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自然地理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及其应用2018年全国卷“自然地理过程” 类题目分析www.islide.cc2考情分析/01所谓自然地理过程:就是自然地理事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表现出来的动态变化过程。例如:大气受热过程、地表形态形成过程、天气过程、水循环过程。www.islide.cc3大气受热过程知识梳理/02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地面状况的差异,影响着全球热量时空分布,热量差异又是不同地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重要成因。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知识梳理/02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并非一成不变。天气过程知识梳理/02天气系统是在大气环流等的推动下,运动变化着的,其运动变化影响着天气的生消、变化。知识梳理/02水循环过程水循环促进了水体更新、改造着地表形态等,它是地球表层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刻的动力过程之一。自然地理过程的类型循环过程演变过程环节环节环节环节环节环节环节水循环过程大气受热过程、地表形态形成过程、天气过程循环过程演变过程环节环节环节环节环节环节环节预测变化解释成因预测变化解释成因问题来自环节,从环节入手,使用演绎思维解决问题。思维方法 1课堂探究1.1/03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该地气候较为干旱。(1)画出扎龙湿地的水循环过程图,利用图示,预测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扎龙湿地河流汇入无外流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地下水稳定课堂探究1.1/0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下渗课堂探究1.2/03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该地气候较为干旱。(2)在现有地理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除水体含盐量变大外,其他自然地理要素还可能发生哪些变化?课堂探究1.2/03高中阶段自然地理要素演化的知识气候组成物质,起伏、大小等结构形态的变化,如:河流阶地的演化。肥力、形态变化,如: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等。种类、规模的变化,如: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改变等。水文特征、水系特征、水域结构形态特征的变化,如:河流改道、河床淤积等。冷暖、干湿的变化,如气候变暖水文土壤生物地貌课堂探究1.2/0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过程是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统一变化的过程,且一个要素的变化必然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故解释地理现象、预测地理变化时,要运用整体思维,关注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思维方法 2思维方法 2已知哪个要素的变化可推哪个要素的变化 有哪些要素
初始状态是什么引起哪些要素的变化引起哪些要素的变化整体变化运用整体思维,关注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课堂探究1.2/03干旱的气候
积水较浅的湿地
河流末端的湿地水的盐度升高生物多样性减少
土壤盐分残留泥沙淤积、湿地变浅、水量减少气候变干温差变大课堂探究1.2/03①土壤中盐分积累,可能演变为盐碱地;②鱼类种群规模下降,植物种类发生改变,进而使该地的生物多样性状况发生变化;③泥沙淤积使湿地水深变浅、蓄水量下降;④气候变干,温差变大。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形成于约2000—2500万年前。监测表明湖盆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课堂探究2/031、地质时期,由于地壳运动,贝加尔湖所在地区形成断层地堑;地堑周边地表、地下径流汇入,洼地积水成湖。2、注入贝加尔湖的河流携带泥沙在湖底沉积。3、由于板块处在持续运动中,湖盆深度持续加大,湖底沉积物沉积空间持续变大,泥沙等沉积物在湖底持续沉积,故形成厚层沉积物。据材料,推测贝加尔湖湖底巨厚沉积物的成因。地壳运动断层地堑径流汇入洼地积水河流汇入泥沙沉积沉积空间大巨厚新的状态(终点)沉积物湖泊水深且持续加深持续运动课堂探究2/03据材料,推测贝加尔湖湖底巨厚沉积物的成因。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形成于约2000—2500万年前。监测表明湖盆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运用逆向思维正 向 描 述正确解读终点使用正确知识和逻辑思维方法 3初始状态初始状态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形成于约2000—2500万年前。监测表明湖盆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课堂探究2/03若地壳停止运动,贝加尔湖的特征会发生什么变化?水深变浅,演变为沼泽湿地、甚至消亡课堂探究3/03 为提升葡萄品质,果农常在葡萄园的地表铺放鹅卵石。右图为某葡萄种植园景观。鹅卵石的铺放,改变了哪些“地理过程”?由此可以得出地理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关系是什么?①鹅暖石可以保持土壤水分,改变了当地水循环的过程,②亦可增大气温的日较差,改变了当地大气的受热过程。③故地理过程影响着人类活动的场所、类型等,同样人类活动可以利用地理过程趋利避害,实现自身发展。人类活动都发生在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自然环境的特征和演变过程,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这种影响,利弊并存。我们要趋利避害,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放大优势,弥补不足。www.islide.cc27课堂小结/04当堂检测/05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1-3题。1. 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利用环节,运用演绎思维——流水的沉积环节、搬运环节;地壳的抬升环节。当堂检测/05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气压分布图。 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此时图中冷、暖锋各有一个)。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运用逆向思维,从终点倒推环节。当堂检测/05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锋面形成过程,新的状态是2个锋面倒推原有锋面数量(冷、暖气团的运动状况)高低依据气压分布判断气团运动当堂检测/05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气压分布图。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此时图中冷、暖锋各有一个)。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个。①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②(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