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口语交际习作五》人教新课标(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口语交际习作五》人教新课标(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4-02 21:5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口语交际·习作五》
教学目标:
1、以“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为话题,组织一场辩论会,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并获得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2、通过自由练写和编习作选,激发习作兴趣,培养综合能力。
3、回顾本单元和小学期间所学内容,交流对科学精神的感悟和语文学习的收获。
教学重点:
在辩论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条理清楚、大方得体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教学难点:
用客观的事实来陈述自己的观点,不强词夺理。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单元,引入话题
1、师生共同回顾这个单元的课文,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
这个单元里,我们了解了居里夫人、波义耳等科学家的事迹,了解了我国航天员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的事迹,还认识了一位普通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他们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可或缺的一种科学精神,他们都是为推动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的人。
2、引入话题,激发兴趣。
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疑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可是,有时候,我们在幸福地享受着科技成果的同时,也遗憾地发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汽车的发明,交通便利,却带来了环境污染;网络出现,带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问题:色情、暴力、谎言、骗局……甚至学生沉溺于网吧,交友不慎,走向犯罪,等等。
那么,科学技术的发展,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今天,我们就来举行一场辩论会。
二、观摩录像,感悟辩论特点
1、播放录像《大学生电视辩论大赛》,体会辩论是什么。
辩论的双方都在想尽办法陈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反驳对方的观点。这就是辩论。
2、激疑激趣。
辩论的双方各有各的观点,也各有各的根据。那该怎么辩论呢?是不是像平时争吵那样呢?
3、探讨、总结辩论方法,明确注意事项。
(1)用普通话辩论,语速不宜太快,语言表达要清晰。
(2)要说清楚自己的观点,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3)适当运用一些辩论技巧,如用反问增强语气。
(4)辩论时要做到态度诚恳,说话要文明礼貌,语言得体,阐述观点要言之有理、机智敏捷而又不失诙谐幽默。
三、理解辩题,确定观点
1、阅读课本“口语交际”,明确要求。
2、确定观点,准备辩论。
正方:科技发展,利大于弊。
反方:科技发展,弊大于利。
3、选择材料。
从课前准备材料中选择支持自己观点的科技事例,准备5分钟。
四、自由练说,小组交流
1、掌握要求,认真准备,自由练说。
(1)充分准备材料,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
(2)理解所选材料,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以理服人。
2、根据所持观点将全组分为正反两方,组内交流辩论。
3、组内评议,选出“最佳辩手”。
(1)观点要鲜明,有说服力,有条理。
(2)声音要洪亮,口齿要清晰,有感情,有礼貌。
(3)体态要端庄、自然。
五、确立辩方,全班交流
1、每组推荐一人参加全班辩论,根据所持观点分为正反两方。
2、正反两方同学推选各组的主辩和副主辩。其余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啦啦队队员。
(1)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请双方同学各推选一名辩手陈述自己的观点,陈述时间不超过3分钟。
(3)请正反两方的副主辩补充陈述自己的观点。
(4)正反两方同学进入自由辩论阶段。
(5)双方进入总结辩论阶段。
六、课堂总结,达成共识
1、师生共同总结辩论情况。
肯定双方说得对的地方,以使对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对那些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要给予理解和尊重,但要防止学生认识问题过于偏激,思考问题走入极端;要注意评价学生在讨论、辩论过程中表现出的文明修养,这是交际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2、通过这次辩论,你对科学发展有什么新的认识?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发展能为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和灿烂的前景,能造福人类。但运用不当,也可以带来许多不良的因素,殃及人类。总而言之,我们应该理性运用科学之剑,使之真正为人类造福。
【设计意图】组织观摩辩论大赛实况录像,让学生感受辩论氛围,感悟辩论特点。引导学生自由练说、小组辩论到全班辩论,并通过评选“最佳辩手”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双向、多向互动的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进行口语交际实践,从而培养交际能力和良好习惯。
