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中历史专题复习五: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文档属性

名称 2010年初中历史专题复习五: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6-09 13:3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专题五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一、九一八事变
1、根本原因: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
2、时间、地点:1931年9月18日、沈阳。
3、经过:日本侵略军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4、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导致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沦为敌手
5、局部抗战:东北人民和东北军未撤走的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6.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二、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1、血染卢沟桥:
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也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在卢沟桥争夺战中牺牲的中国军人:国民党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长赵登禹。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
2、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南京的和平居民,有的被当作练习的靶子,有的当作拼刺刀的对象,有的被活埋。)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日本侵略中国发动的事变: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三、血肉筑长城
1、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取得的胜利:
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共产党领导的军队)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国民党领导的军队)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共产党领导的军队)
党领导的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2、百团大战:
目的: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
时间:1940年8月。 领导人:彭德怀,
规模: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
主要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地位: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3、抗战的胜利
(1)中共七大 召开时间和地点: 1945.4 延安。 背景:抗战胜利前夕,
内容: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意义: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2)加速抗战胜利的因素: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3)结果: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4)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标志着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结束。
(5)抗战胜利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屡败的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6)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军的中流砥柱;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
(7)抗战精神: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坚强不屈,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重庆谈判
(1)背景: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2)蒋介石的目的: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
(3)毛泽东的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4)结果: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3.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影响: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4.战略大决战
(1)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恒领导的东北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首先攻取锦州。人民解放军共歼敌47万余人。
作用: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
(2)淮海战役:由刘伯承、邓小平等领导的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进行,以徐州为主心。共歼灭敌人55万余人。
作用: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3)平津战役:由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发起平津战役。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敌人52万余人。
作用: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三大战役的意义: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5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
时间:1949年4月21日。
目标:消灭一切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
渡江战役的意义: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6.人民解放军迅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党中央的正确指挥;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