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回顾·拓展八 人教(部编版) (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回顾·拓展八 人教(部编版) (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4-02 21:3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回 顾 · 拓 展 八
本组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哪篇课文让你印象最深,受益匪浅呢?下面请同学们以课文为例,畅谈自己的收获,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交 流 探 索
《纪昌学射》通过写纪昌向飞卫求教射箭本领,最终成射箭能手的故事,说明无论学什么技艺,只有练好这门技艺的基本功才能成大器的道理。
《扁鹊治病》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文成公主进藏》通过写文成公主为西藏带来了五谷和许多技术,促进了西藏和内地的往来,赞颂了文成公主的善良、聪明和智慧及她为两地经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普罗米修斯》主要写普罗米修斯为为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智慧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
《渔夫的故事》讲述了渔夫凭智慧战胜凶恶的魔鬼的故事,告诉我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我 的 发 现
先把课文读两遍,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再一部分一部分认真地阅读,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然后把每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解课文最常用的方法:
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喜欢的一种口头语言,通俗易懂,虽只寥寥数字,却能说明一个问题或道理。
日 积 月 累
水滴石穿,指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用来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非一日之功,指不是一天的功夫。可以理解为:滴水能把石头穿透,并不是一天的时间。多用于指学习,做事。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最先开放的红梅比较突出。多用于敢于创新进取的人,或者典型的事件。
⊙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砌墙时石头一个一个往上垒,最后垒的在上面。后来居上,后来的超过先前的。这个歇后语多用在同类事物的对比中,后来的比先前的强。泛指后人超过前人。
⊙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
关羽失去荆州的原因是他太骄傲了。这个歇后语多用在人做事的态度上。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相传东晋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墨汁透入木板有三分深。原形容书法的笔力极为强劲。现多用于比喻见解、议论、分析很深刻。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和周瑜兵力相差悬殊,曹操兵多,周瑜兵少,所以周瑜使用苦肉计,痛打黄盖,黄盖假意投降曹操,里应外合,火烧曹军,使曹操大败。表面意思是周瑜愿意打,黄盖甘愿忍受。现在用于双方之间,一方想做,另一方支援或承担,互相配合。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趣 味 语 文
这两个故事都是趣联故事。
第一个故事中对联是: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shàn)扇(shān)风,风出扇(shàn),扇(shàn)动风生。
这副对联的巧妙之处在于运用顶真的修辞方法。所谓“顶真”,又叫绩麻、联珠,是我国传统的修辞手法,指前后的几个语句与几个语句之间,由相同的语言成分衔接上下两句,上递下承,使得结构紧凑,语意连贯,声韵流畅的一种修辞格。
第二个故事中对联是:?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故事中的对联将“一百四十一”这个数字隐含在一些典故和数字的文字中,因此称这副对联是绝妙的“数字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