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第一课 开运河 创科举
1. 想一想,隋朝为什么能够统一南北?
提示:客观条件:统一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长期的分裂与动荡中,人们渴望统一。南北朝事情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为统一提供了条件。
主观条件:a. 隋文帝的文治武功使隋朝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迅速增强;b. 陈的统
治者荒淫奢侈、腐败无能,其统治已江河日下。
2. 唐朝诗人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计多。”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这是个开放性的思考题,答案不求唯一。同意:其理由是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还惠及到今天。不同意:可以从开凿大运河及隋炀帝下江都时所体现的暴政,结合隋的速亡来阐述,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3. 比较秦朝与隋朝,看看他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提示:a. 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
b. 都形成来影响深远的制度,如秦的郡县制、隋的科举制
c. 都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工程,秦修长城,隋开运河;
d. 都因暴政导致农民起义爆发而迅速灭亡。
4. 科举制度给一般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谈谈你对读书做官的看法。
提示:一方面结合课文文字关于科举制的作用,谈它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指出它便于统治者笼络、控制知识分子,使其成为恭顺的奴仆。还可以谈读书做官不利于科技事业的发展。当然也可以讲读书做官,能造福民众应该肯定。
4. 仔细观察《随运河》图,对照《中国政区图》,试找出大运河经过现在的哪些省市。
提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省市。
第二课 贞观之治
1. 谈谈你对“玄武门之变”的看法.
提示:一方面要注意“玄武门之变”是皇室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另一方面,从历史影响来看,应持肯定的态度。李世民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杰出的政治才干,说明他是人心所向的领袖。他后来的政绩以及他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说明李世民为君是历史的正确选择。
2. 想一想:你还知道唐太宗用人纳谏的哪些故事?从中可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启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a. 是否能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是判断一个人尤其是一个领导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b. 要能容人,要善于接受批评意见;c. 应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
3. 据历史记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大喜道:“天下英雄尽入吾*之中矣!”你认为这句话反映了什么事实?
提示:科举制的实行为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途径,扩大了选才的范围,能达到有效笼络士人的目的。但科举制度毕竟是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选官制度,统治者笼络、吸收人才是为了扩大统治基础,维护自己的统治。
4. 什么是“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略:见书本,笔记,自己总结!
5.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唐太宗与魏征讨论用人时说:“为事择官,不可粗率。用一好人,别的好人都来了,用一坏人,别的坏人都跟着进来.”魏征说:“是对的。天下未定,主要是用人的才干……天下已定,那就必须德才兼备的人,才可任用。”
a.唐太宗和魏征的对话,表明他们用人的标准是什么?
b.他们用人的标准在今天有何借鉴意义?提示:用有才之人和德才兼备之人。
德才兼备应是任何时期的用人标准。我们今天用人也应该注意德、才两个方面,兼备
才是真正的“才”
6. 设计表格比较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在加强中央集权和统一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
提示:可参见下表:
帝王措施 秦死皇 汉武帝 唐太宗
加强集权 称皇帝设“三公”郡县制 颁布推恩令剥夺列侯爵位 三省六部增加宰相精简机构
统一思想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独尊儒术 完善科举大兴教育
第三课 开元盛世
1. 讨论一下,为什么武则天墓前立的是无字碑?说说你的推测?
提示:推测一:武则天一生经历曲折,碑文无法写。她14岁入宫,被唐太宗立为“才人”,赐号武媚。唐太宗死后被迫削发为尼。唐高宗即位后不久,命她还俗入宫,封为昭仪,后又立为昭仪,后又立皇后。高宗死后,武则天改国号为周,自己做了皇帝。年老重病之际又被迫退位,取消国号,归政于中宗。死后,与唐高宗合葬于乾陵,最终仍为高宗皇后。如此曲折的经历,碑文如何撰写也就成为了难题,于是只好立无字碑。
推测二:武则天的是非功过,生前世人争论不休,死后也难以盖棺定论。于是,只好里无字碑,任凭后人去评说。这倒不失为明智之策。
2.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用人有何共同点?
