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02 20:1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民族大团结
第12课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



你知道他们是哪个民族的吗?
高山族和满族
朝鲜族和土家族
苗族和壮族
侗族和瑶族
维族和彝族
满族
蒙古族
维吾尔族
朝鲜族
哈萨克族
全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不到10%,面积却占全国64.5%。
2、西部多,东部少
1、以汉族为主体56个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为了新政权巩固的需要,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1、背景: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
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前提
区域
权力
核心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2)195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公布实施。
(3)1954年《纲要》的主要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4)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3、形成过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前提: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 族?
55个
民族知识小竞赛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新疆维吾尔族
自治区
1955年10月1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9年10月25日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1日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5日
等级: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4、区域自治制度实施情况

1
2
5
4
3
1、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2、西藏藏族自治区

3、宁夏回族自治区
4、内蒙古蒙古族自治区
5、广西壮族自治区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什么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探究二:共同繁荣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了社会主义社会。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
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
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三十多
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
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
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
口;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的,
当时有60万人口。经过民主改革,
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旧制度下的西藏为封建贵族无偿劳动的农奴
政治上:
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经济上:
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部编资源
BBZY
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时,收养了两名失去父母的孤儿。他说,我要抚养他们健康成长。
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
文化上: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创建文字等
西藏第一所高等学府——西藏民族学院
又一批西藏农奴后代走进校门
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朝鲜族姑娘表演跳板舞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上的摔跤比赛
傣族泼水节
弘扬少数民族的节日
白族歌舞
彝族火把节
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新疆克孜尔千佛洞
青海
宁夏
BBZY
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西藏第一所高等学府——西藏民族学院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目的: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
间的贫富差距,实现全国共同富裕。
西部大开发
西部:包括6省+5个自治区+重庆市+(湖北恩施、湖南湘西、吉林延边)
6省:四川、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
5自治区: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
1直辖市:重庆市
西部省份大都在第一、二阶梯
部编资源
BBZY
贵州打造“西电东送”王牌电站——洪家渡水电站。是我国首批“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
新疆塔里木油田公司(1989)


部编资源
西气东输
青藏铁路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和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主要措施 具体表现 结果




进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加强经济建设
保护民族文化
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兴边富民
给予政策、人力、
技术、资金、物资
等支持
创制文字、尊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建设大批项目
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废除了剥削和压迫
政治
经济
文化
开发战略

族大



民族区域
自治实行
(基础)

内容
意义
共同繁
荣发展
(目的)


2、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1、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
3、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
4、西部大开发
课堂小结
目标是民族大团结促进各民族繁荣实现共同富裕。
1.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项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2.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对这一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较早作出明确规定的是( )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A
3.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自治区域来说,这一制度有助于( )
①因地制宜,发展本地事业 ②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③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自治权 ④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B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下列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所有事务都完全由本民族做主
C.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D.民族自治区域是我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B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重大意义在于( )
①体现民族平等 ②体现民族团结 ③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④维护祖国统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民族大团结促进各民族繁荣,
早日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