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2知识梳理学案: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必修2知识梳理学案: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6-08 18:4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标要求】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2.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探究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对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认识到列强入侵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兴起、内容、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认识到维护本阶级利益是地主阶级的基本准则;但洋务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实践的开端.
通过学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认识到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知识梳理】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人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这样,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历史纵横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它们操纵着丝、茶市场,使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它们在农业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过渡:列强侵略是中国经济由传统的农耕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自此,出现很多与“洋”有关的生活用品和政治事件:洋布、洋油、洋盒火、洋务、洋务运动等等。
◎洋务运动
1、目的和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方式和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这部分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沂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为代表。从19世纪60—90年代,他们掀起一场洋务运动。
2。主要活动:(1)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的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其中,较为重要的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和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由于财力不足,
(2)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又打出“求富”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其中,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3)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10年之间,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还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又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3。结果: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4.评价:但是,洋务派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倡导下出现了,它们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导学8:“近代企业”的含义是什么?近代军事企业与近代民事企业有何不同?(从生产目的、生产方式、产品去向、机构性质几个方面比较)
比较项目 生产目的 生产方式 产品去向 机构性质
近代军事企业 自强 抵御外侵、镇压人民 机器生产 自给 不面向市场 官办封建性质企业
近代民事企业 求富 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机器生产 求利 面向市场 官办、官督民办、官商合办的近代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导学9:洋务运动开展了三十多年,是否是中国走向了富强?指出你判断的依据。
答:没有。依据 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但是,洋务派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倡导下出现了,它们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导学10: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答:洋务派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传统文化,没有与先进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是根本原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用封建官僚衙门的习气来办企业的落后管理方式。
导学11: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的作用?
答: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原理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评价;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辩证原理来评价;用联系发展的眼观看问题。
从背景上看,民族危机深重,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自强无疑是进步的;
从目的上看,挽救封建落后的统治,是反动的,倒退的;
从作用上看,促进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诱导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是进步的。
学思之窗
晚清维新思想家郑观应批评洋务运动,他说:“西人立国……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蹑趋步①,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 ①竭蹶趋步,意思是艰难勉强地跟着走。
思考 ◎你认为郑观应的批评是否有道理 为什么
答:它认为只学习西方技术,不学习西方制度是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但也正确。关键的要彻底变革封建旧制度,实现民族解放,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盲目照搬西方制度不一定适应中国国情。
连线搭配:
工厂 创办人 企业性质
轮船招商局 张之洞 军事工业
安庆军械所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曾国藩 民用工业
天津机器制造局 崇厚
湖北织布局 李鸿章
思维启迪:中国近代民主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地区及其原因?
主要分布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原因:自然经济解体早,解体程度深;劳动力充足;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
【知识巩固】
1、归纳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
(1)创办军事工业;
(2)创办民用工业;
(3)筹划海防;
(4)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最早什么时候诞生?试举三例企业。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
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推进新课】
探究一:根据课文学思之窗思考列强入侵和商品倾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2、瓦解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探究二:材料一:中国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西方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1、根据两则材料分析洋务运动的背景及创办洋务的根本目的。
(1)背景:内忧外患;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两人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危机?结合课文归纳洋务派是如何付诸实践的?
(1)解决: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2)实践: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
左宗棠-福州船政局; 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
探究三:梁启超《变法通议》记述:同治初年,普鲁士首相俾斯麦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请思考:1、俾斯麦预言“三十年后”的强弱之分在哪一个历史事件中得到体现?俾斯麦为何能做这一预见?
(1)体现: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
(2)原因:洋务运动重在引进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没有触动和改变封建的政治经济制度,就无法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2、你如何认识洋务运动进步作用?
(1)引进了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
(2)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3)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一定的抵制作用;
(5)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探究四:试从经济方面分析为什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最早产生在东南沿海地区?
1、东南沿海地区最早受到列强经济侵略,外商企业的刺激;
2、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
3、洋务运动的诱导。
探究五: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即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1881年,继昌隆缫丝厂被南海知县下令关闭,陈启沅只得把工厂迁至澳门。
1、阅读课文《历史纵横》,思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地区、行业分布不均衡。
2、根据课文和材料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能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
(1)主要原因: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
(2)根本原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巩固练习】
1.1864年,包世臣记载:“今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江)太(仓)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大都折本。”上述史料反映的情况是 (A)
A.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B.松太地区的棉纺织业水平迅速下降
C.棉纺织品在当时的需求量下降 D.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丝等农产品出口大量增加,这一现象说明 (C)
A.中国茶、丝的质量提高 B.中国茶、丝生产迅速发展
C中国经济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D.中国自然经济的完全崩溃
3.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他的哪一项措施符合上述思想 (C)
A.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 B.成立三支海军 C创办轮船招商局D.创设京师同文馆
4.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C)
A.洋务运动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B.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C.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D.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5.”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这个变化说明洋务运动(D)
A.极大地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C.培养一批技术人员 D.对外国资本主义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6.中国近代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的共同特点是 (C)
①都使用机器生产; ②都属于近代企业;
③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产物; ④都是资本主义性质企业
A. ①② B. ②③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7.阅读以下材料并思考
材料一、江南制造总局是官办企业,总局及下属所有局、厂要受总督、巡抚的控制和监督,经费由政府调拨。
思考:生产资料归属和经费来源?
