 21:4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年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民族分布的格局是(  )
A.大杂居、大聚居 B.大杂居、小聚居
C.小杂居、小聚居 D.小杂居、大聚居
2.“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是一家。”这句歌词主要表明的是(  )
A.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B.我国各民族间的地位是平等的
C.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有自己的特色
D.我国是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我国是一个由多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  )
A.52个民族 B.54个民族 C.55个民族 D.56个民族
4.“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地区规划建设项目共65个,总投资约12.4亿元,将全部用于改善民生。援建西藏有利于(  )
①消除民族差异 ②民族共同繁荣 ③维护民族团结 ④建设和谐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的最大共同之处是(  )
A.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都有自己的法律
C.都实行相同的社会制度
D.都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部分
6.我国设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内蒙古 B.西藏 C.广西 D.宁夏
7.把党中央酝酿多年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思概括为“一国两制”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叶剑英
8.1984年,邓小平曾说:“我们多次讲过,我国政府在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以上讲话主要阐述(  )
A.在香港设立自治区 B.“一国两制”构想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9.“一国两制”中的两种制度是指(  )
A.两种军事制度 B.两种社会制度
C.两种法律制度 D.两种管理制度
10.如图中的“母亲”怀抱中有两个“孩子”,她正在等待另一个“孩子”回来。依据所学知识,请你判断这个“孩子”可能是(  )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西藏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1.“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判断对错)
12.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这是祖国统一大业迈出的重要一步,洗雪了百年的耻辱.港澳得以成功收复的根本原因是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判断对错)
三.材料题(共2小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材料二:1990年9月,江泽民在新疆视察时提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他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多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材料三: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回答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
(3)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50周年,习近平亲题匾额“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结合实际,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摘编自《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卷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所说的“理论”是指“   ”科学构想。这一构想的基本内涵是在   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等地区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2)材料二中图A是我国   特别行政区的区旗,该特别行政区成立于   年;图B是我国   特别行政区的区旗,该特别行政区成立于   年。
(3)请说明材料一所述理论与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



2019年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民族分布的格局是(  )
A.大杂居、大聚居 B.大杂居、小聚居
C.小杂居、小聚居 D.小杂居、大聚居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有关内容。
【解答】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我国民族分布的格局。
2.“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是一家。”这句歌词主要表明的是(  )
A.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B.我国各民族间的地位是平等的
C.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有自己的特色
D.我国是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民族关系。
【解答】“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说明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族兄弟是一家”说明56个民族团结一致,亲如兄弟,象一家人一样。故歌词主要表明的是我国是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A内容歌词无涉及,BC内容理解片面。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解读理解和分析史实的能力。B选项有一定干扰性,五十六族兄弟是一家指的是56民族的亲密关系,而不是地位关系。
3.我国是一个由多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  )
A.52个民族 B.54个民族 C.55个民族 D.56个民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民族分布。
【解答】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多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大家庭为依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我国的民族数目和民族分布特点等。
4.“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地区规划建设项目共65个,总投资约12.4亿元,将全部用于改善民生。援建西藏有利于(  )
①消除民族差异 ②民族共同繁荣 ③维护民族团结 ④建设和谐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分析】本题以“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地区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援建西藏的意义。
【解答】“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地区规划建设项目共65个,总投资约12.4亿元,将全部用于改善民生。援建西藏有利于民族共同繁荣,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
5.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的最大共同之处是(  )
A.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都有自己的法律
C.都实行相同的社会制度
D.都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部分
【分析】本题以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和民族自治区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的最大共同之处。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的最大共同之处是都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部分。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
6.我国设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内蒙古 B.西藏 C.广西 D.宁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内蒙古自治区的设立.
【解答】1947年5月,我国成立了第一个省级的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自治区于1955年10月1日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3月1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成立;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9月9日。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五个省级自治区的设立.
7.把党中央酝酿多年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思概括为“一国两制”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叶剑英
【分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故选:C。
【点评】重点识记一国两制的内容与影响。
8.1984年,邓小平曾说:“我们多次讲过,我国政府在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以上讲话主要阐述(  )
A.在香港设立自治区 B.“一国两制”构想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与香港回归相关的国策。“一国两制”指的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我国政府在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的主权后,香港、澳门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制度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
【解答】据题意“香港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可知,主要阐述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指的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我国政府在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的主权后,香港、澳门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制度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我国不同国策的认识和理解,注意不同国策有不同的适用领域。
9.“一国两制”中的两种制度是指(  )
A.两种军事制度 B.两种社会制度
C.两种法律制度 D.两种管理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内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整个国家的主体,同时允许台湾、香港、澳门保留资本主义制度。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相关知识,重点识记一国两制的内容与影响。
10.如图中的“母亲”怀抱中有两个“孩子”,她正在等待另一个“孩子”回来。依据所学知识,请你判断这个“孩子”可能是(  )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西藏
【分析】本题考查台湾。
【解答】据材料可知,此图片反映的是有关台湾的问题,海峡两岸血脉相连、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祖国大陆与台湾交往日益密切,这表明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故选:C。
【点评】本题掌握海峡两岸相关知识。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1.“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 (判断对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
【解答】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当时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以“一国两制”为依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分析和判断能力。注意掌握“一国两制”的形成和其含义。
12.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这是祖国统一大业迈出的重要一步,洗雪了百年的耻辱.港澳得以成功收复的根本原因是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 (判断对错)
【分析】香港、澳门回归的相关知识点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解答】港澳得以成功收复的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港澳回归的指导方针,所以上述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的相关知识.
三.材料题(共2小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材料二:1990年9月,江泽民在新疆视察时提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他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多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材料三: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回答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
(3)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50周年,习近平亲题匾额“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结合实际,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
【分析】(1)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和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3)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
【解答】(1)依据材料一“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等”可知,这是新中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据“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地区和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是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依据材料二“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出,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有: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一五”计划期间,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故答案为:
(1)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前提: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2)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有利条件: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一五”计划期间,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和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等知识点的识记能力。了解这些基本史实,有助于我们认识我国在民族方面的基本国情,培养促进民族平等和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摘编自《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卷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所说的“理论”是指“ 一国两制 ”科学构想。这一构想的基本内涵是在 一个中国 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等地区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2)材料二中图A是我国 香港 特别行政区的区旗,该特别行政区成立于 1997 年;图B是我国 澳门 特别行政区的区旗,该特别行政区成立于 1999 年。
(3)请说明材料一所述理论与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
【分析】本题以《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材料和香港、澳门区旗为切入点,考查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
【解答】(1)材料一所说的“理论”是“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材料二中图A是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该特别行政区成立于1997年;图B是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该特别行政区成立于1999年。
(3)“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最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但最先得以成功的运用是在香港问题上,1997年,我们依据“一国两制”原则,成功的使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洗刷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1999年,又成功的收回了澳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成功实践。
故答案为:
(1)一国两制; 一个中国。
(2)香港;1997年;澳门;1999年。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成功实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祖国统一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