提示:前期都励精图治,选贤任能,革新政治。唐太宗任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为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和能征善战的大将军李靖等
武则天执政期间,重用有才能的人,首创殿试,开“武举”,立“自荐”求官制度,选拔人才。她提拔了名相狄仁杰等。唐玄宗前期选拔德才兼备的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为相,亲自考核地方官吏,淘汰不合格者,吏治大为改观。
3.《资治通鉴》这样写道:姚崇善于应变,办理各种事务;宋璟善于守法,主持公正立场。
两人都同心协力辅佐玄宗,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裕.唐的贤明宰相,前有房玄
龄,杜如晦,后有姚崇、宋璟,其他人都不能同他们相比
根据上文,说一说姚崇、宋璟为官各有何特点。你认为应该怎样用人才能把国家治理的更好?
提示:姚崇为官善于应变,宋璟为官善于守法,支持公正立场。姚、宋两人执政都能忠心辅佐玄宗,做到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治国安邦就应该选用姚崇、宋璟这样的有才之人,才能把国家治理好。
3. 根据你掌握的有关武则天的史实,为武则天墓前的无字碑写一篇碑文。
提示:碑文的内容必须包括:a. 武则天的生平 b. 武则天的政绩 c. 武则天的历史局限性。这篇碑文实际上就是对武则天一生功过是非的评价,应该用全面客观和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评述。
第9课 辽、夏与北宋的和战
1. 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有什么意义?
提示: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经济发展,是历史的进步。其他言之成理的亦应肯定。
1. 想一想,辽和西夏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哪些贡献?
提示:分别完成了契丹族和党项族的封建化,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民族融合的发展,边疆地区的局部统一为中华民族大一统的重建和巩固奠定了基础。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1. 画一幅《辽、北宋、西夏形势图》,用彩色笔将三个政权的疆域涂上不同的颜色,并标出其都城。要求美观鲜明。
提示: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辽、宋、西夏三个政权的相对位置和各自疆域的大致轮廓。程序如下:①准备四种颜色的彩笔; ②找出辽、西夏、宋三个政权及其边界线; ③分别用不同的颜色填涂三个政权的疆域; ④用一种醒目的颜色把三个国家的都城填上。
1. 第10课 宋金对峙
1. 从东京保卫战的胜利到“靖康之变”的发生,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提示:东京保卫战的胜利充分说明了北宋军民是有力量打败金军的。但北宋最终还是被金灭掉了。通过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对照,说明面对不义战争,统治者只有大胆启用抗战派将领,加强防务,依靠广大军民抗战,才能取得胜利。如果统治者实行屈辱投降政策,压制主战派,破坏军民抗战,就会长敌人的威风,灭自己的志气,最后导致失败,不仅损害人民利益,还会自取灭亡。由此可得到启示:任何国家乃至个人都要自强不息,不畏强暴;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1. 在岳飞墓前的石柱上,刻有一幅对联:“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这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道理?
提示:这幅对联说明了岳飞抗金符合南宋广大人民反抗女真贵族掠夺的愿望,是正义的,理应受到人民的尊敬。秦桧等人陷害忠良,损害人民的利益,是邪恶的,必然世代为人民所唾骂。岳飞的冤案终于平反,颠倒的历史终于被扭转过来。
1. 有同学说:“我在一本书上看到,岳飞镇压过洞庭湖边上的农民起义军。另外,他太忠于皇帝了,郾城大捷后,他不该退兵,应该把金兵打败,再杀掉秦桧。因此,岳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提示:岳飞是南宋杰出的抗金将领,他在抗金斗争中屡立战功,功勋卓越。岳飞抗金符合广大人民反抗女真贵族烧杀抢掠的愿望,因而,他永远受到人们的尊敬。但在当时,岳飞作为一名封建朝廷的将领,镇压农民起义,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是必然的;岳飞也不可能不听皇帝的命令,因为在封建社会,忠于朝廷和忠于国家是一致的,忠于 国家就必须忠君,岳飞也摆脱不了这种时代局限,他是封建忠君的一个典型,他的背上有他母亲刺的“精忠报国”四个字,他不敢也不可能违抗皇帝的命令。我们不能以今人的标准去苛求古人。
第11课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1. 想一想:宋代的手工业有哪些领先世界的成就?
提示:①景德镇瓷器远销世界各地,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②采煤技术领先世界;③造船业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海船上已经装有指南针。
1. 经济重心移到南方是什么时候?南移的原因是什么?见书本,自己总结!
1. 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什么优势?