材料二、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不得随意去留。总局设有“健丁营”及刑具、大牢,对工人实行军事管理.
思考:管理模式?
材料三、江南制造总局的生产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不面向市场。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每月的经费开支中“洋员匠薪”、“监工、总办薪水” 等项占全部经费的60%以上。一般工人杂役几乎没有报酬,仅有一定的伙食、口粮。
思考:生产目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据材料分析军用企业性质?
[江南制造总局 (封建性质近代企业)
是官办的,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因此,它的生产不计算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缺乏发展的动力。江南制工厂造总局的管理机构是封建衙门式的,大权操纵在封建官僚手里]
8. 材料1:华裔在上海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接近上海六家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2: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19世纪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3: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1866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洋商者.
材料4:1893年,李福明设立机器磨坊,京城官员见生意兴隆,存心勒索,今天令他降价,明天令他捐献,李福明不甘压迫到官府讲理,反被清政府作为“不安分”的“刁商”,李福明的面粉厂也被迫关闭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总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特点 A、资金少、规模小 B、技术力量薄弱 C、行业、区域分布不平衡 D、受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双重性:妥协性与革命性]
9.洋务派办的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在性质上是否相同?
性质不同。
  军事工业,其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内无资金积累,外无市场联系,管理机构也是封建衙门式的,基本属于封建官僚性质的企业。
民用工业,生产目的是获取利润,管理形式是 “官督商办”,甚至于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鉴了“股份制”的管理形式,属于与封建政府联系密切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导学1:鸦片战争后,英国如何对中国实施经济侵略?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手工业者,英国的经济侵略会使你的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农民,英国的经济侵略会使你的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从根本上说这是怎样的变化 ?
答:倾销商品(洋纱、洋布)、掠夺原料(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破产失业;破产成为流民乞丐、被迫把农副产品投入市场、购买洋纱洋布、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导学2、根据上题分析的结论概括:(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表现有哪些
答:洋纱涌人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这样,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使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
导学3、(2)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答:请同学们阅读
第一目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思考: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课本分析其解体过程。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产生了哪些影响?
①原因。第一,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第二,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商业流通空前活跃。国内市场的扩大,特别是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在流通中比重的加大,不断诱使着农业生产的目的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②过程 (1)“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
(2)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③影响: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为中国近代民主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发展资本主义需要商品市场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必要的货币财富积累)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便于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激化了社会矛盾.(促使农民、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思维启迪:如何理解列强经济侵略对中国的双重性影响?[积极和消极影响]
第二目 洋务运动 (洋务派所发动的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思考:洋务运动出现的原因;时间、代表人物、主张及目的;洋务运动的内容;洋务运动的破产和影响
(1)洋务运动出现的原因 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和西方列强的侵略)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开拓了人民的视野,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
(2)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张及目的
①时间:19世纪60至90年代。
②代表人物: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握有实权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这些人中李鸿章所办洋务最多,时间最长,是洋务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③主张及目的:洋务派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3)洋务运动的内容。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打着“自强”的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较为重要的工业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总局 .
近代军事工业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使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第二,生产技术水平较高,有些达到世界水平。如江南制造总局仿制的毛瑟枪赶上了德国,制造的无烟火药达到世界水平。第三,这些近代军事工业都属官办。封建国家出经费由封建官吏采用封建的方法进行管理。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缺乏发展动力
②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从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又打出“求富”旗号,,其中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这些民用工业的主要特点是:第一,都是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的近代化企业。第二,这些民用工业创办的形式大多为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属于官僚资本,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这些民用工业的创建,在客观上对外国经济侵略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③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
④为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还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到1896年达20多所。还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的先河,从而为中国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4)洋务运动的破产和影响是本课的难点
①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的惨败
②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根本};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
第一,洋务派欲以先进的生产方式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是注定要失败的。第二,洋务派所建立的近代工业,受制于封建体制的束缚和侵略势力的压迫,使洋务运动举步维艰,最后导致破产。第三,企业中近代的生产力与腐朽的封建管理方式不相适应,使之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③洋务运动的影响:1、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
2、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3、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4、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5、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本国的封建自然经济
6、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落后局面.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第三目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思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和概况(基本情况)
(1)产生的原因
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提供市场和劳动力)
②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③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提供技术和设备)
(2)概况(基本情况)
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人物(投资者):
主要区域:
代表企业:
企业特点:中国民族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并受外国资本与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
(3)影响(补)
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物美价廉的洋货涌入、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产品、商品经济发展。
导学4、(3)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主要发生在哪一地区?为什么是该地区?
答:中国东南沿海;由于受列强侵略早而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商品经济较发达、地理位置优越。
导学5:“洋”是什么意思?“洋务”是什么意思?“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是什么意思?
答:泛指西方国家;泛指一切与西方有关的事务;向西学习。
导学6:洋务运动是什么人针对当时何种状况而开展的?开展的目的是什么?希望采用何种方式以达到这一目的?据此归纳洋务运动的完整含义。
答: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学习西方技术进行改革自救;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了挽救封建统治,其内部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企业、民事企业、近代海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为主要内容的一场自救运动。
导学7: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官僚先后开展了哪四类活动?
答: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的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又打出“求富”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10年之间,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洋务派还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又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