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热点:2018年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热点:2018年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02 21:4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热点:2018年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
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与德国代表在巴黎以北的贡比涅森林签署停战协定,历时4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100年后的“双十一”,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和凯旋门举行纪念仪式,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俄罗斯总统普京等近70名国际政要一起缅怀逝者。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之一,一战不仅给全人类带来巨大损失,也给国际社会留下诸多刻骨铭心的教训。分析人士认为,在当今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的背景下,纪念一战结束一百周年有着特别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法国借此释放信号,或可为维护全球多边主义、反对保护主义的行动注入新动能。
?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爆发,主要战场在欧洲,是二战之前人类历史上破坏性最强、波及面最广的战争。今年,法国政府定于11日在首都巴黎举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100周年纪念仪式,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等约70个国家领导人出席活动。
法国主办纪念活动 多国领导人出席
?
  作为纪念活动主办方,法国政府对本次活动高度重视,在11日的纪念仪式之前已经举行了一系列相关活动。马克龙先是4日在斯特拉斯堡与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共同启动纪念活动,随后从5日至8日由东向西凭吊法国境内的主要战役遗址,9日与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一起悼念索姆河战役阵亡官兵,10日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贡比涅森林参观百年前签署停战协定的火车车厢。   11日上午的纪念活动结束后,马克龙还主持了巴黎和平论坛开幕式。默克尔、普京、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等嘉宾出席。   首届巴黎和平论坛为期3天,议题包括全球治理、气候变化、网络监管等。   分析人士认为,一战百年后的世界,全球化遭遇挫折和逆流,极端、排外情绪上升。不少国家的政治人物是在二战后出生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战争,对历史的认识有些模糊。当今世界更应强调反思、平衡和包容,让全球化健康发展。
?
法德首脑: 在一战停战协定签署地会晤
?
  对立志重振欧洲雄风的马克龙而言,德国的助力必不可少。在本次纪念活动中,马克龙特意安排与默克尔一起在贡比涅森林纪念一战结束百年,用实际行动阐释法德和解对维护和平的重要意义。   据法国媒体报道,这是1945年以来,法德两国首脑首次在一战停战协定签署地会晤。   1918年11月11日,法国元帅福煦代表协约国阵营在停于贡比涅森林火车站的一节车厢内与德国签署停战协定。近22年后,德国纳粹头目希特勒选择在同一车厢内与节节败退的法国签署停战协定。两个协定均充满苛刻刁难,不仅加剧了法德仇恨,也为战火在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重燃或蔓延埋下了祸根。   分析人士认为,一战结束“百年祭”向国际社会传递出汲取历史教训、坚持多边主义的信息,或可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维护世界持久和平注入新动能。
?
?
一战结束百年 美欧关系再临考验
?
?
  今年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纪念日,特朗普参加在巴黎举行的盛大纪念活动。   一战结束后,欧洲不再是国际体系中心,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国际地位迅速上升。自一战到二战、再到冷战,美欧关系几经变迁,双方最终结成同盟,成为西方世界的核心。   但奉行“美国优先”的特朗普政府似乎并不看重过往历史,而用更加现实和自我的眼光来处理跨大西洋关系。主动挑起贸易争端、单方面退出伊朗核协议……美国一系列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做法让其欧洲盟友心寒,也迫使欧洲寻求更多战略自主。眼下,美欧关系再次面临考验。   虽然美欧在历史上也曾有过分歧,但此轮矛盾显然更为深刻,双方不仅产生现实利益之争,更有价值观之争。长期以来,欧洲主张基于规则的国际体系和多边主义、国际机构和自由贸易等是国际社会和平稳定的保证,也是欧洲的最大利益所在。而美国现政府一系列做法显然背离了这种价值观,导致跨大西洋关系裂痕加深。 据新华社
?
?
【中考真题】

1.探究问题。(12分)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但是,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蒙受了巨大的损失。面对战争的惨痛后果,战胜国的胜利失去了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摘编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一战与过去战争每天死亡人致的比较表
名称
数量(人)
拿破仑战争(1790~1815)
233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
1075
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
518
普法战争(1870~1871)
876
日俄战争(1904~1905)
292
巴尔干战争(1912~1913)
1941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5509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15)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三??在美国参战的影响下,中国、巴西、利比里亚等一批国家对德宣战,壮大了协约国集团的阵营,也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
????交战双方把研制的新式武器投入战场。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远程大炮杀伤力巨大,造成了重大的物资破坏和人员伤亡.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其依据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一战每天死亡人数与过去战争相比有何特点。(2分)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8分)(提示:需答对4个成因)
1.(12分)(1)交战双方遭受了惨重损失。(2分)(评分说明:意思相近即可。2分)
(2)每天死亡人数最多。(2分)战争规模大;杀伤力大的远程大炮等新式武器的使用:两大军事侵略集团长期扩军备战:凡尔登等惨烈战役的进行等。(8分)(评分说明: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题意也可。每点2分,共8分)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7分)
材料一??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俄国外交大臣激动地说:“这就是我们的战争!”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几乎同样激动地说出了相似的话。德国主张,“我们必须彻底征服法国,使他永远不再能够挡住我们的路。”英国外交官写道:“我们读到的尽是那些一味鼓吹打仗的文章,战争影响到所有的人。”英国、法国认为,“德国军国主义是橄榄枝上的肿瘤。”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900万军人牺牲在战场上,大约1OOO万平民在战争中饿死或病死。战争后期,一位女大学生写道,“只有邪恶和邪恶的化身才是这场战争的主宰。”“荣耀、光荣、勇敢或神圣等字眼变得可憎。”为了应付战争开支,俄国沙皇政府大借外债,许多城市发生饥荒.1917年3月,俄国人民举行起义,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对战争的态度是什么?(2分)产生这一态度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国家人民带来了哪些影响?(3分。回答2点)
2.(1)态度:欣喜、激动、渴望大规模战争早日爆发;(2分)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的争夺。(2分)
(2)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极大损失和破坏,使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欧洲衰落,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矛盾,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在客观上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整体化进程。(3分,答出任意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3~1914 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别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殖民地人口(万人)
英国
14
3350
39350
俄国
2.6
1740
3320
法国
6
1060
5550
德国
16
290
1230
美国
38
30
970
材料二一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各国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里插入鲜花,运兵车上写着“圣诞节回家”……
——以上材料整理自高中历史选修《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凡尔登战役双方死伤近?一百万人。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象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 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
——整理自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上)
材料四
????
(1)由材料一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2?分)
(2)对比材料二、四,人们对战争的态度有何不同?(2?分)请用材料三的史实概括影响人们态度转变的因素。(3?分)
(3)当今世界仍不太平,从科索沃到伊拉克,再到叙利亚……可谓是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以古鉴今,一战给我们今天留下了什么启示?(3?分)
3.(1)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考生如答出原因的具体表现亦可得分,2分)(2)不同:材料二:满怀信心、积极支持等。(答出其中一点态度即可,1分)材料四:绝望、恐惧、厌恶、逃避等。(答出其中一点态度即可,1分)因素:一战持久而残酷;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一点一分,共3分)(3)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1分)我们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1分)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1分)(战争的影响1分,对待战争的正确态度需答出两点,一点一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