4. 你在仔细观察刘家功夫针铺的白兔商标后,认为这个商标的设计有何特点?如果请你来设计,有什么新的构想?、
提示:1.从文字上看,白兔商标具有区别商品生产者的作用。“济南”说明其产地,“刘家”和“针铺”说明了生产者的姓氏和产品行业,起了缩小范围的作用。但在济南也可以有其他姓刘的生产针,所以真正和其他钢针生产者区别的是“功夫”二字,这可能是该针铺的独创文字,与产品无直接联系。但它向消费者传递了一个信息:“功夫”是这个刘家针铺生产的;2.从图案看,该商标中有一白兔手持一根钢针的拟人化图形,这是目前发现的首例在早期商标中使用了有设计成分的特定图形,它明显具有独特性和显著性,易于识别。而且在商标附文中记有“认门前白兔儿为记”,可见所有者本身也是把该图形作为了自身的标志,并有意把这一信息传递给消费者。正是这明确的使用目的使该商标成为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最完全的商标;3.从用途看,它是一个用来印刷包装钢针纸张的铜模版。如果将区别生产者的标记做在小小的钢针上,使用起来不够显著。将商标印刷在钢针包装纸上,不仅便于消费者认牌购货,还进行广告宣传,真可谓一举两得。
第12 课 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1. 成吉思汗被汉人誉为“一代天骄”,你认为合适吗?为什么?
自己总结:但应给成吉思汗客观的评价。
1. 议一议,元朝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1. 简述元朝民族大融合的原因及表现?
1. 有人认为: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的抗元呢?这不是矛盾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要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1. 仔细阅读《元朝疆域图》,指出今天哪些行省的名称元朝已经确定,查一查图中的北海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提示:将《元朝疆域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图》、《亚洲地图》对照,可以看出今天的甘肃、陕西、河南、四川、云南、江西省,元朝时已经确定。北海即今俄罗斯西北部的喀拉海,系北冰洋边缘海。
第13课 宋元的科技
1. 火药的发明在军事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火药在军事领域的使用,导致了大量火药武器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单纯靠大刀、长矛和弓箭作战的局面,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重大变革,是世界兵器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1. 了解一下我们现在学习的课本和书籍是用什么方法印刷的?
提示:主要方法:是用激光排——出胶片——胶印机打印。
1. 在现实生活中,火药除了制造武器外,还有什么用途?
提示:现实生活中,火药还可以用来制造火焰和鞭炮。后来,科学家又在火药的基础上研制出炸药。炸药除了大量用于武器制造方面外,还广泛应用于开荒、修路、采矿等。学生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应予以肯定。
1. 假如没有四大发明,我们现代生活会有哪些不便?
提示:没有纸和印刷术,我们的文化教育事业就会举步维艰,我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也将受到影响,人类文明的发展甚至会陷于停顿。火药和指南针可主要从它们的间接影响来谈:没有火药引起的军事革命,欧洲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的进程就会减缓,历史就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指南针也如此,主要从它用于航海所起的巨大作用来谈。
第14课 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
1. 你还知道司马光的什么故事?他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提示:第一问学生可自由发挥,只要符合史实即可。值得学习的地方如下:1.聪颖好学; 2.以“警枕”来提醒自己抓紧时间学习,顽强刻苦; 3.治学严谨等。还可以从身为宰相,廉洁奉公等。
1. 你还知道哪些宋代词人?读过他们的哪些作品?
提示:只要答出两个以上词人及代表作即可。
1. 与《史记》相比,《资治通鉴》有何特点?
提示:1.《史记》是司马迁一人所著,《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编,当时的几位著名史学家参与了编撰; 2.《史记》是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 3.《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资治通鉴》记载从战国至五代时期的1300多年历史; 4.《资治通鉴》有为统治者提供借鉴的目的,这是《史记》所没有的。
1. 元杂剧的角色有旦(女主角)、末(男主角)、净(刚强凶猛的人物,大多指豪强权贵)、
丑(刁钻滑稽的角色)等。《窦娥冤》的主要人物有窦娥、窦天章(娥父,清宫,为其女平反冤案)、张驴儿(迫害窦娥的泼皮无赖)等。你能按元杂剧角色的类别,指出他们分别属于哪类角色吗?
提示:按元杂剧角色的类别,窦娥是旦,窦天章是末,张驴儿是净。
1. 根据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的意境,画一幅秋景图。
提示:此题重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可对《天净沙 秋思》作适当的讲解,并要求学生仔细体会词作的意境,充分发挥想象能力,积极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