第二、三课时
一、自由作文指导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了。小学的六年时光里,我们遇见了许许多多的人,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就好像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梦,使人留恋,使人向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走过的那些岁月。六年来,你还记得哪些人、事、景、物?有过哪些成功、失败和梦想呢?回忆一下,选择自己感兴趣、印象最深的来写。
2、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①让同学们分组讨论,明确习作要求。
习作内容自选,完全自由表达,要求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
②忆一忆,列一列:自己印象最深的人、事、景、物;曾经的成功、失败和梦想;其他自己想写的内容。
3、范文引路,点拨指导。
①出示范文。
小学生活回忆
小学生活就像一块调色板,五光十色,光彩耀目。我在学写作文时遇到的各种困难和获得的各种成绩,可以说是调色板里最深最重的颜色了。
小时候,我算不上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各门功课都成绩平平。我特别害怕上作文课,每当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作文题目时,我常常对着天花板默默发愣半天,不知从何写起。眼看别的同学低着头在那里写,自己心里那个着急劲儿,简直甭提啦。等熬到“交卷”的时候,我还没有憋出几行字来。
虽然当时我不喜欢写作,但是我非常喜欢看书,因而在我的身边一直有一位默不作声、含而不露的好老师。在阅读这些书的同时,我萌生了一个有趣的念头:写这些书的作家真让我佩服,真了不起,他们写的书能把你引进一个崭新的境界,可以打动我们幼小的心灵,可以鼓舞你、激励你。如果,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书,那该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从此,我爱上了写作。老师布置的作业我都很认真地完成,从不马虎,我的作文成绩也一日千里,算得上是班级里的一把好手了。
在三年级时,我的作文有了一个相当大的转折,原因是因为当时市里面正在筹备首届环保征文比赛,我的名字也被排了进去。事后,我的那篇作文获得了二等奖。我欣喜若狂,对写作更有信心了,打这次起,我的作文接二连三地受到老师的好评。我心里真是甜滋滋的。
调色板里的颜色多种多样,有暗的自然也有亮的。我首次戴上红领巾,成为少先队的一员,可以说是调色板里最亮最明的颜色了。
当我第一步踏进我们的校园,我便被它那浓浓的文化气息所吸引,别致的教学楼,小巧秀丽的六角亭,还有那镶在瓷砖上的那把火红火红的少先队火炬。当时,我萌生了一个念头:我多么渴望成为少先队的一员呀!然而今天,我的梦想实现了,在我的胸前飘扬着一条鲜红的红领巾,在阳光下格外艳丽。而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了,再过几个月,我就得告别母校,告别我儿时玩耍的地方。我十分舍不得,舍不得那养我育我六年的地方,舍不得那授予我知识的殿堂。
小学生活给我留下了那么多的温暖,那么多的爱,留下了我童年生活最幸福最美好的记忆……
②师生评议,感悟方法。
4、学生构思,自主习作。
5、交流评价,共同修改。
选择典型习作,全班交流,师生评议。评议后师生有针对性地共同修改习作。
修改后,要求学生多读几遍,引导学生思考:是否达到本次“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的要求?
6、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小组互阅交流。
7、优秀习作欣赏与点评。
教师批阅完毕,宣读优秀习作,选取各具特色的习作片段(语言、细节、开头、结尾等),引导学生欣赏点评,培养习作兴趣,拓展思路。
8、再次修改,大声读读。然后誊写作文,做到字迹工整。
【设计意图】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情是文章的生命。本次习作不出题目,不限制内容,完全自由表达。教师重在唤醒和激发,并强调用自己的话“记真人,叙真情,写实景,抒实情”。
二、指导选编作文集
1、范例引导,激发兴趣。
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每位同学一定有许多佳作值得大家欣赏,如果选编成册,可作永久的纪念。
出示学生自编的个性化作文集,有个人作文集,有小组合作编印的作文集。引导学生欣赏,并告诉学生,这些精美的作文集就是同龄同学自己编印的,你们也想试试吗?
2、抓住时机,教给方法。
在学生的兴趣被激起之后,教师进行具体方法的指导:
(1)搜集誊抄。把以前自己在课内外写得比较满意的作文搜集起来,用稿纸抄写或用电脑打印。自己聘请同学或老师、家长为本次语文活动的导师。
(2)整理分类。可以按写人、写事等分类;也可以按校内、校外等分类;还可以按作文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事先还可以去征求一下导师的意见。
(3)写一篇“序言”。可以写一篇“序言”或“编者的话”放在最前面,介绍自己这本作文选的特点(是谁写的?写些什么内容?选编的目的?要一一仔细推敲、商量,听听导师的建议),也可以邀请老师、家长或好朋友写序,每篇作文后也可以邀请不同的人写写评语,在互评中提高作文的鉴赏力。
(4)编写页码和目录。按作文排列次序编写好页码和目录。
(5)设计封面,装订成册。给自己编印的作文选起一个自己喜欢的有个性的名字,自制一个漂亮的封面,并配好插图,装订成册。
(6)交流欣赏。同桌互相交流欣赏,与好朋友互相交流欣赏,也可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以便把作文选编得更完美。
3、展览评议,体验成功。
将每位同学自编的作文选陈列出来,同学互相评议,并邀请家长、老师、导师等前来观看,评出最佳作文选。
师:同学们手捧自己的作文选,就不仅仅是一本作文选,而是大家自己小学生活的缩影,父母的关爱,老师的期待,同学的情谊……都捧在手里,融在心中了。
【设计意图】通过范例引导和方法指导,激发学生编选作文选的兴趣,使学生获得自己动手编印作文选的体验,激励他们的自信心;将编辑好的作文选展览传阅,欣赏学习,让大家分享成功的喜悦。同时,通过学生对自己以往习作的回顾收集和归类整理,让他们从这些习作中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捡拾逝去的美好记忆,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